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总第196期)
宽容
文/杜骏飞
那时,同学们问我,究竟什么是宽容力。我说:譬如容器之于物,宽容意味着盛载之能。
如果有物,或方或圆、或冷或温,然而容器总能包容之。这其中有容乃大的气度,即谓宽容。
还记得春秋时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吗?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罢了。”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人都只知道传颂着“管鲍之交”的佳话,却不知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宽容忍让,又何来此等知交故事!
你的一生里,或许是遇不到鲍叔牙这样完美的朋友的,于是你会好奇:遇到这份宽容,究竟会是何种感受?
其实,虽然没有鲍叔牙,但这份宽容意味,你早已感受于父母。
孩提时,你尚不懂事,面对玲琅的零食和玩具,会哭闹着要求父母满足自己。而为人父母者,会担起你加诸他们的生活重担,并且总把所有委屈吞下,不愿心酸痛楚被儿女瞥见。那时儿时记忆像黑白电影在心中回放,你可能会愧疚,自己为何在那么多的“当时”都没有体谅父母支撑家庭落下的汗水,不能宽容他们无能为力时留下的眼泪。
此境中,父母可谓包容,凡人之子女,皆可体会。
那时,同学们问我,究竟什么是宽容力。我说:譬如林之于木,宽容意味着恕道。
《新约·约翰福音》记道:耶稣在庙里布教,一大群人围着他听。刑名师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被拘的妇人过来,把她放在群众当中,对着耶稣说:“这妇人是正在行淫的时候被抓到的。摩西在法律中吩咐过我们,这种人应该被石头钉死。”耶稣弯下身子用指画地,像是什么都没听到。
刑名师和法利赛人就接着问:“你说该怎么办呢?”耶稣于是抬起身子来跟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先用石子钉她。”众人听到这话,心中都有愧疚,一个一个地离开了,只剩下耶稣一人。
于是耶稣抬起头来问妇人:“妇人,告你状的人都去哪了呢?没有人定你的罪了吗?”夫人说:“没有人,我主。”耶稣说:“那我也不定你的罪,你去吧,以后不要再犯了。”
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他人的过错,却不易看到自己的罪错。很多人也只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却不能原谅别人的错误。此之谓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的能力,学者又称之为神入、共情。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吗?能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能时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眼中的你吗?如果能,则有同理心。
《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先生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刘备在《诫子书》中谆谆教导刘禅:“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何以能恕人?无非是能以恕己之心待人而已。
《马太福音》说:“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一个人,难免有智愚贤不肖,你自己也或列于芸芸众生之中,对于别人的不足、缺失,这时你所以能接纳他人,不仅仅是一种体谅之心,更是寄托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愿景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君不见天下滔滔,太多坚持非分之想者,太多强人所难者,又太多苛求他人而宽待自己之辈?
如欲磨练出宽容之力,就要时常把自己放在他人已发生的事件上,想像自己亦有此事,之后自我推测其成因,如果你自己可以接纳了这种因果关联,自当也接纳了别人之疏失,从而进一步谅解这行为的发生。
此境中,得恕道者可谓包容,凡曾经见恕者,皆可体会。
那时,同学们问我,究竟什么是宽容力。我说:譬如水之于刃,宽容意味着无伤。
刀刃可以伤人,可以断物,但何以不能伤及水呢?宽容他人的过失,已经是一种难以轻易练就的能力,而像“无伤”这种美德又从何说起?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彼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魏征的重罪,但这位未来的唐太宗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选择宽容并重用了他,甚至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前述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也有一部更了不起的续篇。
时光荏苒,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决心忘记怨恨、重用管仲。
当管仲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这个故事,齐桓公的作为比之鲍叔牙更为难得。鲍叔牙身为管仲的好友,宽待容易,亦无伤口需要抚平,然而管仲却是齐桓公的仇敌,曾险些致齐桓公于死地。如此,齐桓公的所为,其宽容之力更非常人所及了。
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伟大时刻,宽容者宽容了伤害自己的人,以此来度劫自身之伤,更开辟新的人生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曼德拉式的宽容的真正原因,其实答案就在无伤之中。
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恭敬的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二十七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而他,却绝非只为政治作秀,请注意他当年出狱时深沉的内心告白:“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宽容者未必不曾受伤,但却因为更大的道义原谅了对方。这里,是高远的见识、恢弘的气度,愈合了他们的伤口,宽容者因此而臻于无伤之境。
此境中,无伤者可谓包容,凡人曾受伤者,皆可体会。
从根本上来说,宽容意味着容纳之力,其核心则在于容错力,即:容忍错误的能力。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吐槽”者、刻薄寡恩者、讥诮他人者、翻脸无情者,通常容错力较差,任何事情只要有一点瑕疵,就全盘否定。但现实生活永远不可能没有瑕疵,所以他们的视野里永远是一片灰暗,也因此,他们也时常疑心他人看待自己的目光,于是也经常陷入沮丧和自我怀疑。
宽容是一种可贵而不易得的拯救之力,它使人性得以在不完美之境运行。它不仅宽容待人,也能宽容待已。于是天地为之宽,而人生为之易。
宽容,这是我们不完美的一生里最完美的德性。
愿你铭记。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汪曾祺与“中国最后的士大夫”|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秦玥飞的选择|乌里之死|祭林昭|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阶层固化|“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如何回答段子手1|如何回答段子手2 |如何回答段子手3|相貌危机|雍园记(全)|江苏发展什么|庆典无言|“作女”|你的“人设”错了吗|我们本没有资格纪念屈原 |寄小读者|媒介变人形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顾旧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