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南京屠城侧面:至暗时刻的亮色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最新:心怀谦卑,心怀歉意
南下?北上?——东条内阁和突袭珍珠港
我们仅知道,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街头,持续作案、屠杀持续近两个月。
目前,官方纪念大屠杀中的牺牲者,统一的数字是:
300,000人。
回望抗战初期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今人愤怒之余,不免为那段历史感受到太多、太多的悲哀、悲伤。
被俘的军人,数以百计,数以千计,被几个、十几个日本鬼子押往刑场,或者扫射,或者劈刺,或者驱逐蹈江。
无疑,这是当年中国军人的耻辱。
然而,在至暗、至寒的1937年12月,南京城最后的保卫者,却被后来的人们忘却了。
偶尔和朋友们茶叙说起南京屠城这场悲剧,才知道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当时悲壮、惨烈的南京大会战。
其时,我们应该纪念在南京屠城,但也应该了解在那个至暗时刻,中国军人在南京的抗战,便是那个至暗时刻充满民族抗争斗志和希望的亮色。
12月12日夜,富贵山教导总队指挥部。
撤退命令下达后,司令部人员纷纷撤退。
邱清泉催促桂永清撤退后,守在已经无法接通的电话机前,点燃香烟,目睹他的卫士焚烧司令部重要文件。
他一支接一支抽烟,等待着紫金山上激战的部队和他联系。
这天,教导总队高炮连最后开火,击毁了一架日军轰炸机。他果断命令炮兵毁炮,撤退。
当时,唐生智的弃城命令早已下达,南京已经乱成一团。
三面被围,南京溃军和撤退市民向下关蜂拥行进,人潮涌涌,每一个人都在焦急钻隙北进,希望尽快奔向下关的挹江门,然后在下关码头,能够幸运登上北渡的船。
寒风猎猎,哭泣声,呼喊声,枪炮声在明灭的炮火映照下,摇曳着奇幻和凄凉的景象。
是夜,由于没接到命令,教导总队官兵坚守防守从紫金山、灵谷寺、陵园新村、西山孝陵卫到白骨坟一线阵地,处处激战。
这支当时中国军队精英组成的种子军队,为中国军民大溃逃、大撤退,向着炮火,以命搏命做最后的血拼。
在从紫金山、灵谷寺、陵园新村、西山孝陵卫到白骨坟一线的教导总队的防线防区,官兵用命,处处激战。
慢慢的,到了深夜,日军以白磷弹发起攻击,紫金山烈焰熊熊,在挹江门也可看见冲天火光。
紫金山上,马威龙第3旅两个团兀自血战不息。
13日,黎明。
接到撤退命令后,马威龙亲自抱机枪开道,指挥部队正面冲锋突围。
他们沿紫金山北麓绕行敌人薄弱的空隙,成功迂回到皖南。
除却粤军正面突围之外,教导总队马威龙第3旅是唯一一支正面突围的南京城防部队。
他们作为城防主力军,几乎战至弹药耗尽。
一年后,该支部队投入兰封会战,马威龙将军在兰封激战中殉国。年仅32岁。
奉命撤退的51师师长王耀武并没有急于脱身。
他带着几名卫士,在下关码头至挹江门往返焦急寻找,终于,他找到躺在担架上两位重伤的团长张灵甫,邱维达。
在王耀武安排下,躺在担架上的张灵甫和邱维达得以逃出生天。
经历南京屠城之痛,两位将军再上抗日疆场,杀敌尤其坚决,最终成为抗战史上的国军名将。
1937年12月12日深夜到13日,是南京城最为混乱,也是最为悲壮的时刻。
当时日机不能夜晚轰炸。
于是,下关码头到挹江门的路上,路灯不息,亮如白昼。
数十万人奔逃往生的路上,混乱之间,并没有想到南京电厂忠于职守的工人们为他们的逃离,做出了牺牲。
他们在次日逃难不及,都被杀害。他们死于职守,至今无名。
粤军也决定正面突围。
粤军各部以叶肇作为总指挥,一声明下,蜂蛹冲出太平门,向迎面攻击而来的日军第16师团前锋发起突围攻击。
气势汹汹而来,日军被广东人猛冲一气,阵脚大乱,两军混战一团。
12月13日凌晨。
粤军数次冲击日军封锁线不成功,官兵伏地避弹,危急万分。
是时,第159师罗策群代师长挥舞手枪,亲率卫士发起敢死冲锋。
冲锋间,罗策群以粤语厉声大呼“唔好做哀仔呀!”
黑暗时刻,广东壮士血性暴起,再不讲究阵势,争先恐后扑向敌阵。
粤军凶猛突围,正好切入日军第9师团和第16师团结合部。他们顺势冲锋,一度抵达位于汤山的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南京大屠杀元凶,日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跺脚大惊,急电南京城下日军回援。
粤军并不知敌情,虚晃一枪,趁虚穿插,突出重危。
罗策群将军一直冲锋在前,不幸中弹,殉国。
该部国军后来转战皖南,1938年再次走向抗日战场,屡立功勋。
13日,天亮。
日军攻入城内,开始屠杀。
由中山门、光华门、通济门等城防阵地阵不及撤退的被俘的中国官兵,被日军集体刺杀。
杀戮、暴虐、疯狂和恐怖,如是乌云,弥漫曾经的锦绣南京。
12月13日,午后。
日军第30旅团长佐佐木到一率部攻击到下关,向逃难军民集中的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发起袭击。
其时,南京市代市长、代宪兵司令、警察厅厅长萧山令正在指挥混乱军民渡河。见到日军扑来,他指挥宪兵部队挺身而出,在江边奋力抵抗。
正面御敌之时,不料日军海军派出炮艇逆江袭击,企图控制下关码头。于是,英勇抵抗的中国国军腹背受敌,萧山令将军身中十余弹,壮烈殉国。
下关火车站,担任教导总队撤退掩护的第3旅副旅长雷震将军也组织抵抗,掩护由下关发出的最后一趟满载逃难军民的列车。
最后,寡不敌众,雷震将军和其他坚持抵抗的教导总队官兵集体殉国。
萧山令将军是南京殉国最高将领。牺牲壮烈,感动全国。
雷震将军是桂永清认为的教导总队一流的青年将才。他如不死,抗日战功绝不逊色张灵甫和廖耀湘。
两位将军位高权重,均有逃生机会。
然而,他们甘愿作为逃难军民的最后人肉屏障,可谓为人民流尽了最后的鲜血。
记住他们,无疑,这更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
此外,下关码头一群官兵奋起向上游的上新河方向突围,在一位不知名的少校带领下,他们一路搏杀,击溃拦截日军,杀死了拦截的日军中队长。
最后,数百人冲出包围,扬长而去。
14日, 日酋松井石根在苏州下令各部在南京附近,“分区扫荡败残兵”。
被粤军吓破胆的朝香宫鸠彦亲王恼羞成怒,则对日军上海派遣军全军,下达了臭名昭著的命令:“不留战俘。”
日军实施大屠杀就此开始歇斯底里。
这天开始,动辄成千上万的日军大屠杀在南京各处频繁出现。是日,起码有十万以上的军民惨遭杀害。
此刻,打发完司令部所有参谋、卫士后,烧完所有重要文件,和教导总队各部再也无法联系的邱清泉,完成了自己最后的职责。
他潜出指挥部,郁郁而机警,独行密布死亡气息的危城。
忠于职守的邱清泉九死一生,得上苍怜悯,居然奇迹般潜伏南京一个月,最后逃离南京归队。
后来,邱清泉将军再上战场,参加了昆仑关会战等会战,先后任抗日大军最精锐的新1军和第5军军长,战功赫赫,成为抗日战场上声名赫赫的“邱疯子”。
南京城陷落,南京的保卫者一直在战斗。
12月14日,日军大队人马开始进城“扫荡败残兵”,南京国府路,一队日军搜索路过一辆履带破烂的被击毁的报废坦克,不料,坦克待日军靠近即以机枪开火。
该队日军数十人,当街毙命。
随后,更多的日军蜂蛹而来。
——在目睹者描叙这个细节,总是让人感到南京屠城时,绝暗黑色的杀戮,恐惧中,不仅是悲凉、悲哀,更有悲怆、悲壮。
在12月12日夜,到12月14日,15日,穿着军装和日军堂堂正正较量的国军官兵,依然坚持军人最后的伟岸形象。
汽车兵开着汽车,迎着弹雨,扑向日军。
炮兵射击完最后一枚炮弹,炸毁大炮,迎面日军冲锋,引爆手榴弹。
拒绝撤退的官兵,已经渡江逃离险境的官兵返身而回,一句“不走了”,他们相互勉励,力战至死。
12月15日,一位勇敢的国军战士,半夜躲开日军营地密布岗哨,潜进日军小队长青年军官宿舍,一刀一个,手刃日寇青年士官11人。
——绝境中,一次经典的战术“斩首”。
记住1937年12月12日夜晚开始,那些作为南京城,以及南京军民逃生的最后保卫者吧。
他们很多人,都默默无闻。
但是,他们永远都是我们纪念、回望八十年前彻骨寒冷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最为悲愤、悲壮的民族精神的亮色。
他们不观望,不等待。
所以,他们在至暗时刻,一直都在战斗,直到死去。
大丈夫许国,不必相送——血写的悲壮,绝不是现在网路上耍嘴皮的爱国。
他们站在历史彼端,也许无需我们哀悼。只是,后人看去,他们顶天立地,我们却不得不扪心仰视,去敬重他们。
其实,这段历史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有着警世的价值。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越战,柬埔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