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夕|死了都要爱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今日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称为“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传说牛郎织女被天庭隔开,每年七月初七夜才能见一次面,所谓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故事本来是出悲剧,七夕的传统习俗也不是什么“情人节”,但当今社会很多宣传由商家主导,怂恿女人向男人索要礼物,是拉动消费最好的杠杆。所以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之外,又在3月14日活生生杜撰出一个“白色情人节”。而“七夕”本来就有两地分居的夫妻相会之意,自然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佳节成了“中国情人节”


细细想来,“七夕”的故事很悲惨,本该相濡以沫的夫妻,一年只能见一次,有情人之间的悲惨怕是莫此为甚。中国传统上,“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倒是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些关系。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男人的图腾是勤勤恳恳的牵牛星,而女人的偶像则是织布能手织女星。女人们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双勤劳的手,可以拥有更高的织布技巧,所以会向织女“乞巧”,摆上时令瓜果,炸一些“巧果”,用七色线穿七孔针,周璇著名的歌曲《天涯歌女》里唱的:“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就是这个意思。


“小妹妹似线郎似针”

电影《马路天使》剧照


关于“七夕”的弹词不少,今天别的不说,且说“苏州文书”中的一段“刁刘氏七夕监会”。这是《倭袍》(一名《果报录》)中的一折,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点说:监生王文和隔壁邻居刁南楼的太太刁刘氏通奸,被刁南楼的小妾王氏发现。王文和刁刘氏做了砒霜馒头想药死二太太,不料出门在外的刁南楼正好回家,吃了毒馒头身亡。刁南楼的好友毛龙巡按出京,前来给好朋友吊孝,发现内有隐情,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真相大白。王文、刁刘氏,以及作为从犯的四个丫鬟被绳之以法。故事本来并不复杂,但在传统戏曲曲艺中,从别楼到吊孝,从阴阳会审到七夕监会,从骑木驴游四门到法场受刑,对“奸夫淫妇”在接受法律制裁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用现在的话说,“糟粕”很多。从过去的人来说,不失为“醒世”之作。


沪剧《王文与刁刘氏》剧照

左一小筱月珍,左二王雅琴

图片来自公众号“方舟有戏”


刁刘氏的故事有忠孝节义,有色情淫秽,也有阴森恐怖。但《七夕监会》却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段。王文和刁刘氏已经被判定有罪,关在死囚牢内,就等秋后处斩。王文买通牢头,在七月初七日和刁刘氏在狱中相会,两个即将人头落地的情人,在“六尺狱地会风流”。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的层面,王文和刁刘氏都是罪有应得的“奸夫淫妇”,但奸夫淫妇也是人,也有人的情感。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腻就在这里,即使死有余辜的人,也要琢磨他们在那一刻的心情,于是就有了“七夕监会”的故事。阴阳路上手牵手,情郎的想法是既然死刑不可避免,不妨坦然面对,希望阎王能够开恩,下辈子两人还在一起。而女人的心思更细密:死后总要有个坟,夫家不肯摆,娘家不肯收,哪怕是个死囚犯,她也不想成为孤魂野鬼。好在情郎早有安排:家里妻子来探监时,关照“小小坟地买一亩”,事情也就解决了。回想两人做过的事,刁刘氏不无悔意,如果没有在花园里操琴,如果没有请情郎上楼,如果没有毒药馒头,如果没有毛龙出京……哎呀哎呀,哪里来那么多如果,说什么都晚了,“狭床权作小凉榻,六尺狱地作东楼”……再后头?再后头就不唱下去了,点到为止……


王宝庆 马小春《刁刘氏七夕监会》

百代唱片公司1932年录音


风卷荷花初起首,梧桐叶落正交秋,有一位风流小辈王廷贵,他与刁刘氏在监中分手常忧愁,他在监狱中,要花费许多花银子,还将财帛塞牢头,买复人心非为别,为则为要在监牢摆酒会刁刘,只见那一旁来了情老不语的刁刘氏,随身旁还带四丫头,正所谓叫风流女子对风流客,有那爱色王文把俏眼丢。嫂嫂吓,今朝七月初七穿针日,天上边牛郎鹊桥两相偶,所以我摆好乞巧相逢酒,与嫂嫂要谈谈心事解忧愁,曾记得与你一曲瑶琴成美事,长枕铺开花并头,实指望天长地久要同到老,哪壳张半路途中两分首。嫂嫂啊,我与你末阳间夫妻难到老,阴间路上手搀手,但愿阎王判定了姻缘簿,我与你末来生来世合被头。王文说出许多无礼话,此刻刘氏大娘泪双流,叔叔吓,想你今生莫讲来世话,待等京详发早秋,二人校场头难留,你有娘子收留你,我刘氏思想苦忧愁,刁家坟上不肯摆,我们刘家的坟上怎肯收,那王文听笑悠悠,劝嫂嫂不必泪双流,待等吾妻监牢进,我与娘子说根由,小小坟地买一亩,我与你二人中间葬,四面还葬四丫头。嫂嫂啊,都是钦差毛龙丧来吊,还有王六奴才结冤仇,再有二娘娘要把状来告,还有该死南楼吃馒头。娘娘听,珠泪流,才是我的祸种头,我不花园瑶琴操,你条鱼儿不上我钩,我不请君东楼上,哪个大胆敢上东楼,我不出主把南楼谋,哪个大胆药南楼,我与你正是前世冤家今生会,不是冤家不碰头,我与你狭床权作小凉榻,六尺狱地作东楼,他们二人监中会风流。


王宝庆、马小春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这段歌词的意境,在王文和刁刘氏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关于《倭袍》,请参看:

“隔壁老王”和因果报应


关于苏州文书及王宝庆的故事,请参看:

十叹空


最近我还写了

上海市曾有个上海县

一封从1977年的上海寄出的时光明信片

《千千阙歌》版本考及其他

戏说“拉黄包车”

美女帅哥和爷叔 各唱各的上海腔

1932年的今天,刘长春亮相洛杉矶奥运会时穿的什么运动鞋?

也谈甲鱼

沐恩堂的影子

大暑赏荷

死弄

沉香观音

老南市

老店老味四如春冷面

何日君再来:一首黄色歌曲的故事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