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倒下,但问题依然站立(杜课817期)
全文共 988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先修课程:杜骏飞:为什么我们的新闻日益俗不可耐?
“咪蒙”倒下,但问题依然站立
杜骏飞
今天,在咪蒙发表道歉声明宣布微信公众号停更2个月、微博永久关停20天后,有用户发现:“咪蒙”公众号已被自行注销。之前发布《一个寒门状元之死》、遭到新一轮舆论讨伐的咪蒙团队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也同样显示为“已注销”。
看来,那个象征一个时代的“咪蒙”公众号,确乎是关闭了,还有人声称,那一个时代也已结束了。但“咪蒙”暴红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有答案了吗?似乎不是。
今晚,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1、究竟有多少个“咪蒙”?
“咪蒙”公众号关闭了,是不是“咪蒙”现象就消失了?毕竟,除了最出名的跟从者@才华有限青年、@偏不及腰 、@手捧芦竹 、@爱余生还未够,还有很多人正在去往“咪蒙”的路上,还有无数的自媒体想做“咪蒙” 而不得。如果“咪蒙”是一种现象,而非孤例,那么,它或许不会消失,只会变异。
2、“咪蒙”的群众怎么办?
“咪蒙”公众号关闭了,是不是“咪蒙”所关涉的读者群就衰落了?要知道,“咪蒙”暴红,不只是因为自己想红,还因为天然存在有庞大的粉丝群。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即使有了买卖,其粉丝也没觉得自己受到了多少伤害。关闭“咪蒙”公众号很容易,封杀“咪蒙”的粉丝群很难。到底是哪些人发自肺腑地拥戴她的观念、赞美她的观点?他们对它如此喜闻乐见,到底是为什么?
3、负能量为什么如此吸引人们?
每一个批评者都认为,“咪蒙”公众号的观点和视点“按理不该”得到如此众多的认同。头条号平台在《关于打击发布虚假内容、传播不良文化的公告》中说,“部分帐号存在发布虚假内容,传播污文化、丧文化,贩卖焦虑情绪、骗取流量的行为。”这几乎就是针对“咪蒙”所做的总结。那么,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污文化”、“丧文化”会有市场?为什么她贩卖的焦虑情绪会得到如此之多的共鸣?
4、谁纵容过“咪蒙”又杀死了它?
“咪蒙”公众号并不是偶尔擦枪走火,上线以来,它就一直以较为偏激的风格吸引眼球,文字粗暴常见,语气粗俗颇多,至于标题夸张、主题低俗、价值观可疑的作品,更是家常便饭——在那些时刻,互联网平台、管理者在做什么?今天的封禁者,是否正是当年的鼓励者、纵容者?多少这样的平台活着,而它们滋生的产品一代代死去?
5、“健康、主流、正确”的自媒体在哪里?
微信、头条、微博、凤凰等平台都在表态:自己的平台鼓励创作者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健康、优质、有益、多元的网络生态。问题是,为什么能起替代作用的这类产品如此之少,为什么达到“爆款级”的“正面”品牌更是渺不可闻?
6、下一个“咪蒙”何时崛起?
处理“首恶”,封禁“明星”,是否能解决文化生态、媒介生态、社会生态的问题?例如,是否能反驳颜值即正义的命题?是否能冰释理想死去的悬疑,是否能杜绝以骂为爽、以钱为王的社会习性?是否能消除怨天尤人、怒怼一切秩序的时代戾气?......如果不能,“咪蒙”公众号沉没了,下一个“咪蒙”的崛起还会远吗?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关注:讨论课:大学的脾气|杜骏飞:风骨不存,何谈大学?|翟天临与“粉丝错觉”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韩雪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