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周末,抗战,随话那些正在湮灭的往事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橡树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关注朋友添加请注明】
重庆街头庆祝抗战胜利。
最新:武汉会战战略概述:
抗战期间的伪军。
每年天寒地冻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去温故一些抗战往事。
战争和竞技体育类似,男人喜欢。但最热衷还是自己的国家,或者自己欣赏的军队、球队占了上风。
然而,整个抗战由于中日国力、战力悬殊,由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的雪峰山会战,中国几乎都是处于被动态势,勉力支撑。
抗战八年,是日本人在中国禁区横冲直闯的八年,是中国人于危亡关头奋力抗争的八年。这是国人无法回避的历史。
可惜的是,现在的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回避历史。
待遇优渥的中国男足屡败屡战,历届球员、官员们无一不是四面露丑。他们绝大多数赚得名利,也为国人优待。
反之,缺枪少粮的抗战国军屡败屡战,将士、军民苦耗八年最终赢来惨胜的历史,在吃饱喝足擅长颐指气使的国人看来,不过参考了横店神剧后,总是居高临下的一番嘲笑。
国人,有时候是让人痛心的词汇。
回望抗战,那时的国人同样不乏精致。有很多人奋力抵抗侵略者,也有很多人膝盖一软,投降了侵略者。
伪满时期,落在日本人手里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在东北经营的兵工厂,是中国当时唯一可以生产飞机、重炮、坦克和若干轻武器的军工基地。
然而,东北的若干兵工厂却又是日军侵华最重要的军工基地。谁想过当年有多少中国人在这些工厂工作?
汪伪时期,华中、华北、华东漫山遍野的伪军,甚至具有方面军、军、师规模。可惜,这样庞大的武装,当年却屈膝日寇膝下,不惜余力干的也都是协助日军,绞杀敌后国共武装的丑事。
假设到了今天,站在他们的角度,又该怎么去看待抗战?
抗战期间的伪军。
抗战期间,伪满洲国经济发展确实超过关内,沈阳等城市建设也确实跃居亚洲前列。可是,想想当时在日寇重炮、战机轰炸下的上海、南京、重庆、长沙。谁还会为日寇盘踞东北曾经发达的历史去引以为傲?
抗战历史远不止我们在书本上看到那么纯粹。
由于政教、历史和运动的原因,无论中日书本,或者当事人、经历者回忆录,信手揉捏各自成型。
何为抗战,很难得到精确概括。
如今,中日及其他文本记载的定式化的抗战,已经被一些人当着必须恪守的真理。引经据典不是坏事,然而,光顾着调换书包,却不从理性的军事逻辑上去分判历史,始终不过是层面较低的冷饭重炒。
橡树视角的抗战,是我参考若干资料,尽力去挖掘的我所知道的抗战。
重庆大轰炸惨状。
为此,我反复申明,对三观分歧太大,以及所谓奉“回忆录”、“学术”、“数据”为真理的抗战爱好者而言,我写作抗战确实真心的不太希望能够得到认同。
小众,冷僻。很多内容为关注抗战的传统文人、读者们视为违规,也为更多的不太了解抗战,或者不懂抗战军事逻辑的热血朋友们愤然、指责。
写抗战是赚不了钱的。幸亏,前几年我自己做点生意,尚有基本维持我写作的能力。所以,对个别网站、公号和读者不断留言非难而言,不过一笑了之。
一切源自抗战和我的家世密切联系的缘故吧。
写抗战对我而言,一则是我认为祭奠先人们的抒怀;二则是通过研读抗战,寻找散落天南海北的更多关注抗战的朋友们。
抗战爆发初期,先曾祖及兄弟们便携带全家妇孺老小,经历千辛万苦辗转来到了重庆和成都。然而,先曾祖的很多亲友,以及他们兄弟们长期经营的山西铭贤学校、祁县中学、竟新学校等,那些正值少年的山西弟子,有不少人留在了山西。
他们纷纷参加了在山西坚持抗战的国共武装。不少人无声无息死在抗日战场。后来到1949年,也有不少人随贺龙元帅南下入川。
南下入川的山西人多在军队工作。他们都经历了很多的故事。
山西战场的抗日战士。
那时,家父兄弟正值少年,家境每况愈下。在山西故交帮助下,他们进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后勤部工作。也许在那个阶段得信息之便,家父虽然不是军人,对抗战、朝战往事却了解不少。
自幼,在看完李向阳和嘎子的电影,连环画后,我听到家父对抗战的解读,居然和书本、电影完全不同。侃侃而谈间,往往有很多闻所未闻的抗战往事。
有山西原平抗战,有太行山抗战,也有淞沪、武汉市民围观抗战的盛况。有日本人在东北、华北对民众侵略洗脑的故事,也有援华美国人在重庆给小孩子发糖、放电影的轶闻。
家父最喜欢谈山西抗战。自然经常提到原平保卫战。
是役,晋军精锐一旅以步枪、手榴弹、迫击炮迎战日军精锐,打死日军不过数百人。
那一战,5千山西子弟死守原平七天八夜,弹尽粮绝之后,旅长姜玉贞将军以下大多殉国,幸存者不过200余人。
这些殉国者里面,有不少是祁县人氏。当时山西老乡先辈坊传,协助日军奔袭山西的敌军,赫然有部分当初的伪满洲国军。
这场保卫战牺牲尤为惨烈,震惊全国。尤其姜旅伤兵撤退时被日军截击,全部屠杀。这一消息震撼当时山西籍人,无不为之垂泪。
家父晚年,抗战久远。偶尔谈及伪军,切齿之恨、惋惜之情亦然流于言表。
1944年,热河省伪满国军第8团团长副官朴正熙。
我曾拟此战事为素材写一篇抗战小说,多次对比资料,沿图推演,每每想起日军自平绥线犯晋,居然混编不少伪满洲国军协同作战,心情压抑可想而知。
日军混编伪满洲国军协同作战,在热河抗战出现过,在山西抗战出现过,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同样出现过。
川军抗战名将饶国华力战殉国,围攻他的部队现在证实为伪满洲国军李寿山部靖安军。这支军队在入关之前,同样对抗战名将杨靖宇将军部予以疯狂攻击。
同样,在1925年宇垣裁军撤编的日军18师团,在1937年基本以预备役重新组建,却在加强了伪满于芷山旅后,一支新建三流军团战力突然爆表。
该师团长途奔袭芜湖,最后,一部转身向东,协同日军第6、第16师团围攻南京西段防线。那么,按照军事逻辑而言,谁能够证明,这股混编日军主力之外的一部,里面干干净净,就没有伪满洲国军?
然而,个别聪明的扒拉孤证史料,去臆断去妄测以证明自己洞悉的历史的腐儒,当然也有。
伪军骑兵。
烈士在抗战,汉奸在投降。与其温故历史最为尴尬、压抑的一页,很多时候沮丧之余,我也会倍感无力。翻阅腐儒成见,宁愿就此彻底忘怀。
战争如是足球赛。
因为国力、战力巨大悬殊,抗战至始至终,便是一场被别人压在禁区打的比赛。
抗战是国难,也是家难。对我而言,抗战本不是我可以轻松去研读的战争。也不是我可以轻松去放弃的历史。所以,我会以我的视角,断断续续坚持下去。
抗战期间,先祖们自明清以降,苦心经营近二百年,遍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的票号、商号,便在这场战乱中不断关门、破败。山西老宅也为日军盘踞,洗劫一空。
随后,不断有家人、友人陆陆续续辗转入川。
先曾祖父在世时,他们入川之后大抵要来拜访,自然也会带来川外各地抗战新闻。
那时,年幼父亲作为长孙,常依曾祖父膝下,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他们四处奔波募集抗战军资。然后,再送着正逢军龄的子弟、亲友门不断投军远去。
抗战大撤退中,很多热血国人逃亡大后方。然而资料记载,抗战期间留在重庆的,少有年轻力壮而多是老人、妇孺了。
年轻人都去从军,都去为抗战服务了。
1944年初,重庆第21厂研制了120毫米迫击炮。
我的祖父两次要求从军。可惜身负抗战财经工作,超龄且婚后有子,不得成行。抗战八年,他长期在桂林一带忙于后勤,数年不得回到重庆探亲。
曾祖父过世时,祖父本可以回到重庆却没有回来。他在桂林向重庆方向跪拜遥祭,其他诸位叔伯祖父们同样也为公务羁绊不得回到重庆。
曾祖父是抗战最为艰苦的至暗时刻去世的。弥留之际,他耿耿于怀便是故土沦陷,对家人、弟子嘱咐最多也是抗战胜利要叶落归根。
如他那一代老人,对抗战胜利,总是充满了信心。
先曾祖父渠公达成,如是家父记忆无误,他在重庆的葬礼应该是孔公祥熙主持。
抗战期间,家父年幼,可惜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山西老乡、家族子弟和先曾祖学生们来家辞别,继而走上了抗战战场。
只是,我现在肯定知道,当年留在山西和离开重庆的,有很多人战死在山西,滇缅以及长江战场。即便家人、亲友,却也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
自然,每每回望抗战,回望那些无声无息以身许国的抗战烈士,我都坚决认为:他们都是我祖辈亲人。
其实,抗战影响的何止我们一家人?
抗战时期,重庆街头。
很多有名的,无名的前辈于那场极端惨烈、漫长的抗战中走进了历史,塑造了冰冷而热烈的一组历史数据。
冰冷,是因为抗战正在慢慢湮灭,那些数据被闲置在灯红酒绿之外的冷僻的历史角落,正在化作可有可无的谈资。
热烈,是因为尚有更多不忘抗战的朋友们,会不由自主用心去贴近那一份祖辈用血用命去铸就的数字,以此感悟着中国人生命的荣光。
因为有过抗战八年,你、他、我身上便涌动着共同的,滚烫亦如七、八十年前那般不屈、奋争的血脉。
于苦难、艰辛中穿越而来,脉动如初,一般的纯良、温润,一般的血性、自由。
这是抗战留在我们的生命里不朽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