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有一种面食吃法叫麻食

李强 时光捡漏 2021-07-30



有一种面食吃法叫麻食

作者:李强


不用特别挖空心思回想,我都能回忆起来一些关于麻食的片断故事。麻食名字和吃法的由来,我也是没注意过,只能是望文生义了。

大约是在几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和吃到麻食,但并不是在自己家,而是在我姑姑家。记得,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加上表弟表妹们人很多的。那是一个夏天回节礼的日子,我们都围在姑姑家厨房,兴奋地看着姑姑在案板上搓着小疙瘩面团,然后,案板上摆满了一堆堆小面丁,挺好看的。水烧开之后,全部倒进去。吃到嘴里时,才知道这就是麻食。所以,回家之后,就央求妈妈给我也做这种面食。从此,开始了我的麻食人生。其实,说起来,在老家吃麻食并没后来在西安多。


到西安来后,早期时自己还没成家,所以,吃饭都是四处打游击,尤其晚上主要是在夜市随机吃饭,所以,碰到后就开始了麻食晚餐。

先说一下前几天半夜碰到的一件关于麻食的趣事。晚上想买些饭,在医院对面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写着夜场卖饭的窗口,问人家说有麻食,但是烩麻食,不卖炒麻食。我更想要炒麻食,一是便于来回携带,没有汤汤水水。二是吃不完时,我也可以吃。其实,炒和烩麻食对应的食材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不同而已。好像用的都是炒瓢,应该不另外费事的。但不知道,当时,这个固定档口为何只卖烩麻食,而不卖炒麻食。旁边几家饭馆,也是只卖烩麻食不卖炒麻食,当然,半夜人家都关门了,也就没有询问和商量的余地。从这家饭馆出来之时,我是有些纳闷的。突然想起了以前在西安几次吃麻食的经历。

夜市是因为是临时摊点,所以,都要带好几大桶水才能维持一天的夜市生意用。所以,相比而言,他们更希望顾客点干吃的饭,比如炒面、炒麻食之类。她们在问顾客时,一般都会这样引导:你要吃炒麻食吗?还是...之后,就停下来,等着顾客表态呢。假如,顾客坚持要吃烩麻食,她们也只好做了,但肯定是没炒麻食那样痛快。毕竟,顾客才是上帝。而且,烩麻食之后的残局,较难收拾,垃圾更多些。

我在夜市上确实是喜欢吃炒麻食更多一些,但在家里从来没有吃过炒麻食,都是自己烩麻食。而且,还没自己手工搓过麻食的,一般都是在外面买的生鲜麻食,回家来炒菜配着烩。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糗事:有一次,下班路过粮店,买了一小块豆腐和一小袋麻食。因为两个不是一家,结果,豆腐重但袋子结实,麻食轻但袋子薄脆。所以,不到五分钟的路程,等到开门进家时才发现豆腐依然在,但麻食早已遗失。哑然失笑,好在是我一个人吃饭,也不用向谁解释和掩饰什么。

麻食的动人故事或深刻记忆并不多,但麻食贯穿了我的童年和成年岁月,也覆盖了我的农村和城市生活。不过,在重庆那几年应该没吃过麻食,也不确定有没有卖的。麻食做为一种重要的陕西面食吃法,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招待亲戚吃麻食的好像少。

麻食有手工麻食,也有机器麻食。我是能直接区分开来手工和机搓的,但没注意机搓麻食过程或机械。手工麻食,也有借助工具来搓的。在我小时模糊印象中,好像是有用草帽沿,自行车或马车内胎碎片。前段时间,一帮人吃自己手工搓的麻食时,我说起小时候农村人随手借助身边有条纹工具搓麻食的经历,都表示不太相信。但好像,在我小时候真有这种情况的。是否用过草帽沿我还真有些印象模糊,但记不太清是别人这样玩笑还是真的就那样搓麻食。想着,不太可能吧,面扑一草帽,怎么戴呀。后来,也有专门搓麻食的小工具,四五年前到彬县大佛寺参观时,在门口看到许多据说是檀木制的小件,有些是手把件,有些是厨房工具之类的。有一个像圆形蚊香盘起来样子的圈圈越来越高的细纹状的檀木盘子,闻起来有些香味。当时,我并没有弄清楚是干什么的,结果回到宾馆后发到朋友圈,被一位姐姐认出来,说这个是搓麻食用的器皿。并且,要求我给她买上两个,所以,第二天我又专程跑了一趟大佛寺,买了几个回来。给我自己也留了一个,但一直没用过,现在也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倒是应该找出来试一下,或许,那应该是搓出来像懒麻食的样子。因为麻食是一颗一颗的,纯手工搓的话,确实很费时间。所以,要是餐馆或夜市之类的,手工的肯定要提前搓好备着,现搓现做肯定是来不及的。这时,也注意到夜市上的烩或炒麻食材料,其实都是先煮熟后的麻食,再进行二次加工。和刚搓出来的生鲜麻食直接下锅,吃起来口感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西安现在也有许多专门的麻食店,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家麻食店,名号特别地响亮。但去吃了一次,实在是差强人意。不知道是那一次碰巧做得不好,还是一贯就如此。总之,后来我就舍近求远,想吃麻食时到再远一站地的路边台阶两树之间的夜市上吃炒麻食。因为,在这家麻食店,我要的也是炒麻食,但最后做出来的几乎和烩麻食一样粘乎,所以,只吃了几口就结账走人,价钱还比夜市上的贵一些。我吃饭的时候,尤其是面食类,喜欢干是干的吃法,汤是汤的吃法。

麻食,一种并不起眼的家乡面食,却一直在我的生活和记忆里。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李 强 | 电影微人生

李 强 | 我的自行车变迁史之一:传统自行车

李 强 | 饮食人生碎碎念

李 强 | 村西涝池记忆

李 强 | 重被拾起的儿时村庄记忆

李 强 | 有一种邻里关系叫前后住

李 强 | 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眼中的贾平凹

李 强 | 转学故事

李 强 |  一封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投诉的信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 老家的房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李强 |  比老庄消失更早的园子

李 强 | 小寒:未曾期待却将至

李强|一碗元旦果真没吃上的玉米糁子

李强 | 记忆里的碾麦场

李强 | 还有一种面食叫煎饼

李强:从小吃到大的面

李强:我的2018年春节可预见

李强:从小到大的腊八节

我的东湖我的凤中第一面

李强:有一种喜欢叫重庆火锅


文字审核: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本期组稿:宋力行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作者投稿邮箱

fxzjgzh@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