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碗茶(总第111期)

2017-03-10 杜骏飞等 杜课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七碗茶

于是夜色淡了

树下的谈笑浮现

柴门慢慢关上

清风也被吹散了


持百千偈说往事

不能见如来

山静似太古

莲花都开了


看山水来又去

留下桌上的七碗茶


 “茶”  

【1】“吃茶去”的典故


“吃茶去”是禅门的一句著名的偈子,出自禅宗历代祖师语录——《五灯会元》。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五灯会元》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这段话翻译如下:


1000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


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2】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卢仝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他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其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诗文内容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评析


《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读后感

文 | 狐言

日本茶道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一期一会”是茶道用语,简单几个字便富于禅理,让人醍醐灌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茶道和佛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禅一味"的典故便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我曾听老师讲过日本茶道鼻祖荣西高僧远赴中国参禅,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他以禅宗品味茶的无穷奥妙后挥毫写下的“茶禅一味”墨宝带回了日本,并将其精髓发扬光大。



杜老师的这首《七碗茶》,粗略一看似乎平常,淡淡的。但其实了解了其中所化用的典故,便会知道这首诗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诗名运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七碗茶”典故,“持百千偈说往事”化用了赵朴初先生茶诗中的“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整首诗寥寥数语,以白话诗歌的韵律将悠然禅意展现出来,更体现超脱自然的人生态度。


其实人生处处有禅意。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需要和愤懑、焦躁、欢喜、忧伤等诸多情绪相处,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无须过分注重,不如品一碗香茗,用心感受迎面而来的清风,欣赏静静开放的花朵,烦恼也好,忧愁也罢,暂且可以放一放。就像冯唐所说:“佛说,香飘的每一刹那都是确定的,但是每下一个刹那都是不确定的。一期一会,冥冥中自有定数。”

(注:本期背景知识补充来源百度百科)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谈阅读|(1)(2)(3)面试||三十年,三十首新诗(1)(2)(3)| 百期寄语“听讲座”十大误区幽默随笔(1)(2)(3)(4)(5)(6)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胡园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