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黄浦江滨江大道提前了30年(作者:钱平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建成黄浦江滨江大道提前了30年
——上海2050年的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回眸
钱平雷
那天(2017年9月)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徐汇滨江大道跨越淀浦河的大桥桥梁架设到位,至此徐汇滨江大道全部贯通。按照上海市委、市府的计划,到2017年的年底,45公里的黄浦江两岸滨江大道全部贯通,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漫步、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的理想去处,也是观赏上海城市历史变迁的一道风景线。随着分布在杨浦、虹口、黄浦、徐汇和浦东各区的黄浦江岸线滨江大道景区中的一个个景点,逐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广大市民对这一巨大系统工程的胜利完工,已经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没有疑义了。
大家可曾想到,在1992年,我们上海的一批交通专家在做一个名为《21世纪上海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中,对黄浦江两岸整治所要达到上述类似的水平的表述,是放到了2050年的战略目标的一项内容里的。如果说今年就完成了这个项目的建设,与原来战略目标相比,不仅提前了30年,而且还可以说现在的建设水平,与目标相比,是更加上了一个台阶。从听说市里要建设这个项目开始,我就把20多年前所参与的课题在我脑子中的记忆,联系到了一起,就想以此撰写一篇从我一个从事交通专业的科技人员的视角,所观察到的上海对外交通发展速度之快的有关现象,从而令人感到震撼和欣慰的文章,来和读者们一起分享。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的交通运输行业的专家,已经意识到上海市要成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它的对外交通必须有一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来予以保证。这就是包括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各种对外交通形式在内,还要有与之匹配的市内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互相协调合作的大交通系统。因此要有一个带有一定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来引领各级政府的规划设计。但当时的行政体制上述交通运输形式,分属不同上级系统单位主管,诸如铁路局、海运局、长江航运管理局、东方航空公司等主要大型企业,都是中央直属单位,上海市对其没有业务的约束权力。要做规划,首先就要寻找历史档案统计资料,一般说来,这些单位是不会轻易提供给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但我国还有一个人们并不关注的领域,就是科协系统,它的优势就是“人才荟萃,横向联系”。上述这些交通系统的科技人员,即使是领导干部,他们都可以以各种相关专业的学会的会员的身份,参与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研讨之中来。尤其是当时市科协的学术部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以吕孝濬部长为首,在支持各个学会独立或者联合举行诸如“新客站投产启用研讨会”、“上海与相关地区交通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的基础上,大约在1991年下半年,请科协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张佐周领衔,由科协提供一万元的经费,邀请了铁道、航海、公路、航空、水利和城市科学等学会、研究会的许多专家,设立了《21世纪上海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采集到了许多如果按照行政隶属体制,拿不到的数据,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基本达成共识,再由科协学术部的邵臻裕以及上述各个学会各派一人,共同执笔,形成报告。我作为铁道学会派出的代表参与课题研讨和编写。
当时这些各个行业的专家们,根据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和经历,谈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大家一致同意以2000年、2020年和2050年为三个发展阶段。2000年,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严重制约的矛盾达到初步缓解;到2020年,交通运输体系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到2050年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已经适当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根据上述要求,以2020年和2050年作为两个时间里程碑,然后提出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当时大家都把思考的重点放在2020年的目标上,因为按照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和科技发展水平作为追赶的目标,结合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大胆地设想一下,也就相对比较容易地把2020年的目标及其具体建议实施的项目都表述出来了。
但对2050年,还有近60年的时间,究竟会发展到怎么一个水平,实在难以想象。各路专家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真有点像在创作“科学幻想小说”。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有航海学会卢崇光副秘书长对黄浦江两岸如何建设的想象,就是货运码头都迁走,建成为绿树成荫的花园大道,但就是如此水平,还没有达到如今具体实施的水准,而在当时大家还觉得难以实现,在写报告具体提及这方面的内容时,留有余地。卢秘书长还将我们讨论中形成的一些共识为依据,撰写了一篇科学幻想小说,其中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卢崇光副秘书长的这篇文章充满想象,情节动人,文采飞扬,最后在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文章”。
《21世纪上海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因为它的背后是多少上海交通科技工作者心血的付出,特别是其中的资料数据都来之不易。因此完成后,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课题最终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要不是课题资金只有一万元,无法拿出按照申报一等奖需要准备幻灯片等有关汇报材料的要求,据说一等奖都有可能。但其许多成果确实是被政府部门在正式制定规划时采用,或者成为重要依据。这些曾经参与的学会,在课题完成后,至今也没有解散,组成了联盟,成为市科协的一张名片。
今天当我重新拿出久违了的课题报告,再看看当年的战略目标,与如今已经实现进行比照,发现2020年的目标早就成为现实,即使是2050年的目标,也八九不离十地完成了。当时对于总目标的描述是:“瞻望21世纪上海对外交通的前景,将呈现一幅宏伟的蓝图,简言之,将是三港兴城,二路起飞,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而射向内外。所谓三港,即现代化的海港、航空港和信息港。所谓二路,即高速化的铁路和公路”。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认为,这个当年的“理想”,早就成为现实。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也看看当年对2050年的目标是如何具体描述的,也基本实现了,我从中略选一、二,请大家与现实比对一下:
铁路:自上海往北至北京延伸到哈尔滨,往南至广州、香港,均为300KM/小时以上的高速铁路,已经建成。由于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形成网络,自上海到国内主要城市都可以当天到达。
水运: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两翼建成了现代化新港口;崇明、嵊泗、舟山等岛屿已经完全成为“大上海港”的一个组成部分……,黄浦江两岸主要是为中心城市服务和旅客服务的国内国际客货运码头,两岸建筑是绿树掩映的封闭式厂房,集装箱码头,现代化客运站,游览黄浦江是真正的享受。
公路:上海对外公路将全部为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并与沪宁杭城市链及全国各干道相连(往崇明和苏北的越江工程与铁路共用)。
航空:国内以上海为中心扇形辐射内地,增加上海到北京、广州、东北、西南以及各地的航班密度,国际上增加上海至美国、欧洲、日本航班的密度,与世界各航空网的枢纽站均有定期班机。
由于篇幅原因,我不可能把2050年战略目标的全部内容都摘录下来,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主要的篇段就是上面的条文。请各位读者,尤其是上海市的读者们看看,20多年来,我们上海市的对外交通发展得如此的快啊!它与上海的其它领域一样,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一起前进着,它已经早就不是对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制约的主要矛盾了,而在一定程度是提高老百姓幸福生活质量的重要推手。当然像“像法兰克福那样的世界上最大的枢纽航空港之一”的目标,还需时日,但是也是可以达到的。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与黄浦江两岸滨江大道的建设时间一样,上海的对外交通发展速度提前了30年!
夏萍
近日来,不断传来关于上海黄浦江45公里的滨江大道即将在年底完成开通的消息媒体报道,按照本文的说法提前了30年,为此真的很感慨,那是因为世博会后,我重返世博公园(后滩、世博、白莲泾三个小公园组成)曾经产生的郁闷,原本很雅致、畅通的滨江大道花园,不知为何被一个个单位隔断,成为他们的风水宝地?哦,世博会结束了,滨江花园不再重要了?看了钱平雷先生的文章,才了解到,其实,上海市政府有着非常远程的规划。
钱平雷先生作为我们上钢社区的居民,是1992年参与制定《21世纪上海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交通专家之一,为此,我们感觉自豪与荣光。在践行这一战略中,我们普通市民固然不了解主管部门要付出多少艰辛与困难的细节。但是,我们必须向规划者和建设者致以热情的敬礼!人的一生很短暂,有多少个30年可宝贵,可奉献的?可我们辛勤耕耘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硬是把原本的规划提前了30年!
展望2017年年底,当黄浦江滨江全线贯通时,当我们徜徉在风格各异、风景如画的滨江大道时,绝对不能忘记原来封闭、分段的旧时沿江面貌。让我们精心爱护上海黄浦江边美丽宽敞的滨江大道,不能让旧习惯玷污滨江大道的缤纷璀璨。让美丽的滨江大道,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最最宝贵的馈赠吧!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钱平雷先生赐稿分享!
钱平雷先生热文▶我与陈述的“较量”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