查看原文
其他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南关忆旧

2017-07-12 朱文杰 老西安记忆


南关忆旧

  

文/朱文杰

  

  我对西安南关、南关正街及南稍门这一带的印象,要追溯到五十年前的1966年。我所在的西安财政会计学校属半工半读性质,每学期应有近一半时间要走出校门,去勤工俭学劳动打工。

  

  1966年5月中旬“5.16”正值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之际,28日这一天我被分配到南关商店打工,当年美其名曰“劳动锻炼”。南关商店原名是西安市南关糕点门市部,可能在西安市排名第四,所以南关商店简称“糕四”。

  

  我当年有记日记的习惯,且这本“文革日记”保留至今,我日记本清楚地记着来商店两天前的26日那天,我所在的西安财政会计学校组织师生批判大毒草电影《舞台姐妹》。此时的“文革”我们还叫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不是后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南关商店的营业房子是旧式建筑,一砖到顶的二层楼,比起周围房屋要高大威风得多。门面有四五间宽,二层楼处有雕花窗格子,大门两边四个门柱子之间是一页页活动的铺板,上班时卸下铺板,下班后装上。我在南关商店一直干到6月28日,整整一个月。

  

  南关商店这地方在唐代可是了不得的,是唐朝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所在地。国子监位于长安城外郭城之务本坊。务本坊在今西安城南关正街与文艺路之间的北半部,国子监在该坊西部,占半坊之地。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西大教授张永禄主编的《唐代长安词典》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国学增置广文馆,在国学西北隅,与安上门相对。

  

  这里也是唐代孔庙所在地,孔庙坐落在国子监一进大门最显著的位置,是一个“门阖沉沉”的独立院落。从流传至今的唐《孔子庙堂之碑》中可以得知唐代国子监孔庙的盛况:“万雉斯建,百堵皆兴,揆日占星,式规大壮,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

  

  这里还有唐代被供奉于“凌烟阁”的开国功臣、著名良相、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房玄龄的住宅。

  

  所以,一回忆起我曾在这块文脉深厚的土地上的南关商店打过工,心里还有点幸运的感觉,毕竟沾了点文气嘛!

  

  现在这一块是陕西省人大办公大楼。

  


  自然,在南关商店打过工,对南关的认识就很直接深入,而间接的则是一首儿时经常挂在嘴上的西安西头的童谣。

  

  一二三,上南关, 南关有个张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有一天,没关门,来咧一个花花贼,吃你的饭,砸你的锅,把你吓的钻鸡窝。鸡放屁,你着(chuo)气,鸡拉胡胡你唱戏。

  

  还有两个变异的版本,流传在西安城内的东头、南头:

  

  一二三,上南关, 南关有个毛老汉,有一天,没关门。蝇子噙了一颗米,一下撵了十八里,过一桥,捡个桃。过一河,拾个骡,赶紧骑上去,嘚儿驾嘁…喔。

  

  一二三,上南关, 南关有个张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有一天,门没关,蝇子进来了一河滩。蝇子叼走一粒米,张老汉一下撵了十万八千里。过一座山,抽一锅烟,过一座桥,拾一个桃, 掰开一看,咦!里边咋有个女时髦?

  

  “时髦”即漂亮时尚洋气的女人。当然这三首童谣各有特长,经常互相窜,但我还是喜欢西安西头这首,尤其后边一转折,闲笔不闲,增添了意外之趣。

  

  南关正街即对着西安城墙南门的一条街。南门,建于隋初,称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为南门,明代时改称“永宁门”。

  


  因中国文化有“坐北朝南”之说,南门永宁门成了西安正门的第一门。来外宾了,不论是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萨科奇,还是印度总理莫迪,入城式都在这里举行,西安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首选这里为外景地。南门、南门外广场、南关正街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经过几次改造,1990年前后南门外东边盖了体育馆,西边建了长安城堡大酒店,中间是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的30层左右高的大楼。老百姓不太满意这个境况,调侃道:“一边棺材一边庙,当中夹个火箭炮。”“棺材”指陕西省体育馆,外形像棺材,这个名字没叫好,有点邪的是没几年就让拆了。“庙”指的是长安城堡大酒店,外观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火箭炮”就是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大楼,顶部是尖的,高耸入云,火箭炮似的。

  


  陕西体育馆在我的心目中,还是很不错的,当年名气不小。举办过多次大型演唱会,我就在这里观看过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郑绪兰、远征、朱明瑛、成方圆都来了。我首场看过后,又弄来第二场的票,让我老父亲去接触一下流行歌坛的现代时尚,谁知看了半场我父亲就退场了,回来说:“聒得很,满场闹火,唱的都一个味。”我说:“把票遭踏啦!有青年半夜排队购票,票贩子在门外把一张票抄到五六百元。一票难求呀!”

  

  旁边一条路因馆起名的体育馆路,现今还在。前几年,曾有人要把体育馆改成西安大剧院(音乐厅),工程进展未半而搁浅。成了烂尾工程。有小道消息说,继任官员与前任有隙,该项目就毕拾杆了。

  

  长安城堡大酒店盖好后成为南门外一景,这是一座现代化的五星级酒店,集中国传统的建筑楼台、亭阁于一体。建筑物的外观具有浓郁的汉唐风格,内部设施很高档。我曾在这里参加过几次会议。2012年秋天的一天,我和周至文联的老作家张兴海接待过日本友人——翻译家、日本青年汉学家入谷萌莓女士与父母亲一家三口,她们就下榻在此。入谷萌莓女士把兴海兄的长篇纪实文学《死囚车上的采访》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我们一起在此进餐,第二天又来酒店,领他们参观碑林博物馆,还请碑林的资深研究员马骥先生陪同讲解。早在九十年代末我就曾接待过入谷萌莓和他的伯父入谷仙介老教授。入谷仙介一辈子从事白居易诗歌研究,对白居易推崇备至,可以说无限崇敬。他不顾年迈体衰,在西安采风,追寻白居易的足迹。我当时请兴海兄,陪他们一行采访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地方周至仙游寺。

  


  南关得名于南郭城, 600多年前,朱元璋依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在隋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修筑起了西安城。明末为了抵御李自成起义军的进攻,陕西巡抚又在永宁门、长乐门、安远门、安定门之外修建了瓮城、月城以及郭城。修郭城要夯土筑墙,再挖壕沟围护,形成具有坚固防守设施的关隘。以后郭城逐渐废弃,西安便出现了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个新的聚居区,并因此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地风格迥异的市民性格和风俗习惯。“文革”后改革开放时的八十年代,形容四关外郊区的人境况不同,会问南郊的:娃考上大学了吗?问西郊的:下岗了吗?问北郊的:娃放出来了吗?问东郊的:工资发了吗?这当然不是一律的,就是个谝闲传的玩笑话。

  

  解放后,南关城墙被拆、城壕被填,但是南关正街却作为城市中轴干道予以拓宽。600多年过去了,南关正街车水马龙,南关两侧已然全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南哨门早已经被谐音为“南稍门”了。

  

  南关正街,应是从南门到南稍门什字这一段,也有人认为要延伸到南二环长安路立交。南关正街1966年更名为长红路,现在成了长安北路,但以南关命名的地方、单位,在这里比比皆是。例如:南关医院、南关汽车站、南关村、南关小区、南关税务所、工商所,以及工商、中国几大银行的南关支行等。

  

  这里的南关村,以西后地,长安城堡酒店南门广场西为核心,七八十年代建有南关村面粉加工厂、南关机械加工厂、南关村豆腐厂、南关旅社等。当年我观看过南关村社火队的芯子、高跷,很不错。

  

  1966年我在南关商店打工时的南关,很古朴,也很土气,和城圈里区别还是蛮大的。人行道多处还是砂土铺地,店铺有卖农副杂品的、土特产的、卖木炭的、卖花圈的,理发剃头的、澡堂子也相对简陋,还有一家车马店,像农村传统的关中大宅院。当然也有门户宽畅的店铺,有漂亮砖雕的居民院落门楼,大门两边竖有石门墩。


  

  但这一切早已消逝得无半点踪影了,我写南关忆旧,也只是企图对这条老街,做一次深情地回望。记忆里的砖雕门楼、石门墩,还有瓦楞上的草,青砖上苔藓,隔着岁月尘埃的二层楼的南关商店,以及一队队游演而进的社火队的芯子、高跷、旱船、竹马,这些都是古都长安南关给我留下的最珍贵的记忆。

  

  而眼前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的大厦高楼,时尚时髦,男女汇聚,喧嚣红火。南关正街,你让我一次次地惊讶、惊叹、惊艳,甚至一次次地震撼。但我好像已变成了一个不识时务的怀旧派,对你竟熟视无睹,有了一种陌生感。唉!看来,我还是忘不了老西安那最初的质朴简陋、素面朝天。 

----------------------------------------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长按上图二维码识别关注

------------------------------------

往期链接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安有八个八家巷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关正街(三)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关正街(二)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关正街(一)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贡院门与儿童公园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社会路的所巷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四)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三)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二)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一)

朱文杰 || 游记:啊!太白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