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解放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起草人曹漫之先生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今天是5月27日,上海解放纪念日。2019年我拍摄电视系列短片《上海体育追梦70年》,采访的第一位嘉宾是乒乓球元老徐寅生,徐老接受采访时开门尖山地说:“我是1938年出生的,解放的时候我还小了,那天早上打开家门看到解放军躺在马路上,不扰民,就觉得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徐寅生当时的家在今延安东路浙江中路附近。七十多年过去了,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露宿街头的照片不断地被人们引用,“解放军不住民房睡马路”传为美谈。当人们回忆这段历史时,当无数文章、电影、电视再现这动人的一幕时,人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解放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的起草人曹漫之先生。


露宿街头的解放军

永载史册的一幕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徐州贾汪找到司令部城市政策组组长曹漫之,交给他一项任务:起草第三野战军入城公约,用陈老总的话说:给大城市的人民一个“见面礼”。很快曹漫之主持起草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发干部讨论,不料其中第二条“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和一切娱乐场所”引起了争议。争议并非没有道理,不住民房住马路,下雨怎么办?早晚天气凉,战士冻坏了生病怎么办?打了这么多年仗,进城都是住老百姓家,为什么解放上海不行?……但陈毅非常坚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能改!”毛泽东电报批示:“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1949年初夏

阅读解放军入城布告的上海市民


当时陈毅曾要求曹漫之到古书中查找“不入民宅”的根据,曹漫之没能找到,陈毅表示:“书上没有的,我们可以自己写”。当年5月10日,陈毅在丹阳南门外大王庙作报告,他说:我们是野战军,但进城后不能再“野”了。十几天后,三野九、十兵团进入上海市区,夜晚都露宿街头“不入民宅”,就是这条纪律赢得了当时上海六百万人民的热烈拥护,人们载歌载舞热情迎接解放军。



迎接解放军


曹漫之原名曹元鹏,1913年生于山东荣成。1931年高小毕业后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在胶东工作,担任过行署主任、特委书记、支前司令等,主管一方、横刀跃马。同时他特别注重培养干部,认为培养人才才能适应工作和战斗的需要。接管上海后,曹漫之任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民政工作。


青年时代的曹漫之


曹漫之一生经受过许多苦难和曲折,数次受误解遭到不公处理。1952年被宣布为“品质极恶劣的”“坏分子”,开除党籍并撤销一切职务。他在申诉材料中说,在开会宣布开除其党籍的前一分钟他还一无所知,一日之间就成了华东地区“著名的坏分子”,上了《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没人找他谈过话,没有一份书面通知,当然也没有辩解和说明的机会。几天后报上登出处理的根据,有历史问题也有现实问题,主要是“浪费国家财物”,尤其说到他用20桶汽油洗刷其住所汤恩伯公馆。多年以后有学者专门著文为其鸣不平,但在当时,曹漫之只能默默忍受。1952年时他只有38岁,1979年撤销处分决定、恢复政治名誉和党籍时,他已经65岁了。


曹漫之收藏的鲁迅《悼丁君》墨迹

曹漫之一生热爱鲁迅


27年的光阴如何度过,同事、学生、朋友的回忆文章很多。曹漫之先是到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编纂室当研究员,华东政法学院(现更名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他在学院任教。大家都知道的那十年……当然他也难逃此劫。后来曹漫之在政协任职,也担任过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法学》杂志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为我国法学事业研究作贡献。他主编的《唐律疏议译注》《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等书籍,在我国法学界占据重要地位。老人一生钻研法学、教授法学,很多人回忆他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宁折不弯的个性,他在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人们法律的重要性。1991年曹漫之逝世,享年78岁。


曹漫之在华东政法学院的工作证


今年早些时候,我因为工作原因到华东政法大学办事,正好会议室在学校的历史保护建筑“交谊楼”,那里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进驻上海的第一宿营地。遥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陈毅等在这里指挥作战,晚上就在二楼小交谊厅打地铺休息。东方既白,陈毅来到大草坪和圣约翰大学学生党员交谈,然后乘车到苏州河南岸市区视察。第二天,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当时,曹漫之就在陈毅同志的身边,上海的大街小巷张贴着由他起草的公约守则……


卜舫济和黄素娥夫妇


1949年初夏的上海街头


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

原圣约翰大学交谊室


中西合璧的建筑


交谊楼内部装饰


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原址为1888年建的交谊室,现在看到的中西合璧的大楼是1919年圣约翰大学举行40周年时,为纪念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1864-1947)的夫人、1918年去世的黄素娥女士,由该校同学会和校友发起捐银建筑的新交谊室,由校友范文照设计图样,历经十年,于1929年12月14日落成。1949年5月这里是陈毅在上海的第一宿营地。1952年11月15日,华东政法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在因为疫情关闭前,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已有部分列入苏州河开放景观,相信很快就可以重新开放参观,人们可以在这里漫步、凝视,回想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参考自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百年漫之——曹漫之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最近我还写了

杜月笙和上海足球的关系

消失的新闸路新乐邨|“傻公子”的人生结局

往事|“孤岛”时代一位电台故事播音员的遭遇

往事|为绑匪开药方的张元济先生

江阴路和赤脚芦花荡

厌了玩游戏

上海曾有条“博物院路”

关煞开通

金山的狠角色“太保阿书”

吃力不讨好|“飞将军”冲冠一怒掴裁判

四月十四谈“喷符”

半夜三更“调查户口”并非滑稽戏凭空创作

首位参加奥运会的上海国脚,正宗“老南市”贾幼良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