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虎妈蔡美儿老公惊爆性丑闻,是时候扒一扒“精英教育”的皮了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2-10-30



作者 | 无才姐


2011年,《虎妈战歌》横空出世,引发全球东西方教育之争。


同年,作者蔡美儿本人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名第13位,风头一时无两。


此时的她绝不会想到,九年之后会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重回风口浪尖


虎妈战歌


时代杂志



最近,她的丈夫、同在耶鲁法学院当教授的杰德·鲁本菲尔德(Jed Rubenfeld,下文简称JR)被曝出性骚扰学生,掀起轩然大波。


8月26日,耶鲁法学院发布通告,宣布对JR停职两年立即生效。


与此同时,他的名字也被法学院从官网的教职员列表中删除。


目前耶鲁大学正聘请专家对其进行独立调查


《纽约》杂志:JR因性骚扰被停职


讲真,我对调查结果已经不感兴趣


性骚扰案件本身取证相当困难,更何况要对付这位深谙法律漏洞、对灰色地带了如指掌的法学精英。


据《纽约》杂志称,JR性骚扰女生的传闻,已经在耶鲁法学院流传了20多年


美国大学的推荐人制度决定了教授掌握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更别说JR和蔡美儿这样在顶级法律圈根基深不可测、拥有巨大人脉资源的夫妻搭档。


几位联合告发JR的女生明知蚍蜉撼树而决意为之,JR能有多清白,明眼人其实不难看出


本来,这件事属于JR个人的私德问题,作为红颜祸水论的坚决反对者,我不认为蔡美儿对此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但是,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早年第一次读《虎妈战歌》的时候,就隐隐觉得这一家肯定会发生点什么


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哪里不对。


蔡美儿(Amy Chua)


蔡美儿再次成为公众视线的焦点是在2018年。


这年同为耶鲁系出身的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被特朗普提名为联邦大法官。


彼时这位老兄被多名女性指控性侵,深陷丑闻之中。


而仅在其被提名的第三天,蔡美儿即公开为其人格背书,称其为“女性的导师”,并表示“如果我的女儿要担任法官助理,没有任何法官比他更值得我信赖。”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卡瓦诺顺利上位。


一年后,蔡美儿的大女儿索菲亚被正式聘为卡瓦诺的法官助理


作为当年的吃瓜群众,我竟一点都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这样的虎妈正在印证我之前对她的想象


从左到右依次为:蔡美儿、索菲亚、卡瓦诺


2018年底,媒体突然刮起一阵风潮,对之前饱受争议的虎妈式教育一水儿地进行肯定和追捧,《虎妈战歌》再次翻红热销。


原因是虎妈的两个女儿不仅成为哈佛&耶鲁学霸,而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力挺虎妈式教育,小女儿露露甚至表示自己以后也要当一枚“虎妈”。


什么心理问题、亲子危机、性格缺陷,统统不存在的。


常识告诉我有点诡异,但是看到这一家子开开心心地四处演讲、受访、卖书、开办教育平台,好像又觉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如今虎妈的丈夫、虎妞的父亲、《虎妈战歌》中最神秘的人物在六十岁曝出丑闻,又一次将蔡美儿推到了公众眼前。


为什么牵连到蔡美儿?


据《卫报》和《Slate》杂志揭露,她曾多次向女学生表示,想要当法官助理必须穿得性感漂亮,卡瓦诺喜欢有吸引力的女助理。


而JR被告发的性骚扰事件据说多次发生在夫妻俩在家举办的私人聚会中。


emmm。。。


《卫报》:蔡美儿建议学生应聘卡瓦诺的雇员时,打扮成“模特一般的外表”


我对八卦不感兴趣,好吧,只有一点点感兴趣。


更感兴趣的是虎妈一家曾经完美又瞬间崩塌的人设背后,所谓的“精英教育”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整个精英故事之中,有没有致命的弱点?


这么多年来所有的疑惑和思考,貌似都可以放上台面了。



《虎妈战歌》根本不是育儿圣经


我敢打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家长都被安利过虎妈式教育。


每当有人跟我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回赠他另一个问题:


你读过《虎妈战歌》吗?


在这个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起步价,就是安安静静读一本完整的书。


我相信任何一个认真读过《虎妈战歌》的人都不会把它当做育儿圣经。


事实上这只是一本育儿手记,其中有得失,有对错,有反省,也有一些连作者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


我向很多朋友推荐过这本书,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有趣且引发思考


上下滑动查看

《虎妈战歌》目录


虎妈无疑是具有写作天分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具有营销天分。


她非常清楚如何制造戏剧冲突,如何紧紧抓住读者


我喜欢她的聪明和幽默,佩服她的执行力和毅力,也感动于她对女儿们忘我的付出。


但是我并不认为虎妈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甚至从心底怀疑这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有很多信息,是那些一味鼓吹精英教育的新闻报道和公众号不会告诉你的:


🔐 第一,虎妈的女儿索菲亚和露露智商都在140以上,拥有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优秀基因


蔡美儿和JR夫妇均出身于严格意义上的精英家族。


蔡美儿的奶奶是个菲律宾移民,商业天赋过人,为家族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她的父亲从小向往到美国读书,被麻省理工录取,两年就拿下PHD


蔡美儿姐妹四人,个个出色。蔡美儿自不用说,在多所名校讲学,事业成就非凡。就连最小的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妹妹都拥有两块残奥会金牌,这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执着程度能用可怕来形容。


蔡美儿和她的三个妹妹


JR是犹太人。


犹太人你懂的,智力水平和对成功的执念和中国人不相上下。


JR的父亲是知名心理临床治疗师,非常有音乐才华,母亲则是一位充满个性的艺术评论家


他们两人是孙女们艺术细胞的主要来源。


我常忍不住想,拥有这种逆天基因家族资源的孩子,真的需要虎妈如此逼迫吗?


她们不像疯子一样练琴难道就上不了名校成不了材了吗?


虎妈的一番折腾真的有意义吗?


普通人这样折腾也能获得同样的结果吗?


全家福(1996年);来源:《虎妈战歌》


🔏 第二,虎妈对小女儿露露的教育其实是失败了


连虎妈自己都认为,露露比姐姐索菲亚更具有音乐天赋,对音乐理解深刻,演奏极富感染力。


而且她非常热爱小提琴。


但是和天使姐姐不同,露露个性极强。


虎妈对索菲亚的专制教育在露露身上受到了明显的反抗。


青春期的时候,母女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为了报复母亲,露露把自己的一头秀发剪得像狗啃一样,触目惊心。


全家在俄罗斯度假的时候,一粒鱼子酱成功引爆了母女之间的战争。


《虎妈战歌》:一粒鱼子引发的风波


露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控诉母亲的暴行,把一个玻璃杯砸得粉碎。


虎妈夺门而出,在红场上痛哭狂奔。


这场战争以虎妈认输而告终


露露放弃了乐队首席,放弃了纽约名师指导的机会,拒绝所有教练指导,仅仅保证每天自己练习30分钟。


这点时间根本不足以令她保持较高的演奏水平,这意味着,露露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放弃了小提琴。


很多人把露露考上哈佛当做是虎妈教育的成功,但是对一个智商140成绩全A出身名校校友之家的孩子来说,不就是一个正常的结局吗?


而不惜把自己的天分和热爱当做对抗母权的牺牲品,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剧吗?


13岁的露露;来源:《虎妈战歌》


🔓 第三,不能细品的亲子关系和神秘莫测的夫妻关系


在虎妈对两个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充斥着各种令人心惊的“危险动作”


比如,把年仅三岁的露露关在冰天雪地的门外;


比如,扬言中国孩子每天要练琴10个小时,就连孩子生病也不允许中断一天;


比如,为了保证练琴时间,阻止孩子的正常社交,还经常把孩子从学校接走,不上音乐体育艺术和课外活动这些“没用”的课;


比如,动不动使用恐吓威胁性语言,再弹错一个音就要把绒毛玩具全部烧掉这种;


比如,一首曲子练不好的时候不让休息不让喝水不让上厕所,一根筋死磕;


比如,在露露因为食物中毒面试失败之后不给任何调整的机会,反而施与更大的压力;


。。。


这些都是心理专家甚至音乐老师都极力反对的行为,如果普通人想要模仿,我只能说祝你好运吧。


虽然虎妈的风趣开朗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缓和亲子关系的作用,但是当两个孩子四处赞美这种教育方式还宣称要发扬光大的时候,我还是感到瘆得慌



相似的例子可以参见郎朗


虽然郎朗已经和父亲和解也在公开场合对父亲表示过感谢,但更像是一种事已至此的高姿态


如果你读过他的自传,观察过他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看过他指导小朋友弹琴的样子,就会明白他对父亲的教育方式到底持怎样的态度。


缺失的童年,隐匿的痛,对补偿的渴望,绝不是事业的成功和时间的流逝可以轻易抹去的。


另一方面,蔡美儿和JR之间的关系也是迷雾重重


JR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和虎妈的育儿理念自然冲突不断。


虽然虎妈声称JR是支持严格教育的,对夫妻之间很多矛盾都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但读者还是能感觉得到JR在虎妈强势下的无奈,以及常年夹在母女之间努力调解的疲惫


在这样一个几乎所有家庭时间和活动安排都围绕孩子的环境下,夫妻关系处于怎样的地位其实不难想象。



在虎妈笔下,这个家庭处处令人羡慕,所有人、所有事最终都走向了她希望的方向,也走向了这本书得以畅销的方向。


但事实究竟如何,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不平等的童年》打了虎妈的脸


大约两年前,《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突然大火,被各大育儿博主用来力证中产阶级进行“精英教育”的必要性。


《虎妈战歌》和《不平等的童年》一度成为鸡娃套餐 ,给了广大中国家长无限激情和动力。


可我非常怀疑这些博主到底有没有读过这本书。


因为但凡有正常理解能力的人,都不可能读出书里有吹捧美国中产阶级教育方式的意思。


作者对88个家庭进行调研,观察他们各自的教育方式,最终目的是对美国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提出警告,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化


《不平等的童年》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众所周知,“美国梦”是美国社会的精神支柱。


美国公共舆论一向习惯于把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归因于这个人本身具有的品质,刻苦勤奋,百折不挠,等等等等。


美国民众喜欢“美国梦”,也相信“美国梦”,他们坚信精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努力,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


如果和美国人谈论社会的不平等,他们会跟你谈论种族问题,却不会谈论阶级问题。


甚至很多美国人根本就不相信美国是存在阶级的。


虎妈本质上就是“美国梦”的宣传者。


《虎妈战歌》这本书中,她不遗余力地强调自己一家之所以如此优秀,是因为具有普通人不具有的优秀品质,付出了普通人没有付出的努力


《不平等的童年》却说,别扯了,中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对孩子进行“协作培养”(鸡娃),是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人脉关系、对权威机构的干预能力等等。


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因为缺乏这些资源,只能进行“成就自然成长”(放养)。


《不平等的童年》英文有声读物封面


虎妈的两个女儿可以轻松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一路名师保驾,全世界随便飞,飞到任何地方都能保证有琴可练。


哦对了,家里客厅就大到可以举办音乐会。


而这仅仅是“不平等的童年”,等她们长大以后还有更精彩的“不平等的成年”。


名校校友制度、推荐人制度、父母的社交圈,都会在她们面前铺下一片坦途。


14岁即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的钢琴神童索菲亚并没有走上专业音乐之路,而是转身投奔了父母所在的耶鲁法学院,轻车熟路当上了联邦大法官的助理,前程似锦。


好一个励志的“美国梦”!


本来几代人通过努力为后代积累一些竞争优势倒也无可厚非,但非要归结于“精英教育”的成功,给普通人以不切实际的幻象,那就不太厚道了。



更何况,“精英教育”就一定更好吗?


《不平等的童年》作者的结论是:“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各有利弊


“协作培养”即精英教育虽然更容易令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将来获得更好的工作,拥有“显性”优势,却令全家陷入狂乱和疲惫,而且兄弟姐妹之间由于从小过度竞争,成年后大多亲情淡漠,关系疏离。


“成就自然成长”在培养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孩子通常缺乏自信,有局促感,但他们从小学会了自由安排时间,很少感到无聊,家庭成员来往密切,成年后手足之间、乃至于和大家族的关系都十分亲近。


这些“隐性”优势无法直接带来成功,但你很难说,它们在整个人生中并不重要。


在书的最后,作者对中产阶级提出的建议是:


放慢速度,防止失控!


“减少孩子参加活动的数量,安排全家在一起的时间,优先考虑家庭活动而不是孩子的课外活动,并在总体上把群体的需要放在个人需要之上。”


和虎妈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中国虎妈”并不懂中国文化


多年前我读《虎妈战歌》时之所以会预感到这一家的人设会崩塌,并不是毫无根据。


蔡美儿凭一己之力把严厉专制的“中国虎妈”变成了国际驰名商标,成功引发中西方教育的论战,可以说是一种高超的营销策略


她的聪明、大胆、野心、博出位的魄力,皆令人叹服。


这是她的优势,却也是她的弱点。


作为美国的第二代移民,蔡美儿只不过是把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和鸡血沸腾的“美国梦”合二为一,自说自话,自创了“中国虎妈”的品牌而已。


很遗憾,她并不真正理解中国文化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导的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入世”文化,鼓励建功立业,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儒家文化无疑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的。


中国妈妈普遍更重视孩子的学业成就,也更愿意为孩子作出牺牲,正是中国文化的这一部分。


但在儒家之外,佛道两家“出世”文化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补充。



佛家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我执”,过于执着于自我,便会生出“贪”、“嗔”、“痴”,堕入欲望和烦恼的深渊。


道家提倡尊重万物天性,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既有“入世”的积极,又有“出世”的淡定,一个人的身心才会达到平衡。


平衡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再看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几乎就是大写的“我执”,集齐了“贪”、“嗔”、“痴”,可以召唤神兽了,更是完全站在了尊重天性、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对立面。


这种失衡是很危险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容易得到成功,但很难得到幸福。


对功利毫无节制地追求、对欲望永远不懂得刹车,最后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会崩溃


当蔡美儿前脚向卡瓦诺献媚,后脚把女儿送去当助理的时候,大概已经动作熟练到忘了世界上还有廉耻这种东西了。


而当JR和学生醉酒狂欢,言语轻浮,动作越界时,可能也早已不知道怎样驾驭心里的恶魔了。


至于这对精英夫妇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之中还有几分真情,见仁见智吧。



精英教育的产物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他们两个女儿身上窥见一斑。


这两个孩子从小就是虎妈引以自豪的“模范儿童”,公共场合永远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谈吐风趣。


有无数次,她们前一刻还在因为被逼练琴和虎妈大吵大闹,下一刻就能若无其事登台献上完美演出。


她们反抗着虎妈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但是一转身就会在宾客面前选择服从,就好像那些反抗没有发生过一样。


虎妈认为是因为自己说服了她们,也因为她们内心始终深爱妈妈。


但我更觉得这是孩子们在精英教育中获得的一种训练:


懂得如何在外人面前演好自己的角色,绝不出错。


她们已经早早加入到和父母一起塑造“精英人设”的团队之中来了。


只是历史总在反复证明,人设这个东西脆弱无比





从积极进取到贪得无厌,从不屈不挠到不择手段,之间似乎只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


人们越过这条线的时候,从来不会得到任何预警。


精英教育的最大风险就在这里。


它让人登上山巅,也让人滑落深渊,相差不过一念。


不懂得平衡的人,有些事早晚都会发生。




话题TOPIC

你怎么看虎妈式教育?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惊出一身冷汗: “近态竞争”正在改变你孩子的一生

只想一巴掌灭了它


26

08-2020

两岁半的我被亲生父亲摔死

面对父母的虐待,孩子该怎么办?


12

08-2020

不得不说:顾佳是《三十而已》最大的败笔

爽则爽矣,容易智熄


05

08-2020

那些年,成绩单中的非典型学霸

江苏:我走的路你们不懂


29

07-2020

江苏人,就爱“搞事”

有资本才能搞事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育儿】打孩子 2减压受欺负 |“专家” | 考第一自鸡 | 兴趣 | 寒假 | 跳楼的孩子爱学习 | 家暴阅读2 | 阅读1 | 网瘾2 | 霸凌西方教育 网瘾1 | 磨蹭 | 教师节 | 哪吒 | 兴趣班 | 财商2 | 言传身教 | 财商1 | 坏脾气养娃心路 | 打孩子 1

【生活】 疫情下的小学生段子手 闺蜜圣诞节 | 变好看二胎大兄弟 | 生活平衡 | 谈婚姻 | 给读者

【视界】无知与公知迟到的正义 | 缪可馨 正能量女老师中年人谈爱情 | 情怀与搬砖 | 中年叛逆 | 日记 | 谈时事 | 海外华人 | 疫情来袭 | 公民和巨婴 | 留德华 | 歧视 | 优秀的人 

【10w+】 高晓松 | 心理学家 | 德系母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