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真相(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

于晓雯 于晓雯
2024-08-23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5000字,阅读约10分钟。

好久没看知乎,刚登陆就被推送了一个问题“听说线上心理咨询可以年入300万,是否有可能性”。

最近两年,转行心理咨询师越来越热门,好像考个证(目前没有国家承认资质的证书)、参加一个课程培训,就能拥有高薪又有光环的自由职业,从此不再担忧35岁后的职业生涯了。我还挺想写写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版本的职业体验的(新手咨询师视角),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学习成本&职业收入

转行前五年,我投入到心理咨询的学习成本、督导和个人分析费用加起来超过了70万。

- 北师大临床与应用心理硕士学费:19.8万
- 长短程课程学习受训:12万
- 督导费用:12万
- 个人体验:28万
- 团体咨询体验:1-2万
注1: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咨询师需要持续进行个人分析(个人体验),我的个人分析目前单次800元(中间涨过价),累计400次多一些。虽然我咨询师的费用对我来说有点压力,但我们已经工作8年了,我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咨询师也有了很深的情感和依恋,所以虽然我越来越穷,也舍不得更换。
注2:个人分析小时数不等同于人格成熟度,心理咨询费用单价贵不等同于效果更好。——经过好的精神分析后,我们比以前更好了,但不一定比别人好(Etchegoyen, 1991)。

如果确实想以精神分析取向来工作的话,做个人分析是很关键的,这种体验是很独特的,比如说,我们不可能通过书本或讲课来教授脆弱是什么意思,或者依赖另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对于所有希望去理解他人潜意识的人来说,个人分析培养出来的这种自我认知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把精神分析立为通向自我认知的唯一道路,这是把它定为理想化客体。在做培训师的工作中,常有从来没有接受过心理分析的学生的领悟力令我印象深刻。


毕竟,正如埃区格杨(Etchegoyen,1991)观察到的,经过好的精神分析后,我们比以前好了,但不一定比别人好。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实践导论》

我的个人分析和学历教育占比较多,但就算是不读研、个人体验没有这么多,前几年也需要至少15-20万的投入。

督导费用主要是个督的费用,团督在受训项目中包含了很多时数,自费只有1万左右。

新手咨询师微信群,大家聊得比较多的是生存问题。

A同学:也不知道这样下去学习费用能不能回本?
B同学:你还想能回本?
C同学:前两天我有个朋友咨询我怎么入行?
D同学:你劝退TA了吗?

那想做心理咨询师人都是用爱发电的吗?不是的,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新手不友好的职业。

在其他行业,如果你的岗位要求进行一定的培训,一般会有人力资源组织专门的内训和外训,并不会让你自己出钱。

但是心理咨询师,这些钱都是自己出,前期需要投入很多学习成本,包括培训费用、督导费用、个人分析费用,如果是线下面对面咨询,咨询室的租赁费用也是需要自己掏的,全职咨询师还需要自己缴纳社保。

而且培训费用每1-2年都要涨价,19-21年我参加简心心理咨询师培养两年制培训,学费是4-5万,现在已经涨到8万了。个人分析和督导费也会涨价,只是多久涨价、涨价多少都没有啥可预测性。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呢?

一般来说,转行心理咨询师的人,通常具有这几点特征:

① 对人充满了真诚和好奇心,想要去理解和探索人的内在世界。
② 喜欢人和人之间深入的链接和相遇。
③ 喜欢心理学,或曾经从心理咨询中获得了温暖和成长。
④ 曾经经历过痛苦,想要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痛苦。比如我在协和医院参加缓和医疗的培训(类似临终关怀),参加培训的大多数人都有丧亲的经历。
⑤ 心理咨询师不歧视年龄,如果身体健康,职业寿命非常可观。
⑥ 向往自由职业,厌倦了996和007的生活。其实心理咨询师也不那么自由,其他行业可以请年假/事假,心理咨询师要维持稳定出席,休假需要有稳定的计划性,但心理咨询师的所有时间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起坐班的工作有更大的可控感。
⑦ 不缺钱,至少不那么缺钱。

有足够的钱就没有啥可担忧的吗。其实,这份职业最大的挑战还不是钱。

一份将自己作为工具来使用的职业

网传吴和鸣老师讲婚姻的真相。

- 神父:你愿意嫁给他,深入虎穴,成为他妈她姐的替身,接受他二十八年累积的愤怒吗?
- 她:我愿意。
- 神父:你愿意娶她,把你家变成主战场,成为她爸她哥的替身,接受她二十六年累积的幻想、嫉妒和仇恨吗?
- 他:我愿意。
- 神父:现在我宣布,你们正式结仇!
咨询师会被来访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使用”,不仅是被投射成“爱的客体”,更多的时候会被投射为“坏的客体”,更挑战的是,咨询师要让自己待在这个“坏”的位置上,不能回避,不能逃离,更不能攻击和抱负。

真的很难。

早期创伤越深的来访者,往往会先考验咨询师是否能经受住自己的破坏,才愿意继续在咨询中深入下去。

来访者带着过去的创伤、伤痛、症状和局限来到咨询中,非常容易因为创伤体验而呈现后缘的状态,会攻击、退缩、隔离、施虐、惩罚。

就好像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内心在意对方并渴望对方的陪伴,但后缘发挥作用的时候,ta感受到的都是被欺骗、被伤害感,很难表达爱和需要,而是自动化地指责和攻击,“你怎么天天看手机”、“你是不是有病”、“我怎么会看上你”。

前缘是的状态是理解、善意、依恋和信任,是来访者希望的去处,是每个人内心的资源。来访者所有的后缘的表达(破坏和攻击)都是在呼唤前缘的回应。

来访者无意识中在说:“我知道你受不了我;我知道你怕我;我知道你觉得我恶心;我知道你觉得我无聊,不喜欢我;我知道你会放弃我,就像其他人一样;我觉得自己不够强大, 也不觉得你有那么强大,能容忍即将发生的一切;我强烈地想要吞并、想要谋杀,我必须保护我们免遭毒手;我没办法让你靠近,因为我不能冒险去信任你。”

《深入治疗》

当一个人在被攻击和指责的状态下,很难持续待在前缘的位置上,所以咨询师要面对重重考验,并在枪林弹雨下坚持和存活下来,透过威胁和不安去理解来访者内心的呼唤和连接,用自己前缘的状态去回应来访者的后缘,不断从破裂中寻找修复的路。

你愿意接受来访者的仇恨、嫉妒、愤怒、贬低、羞辱和幻想吗?

耐受无名的恐惧、无力和绝望、不确定性

吴和鸣老师讲婚姻的真相,还有评论区的部分:

- 神父:你愿意嫁给他,面对他对你幻想的破灭,和他一起经历生命深处的种种丧失,承受他所不能承受的,爱他所不能爱的自己吗?
- 她:我愿意。
- 神父:你愿意娶她,在她用最黑暗的部分面对你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看到后面的光芒吗?不被彼此的心魔诱惑,不向绝望低头?
- 他:我愿意。
- 神父:现在我宣布,双修开始!

有一些对心理咨询师的刻板印象是情绪垃圾桶,在我的感受里,情绪垃圾桶还是比较容易的角色了,咨询师只要共情理解就好。

更难的是,在长程咨询中,来访者走得更深,会触碰早年令自己非常痛苦的内在体验——无名的恐惧。这时咨询师往往要面对和承受的是,被绝望和无力感席卷和淹没。

这些“无名的恐惧”,这些挫败感、无力感、失控感、绝望感……都是来访者不能耐受的恐惧和痛苦,为了防御这些无法耐受和处理的痛苦,来访者才发展出来不适应性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咨询中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来访者需要使用咨询师的功能,去消化和涵容这些情绪,并慢慢内化咨询师的功能。

用《内在生命》中“儿童不能完成拼图”的内容来举例。

母亲A:孩子无法完成母亲觉得简单的拼图游戏,可能会引发母亲的某种焦虑(因为孩子的无能),使她变得暴躁易怒。孩子感受到母亲的态度,变得更焦虑,更没有能力去完成,最后,就哭出来了。孩子从此经验中不仅一无所获,也因为丧失完成拼图的乐趣,而不愿再度尝试,因为“拼图很无聊”。或者,他可能开始和内在“不好的自我”对抗。他可能会企图掌控焦虑,在重新积极的努力下,重拾母亲对他的信任。
母亲B:可能是直接将拼图放进正确的位置,认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或者,母亲更可能是根本没想太多,只是单纯地想把桌面清干净,好泡茶。这时,一个还没放弃用自己的方法、还想自己得到结论的孩子,或一个已经放弃且被动地接受任何结果的孩子,很可能会气得大哭,或是闷闷不乐地接受结果。
母亲C:先专注地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建议孩子再试试看。她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衡量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有多大。当母亲能对痛苦的根源与强度表示关心与接受时,问题或许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决。孩子可能因而能自己将拼图拼好。假使结果不是如此,压力依然存在。母亲发现孩子仍无法自己思考,她于是转变拼图的方向,让拼图的形状更容易与相对应的缺口连接在一起。孩子于是高兴地尖叫,并将拼图放了进去。通过对情绪状态的把握,既不太早介入,也不过度延长挫折,母亲帮孩子“看见”几分钟前还不可能发生的事。

当婴儿的精神和情绪上受到有涵容能力的客体的充分包容,婴儿会发展出自己的内在支持能力,拥有整合经验,觉得自己内在有个中心。

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就是“母亲C”的工作。孩子的焦虑和痛苦被母亲理解,并从经验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尊心,也体验到爱与被爱,会深刻地期待与他人的关系具有类似的情感。

来访者的生命体验中也会有很多“无法完成拼图”的困境和痛苦,来访者会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把这些困境和痛苦呈现出来,把自己不能接受和耐受的恨、绝望、无力感都投射认同到咨询师身上,让咨询师来体验这些部分。

很多时候,咨询师也无法迅速地获得清晰的理解,需要待在这些混乱又痛苦的情感中,耐受住这些焦虑和绝望,忍受住这些悬而未决和不确定性,能够在绝望中慢慢等待着希望,等待着这些材料获得理解。

最难的是,这个过程从来不是在认知层面发生的,这些不确定性的焦虑感、这些无力和绝望感……这些都需要咨询师用情绪和身体来感受。
当然,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激荡出强烈的情感,这些都是可以工作的素材。咨询师每次从强烈的情感激荡中走出来,来访者都会有一个很大的领悟和成长。

你愿意通过情绪和身体感受来思考吗?你愿意去面对那些无力感、挫败感和不确定感吗?

面对和接受自身的局限

如果上面两个部分,你的回答都是“我愿意”,还有一个问题是,你的胜任力是足够的吗。对于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来说,这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人格的成熟度了。

咨询师的工作包括理解自己的人格如何影响咨询工作,但是这不代表着咨询师对自己的人格有意识地操控。咨询师必须要去像理解来访者一样,去理解自己,允许自己慢慢地成长。

可是人格的发展是很缓慢的,咨询师的个人议题并不是有钱、有动力和热情、肯花时间学习就能马上改变的,也需要经年累月才能看得到改变,这个过程也充满了无力感、挫败感、甚至是绝望感。

稍微安慰一些的是,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咨询师都有匹配的来访者,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这些也是咨询师独特的部分、以及不同咨访关系的独特部分。

职业福利

上课听老师讲ta为什么选择学习做一名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ta发现如果老师是精神分析背景的,ta会觉得非常舒服。我也有类似的体验,精神分析背景的成熟咨询师会给人带来真实和自由的感觉,透露出“对人深深的理解和深情”的内在气质。

第一,咨询师在咨询中会被激发出个人议题,这些需要拿到咨询师的个人分析中去理解和处理,这也是咨询师的职业福利。

在工作中,不仅获得知识和经验层面的发展,咨询师的人格也得到了发展。情感流动更自由了,自我的接纳程度更高了,更有勇气接近和表达爱了,也更有力量去面对不确定性和自己的局限了。

第二,咨询师在工作体验到一段关系的深度联结,看见了来访者朝向自我发展的力量,体验到了一个哪怕早年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痛苦、也努力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坚韧和勇气。这些也会深深触动咨询师,由衷赞叹和欣赏每一个独特的人生故事和生命历程。

假如曾经我们会允许自己去完整、真实地触碰一个孩子对生命的好奇并以他为师的话,那我们现在一定会说: 


感谢你,孩子……因为你使我想起了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快乐和兴奋; 


感谢你让我陪伴你一起成长,因此我能再次学到我早已淡忘的质朴、专注、全心全意、好奇和爱,并且学会了尊重我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感谢你让我从你的眼泪中明白了成长的艰辛和生存于人世间所要经历的痛苦;

 

感谢你为我展现了热爱他人以及与他人为伴的人类最纯真自然的天性,这种天性就好像生命奇迹之花朵一般绚丽绽放。

Peccei, 1979-1980:10

第三,心理咨询是一份饱含理解和爱的工作。咨询师也会在跟来访者的关系里、跟自己咨询师的关系里、跟督导的关系里、跟老师的关系里、跟同辈的关系里,收获很多感动和触动,是人和人之间的最真实的看见和温暖。

这些感动和温暖,这些可以不伪装而真实面对工作、这些对自身局限的理解和发展的信任,是在其他职业的工作中很难获得的。
这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但又是一条值得走的路。

■■■


END

推荐阅读:
《热辣滚烫》:只活一次的人生,爱自己是最好的励志故事
《扪心问诊》Laura | 个案概念化
《涉过愤怒的海》: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扪心问诊》Laura | 个案概念化
心理咨询师的「至暗时刻」
俄狄浦斯情结:你为什么无法成功
动力学如何理解:抑郁/焦虑/抛弃恐惧/低自尊/惊恐焦虑/创伤
心理咨询师私人书单分享(通用书单 · 精神分析 · DBT · 家庭治疗 · 儿青 · 团体咨询等)
拖延的无意识动机 | 为什么拖延很少与懒惰有关
当安陵容来做心理咨询 | 个案概念化
当无脸男来做心理咨询 | 个案概念化
当哈尔来做心理咨询 | 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 | 心理动力学流派
心理咨询中的改变 | 心理动力学(一)
心理咨询中的改变 | 心理动力学(二)
心理咨询中的改变 | 心理动力学(三)
临终病人需要什么 | 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
如何理解抑郁:10个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心理自助日记 | 2023做内心更强大的自己
考研经验分享  |  39岁·三跨·在职·宝妈,初试410+分上岸北师大MAP临床与咨询
北师大MAP复试备考经验&入学书单分享
关注我,用心理学视角看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考研经验&资料分享  

心理咨询科普&心理自助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于晓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