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五章 东汉辞赋




一、东汉士人地位变化,现实生活的动荡不定,关注热点跨出宫廷,各个时期的社会问题成为他们创作的诱因。
二、创作宗旨变化。赋的讽喻效果与主观愿望存在着差距,东汉讽喻可能招来灾难,赋的社会功能退化,社会黑暗以及高压政策使士人受压抑,抒情赋出现
三、赋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由昔日的铺张扬厉、汪洋恣肆的风格和豪放昂扬的气势,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代替;散句单行演变为骈俪对偶。


第一节 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一、京都赋。
(一)杜笃《论都赋》主张返都长安,把以往天子、王侯生活的题材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
(二)班固《两都赋》开创京都赋范例。
.《两都赋序》赋予作品以较强的理性色彩。
传本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实为上下章。
《西都赋》抒“怀旧之蓄念”“思古之幽情”,集中展现西都豪华,表现壮丽之美。
《东都赋》体现礼乐文明的新京都观,着力描绘洛阳的制度之美。
.艺术。
(1)上下篇相互对比的结构,主客问答的形式,划分畛域、逐次铺叙的过程。
(2)以往赋“劝百讽一”,《两都赋》下篇《东都赋》通篇讽喻。《西都赋》汪洋恣肆;《东都赋》平正典实。
(3)大量运用对偶句式。
三、张衡《二京赋》。
(一)上下篇《西京赋》《东京赋》。《西京赋》铺叙的品物之盛,《东京赋》表现对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表现东都礼治。
(二)创作宗旨:“苟好剿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突出奢俭对比。作者在铺陈中面面俱到,不追求素材的代表性与典型意义,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
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为之赢得“辞赋英杰”声誉。扬雄《甘泉赋》。


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一、以赋抒情的传统。以赋抒情是汉作家对屈原的继承,汉初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逐贫赋》等,东汉蔚为大观。
(一)纪行赋。
1.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抒发感慨。源于刘歆《遂初赋》。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长,是游记文学的先声
2.班彪《北征赋》就途中所见历史遗迹抒发感慨,主张以德化边,为人民苦难而悲伤。这篇赋四句一转,曲尽其意,文辞典雅。
3.班昭《东征赋》是效法《北征赋》作,记叙自洛阳至陈留的经历,触景生情,发为感慨,感情描写更细腻,曲折地反映内心矛盾和苦闷,低徊往复,文风古淡。
4.殿军是蔡邕《述行赋》。
(1)以被迫赴京经历地点为线索,联想起前代兴亡、善恶事,抒发内心不平。
(2)感情痛切沉重,幽思婉转。写人写事写景皆有所寄托、指斥现实。前半篇为吊古,后半篇为伤今,层次清晰。以秋天淫雨为衬托,气氛悲凉沉重。
(二)述志赋。
1.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冯衍《显志赋》是东汉早期述志赋重要作品,这篇赋从他辞官西归长安故里写起,流露出怀才不遇的不平。
2.班固《幽通赋》追述家族遭乱世而不泯的发展历史,思考自己如何才能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复心弘道”,“保身遗名”,作为人生选择,颇多幽深哲理的思考,文风典雅深邃,语言古奥。
3.张衡《思玄赋》《归田赋》等。
(1)《思玄赋》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多学《离骚》。
(2)《归田赋》构想出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体现出身心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带有鲜明的道家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同时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
4.东汉末赵壹《刺世疾邪赋》,抒发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对时政揭露深度和力度空前,体制活泼自由,篇幅短小,语言刚劲朴素,是早期抒情小赋的名篇。
二、理性态度。
(一)汉代抒情赋通常理胜于情。西汉赋家把“悲士不遇”作为抒情的主题,感慨未能遭逢历史的机遇;东汉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反映对人生的理性态度,同时流露出个人无力把握命运的惆怅。
(二)隐逸倾向和积极参与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并行。冯衍《显志赋》沉缅于倾述自身不幸;班彪《北征赋》把自身坎坷和百姓疾苦相联系;班昭《东征赋》表现对时政民生的关注;蔡邕《述行赋》主要着眼于国家和人民,东汉抒情赋由早期的自怨其生转到为社会伸张正义。



【往期列表】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诗经》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精品课程】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8)〔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7)〔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6)〔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5)〔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4)〔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3)〔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2)〔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1)〔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0)〔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9)〔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8)〔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7)〔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6)〔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5)〔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4)〔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3)〔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2)〔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视频〕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诗经》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