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盘龙门阵食物篇:寻味林盘美食记忆

清流君 河流研究会
2024-09-05


Lin Pan Co-learning Project

林盘共学项目

林/盘/茶/话/会/之/食/物/篇

景 · 乡韵 · 乡情 · 乡味






从辛丑年大寒到癸卯年白露,林盘龙门阵已经圆满举行了五期:我们曾在柏条河边快乐共学川西传统农耕智慧,在徐堰河畔共绘安宁村季节历与社区资源图、共说“林园子”的故事,也曾沿着河流一路到都江堰寻找家乡河流的源头......

2023年9月1日,川西林盘共学社群的村民们,相约走马河边的王成家庭农场,开摆第六次“林盘龙门阵”。

这次龙门阵的主题是什么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对于林盘居民而言,除了农田、河流、树林、宅院构成的传统院落,还有跟随季节、风俗而制作且种类繁多的林盘传统美食。同时对于他们而言,林盘里的美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一段记忆,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维系乡土情怀的纽带


01


清晨:田间地头,看生态农耕智慧

由于林盘共学的伙伴们是第一次集体相聚王成家,所以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当然是由东道主王成大哥带领大家参观自己耕耘近二十年、在生态农友界小有名气的家庭农场。他热情介绍自己的生态种植经验,以及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比如用秸秆覆盖土豆的种植方式、姜的种植、环保有机肥的使用、间作和套种等......还借此机会,虚心向来自锦宁村、安宁村和红专村的几位大爷讨教耕种的经验。

参观王成家庭农场

参观王成王成家庭农场 | 拍摄:张丽华


02


上午:欢声笑语,话家乡美食风俗


记录林盘传统美食 拍摄:张丽华


击鼓传花

随后,大家回到院坝,正式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分享自己制作并带到现场的传统美食。大家以“击鼓传花”小游戏的方式进行——“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中就由谁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和“拿手绝活”。


第一次鼓声停时,锦宁村的张大爷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种植秘密——如何种出个头大、颗粒饱满的玉米。


第二位分享者是锦宁村的肖嬢嬢,她向大家介绍了自制的泡豇豆——原料、工艺、流程、以及如何防止泡菜起花的技巧。


第三位分享者是红专村的刘大爷,他向大家分享了稻米的多种食用方式,除了做成各种类型的米饭,还能用来制作凉粉、馍馍、粉蒸肉、米糊糊以及酿酒等,从刘大爷的介绍中我们还了解到原来不同的食用方式对米的品种要求还不同,比如制作高品质凉粉就得选用老品种稻米,而酿酒则对米的品种要求没那么高。


接下来是安宁村的陈大爷分享的煎海椒技巧,陈大爷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如何把普通的海椒做成一盘好菜:“煎海椒得用柴火,等海椒煎到起了麻点点(虎皮)后再进行按压,然后放适量的盐,最后再倒油”。听完后大家直感叹原来煎海椒还有那么多技巧讲究。


当然还有对技巧要求更高的海椒的副食品制作方法——豆瓣酱制作工艺,豆瓣酱是王成家庭农场的一大特色产品,王成大哥作为制作豆瓣酱的高手,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压箱绝活”:制作豆瓣酱需要白天晾晒和晚上吸收露水,同时不能淋雨,还需每天搅拌。豆瓣酱制作对原料也有极高要求,只使用自家种植的生态二荆条辣椒,蚕豆比例控制在20%左右。甚至对花椒也有要求,只能使用整颗的汉源花椒,使用花椒面则无法发挥出应有的香味,同时王成大哥强调豆瓣酱和酒一样也是越陈年的越好,2—5年逐年变得浓厚醇香,从他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备受欢迎的豆瓣酱背后繁复的制作工艺。


鼓声和笑声之间,大家热烈分享交流着自己的美食制作工艺或农业种植技巧,在介绍自己传统食物制作的秘诀时,每个人都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王成大哥介绍豆瓣酱 拍摄:张丽华


林盘传统美食


美食密码溯源

为什么这些食物总能让人垂涎三尺?大概是因为它们除了“家味”还有 “乡味”。随后,我们共同讨论探究了林盘传统食物背后的关键元素。有人说是家乡的水——郫都区属都江堰灌区,好水出好粮;有人说是肥沃的黑油沙土,造就了美食生长的“温床”;还有人说是家乡优越的气候条件——郫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的气温,合适的日照,恰当的湿度,造就了独特的生物菌落,正适合豆瓣发酵,催生了郫县豆瓣独到的风味,使郫都区成为天府美食的摇篮.....

村民讨论花絮 拍摄:张丽华


共绘食物季节历

那么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这些食物制作和季节变化有什么联系呢,又用于什么传统习俗之中呢?协作的伙伴们拿出了曾经在安宁村与当地村民共同绘制的林盘季节历,大家据此分组将传统美食及对应的民俗补充进去。比如农历8月是吃月饼的月份,很多家庭都自己制作麻饼迎接中秋节,女婿还需给岳父母送麻饼;农历12月(腊月)是准备年货的月份,正是家家户户腌制香肠腊肉的好时节;农历1月(正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月份之一,郫都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元宵、饷皮、蒸菜等美食欢庆春节......

陈大爷介绍食物季节历 拍摄:张丽华


下一个环节,轮到农场的女主人夏瑞莲夏姐出场。她带领大家,将传统食物与民俗的讨论延伸到乡土社会关系当中。在大家热烈的欢笑中,许多有趣的节气习俗文化重新被提起,比如雨水节(即雨水节气当天)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风俗,出嫁的女儿需带上罐罐肉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雨水节又被称为“女婿送节日”,女婿需登门拜访岳父母,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两把用林盘里的竹子做的椅子,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腰带,这称为“接寿”,象征着健康和长寿。如果是新婚的女婿送节,岳父母还要回赠雨伞,寓意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随后,王成的妈妈也参与了进来,为大家念起了一首关于时节的农谚:“一月春节光盘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芒种栽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大暑扇扇子、七月中元烧符(福)纸、八月中秋吃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初一糍坨子、冬月(十一月)烤火烘笼子、腊月(十二月)写对子”。


随着活动接近尾声,热情似火的夏姐,带领大家唱起了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编的《生态农友们我们来相会》,再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上午的茶话会,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了。


03


下午:集思广益,献豆瓣展陈妙计



村民设计“豆瓣展示区” 拍摄:张丽华

吃完午饭,大家再次回到院坝中,讨论起王成大哥家正在规划中的林盘传统食物豆瓣展示区的设计。

郫县豆瓣享有“川菜之魂”的盛誉,是每一位郫都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也是当地家庭普遍制作的美食。王成家的豆瓣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田间制作技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他也一直想要在家中做一个小型的“豆瓣展示区”,将最传统、最接地气的豆瓣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展示给大家。


林盘共学社群的成员们,当然要为此集体出谋划策,于是大家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人提及豆瓣的传说;有的人提及制作豆瓣必须要具备的几大要素;有的人则在观察了院坝布局后建议应该在哪儿展示,用什么方式展示......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被此问题困扰的王成出谋划策。


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相信一个农家“豆瓣展示区”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了,林盘共学计划的小额基金将资助村民的这次自主行动。

王成家庭农场豆瓣 |图源:王成




end

 


林盘村民学习社群·第六次林盘茶话会参与成员:

锦宁村:肖素林、周明辉、胡立华、席述华、姜德秀、胥文芳、王志兰、张云清

安宁村:陈明全、彭元勋、罗大清、刘成良

安龙村:王成、夏瑞莲、赵富贵

河研会:孙吉、张丽华、郭慧

活动花絮视频


“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简介

“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简称“林盘村民共学计划”),尝试以村民为主体,以林盘为切入点,采用林盘茶话会(龙门阵)、村民学习基金、跨界对话会和快乐农耕行等方式,通过村民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交流等过程,共同挖掘、整理并呈现对林盘及传统农耕社会更多维和丰富的理解,唤起村民对于传统农耕智慧的认识与认同,打破对农村未来的单一想象和参与不足,激发村民建立以当地村落(社区)为本,传承和活化传统农耕智慧,探索村落未来发展更加坚实的认知、协作与应用基础。

执行方: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主要执行协作人:孙吉

支持方:社区伙伴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我们关注川西林盘价值的轨迹 

1

2019-2020年开展“川西传统农耕智慧调研”项目

2

2021年4月开展“365日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

科技in遗产:365天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世界地球日

3

2021年7月开展“成都水源地绿色低碳科普公众教育项目”

“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水源地村民茶话会 | 清流社群

4

2021年6月到10月开展“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活动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招募|发现公园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

5

2021年12月20日《林盘公众科学家成果发布——成都第一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

林盘与低碳 :成都第一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发布

6

2022年1月26日在安龙村村民胡雪梅家举办“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第一次茶话会

林盘龙门阵开摆了!村民快乐共学川西传统农耕智慧

7

2022年1月26日在安宁村村民陈明全家举办“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第二次茶话会

8

2022年6月7日在青城山马椅子基地举办“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第三次茶话会

竹和生活的可能性?青城山马椅子的林盘“龙门阵”

9

2022年6月中旬"本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调研组郭慧进入郫都安德镇各乡村开展调研活动,写下第一篇林盘笔记

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①

10

2022年七月初,西南交通大学“绘青春 美乡村”三下乡主题墙绘社会实践队前往陈大爷家开展墙绘活动

11

2022年8月1日河研会成员与陈大爷完成安宁村土城林盘农耕共学基地共建协议书的签署

12

2022年8月"本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调研组郭慧次前往安德镇各村,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耕种情况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写下第二篇林盘笔记。摄制组成员曾维金第一次拍摄

水稻、农作物与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②

13

2022年8月31日调研组前往安龙村王成家开展相关采访及生态农场拍摄活动

14

2022年11月17日 农忙之后,组织“川西林盘共学计划”的村民们重启久违的“林盘茶话会”

林盘龙门阵秋之篇:茶话天府传统农耕

15

2022年3月18日

林盘龙门阵|共绘安宁村季节历与社区资源图


16

2023年3月惊蛰过后,到安龙村感受春耕稻作与气候变化

春耕稻作与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③

17

2023年3月,清流讲堂科普讲座主讲人陈庆恒老师,在安宁村土城林盘共学基地进行知识分享

清流讲堂·林盘篇:成都生物多样性和林盘保护

18

2023年4月1日,一场关于《成都平原传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的调研报告论证会正在进行,来自生物、气象、建筑、农业、双碳等领域的清流智库专家们,围绕历经一年初步完成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传统不欺我!《成都平原传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论证会


19

探寻乡村传统农耕文化及现代乡村生活如何更加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感知:居民对川西坝子的气候还觉得安逸哇?——林盘田野笔记④


20

2023年4月20日上午开展第一次寻访蟇水河活动。

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①|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21

2023年6月10日,公众科学家们以“气象·林盘·低碳”为主题,与导师团队一起,进入安宁村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和林盘共学基地,开展各项活动。

公众感知:居民对川西坝子的气候还觉得安逸哇?——林盘田野笔记④













22

2023年7月9日上午在郫都区兴福村开展第一次林盘跨界对话会活动。林盘龙门阵:专家—村民对话林盘传统与未来①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阅读
探索农业·河流与气候变化——2023公众科学家活动第一课回顾
探索农业·河流与气候变化——2023公众科学家活动第二课回顾
地球呼吸 江河“碳”息——2023年“水与气候变化”公众教育框架
林盘龙门阵:专家—村民对话林盘传统与未来①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①|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②③|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四川是一座天然的河流博物馆 | 《川流不息》新书主题分享交流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流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