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骏飞:风骨不存,何谈大学?(杜课814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20-01-26

全文共  395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2  分钟

编者按:昨天的讨论课上,杜课就“大学对待名人的态度”问题提出了讨论方向:为什么有些大学,在对待名人时,有自己的“脾气”;也有些大学,在名人面前,变得毫无脾气?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老师的回答和读者朋友们的讨论吧。


目录

1、杜骏飞:大学箴言

2、关于“大学的脾气”的读者讨论


大学箴言


杜骏飞


大学的本质,不唯有高深广博的知识,更有明辨清醒的智识。


最好的大学都不会自比“象牙塔”,而只会自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心脏。


大学的任务,第一是教学,第二是教学,第三是思想,然后才是科研。


大学之难,难在不畏利益,更难在不畏权势,不过,最难之处在于:不畏万众沉溺其中的“潮流”。如今,一点虚名就能诱惑大学,一点蝇头小利就能让大学折腰,哪里还有大学。


一敬真知,二畏良知,如此可称大学。


当代大学日渐重视“科学”,这当然是知识的盛世;但是,以牺牲人文、忽略思想来重视科学,这是文明的异化。


与才智和声望相比,大学更需要有尊严,那种尊严不是人格化的脸面,而是来自独立思想、自由意志的庄严。


大学与其他任何“知识机构”“文化组织”的不同之处是:它只追求永恒。


典范的大学人:峻切的追问,执着的思考,耿介的性格,自由的灵魂。


大学的败坏:起初是凡庸俗媚的乱入,继而是资本权力的僭越,最后是腌臜泼才的得逞。


一切大学知识里,最珍贵的是知识创新,有此,余者皆可不提。


周传基教授评价电影产业时说:“有能耐的拍低成本片子;有智慧的拍无成本片子;废物才拍大片。”其实,大学也是如此。


什么时候大学行政敬畏教授胜过敬畏领导,什么时候就是大学元年。


什么时候一个学科开始追求思想贡献而非论文发表,什么时候就是它的学科元年。


学风不正,何谈学术?风骨不存,何谈大学?


所谓知识分子,就是关怀社会胜过一切的人。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是优秀知识分子云集的校园。



关于“大学的脾气”的读者讨论


观点一:大学应该有脾气,坚守学术原则、底线和风骨


@SheeN:


钱理群先生在退休讲话中曾说过:“当政治的逻辑、资本的逻辑笼罩一切时,我们要坚守思想的逻辑,学术的逻辑,教育的逻辑。” 思想的逻辑当是自由的,学术逻辑当是严谨的,教育的逻辑当是公平的。所以我们的大学,应当也有脾气。对于那些充满各种想法的学生,不该禁锢其手足,“脾气”应当好一点。对于那些学术不端的组织或个人,应当严厉一点,不要总是发一些雷声大雨点小的声明。而对于那些名人,应当既不必好脾气,也不必坏脾气,正常心对待,当然很遗憾,总是看到名校向名人折腰。不是名校的脾气太好了,而且在这一场场录取中,已经变成了一桩交易,以“名”换“名”,可知,这样换来的“名”又有多长久呢?纵使长久,又真的于自身有用吗?


@公周 :


不求多有脾气。但愿还有底线。


@force of penetration:


大学当然需要“脾气”,这个脾气我个人认为不是社会气,更不是趋向利益,是在以阶层成功为评价标准的当下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术风气,守学界规范,引导当代大学生求的真学问的精神导向。


@N:

 

《人类简史》一书指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通过想象力去相信某种共同的概念,比如宗教、公司、法律等等,基于对某种概念的信任,陌生人之间有了高效的合作,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我看来,人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减少陌生人之间合作的不确定性,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高效合作。制度完善与否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程度,公平正义的社会规则、约定俗成,遵循之、维护之或无视之、摒弃之,不同的态度与选择彰显的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取舍之间也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大学的脾气问题,实则是能否坚持原则的问题,坚持了,社会便又向前迈了一小步,也正是这一小步,却是通往文明社会的一大步。

 

@Yohkoh: 

 

大学应当有脾气,更应坚守学术底线!如果学术沦为名人装点门面的砖瓦,如果大学以招录不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的名人为荣,以为这样能够提升学校档次,岂不是我国教育之悲哀!

 

@Shorpen:

 

大学应有风骨。

 

@陈洁莹: 

 

我认为大学应该有自己的脾气。作为高等教育学府,大学不单培养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在以“身”作则,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也是社会对学术届看法的来源。大学作为学术体系的一环,其授予的荣誉应该以学术为标准,“跪舔”名人难免失了尊严,继而失了“荣誉”的份量,这对认真求学而获得荣誉的学子不公平,而且大学的公信力也将面临社会的质疑。

 

@Dr. Wang: 

 

大学应当是什么样的呢?也可以说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回答呢?我觉得应该是由那些多年从事大学教育工作且对国家教育的未来担忧的人士来评说是最合适的。像我这样离开学校多年又不专门从事教育工作,谈论这个问题也就是泛泛而论。 从塑造人的角度,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有一定专业才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胸襟情怀,成为这样的一个存在者,大学能做些什么,单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就像杜课里反复讲到的,更要让学生有智识。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以助于以后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那大学本身呢,它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能容纳自由之思想的场域。应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和风骨。就像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它应该是一个思想的荟萃之地,大师的聚集之地,它的风貌风气应该能够影响到社会风气,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大学的脾气是什么,也可以说是大学的风骨,或者就是大学的规矩。大学是有门槛的,入学标准,毕业标准,不同学位的授予标准……按规矩办事,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看人下菜碟,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然而实然呢,规矩是人制定的,是灵活的,大学影响不了世风,反而受到世风的影响,不再致力于培养大师,大家,大儒……而是或多或少崇尚权力,崇富……价值观的世俗化使得大学的品味滑落。


2



观点二:大学失去脾气有其原因


@张咏:

 

我们的大学只有初中毕业的王立军在仕途如日中天的时候,包括北大在内的29所大学争相邀请他担任“客座教授”,赵本山同志带领一帮“农民”竟然成立个“传媒学院”,认不到300个字的影视明星“自豪”的对粉丝说我的母校清华经常这样教导我……如今的很多大学已经堕落到像过去的风月场所,学术被权力玩弄,失去了骨气和人格,成为权贵的装饰品!

 

@赵鹏程:

 

我在思考中国大学为什么爱收名人?答案可能是社会,经济,个人等很多原因。我又想到了中国石油大学把周永康删的一干二净那件事,好歹也是正经的毕业生,却也如此绝情。这么连起来一想,呵,中国的大学还真是修罗场。

 

@丰之余 :

 

给不给名人优待是一件事关学校荣誉的事情,有的学校认为这么做有辱自身名誉,而有的学校则觉得此举可以增光添彩,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校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位高则慎,位卑则谄。

 

@Jul:

 

权力只对其来源负责…


3



观点三:大学失去脾气,无可厚非


@甜腻主义: 

 

只是个人拙见:给有荣誉感的名人优待无伤大雅,给只是有名的人优待真犯不着,何况还是名校。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甘地说林清玄说一纸读遍梁任公|世间已无钱玄同


视频杜课导言新闻理想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自来熟自我实现者的画像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永恒回归


关注花炮少年和成长者王菊现象学杜骏飞:甘柴劣火又如何|要担心的不是咪蒙|信息愚民是从哪里来的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自尊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罗嘉珍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