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幕后与前台,那些湮灭的牛人——张静江与蒋介石的生意经合集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在襄助孙先生民国事业上,张静江是一位毫不逊色陈其美、黄兴、胡汉民、汪精卫的一代奇人。
在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化发育上,张静江和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人一样,都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与推动者。
无疑,张静江是一位推动历史进程的奇人。
然而,张静江其人,人们知道、了解寥寥,其为其行,更是几乎湮灭。
张静江出身南浔商业豪门,少年意气豪侠,后来不幸患眼疾、骨疾,视力模糊,行走不便。
是以,张静江参与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和国党活动,基本是在幕后辅佐、襄助孙中山、陈其美和蒋介石。
在孙先生去世后,鲍罗廷、胡汉民、汪精卫及蒋介石在广州分歧重重时刻,张静江由上海赶赴广州平息纷争,就任孙先生之后国党首席大佬,完全控制广州国党党、政、军实际权力,凭实力和声望架空摆设鲍罗廷等人,直至今日,知者确实不多。
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张静江威望之高却非常低调,无疑与他眼疾、骨疾有关。
在检索孙先生、陈其美、蒋介石与张静江的交往,显然存在一个逻辑线索。
这是一个光靠摆史据、史料无法替代的逻辑线索:
张静江因为同盟会和孙先生、陈其美认识,有很多资料均可查证确认,张静江对孙先生、陈其美尤其敬重、忠诚。久经患难,同历生死而志同道合,他们之间私人情谊更是非常深厚。
蒋介石则是通过陈其美与张静江结拜兄弟。
正因如此,陈其美遇刺身亡,对幕后的张静江和辛亥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参与革命的浙商、沪商团体来说,要让这个团体走的更远,势必要在陈其美那位同样能力超群的亲兄弟陈其采,侄儿陈果夫和蒋介石、戴季陶等人里面,选择陈其美的接班人。
都是牛人,蒋介石能够脱颖而出,既有张静江的赏识、提携,也有陈其采、陈果夫和戴季陶等人的认可、拥戴。
——可见当年蒋介石确属魅力与实力并举。后来,陈果夫曾经撰文就有类似的认为。
是以,看似蒋介石匹马单枪抵达广州投靠孙先生,实则是蒋介石以陈其美继承人的身份,受张静江及参与革命的浙商、沪商团体委托,向孙先生输诚。
这便是看似军中资历远不如许崇智、李济深、程潜的蒋介石能够迅速登顶黄埔军校校长及黄埔党军主将的原因。
事实上,在孙先生北上病逝到张静江亲自到广州主持大局,再到胡汉民、汪精卫出走广州,蒋介石执掌国党——作为黄埔军校校长及黄埔党军主将,蒋介石从来都不是孙先生预期的接班人。
于是,张静江只能由幕后走到前场,完成国党这次极为关键的全力交接。
历史线索非常清晰,也正是张静江的努力,蒋介石这才在胡汉民、汪精卫及谭延闿等人竞争中走出来成为最后的胜者。
就此,同盟会期间势力最为庞大的粤系、湘系被挤压、萎缩、处于国民政府及国党、国军边缘——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以孙先生嫡系弟子自居的粤系、湘系组成第三党出现的原因。
要在零散资料里汇成这条逻辑线,自然要发挥思考和想象。当然,这必须基于史据和逻辑。
这篇《张静江和蒋介石的生意经》大致对张静江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护法运动阶段的主要活动做了一些梳理。
虽然是简单梳理,确实也是非常耗心的写作。
作为一个非常传奇性的人物,张静江有很多故事,自然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概述。回头,有空我会再写一写张静江的传奇。
在《张静江和蒋介石的生意经》里,另外一个主角是大家都知道的蒋介石。
出身破落家庭,留学日本振武军校,早年在上海一事无成,依靠陈其美,陈其美死后转投张静江,拜黄金荣为师进入青帮,最后,在张静江资助下,跑单帮做证券经纪生意。
亏得一塌糊涂,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太阳穴贴着狗皮膏药的蒋介石接受了受张静江、虞洽卿等资助,跑到广东投机革命。
最后,蒋介石受孙中山赏识而在国党崛起,最后叛变革命。
我们太熟悉这样的蒋介石了。
半真半假容易识别。但是,半真半假再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往往就成为真实。
这篇《张静江和蒋介石的生意经》连同上两篇《蒋介石:由秘书,到总司令,不过一步之遥》、《蒋介石出山——像是一段霍元甲的电视剧》,大致梳理了蒋介石在辛亥革命到1924年阶段的主要活动。
蒋介石和张静江都是近现代史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非常人物。
要想真实地还原他们的那段历史,必然要参考海量的资料、文本,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因此,这几篇文章看似轻描淡写,实乃最近颇耗心血之作。
我一人一键盘,要想写尽写透蒋介石与张静江,其工作量巨大势必难以完成。是以,成文之处,难免疏忽、遗漏。
我将在有空时系统性完善这一系列文章。(以下标题点击可阅)
与橡树同行,支持、鼓励橡树写作。有空有闲,不妨转发。
为免失联,关注公众号朋友,请注明后添加橡树微信:zksd1222
推荐:远东俾斯麦的神话?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