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李坤阳:2018年IPO审核,需注意以下四方面
本文共计5千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今年,自新一届证监会发审委履职以来,IPO通过率呈现出降低态势。2016年IPO通过率为91.50%,而2017年前11个月的通过率为77.00%,甚至出现过三家企业在同一天全部被否的情况。众多企业、投行、投资机构开始将IPO审核趋势作为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开众多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疑惑,健一会有幸请到了国信证券投资银行并购部副总经理李坤阳,请他就目前的IPO变化趋势做出分析。
本篇实录系根据健一会(ID:jianyihui2011)沙龙第206位主讲人李坤阳在健一会主办“超低IPO过会率难道要成新常态?”主题沙龙上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现标题为健一君所加。
根据嘉宾意见,分享内容已删去部分敏感观点及内部信息。
■ 李坤阳
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九年证券行业从业经历,拥有中国内地证券从业资格和香港证券从业资格。先后从事证券投资、股票研究、投资银行等业务。曾获新财富最佳中小市值研究第三、水晶球最佳中小市值研究第二等奖项。目前就职于国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副总经理(ED),负责上市公司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私募基金投顾等工作领域。
大家好,我是李坤阳,目前在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任职,主要负责并购重组、IPO、再融资等业务。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2017年IPO审核情况的一些体会和分析。
(一)IPO新常态:独木桥审核速度加快,低通过率引关注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IPO因各种原因暂停过多次: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让IPO暂停了一年,重启后不久,上证指数一路上涨到6000点以上,铸就了一轮大牛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全球多地股指下跌,A股被影响,IPO暂停;2012年11月,证监会开展IPO自查与核查行动,IPO事实上停止,直到2014年1月才重启;2015年6月,A股市场遭遇股灾,证监会暂缓IPO发行,当年年底恢复。
每次IPO暂停都会对投行业务产生一定压力。不过,2017年对投行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年,因为从2016年底开始,IPO审核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发审委在今年已经审核了483家企业,是近年来审核数最多的一年,IPO“堰塞湖”情况开始得到化解。
新一届发审委在今年10月正式上会,从审核数量来看,新一届发审委的发审频率提高了,每周审核企业的数量增多了,从申报到发行的时间也缩短了,总体而言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使得注册制以一种新的方式在中国获得实现。
审核模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第一,审核委员的产生更加随机;第二,审核时问的问题特别详细;第三,审核时间加长,以前的标准时长是45分钟,现在最长可以达到90分钟,而且必须由企业自己回答问题。
从通过率来看,新一届发审委审核趋严,目前的IPO审核通过率很低。这里有一份数据,2016年总体审核通过率是91.50%,而2017年1月到9月的通过率是80%,10月和11月的通过率则降到了60%。
低通过率给大家带来了困扰,以前IPO是一座独木桥,大家愿意排队等待过桥,排队的过程中还能解决一些自身的问题。现在虽然审核速度加快了,但大家又担忧了,因为排到上会的时候很有可能被从桥上踹下去。
今年乐视网的事情也给新一届委员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乐视网是七年前通过审核的,有传言一些当时负责审核乐视网的发审委委员在今年被抓。所以通过审核可能要担责任,面对那些可通过、可不通过的企业时,委员们自然会倾向于否决。
(二)柳暗花明:证监会最新发行监管问答发布
证监会在12月7日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审核过程中有关中止审查等事项的要求》,新要求明确了证监会IPO审核思路:未来IPO会趋严审核。这是一个新常态。随后的12月8日,证监会发行部召集15位来自券商的负责人,就新要求进一步解释说明,要求券商落实。
去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当时有800多家企业在排队等待IPO,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变为了460家,扣除自身有问题、找借口拖延或者终止审核的,还有200多家。目前的审核速度将保持常态化,这200多家在半年内都能结审。今年5、6月份申报的企业已经安排上会,但是有200家5月份之前申报的企业没有上初审会,主要是由于政策性问题、原规定申请处于中止状态、企业自行拖延等三种问题。对于这些拖延上会的企业,如果其保荐机构签署类似于“过时自动淘汰”的文件,证监会就不会追究保荐机构的责任。
新监管问答出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梳理审核程序、增加审核透明度、提升审核速度。这些目的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未来,审核进程是可以预期的、审核要求会更加明确。比如证监会将对反馈意见回复的延期时间作出明确要求,对明显不回复的企业,会采取现场检查行动,甚至对不回复的企业,证监会也将按照已落实反馈意见的状态向前推进,让企业无法躲避这个问题。只有在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被立案接受行政处罚时企业才可申请中止IPO审查。更换保荐机构的企业也可以申请终止审查,但是限定了两种条件:第一,对于经发行部批准企业更换的保荐机构,对其尽职调查的要求会比较高;第二,中止的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清理无理由“拖延排队者”将是证监会的重点工作。因此,今后准备IPO的总体原则是:企业不规范就不要申报,一旦申报就没有回头路。
(三)万变不离其宗:想上市?打铁还需自身硬
今后的审查会趋严,真正的好企业必须做好基础工作,面对审查更要有自信。求真务实的工作是自信的来源。
通过分析IPO审核反馈的问题不难发现,大部分问题都很集中,比如信息披露、持续运营能力、财务基础、法规合规性、独立性等等。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财务问题被否决,比如虽然一家企业实现了年盈利过亿元,但是在某些细节上被质疑,同样会被否决。这些问题都是投行需要负责进行规范的问题。所以投行在做项目选择时,一定会去伪存真,在这里,我们有一个“白富美”原则:
白:历史清白、股权清晰、无法律障碍。确实有很多互联网类、教育类、医疗类的项目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从而导致法律障碍。
富:财务状况良好、盈利丰厚、可持续成长。有些公司通过偶发性业务赚到钱,它的持续盈利能力就会被质疑。
美:行业发展前景好、有政策鼓励。现在的政策方向是“脱虚向实”,有些脱离实体的行业,比如手游行业,就不太符合政策方向。
投行也会选择与性格品行更好的企业家沟通、合作,会考察企业的诚信度、凝聚力、执行力,还会考察股东和高管的风格,这些都决定了投行与企业合作的难易程度。比如有些企业家面对我们的建议“不听劝”,这时投行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有些企业觉得我们更倾向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其实不然。投行必须努力降低机会成本与风险,也要面对来自后台部门的挑战。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企业进行挑选之后,我们的具体工作就是要加强与企业各方面工作人员的沟通,包括发行人、其它中介机构、内核、监管部门等。
我们在工作中遵循“常见问题提前沟通、突发情况及时沟通”的原则。投行面对的突发情况其实非常多,每个项目都各不相同,经验固然重要,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更为重要,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扭转乾坤。
我们在工作中遵循“常见问题提前沟通、突发情况及时沟通”的原则。投行面对的突发情况其实非常多,因此投行的工作很难有可以被复制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更为重要,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扭转乾坤。曾有一个项目,财务总监在审查时说错了话,他说我们的财务数据是估出来的。这属于原则性错误,需要我们向企业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投行的价值在提升,责任在加大。投行的工作不是故意刁难企业,而是与企业一起“被折磨”。IPO不拼速度、不拼运气,而要追求稳健。我们既要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企业,又要安抚企业,管理预期。
在IPO申报过程中,求真务实是最好的法宝。IPO审核追求的不是越来越严,而是越来越严谨。面对越来越“严谨”的审核要求,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真实性。有了真实性我们才有底气。
IPO如小马过河,有的用了2年,有的用了7年。根据当下的审核风格,我们建议采取“积极申报”的心态,不要想着“择时”,因为往往会事与愿违。 当前审核速度加快,从申报到反馈的时间间隔很短,要放弃“先排队再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三类股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类股东是一些机构特别关注的问题。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很多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申报IPO受此影响。三类股东指的是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和契约型私募基金。
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第十三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2015修正)》第十五条要求“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而三类股东与资产管理人之间存在委托或信托持股关系,会对发行人是否满足“股权清晰”要求的判断产生影响。《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属于公开发行,需依法报中国证监会核准。而三类股东投资与拟IPO企业往往经过层层嵌套,穿透核查至最底层出资人时,往往牵扯出庞大的网络,可能构成变相公开发行,增加了判断出资人人数的难度。不过,目前大部分涉及三类股东的案子,我们都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有力措施、做出相关解释的办法,解决相关问题。
围绕上市公司开展并购业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并购业务的周期更短,而且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和协同效益、弥补企业短板、实现战略重组,此外,标的方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融资,战略股东可以获得新平台与跨越式发展。
最近有一类项目引人关注,一些优质资产,不想借壳,而是希望通过买壳的方式将自身的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里规定,收购方的股份一旦超过30%,就要承担要约义务。有些公司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20%-30%股份的形式,将自身的业务逐步注入到上市公司。与此同时,有不少上市公司它们自身的市值可能只有二三十亿,公司业务在短期内没有显著改善的希望,压力比较大,它们也需要找到优质资产。
提问环节
提问:现在IPO很关注财务指标,比如年收入、利润、收入确认等等,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哪些常见的现象和问题?
李坤阳:像农、林、牧、渔等产业的收入、成本确认都是有挑战的。收入确认、成本核算、收入成本的匹配、ERP系统都是必须要具备的东西,想上市,基础一定要打牢。对于部分企业,我们会很早就提醒它们做整改。
提问:有些比较新的行业,毛利率或者利润率比较高,但是在国内外难以找到参照系,或者找到能够与之对标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是否会质疑企业的盈利状况。
李坤阳: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讲究求真务实。被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有有力的证据,要把这些证据完整清晰的展现出来。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创新型行业,真实性最有说服力。
提问:教育和餐饮行业都是大量收现金的行业,这两个行业里实现IPO的企业数量非常少,是不是与收入确认有关?
李坤阳:有些行业就适合闷声发大财,肯定盈利能力很强,比如教育行业、艺术培训行业,毛利率很高,轻资产为主。但是收入不好核查,无法确认收入真实性,是行业普遍的问题。
提问:审核新常态会持续多久?
李坤阳:改革开放几十年,改革一直在路上。审核会一直处于新常态,没有最新,只有更新。要适应现在的状态,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IPO审核常态化对好企业是好事情。
提问:股权代持问题要在申报之前解决吗?
李坤阳:要解决。申报IPO不能牵扯到股权纠纷,控股权不能存在不确定性。
顶级基金退出真相大披露 | 熊市要来了,送上市公司们一个“两鸟论” | 十年了,互联网江湖再无新巨头 | 中产阶级的焦虑制造了中国教育市场的火爆 | 与四五十岁的创业者如何打交道? | 金融领域未来五年投资新机会在哪里?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 开会开出的生意经 | 忽悠式重组与并购的挽歌 | 不是所有的共享充电宝都亏钱 | 遇到好色投资人,女创业者怎么办?| 谁说人工智能不赚钱?五大领域已开始变现 | 民营资本收购医院有诀窍 | 40万元赚回6个亿,吴世春是如何做到的?
IPO失败七宗罪 | 印度投资宝典 | 我为什么要投甜心摇滚沙拉 | 想拿政府的钱做VC?看过来 | 曾经有一份facebook融资计划书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投 | 我的投项目标准: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出钱投 | 讲真,汽车后市场,我看不到什么创业机会 | 我和西贝莜面村的贾国龙磨了一年才投了进去 | 汽车主题公园都赔钱 | 钉钉的命门 | 真功夫怎么火的 | 人工智能or人工智障 | 社群商业秘笈 | 传统产业第二春? | 大佬们为何总是管不住下半身
健一会已入驻以下平台
界面 | 36氪 | 知乎 | 雪球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天天快报 | 搜狐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