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考,快与慢》共读第23天:“ 知道 ”的错觉

绿骏马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2024-12-02

你好,我是家安,今天是和你一起共读的第23天,一起读书,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这周我们共读的书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上一章讲到,直觉判断准确与否,与日常训练不无关系,与过往经验不无关系。你在某个领域花费精力越多,付出心血越多,你的直觉判断也就越准确。
第19章卡尼曼又将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
让我们继续共读。
1 商业离不开故事
人类离不开故事。从文学表达到广告营销,从职场晋升到日常沟通,故事无处不在。每时每刻,故事都在改变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行为。
比如钻石象征爱情,这几乎是全人类的共识。但是如果追溯历史,这个概念不过才100年。这个概念是商人通过打广告,才让我们相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故事。
最开始钻石卖不出去,因为不需要。钻石商人就想,怎么让人觉得自己需要钻石呢?对了,钻石特别结实,经久耐用,干脆讲个故事,把钻石比作爱情。钻石跟爱情一样,恒久远,永流传。于是,钻石成为新婚必备,钻石生意火遍全球。
事实上,成功的商业案例,都在向人们讲一个好故事。它们要么通过讲故事来说服别人,要么通过讲故事制造反差、设置逆转来打动消费者。
商业离不开说服力非常强大的故事。
2 故事是说服力工具
为什么说服力重要,而说服一个人又很难?
因为你必须无中生有,用自己的系统2讲述一个逻辑缜密的故事,让人家的系统1相信你的故事。你用系统2重新编码,说服别人的系统1的旧程序,这个过程当然不容易。
故事是人类最底层的思考方式。最初的故事产生于右脑,是系统1的个人感受,在灵光一闪之间,系统1突然想到一个故事。可以说,故事归右脑管辖,由感性的系统1负责。而讲故事的能力归系统2负责,必须借助理性的系统2慢思考完成构思。
我们用系统1编故事说服自己,也用系统2编故事来说服别人,故事就这样成为最有效说服人的方式。
3 自传式故事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讲故事的方式不是记流水账,而是把那些有意义的事打散,然后在脑海里重新整合,变成一个有开头、有高潮、有结局的完整故事。
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会对一系列的事件进行“自传式因果推论”。什么叫自传式因果推论呢?
举个例子。有两人,他们可能遇到了同样的挫折,比如恋爱失败、考试失利、工作不顺,等等,但是这俩个人的系统1跟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一个人把这些事儿当成一时的不顺,都是运气不好;而另一个却觉得,这些都是我的命,都是我前世造的孽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两种不同的因果推论方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有了完全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观念。
4 让你更幸福叙事故事
人生是否幸福,与自己给自己讲故事的方式有关。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给自己讲故事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叙事方法,一种叫挽救性的叙事,一种叫污染性的叙事。
挽救性叙事的人,通常讲的故事都有个糟糕的开头,但最后是完美的结局。这些人讲的故事里,主人公都是单枪匹马的英雄,他们相信无论世界多危险,总有好的一面,我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而污染性叙事的人完全相反,他们觉得,就算故事开头很美满,但总不会有好结局。比如,年轻时遇到了不好的事情,父母离异、被爱人抛弃,他们就会觉得“我肯定不会再有这样的爱情了”,“我肯定会和我父母一样”。
一个习惯用挽救性叙事的人,更容易让自己过上幸福的人生。所以,给自己讲故事不仅是做事儿有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还能直接影响我们人生的幸福程度。
5 故事的叙事谬误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讲故事不仅可以描述现实,还能重构甚至扭曲现实。
《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将扭曲现实的故事叫作“叙事谬误”。他说,系统1能借助扭曲的故事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这样的故事为我们的行为和意愿提供了合乎逻辑的解释。
光环效应,可以看成系统1的一种叙事谬误。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他们让上级军官从智力、体力和性格等多个方面给下属打分。结果呢?军官们一致认为,那些相貌堂堂、英武挺拔的士兵,肯定射击百发百中,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相反,那些身材矮小的士兵,军事素质一定不怎么过得硬。
我们看到,一个士兵单方面表现优秀,在上级的叙事故事里,他就似乎拥有了强大的光环。在光环影响下,这个人其他方面也一同优秀起来。
系统1的特点是叙事具有连续性,系统1不允许自己叙事的故事在光环效应影响下自相矛盾,必须前后一致,能够自圆其说。
6 后见之明——我早就知道
既然叙事有连贯性,有因果关系,而且受光环效应影响,前后还不能自相矛盾,那么叙事的故事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最常见的叙事错误是“后见之明”,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我早就知道。
比如,我早就知道这个人会升职;我早就知道这件事做不成;我早就知道股票会跌,等等。
为什么我们总爱当事后诸葛亮?总是在事情结束之后,才觉得自己早已洞察一切?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事情发生之后,替我们把原本孤立的信息整合起来,并把它们强行组织成一个连续的,有因果关系的故事。
“后见之明”让我们高估自己在事前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自动屏蔽了之前做出错误预测和判断,给自己讲了一个“自圆其说的故事”。
***
卡尼曼一针见血指出:“我们一定不能根据行为的结果来确定人类行为的价值。
后见之明的偏见对决策的评估行为有着恶劣影响,它导致我们不是根据判断过程合理性来评估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
系统1的叙事让我们误以为这个世界比现实更简单,更可预测,更有逻辑性;认为我们对过去了然于心,甚至能够预测未来。这样的叙事,是一种错觉,却让我们充满信心。
别忘了我们刚刚学过回归平均,也别忘了成功靠的是天赋和运气。我们可以给未来讲一个美好的故事,但我们却无法预测未来将发生什么。
关于叙事故事的话题就说到这里。
明天见。


2023·读书计划
行动·2023



共读书合集
第1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思考,快与慢》共读回看


第01天:共读构想

第02天:共读路线图

第03天:系统1和系统2

第04天:主角和配角

第05天: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

第06天:启动效应

第07天: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第08天: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第09天:字母B与数字13

第10天:第1周讲书复盘

第11天:我们如何做判断

第12天: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第13天: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4天:锚定效应生活中随处可见

第15天: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6天:焦虑情绪与人生风险

第17天:第2周讲书复盘

第18天:你猜,孩子从谁那里继承的遗产最多

第19天: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20天: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第21天: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

第22天:如何让直觉预测的更恰当有效




家安:自我探索者、长期主义者、知识创作者。以文字方式重启自己,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和你一起,读书、发现、思考、记录、陪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