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地说(杜课795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19-08-21

全文共  4979  字,阅读大约需要  14  分钟



一九四八年的今天,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在德里被刺身亡。今晚,让我们和杜老师一起,追忆甘地的事迹,倾听他的心声。


目录

1、杜骏飞:读甘地

2、甘地小传


读甘地


杜骏飞


想要世界变成什么,你先要变成什么。这才是你能带来的改变。


——《甘地自传》


杜骏飞:


有什么样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南美如此,中东如此,非洲如此,整个世界都如此。


小而言之,一个社区,或一个单位,恐怕也如此。


乔布斯生前说,他在苹果公司的主要责任就是“拦截二流选手”,在他看来,这是保持苹果卓越的真正法门。


真相就是如此,你的事业取决于你所选择的同事,你的国家取决于你所不能选择的国民。


这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真正原因。



真正尝到滋味的并不是舌头而是心情。


——《甘地自传》


杜骏飞:


中国人的说法是:境由心生。


我在《读林清玄》那一课里写道:我在意吃饭时的宁静;在意饮酒时的风景;在意是谁坐在我的身边,谁坐在我的对面,谁说了什么,谁又默默无语!


当我们在意心情时,我们才真拥有对现实的感知力。


也可以这样推论:当我们能驾驭心情时,我们才真地拥有对现实处境的驾驭力。


一个被感情支配的人可能有很好的意图,言语可能是真诚的,但他永远找不到真理。要胜利地寻找真理,就是要完全从爱与憎、福与祸的双重包围之中解脱出来。


——《甘地自传》


杜骏飞:


超然性是理性思考的前提。


政治讨论,是如此,历史讨论,是如此,经济讨论,是如此,文化讨论,也是如此。当我们思考国际纷争时,是如此,思考人际关系时,是如此,思考自我的价值时,也是如此。


人和行为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一件好的行为是应该引起赞许的,而一件不好的行为就应该受到谴责,而做出此种行为的人,不管他是好是坏,总是因为他的行为的好坏而受到尊敬或怜恤。恶其罪而非恶其人。


——甘地《甘地自传》


杜骏飞:


甘地的这个判断自然是悲悯意义上的。即使对于坏人坏事,他也会坚持认为,人和行为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我的评价是,虽非一概如此,但在相当多的时候,理应如此。


包括最近这些天来,我们纷纷扰扰地议论和谴责的人,他们中至少有一些人,需要这样的评价;而他们的精神,则只有在遇到这样的信念时,方可救赎。



人之所以饮食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生存。


——甘地《甘地自传》


杜骏飞: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吃东西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馋。


人类在其余的时候,在其余的领域,也基本如此。


这是绝大部分痛苦、忧郁、悲伤和灾难的主因。


新闻报纸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但是正如奔放的狂流能把田庐和庄稼荡然摧毁一样,一支不加控制的笔也能起毁坏作用。如果控制是来自外界的,那比没有控制更加有害。只有内在的监督,才能有益。


——甘地《甘地自传》


杜骏飞:


显然,比起舆论监督来,甘地更相信道德的约束力。但我要说,道德发生真正有效的约束力,其前提有三:被约束者是有道德的;社会环境是信奉道德的;通行的道德体系是普世且永恒的。


如若没有这些,不会有所谓内在的监督。


真正的友情是世间罕有的灵魂相契,只有兴味相投,才可能发展出平等长久的友情。


——《甘地自传》


杜骏飞:


直截了当地说,大部分人其实没有找到过真正的友情。


按甘地所言:这种真正的友情,是灵魂相契的,这是道友;是兴味相投的,这是伙伴;还是平等长久的,很多时候,这需要在意志品质和才华能力上势均力敌。


真理象一棵大树,你越是培植,他所结的果子就越多。在真理的矿藏之中,越是追寻得深,发掘的宝藏就越富。


——《甘地自传》


杜骏飞:


这里,甘地的意思是,当你探索真理时,越是勤奋专注,越可能接近真理的全貌。


他没有讲到的是,其实人的不平等在于,人们距离真理并不是一样远。


他没有讲到的还有,其实真理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我们天天的采集,往往只是它部分的可能。


有敬畏,真理才成真。


“我与新兴的一代之间有一段距离。我并不认为自己已是老古董。但是当我在他们中间工作时,我知道必须靠后坐,让巨浪越过我。老年人有过他们的鼎盛时代。”


——推荐尼赫鲁代替自己为国大党候选人,1929年7月6日


杜骏飞:


真好。


“在这个国家里,最穷的人也觉得这是他们的国家,在国家的缔造中也有他们的发言权。”


——赴伦敦船上对路透社记者描绘梦想中之印度,1931年


杜骏飞:


国家怎样才能也属于最穷的人?答案是,国家首先应当无差别地属于所有人。


林肯在其演说中说:“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地球上永世长存!”这里,“民有”、“民治”和“民享”,是民主的根本理念,包含着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三个方面。


但民主并不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负责,而是像熊彼特所说,把民主看作一种政治方法,并具体化为选举制度:“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的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



圣雄甘地



七十年前,一月份的下午。甘地走过他在新德里住所的草坪,准备带领众人做公共祈祷。


甘地还是平时的装束,一条白腰带和一双草鞋,胸前围着一个披肩。他的手臂轻轻地搭在两位同伴的肩上,脸上露出微笑。


一个块头很大的男子,大约30多岁,身穿卡其布的服装,站在人群的最前面。


他向甘地靠近,掏出一支左轮手枪,近距离朝着甘地连发几枪。


甘地倒下了,悲愤的人们用披肩盖上他的身体。他闭着双眼,看上去很安详。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城市博尔本德尔,家中笃信印度教,生活条件优渥。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土邦首相,母亲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这也影响甘地后来力行禁欲、苦行和非暴力的生活方式。


甘地在19岁时留学英国,学习法律。


在伦敦,他恪守着出国前对母亲的承诺,不吃荤、不酗酒。英国的朋友劝他“你母亲既不识字,也不了解这里的情形,在她面前发的誓言有什么价值”,甘地却不为所动,甚至愈加固执。


房东太太介绍给他一家素食餐馆,在那家餐厅,甘地真正了解并且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他参加素食社团,并且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成立了地方分会。这些经历给甘地提供了组织与运行社团的珍贵经验。


甘地在英国接触到“神智学”,并加入“知神术学会”。自此开始,他开始深入研究小时候所接受的印度教教诲,包括素食主义和禁欲。甘地也就是在那时了解到了宗教影响人民团结的关联和重要性。



毕业回国工作的甘地,由于英国与印度法律体系的巨大差异,黯然离开律所。


在这时,他获得到南非担任穆斯林商社法律顾问的机会,毅然踏上前往遥远国度的路程。


到了南非的甘地发现在当地,印度移民的公民权被严重剥夺。甚至有一次,他因不是白种人被要求从头等车厢换到三等车厢,在拒绝换车厢后还被人从火车上丢下去。


于是甘地开始游说并抗议,领导印度侨民开展被称作“萨蒂亚格拉”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要求南非政府减轻对南非印度人歧视。


1903年6月,甘地组织了针对“黑法令”的抗议运动,这个法令强制要求所有在南非的亚洲人接受登记。


1913年9月,他参加一场抗议“不按照基督教的仪式结婚就无效”法则的运动。


1913年11月6日,甘地被捕,当时他正领导一群印度矿工在南非游行。


1914年,政府允诺减少在南非对印度人的歧视。


在南非的岁月是甘地作为一个社会政治运动者的形成期,也就是在此期间,他提出“公民不服从”及“非暴力抗争”的概念。



甘地在1915年回到印度,领导人民展开一连串“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前期,他主张抵制英国教育、英国货和英式服装等。


甘地宣传说印度妇女不论贫富都要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织布,来支持独立运动。那时的印度人都认为独立运动不适合女性参加,而甘地利用他的策略成功把女性加入到独立运动中来。


1919年印度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当时英国政府和廓尔喀雇佣兵向和平政治集会的人群开枪,数以百计的锡克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被杀。


此后,甘地支持独立的立场更加坚决。除了抵制英国产品外,甘地还极力鼓励人们抵制英国学校,法律机构,辞退政府工作,拒绝缴税,抛弃英国给的称号和荣誉。


1920年12月,国大党年会通过甘地拟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


甘地先后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狱,并在狱中通过绝食展开他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甘地的多次入狱坚定了印度人民抵抗英国殖民政府的决心,全国不合作运动愈演愈烈,约有6万人被捕入狱。


甘地在1942年被释放,并开始了与英国政府以停止非暴力抗议为目的的和平谈判。



甘地对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强烈反对任何把印度分成两个国家的提议。


二战之后,为了印度独立,甘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商议制定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1947年8月15日公布,印度正式独立。尼赫鲁成为独立后首位印度总理。


甘地的追随者开始尊称他为“圣雄”。在政权交接的那天,这位圣雄并没有庆祝,他独自在加尔各答为分治而忧伤。


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印巴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又开始暴乱冲突,甘地开始他的第14次绝食,告示大家直到停战之后他才会进食,他的举措成功使得局势一度稳定。


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新德里前往一个祈祷会途中,遭到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击死亡。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说着:“啊…神啊…”为他祝福。


甘地被刺杀的几天前才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开表达甘地是诺贝尔和平奖最大的遗珠。


在后来的审判中,高德西自称:“在我开枪前,我真心祝福他并当面恭敬地向他鞠躬。”


随后,尼赫鲁发表谈话:“光芒已经走出我们的生命,现在遍地一片漆黑。”        


参考资料:

[1] 《历史见证:圣雄甘地》,BBC News 中文网[EB/OL].

[2] 《印度圣雄甘地诞生 开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魏嘉瑀[EB/OL].

[3] 甘地:《甘地自传》[J].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


视频杜课导言新闻理想元旦的晚餐


文字:欢乐七语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视角训练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年度关键词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自尊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罗嘉珍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