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8)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7)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6)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5)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4)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3)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2)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1)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9)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8)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7)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6)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5)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4)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3)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欧阳修传(节选)

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尝谓曰   尝:曾经

(2)我求其生      其:代词,指犯人

(3)不得尔        得:成功

(4)犹失之死      犹:仍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 ①牖(yǒu):窗户。②施(yí):延伸。③还(xuán):掉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施尾于堂  于:在

(2)弃而还走  走:跑(逃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呀,他喜欢的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根本原因是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讽刺那些口头上爱好,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它,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的人。

附参考译文:

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天上的真龙知道(这件事)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看到了,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呀,他喜欢的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

(三)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 ①大梁夷门:战国魏都城的东门。②摄:整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       贫:贫寒

(2)为大梁夷门监者    为:是

(3)欲厚遗之          遗:给予,赠予

(4)欲以观公子        以: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

公子在这时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3.概括“公子”和“侯嬴”的品质特点。

公子:礼贤下士;侯嬴:不慕名利,聪明智慧。

附参考译文: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养品德,坚持操守几十年,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在这时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他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公子手握缰绳,态度更加恭敬。

(四)穆公亡马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秦穆公亡马  亡:丢失

(2)欲法之    法:依法处置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做人要宽宏大量,以德服人。作为君主,更应体恤百姓。

4.从文中可以看出秦穆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的人。

附参考译文: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官吏追捕到这些人,准备依法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于是就给他们酒喝。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多个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吃马肉、饮酒的恩德。于是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五)推敲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注释】 ①《刘公嘉话》:唐朝韦绚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岛初赴举京师   举:参加科举考试

(2)遂于驴上吟哦      于:在

(3)韩立马良久        良:很

(4)遂并辔而归        而:连词,表修饰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他)开始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不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画“推”“敲”的姿势。

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严谨;②文章不厌百回改;③要多向他人学习借鉴。

4.你还能举出与“推敲”有关的故事或例子吗?

【示例】王安石将其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多次,才最终选择了“绿”。

附参考译文:

《刘公嘉话》上记载: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一天他骑着毛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开始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不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画“推”“敲”的姿势。韩愈当时是吏部权京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面前。于是贾岛对韩愈讲了自己作诗的经过。韩愈在马上沉思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比较好。”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六)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闻其贤而辟之           闻:听说

B.当之郡                  之:到、去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遗:遗留

D.故旧长者                故:老朋友

(解析:C.遗:赠送,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吗?

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采纳“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的建议,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附参考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吗?”


(七)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纴: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④说(shuì):游说,劝说。⑤期(jī)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皆秦之罪也      是:这

(2)安有说人主          安:怎么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三字词是:锥刺股。古人讲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头悬梁、孙康映雪、车胤囊萤(举两个即可)等。

4.简要列举苏秦在学习方面的优点。

有毅力、有恒心,刻苦勤奋,学有所成。

附参考译文:

苏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打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八)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 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甘戊使于齐(到)

B.不然,汝不知也(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小)

D.说千乘之君(高兴)

(解析:D.“说”应解释为“劝说,说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撑船。

附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怎样说服齐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而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小国、大国君主,你就比不上我了。”



(九)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吴生曰:“所谓不在三更早、五更迟,只怕一暴,十日寒。读书者当观此。”

(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

【注释】 ①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②常:一定。③故:同“胡”,何,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婴闻之              闻:听说

(2)常为而不置              置:弃置,放弃

(3)故难及也                及:达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

(2)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赶上的呢?

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

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成功。

附参考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赶上的呢?”吴生说:“这就是所谓不在乎每天起早起晚,而要防止一曝十寒吧。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十)(唐山模拟改编)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释】 ①即戎,指参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倶不听     倶:全,都

(2)即时敛兵授甲  甲:盔甲

(3)百姓始稍稍复集 始:才

(4)命鼓行而进   鼓:擂鼓,击鼓

2.下列各句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C.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4.文中卫国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失去了民心(国君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管百姓疾苦,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附参考译文:

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鸣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所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儿也不安抚体恤民众。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

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外族的敌军入侵。”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老百姓全都躲避到村庄和野外,不肯参军。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又渐渐集结。(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擂鼓行军出击敌军。敌军假装溃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把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不能相互照应。卫国的军队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围。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4.2.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4.2.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4.2.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4.3.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4.3.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4.3.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4.4.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4.4.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 (4.4.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更多学习资料,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