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状元留洋第一人——夏同龢及其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联都网站 2018-10-31

状元留洋第一人——夏同龢及其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刘锋教授

我书意造本无法;

此老胸中常有诗。


此幅书法对联是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卖会的拍品。作者是夏同龢。款识是:耕云仁兄大人正,用清夏同龢;钤印是:夏同龢印、戊戌状元。


夏同龢(1874-1925),字用卿(用清),号狮山山人,贵州省麻江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夏同龢在中国科举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晚清戊戌科状元,既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文状元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自费出国留学的留学生。他是翰林,同时还是中国近代法政的开拓者。他编著出版了《行政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行政法学书籍。他创办了广东官立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这是中国最早的法政学堂之一,并出任监督(校长)。他参与起草《天坛宪法草案》;是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六理事之一。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演进。


夏同龢的科举经历也颇有意思:其一是主考官是状元;其二是夏同龢在乡试、会试中名次并不高,这是因为考试侧重不同;其三是其间发生了戊戌变法。


光绪十九年(1893),夏同龢在贵阳参加贵州乡试,主考官是广西状元刘福姚。夏同龢名列第29名(录取名额是50名)举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夏同龢在北京参加会试,主考官是状元孙家鼐,时任户部尚书。夏同龢在346名贡士中排第134名。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夏同龢在紫禁城保和殿参加殿试,主考官是光绪皇帝。考试内容围绕“求才、经武、绥远、理财”四个方面作策论。


殿试后两天,光绪皇帝断然发布《定国是诏》,震憾中外的“戊戌变法”拉开了帷幕,殿试后三天,光绪皇帝“御笔钦点”夏同龢为戊戌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夏同龢的书法很有名。书法以对联、扇面、匾额为多,仅就各种拍卖会所见书法对联就有20多幅。其书风格多样,有雄强的一面,也有娟秀温雅的一面。


书法受欧体和赵书影响,这是状元书法的总体特点。但是夏同龢的书法,尤其是行书,显然是跳出了“馆阁体”的圈子,于端庄平正中见潇洒灵动,是很有成就的。


此幅书法对联是集句联上联集自苏轼《石苍舒醉墨堂》,此诗是苏轼早期的七言古诗名篇。他的写法奇特,明明是要称赞石苍舒草书出众,却偏说草书无用,根本不该学。这种方式前人称为“骂题格”。诗的第一句就很有名,“人生识字忧患始”。这是充满牢骚的话,却得到后世很多人的共鸣。鲁迅对此语曾经加以引申,他在1935年5月《文学》月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人生识字糊涂始”。


苏轼此诗是谈论书法的,篇幅稍长,其中有句云:“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本无法”指不合规矩,“意造”即随意驱使,意在笔先。我书意造本无法本意是说书法艺术应该强调独创性,强调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苏轼曾说:“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憎。”又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下联集自陆游《湖山寻梅》。诗云:“小雪湖上寻梅时,短帽乱插皆繁枝。路人看者窃相语:此老胸中常有诗。归来青灯耿窗扉,心镜忽入造化机。墨池水浅笔锋燥,笑拂吴笺作飞草”。


此老胸中常有诗”一句类似于“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宋代诗人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这是指作者对所要描写的对象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分析,已经了然于胸。


此联的内涵颇发人深省,因此为很多人所喜爱,书写的人也很多,例如华世奎、齐白石等人。


在对联书法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书家在书写对联时,往往不注明作者。这样就给后世带来极大的困惑,枉费了很多考证功夫。在当代,由于有版权问题而纠纷更多。


此集句联初始作者是谁?据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十一·集句记载此联,并说明“梁山舟学士集句楹帖,苏句陆句”。


梁山舟(1723~1825)字元颖,号山舟,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壬申年(1752)恩科进士,性情耿介而淡泊名利。梁山舟年代较夏同龢早100多年,此集句联初始作者为梁山舟是可信的。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百科著述垂青史 一曲临江唱大风 ——明代状元杨慎联墨品鉴

绝代风流天亦妒——-解元唐伯虎联墨鉴赏

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先生王守仁联墨鉴赏

顶天立地一朱衣——傅山联墨鉴赏

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对联书法鉴赏

云南状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联鉴赏

一扫凡联万古空——成都武侯祠联墨鉴赏

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大观楼联墨鉴赏

浩气凌云笔自刚——钱沣联墨鉴赏

谁是春风第一枝?——文彭联墨鉴赏

听雨谈天共一灯——董其昌联墨鉴赏

墨随情绪自淋漓——王铎联墨鉴赏

楹联书法艺术的双重变奏 ——探析楹联书法在清代鼎盛的多元化成因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

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关于《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的研究

对联书法的起源及其他

对联起源考证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 达文化传承之期

刍议楹联韵味对乡土文化气息的熏陶

对联文化的第一座丰碑——读施耐庵《水浒传》对联

从楹联文化看梁山大美

第十八届中国(济宁梁山)楹联论坛 暨楹联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纪要

云南古戏台楹联拾趣

一组楹联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二期(201805)结果揭晓暨【截止6.10】第三期(201806)开赛启事

一代文宗傅山及其楹联寻踪

高中教材中的云南对联文化赏析

【18.06.10截止】“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楹联大赛启事

我参加东京斗诗大会——冠军韦代森谈参赛体会

喜报:韦代森获得“2018诗兴开封东京斗诗大会”诗魁

【截止8.31】“小巫峡杯”暨南江县诗词楹联会成立20周年全国诗联大奖赛征稿启事

“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一期(201804)结果揭晓!

【新闻“联”播】第二期之挽台湾学者和时事评论家李敖

【新闻“联”播】第一期挽霍金之《英文对联悼英灵》

孙髯翁其人其作探究

《父母的眼泪》——清明节怀念父亲

万佛寺征联作品欣赏

从一副对联谈起

“南浦颐苑”新街征联大赛获奖作品“硬伤”多

《春莺佛教诗联选集》【佛教楹联120副】

集书画诗联为一体的佳作推荐——《王亚兴百幅寿星画集》

深圳刘红艳楹联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荒唐对韵》(难得一见的好文)

联都元老哈哈公65华诞贺联欣赏

乾隆661副对联欣赏

周恩来30副对联欣赏(纪念周恩来逝世42周年)

孙中山32副对联欣赏

关于“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一联出处大讨论,精彩不容错过

蒋介石70副对联欣赏

百副楹联做嫁衣,中南海美的像个新娘子

毛泽东罕见佳联22副赏析

紫禁城(故宫)对联318副,看了方知读书少

习近平引用的楹联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