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微课视频|知识点|导学案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08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知识点讲解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学习目标:

1.理解“和”的多元化的思想内涵,正确把握“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重点)

2.能从历史典籍、历史故事中体会“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内涵,明确“和”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难点)

3.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素养)





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目标导航】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重点解读】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1. 探“和”之义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2. 寻“和”之用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这里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等。“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搜集能体现“和为贵”的例子,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从中搜寻“和为贵”的真谛。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每位同学创作几条以“和”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JP3〗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3. 享“和”之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还可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研讨练习】

题一: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题二:第29届北京奥运凸显和谐世界理念,其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和”字,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主题。“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活动一】欣赏“和谐”画卷

(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中的商路又叫什么?图二中的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他在哪个国家生活了17年?以上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

                                                                                                   

                                                           

【活动二】认识不“和谐”音符

(2)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史上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活动三】描述“和谐”美景

(3)通过上述探究,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启示,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使他们懂得了“以和为贵”的重要性,体验到了“以和为贵”的快乐。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学生们将“以和为贵”贯穿至自己的言行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2课《回延安》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3课《安塞腰鼓 》微课视频

第4课《灯笼》微课视频

写作《学习仿写 》课时导学

口语交际 应对 同步辅导 课时导学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辅导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辅导

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辅导微课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辅导微课

写作《说明的顺序》同步辅导微课导学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微课导学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1课《核舟记》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2课《诗经》二首朗读+微课视频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微课视频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4篇微课

第四单元、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微课视频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微课视频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微课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 微课视频

第五单元、

第17课《壶口瀑布》微课视频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微课

第19课《登勃朗峰》微课视频|知识点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微课视频

写作《学写游记》微课视频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微课视频

第六单元、

第21课《庄子》二则 微课视频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2课《礼记》二则 微课视频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第23课《马说》微课视频

第24课《唐诗三首》微课视频

写作《学写故事》微课视频

往期精彩回顾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沪科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微课部编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微课部编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下册微课人教版初中八九年级理化下册微课北师大版八九年级物理下册微课视频
微信号:czwkzy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