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总第168期)

2017-05-07 杜骏飞等 杜课

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

文 / 杜骏飞 劳尔


时常有同学跑来问我,喜欢哪个明星?他指的是影视歌艺的明星。


看着同学满脸的期待,我时常沉默不语。


我当然并不排斥明星这个话题,但为什么我会躲避谈同学们口中的那些红星?坦率地说,我是不喜欢这些可怜的时代流行。


我不喜欢谈你们口中的歌曲比赛冠军、韩国最新组合、娱乐记者群里炙手可热的女艺人。尽管在客厅里,我可能也观看过他们的节目。


观看,是一种消费;但关注,却是一种认同。我们最可宝贵的是思想资源,放在此处多了,放在彼处就少了。这是一个零和博弈。


而思想资源,只能放置在真正有思想的地方。


前几天有同学来问赵薇的财务危机、白百何的出轨危机,我拒绝了。今天编辑部问我赵雷的巡演危机,我也拒绝了,我的答复是:“你关心这些娱乐人物的花边和鸡飞狗跳的欢乐,还不如好好关心一下阿米尔·汗这样的演艺人生。”


除了娱人和商业成功,演艺明星也可以是值得我们谈论和敬重的思想存在。即使你不谈简方达、劳伦斯、斯特里普,谈安吉丽娜.朱莉、朱利亚.罗伯茨也行。他们也是明星,但却拥有一些值得我们正襟危坐、热忱而谈的人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阿米尔·汗。



我们将谈到阿米尔·汗是如何跟随自己的真心、如何信任自己,如何坚定于人生的选择;我们也将谈到阿米尔·汗为什么会拥有知识人和艺术家可宝贵的公共性;我们也将谈到阿米尔·汗的忘我付出和罕见的献身精神。


关于阿米尔·汗。我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那些已经在观众心中产生审美疲劳的众多标签:


“国宝级演员”

“印度良心”

“印度电影的标杆”

“一个人让印度电影前进了30年”


我不知道阿米尔本人看到这些标签会作何感想,但我脑子中突然蹦出了一副画面:


印度电影观众奖上,阿米尔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拒绝了光鲜的女主持的邀舞请求,然后随意地抛出一句,“不是所有宝莱坞演员都喜欢唱唱跳跳。”


这位态度生硬的艺人,恰是印度人口中的“完美先生”。


一.作为批判的电影


有人说,“阿米尔伟大吗?在我看来除了拍戏,他好像也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情。”


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当他十八岁从大学退学从影时,阿米尔说:“我并没有停止学习。恰恰相反,我的学习从现在开始。”


也许连阿米尔·汗自己都没有想到,电影不仅成了他自己新的课堂,也成为了整个印度新的课堂。


他始终在用电影表达他的观念,在努力推动这个世界的改变。就像《三傻》批评教育制度、《摔跤》反思性别歧视一样,《芭提雅的颜色》、《地球上的星星》、《我滴个神啊》等等,莫不是如此。他思考,他表达,然后让所有观者从他的电影中去反思。


他承认电影的本质是娱乐的,但他希望电影能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发展成启迪孩子,为社会做贡献的艺术,“我相信电影有推动改革的潜力。”


电影在阿米尔·汗眼中,不仅只是一种娱乐化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不合理之处的批判工具。他曾说,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而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那一方面还有欠缺。因为知道自己的祖国有太多问题,所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祖国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为此,阿米尔·汗决定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阿米尔觉得,只有诗人、作曲家、编剧、导演这些讲故事的人,才能直接跟人们的内心沟通,从内部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


可是什么样的批判才是正确的呢?批判的结果要么会助长这个社会的戾气,让人有逃离之感;要么会促进国民的反思,催人改变。探讨禁区内的话题注定会刺激旧有传统的痛点,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所有人都能意识到,阿米尔·汗是在尽力去做一件正确的、符合真理的事业呢?


他自己的回答是这样的,用爱。



“我们探讨的话题可以非常敏感。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情感传递你的观点。是用愤怒?还是用爱?你会发现,当我用爱来传递时,尽管人们会反对你的观点,但他们会倾听,而不会感到冒犯或触怒。我相信当你充满爱的时候,对方也会用爱来回报你。”


我很赞同心探索作者Irene小树对阿米尔电影的评价:


“他希望自己接的剧本是能够带来真理的、带有教育意义的、正面影响大众的,所演角色是从平凡人物出发的,并且最终因为对真理和梦想的追求而活出其内在信念的。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灵魂气质:基于听闻感触到这真实的现实,我看到自己本性中想要的‘天堂梦想’。我可以清晰分明地看到每一处社会现实、每一个人身上的扭曲与阻碍,也看到了真理本可以被实践的途径(人们只是需要更多、更正面的呼声去协同行动)。我们可以认为,如果这个人没有具备‘渴望展现最正面的影响力’的驱动力,他就没有理由去参与到那些社会中最负面、最残酷、最尖锐的话题。是他背后那股强大的‘看见了梦想与使命’的力量,使得他的这股‘英雄主义’或‘英雄情结’,有了非常正面的、实用的、有意义的‘用武之地’。”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打破一个意识层面的桎梏,从电影上看,阿米尔·汗是印度的思想英雄。


你会不会顺便问一句:中国电影的阿米尔·汗在哪里?

 


二.《真相访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阿米尔·汗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演员,他不断地在用自己作为明星的影响力,利用媒介的传播力,推动社会变革。


拥有金钱与名声,办秀走毯的顶多是个明星;而真正能够做到用自己的影响力与头顶上的光环,为社会的阴暗面带来光明,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国宝”的称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祖国,在这一点上,阿米尔·汗做得不遗余力。


2011年,他制作、主持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在印度全境以八种语言同时上映,每期纪录一个社会问题:性别歧视(强奸女性、选择女婴堕胎、巨额嫁妆)、种姓制度、养老问题、教育不平等……三季《真相访谈》(www.satyamevjayate.in),不仅让印度观众感慨投胎可以多不幸,更促成了真实的社会变化。


比如,中央邦首席部长在看过关于通用药品的节目后,决定在全邦的政府医院免费提供非专利药品(仿制药),因为大量穷人根本无法负担价格高昂的名牌药品,而仿制药的疗效足够挽救很多生命。


而在女婴堕胎现象曝光后,新生儿男女比例极不平衡(1000:890)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贾斯坦邦采取行动,力图减少医生对产检性别为女的健康婴儿进行堕胎。两年后,新生儿男女比例恢复至1000:960。


阿米尔为“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的印度”感到高兴。他无法想象自己搬家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去,因为“印度是如此美丽”。


阿米尔·汗曾在节目片头,道出制作这档节目的原因:虽然他本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他人的种种苦难,看似不与他相关,但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连串的事件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逃不掉。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选择。


为了让观众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深入、更直观的认识,阿米尔·汗和他的团队奔赴印度各地进行采访、调查,获取数据、照片和影像资料。


在节目里,他不但和嘉宾一起探讨消除社会弊病的政策、措施,组织慈善活动、签名活动,而且时时提醒着每一个普通人:“我”可以做什么。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激烈的观点冲突,阿米尔·汗始终保持着克制的态度。在节目中,他常常拭去眼泪,用拥抱安慰受伤害的人,但他并不愤怒、并不控诉、并不煽动情绪。



正如他所说:


“我想讨论一些关系印度民生的话题,不责难任何人,不中伤任何人,也不制约任何人。人人都说,伤害我们的人近在咫尺,或许我们都有责任。现在,与我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吧。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学习、去分享,一起去揭开这些难题的谜底。我无心激化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无论是谁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


真理战胜一切就是节目的含义,这句话写在印度国徽上,是印度的座右铭,也是阿尔米·汗的座右铭。


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阿米尔曾和制片人、导演讨论过一个优秀的NGO应有的特质,“不光是想帮别人做些什么的冲动,而且会觉得如果不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自己的生命就不完整,心里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其实是为了自己才去帮助别人的。”


其实我们在谈论阿米尔·汗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不是吗?


我也希望阅读阿米尔·汗的明星们意识到,你不光要在用电影娱乐大众,还要通过承担明星的社会责任来拯救自己。


我表达清楚了吗?



三.伟大的演员从来不是只有演技


伟大的演员从来都不是只有演技。


让我感动的,不是阿米尔·汗身上那些宏大叙事的篇章,而是他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人性的可爱与率真。


阿米尔·汗似乎从来都能追随自己想要的,他似乎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兰彻(Rancho)。他说的和做的一致,做的和想的也一致。别人总是知易行难,对他来说却好像完全没有困难。十八岁时他喜欢电影,便退出大学,闯进宝莱坞。二十一岁时他爱上隔壁家的印度教女孩,可自己却是个穆斯林,于是两人一起私奔。


他做电影也是如此。“电影更多的时候不是考虑它受不受印度或者是国际观众的欢迎,这是我猜不到的,但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往往会追从我本身觉得最有热情的东西,我只会想到自己,我只会来看这个剧本会不会让我振奋,让不让我激动,这是推动我来做电影最根本的原因。”


他说:“我是谁,我意味着什么,这些我从不妥协。”


他还说:“即使职业和商业利益受损,我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阿米尔·汗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每一个细节的认真,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专注,和他做事的极致态度。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在国内最新上映的一部影片。为了这部片子,阿尔米特意去学了角色原型家乡的方言(虽然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是在下面的每个邦都有着自己各自的语言,两个不同省份的人可能就不能交流);为了演好角色老年时的状态,他从140斤增肥到190多斤,“服装道具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为演员,我觉得那不好。”“只有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胖子,才能体会到胖子的感受。”


做阿米尔·汗,会不会对自己太苛刻了?对,99分虽然只差100分1分,但是一个代表完美,一个则不是。


所以,阿米尔·汗是完美先生,你还不是。



我们今天谈阿尔米·汗,不是要完全成为完美的人,而是要记住:任何一个不完美的人,任何一种不完美的职业,都可以拥有完美的信念。


我们上次谈的秦玥飞,一位头顶光环的耶鲁学子,选择了逆流而上,脚踏泥泞,俯首前行,成为了泥泞中勇敢的跋涉者。他的职业属于微不足道的基层,可他的信念很完美。


孟子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是说,不管命运如何起伏跌宕,生活如何无奈,但你的信念和选择都可以保持完美。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的话,意思是,如果没有完美的信念,你往往连凡人也无法做到,甚至有沦为禽兽的危机。


曾文正公的话说重了。但是仔细想想,禽兽是怎么安排一生的呢?怎么快乐就怎么生活,什么热闹就看什么,别人抛出什么就会关注什么。这也是一些同学想要辩解的“纯娱乐”,不是吗?


对于喜欢谈论娱乐的各位而言,阿米尔·汗,也许不是你的完美之路,却是你完美的镜子


有空想想阿米尔·汗,也想想自己的一生。



补充资料

个人经历:


阿米尔·汗出生于一个演艺世家,父辈都是电影人,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从小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八岁那年,阿米尔·汗便出演了叔叔导演的电影《Yaadon Ki Baraat》和《Madhosh》,童星出道,一夜成名,就注定他此生定会与电影结下良缘,事实也的确如此。


为了自己的电影梦想大学期间他可以辍学;为了娶到初恋对象,他不顾家人反对他可以私奔;为了拍好电影,他可以在一个月内健身从美少年到发福大叔,然后又从发福大叔变回到肌肉男,如此反复折腾,他说只是为了让电影拍的更好。

 

票房达人:


2008年,阿米尔·汗主演的动作片《未知死亡》成为印度影史上第一部过10亿的电影;


2009年,他接拍的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成为印度影史上第一部过20亿的电影;



2014年,他又拍了一部科幻电影《我的个神啊》,成为印度影史上第一部过30亿的电影;


2016年,他主演的体育电影《摔跤吧!爸爸》,又成为印度影史上第一部过40亿的电影。


但他对此是毫不在意的。当记者称赞他的电影获得票房成功时,他反而反驳说:“高票房的就一定是好电影吗?我想我们都看过票房不高但很棒的电影。”

 

演艺全才:


做导演,他的《地球上的星星》代表印度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制片人,编剧,演员,他的《印度往事》成为宝莱坞史上第一部入围奥斯卡的印度电影,演员,编剧,导演,监制,甚至连配乐,唱歌他几乎样样都会。

热心公益:


阿米尔·汗还是印度著名的“明星教育家”,他是印度著名的非政府组织“Teach India”(执教印度)的成员,这个组织和成员致力于让印度包括“贱民”在内的所有阶层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011年,阿米尔·汗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形象大使,呼吁公众关注儿童营养不良问题。


同时,他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印度区大使。


(本期资料补充来源于百度百科)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课堂鬼故事死亡课杜课密码唯一的你《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知识付费的错觉|你为什么去北上广?又为什么回家乡?|阶层固化了吗?|读书是什么,不是什么且与古人谈读书 本科的终点|你在黄鹤楼里想什么?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祭林昭夜话劳动乌里(Ueli Steck)之死秦玥飞的选择怀念新闻KO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胡园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