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详说电影《八佰》之外的四行仓库之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前言
四行仓库之战,看似一场战斗,某个意义上却又是淞沪会战的棋眼之一。 这是一段不被人注意的历史。即便在《八佰》热映之下,很多人却偏偏热衷诋毁、嗤笑这段历史。 为此,本文叙事,评文,详说四行仓库少为人知的一些过往…… (考虑本文存在被转发,盗版,举报等风险,本文设置付费阅读) 本文设置赠阅,订阅即可赠读同好朋友。 本文约11000余字。辛苦写作不易,感谢理解支持。因特殊情况无法看文的朋友,可以联系我的微信zhenxiangshutian,专门说明。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日苏博弈阴影下的九·一八事变

印度专题: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最新: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从七七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漫谈日本民粹往事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广岛原子弹事件75年:由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最新:告别八十年代:我们的排球女将

         告别八十年代:追忆1979年流行歌曲与影视的点滴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上期:日本投降,从8月15日到9月3日

八一三纪念日:向上海的那段史诗般的战史鞠躬

忘却他们,于心何忍:从《八佰》谈起淞沪会战


四行仓库之战后,退入租界的第524团1营官兵。


题记:这是一篇相对系统化的结合《八佰》电影,简述淞沪会战和四行仓库之战等相关抗战战史的文章,全文11000余字,如读完有感,不妨三点一转。


祝诸君周末安好


《八佰》这部电影能够上映,是疫情之后的中国的一件大事。


无疑,这部表现抗战正面战场的电影,和之前《血战台儿庄》一样,都是有着纪念历史,培育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里等等正面意义的电影。


抗战八年发生了太多壮怀激烈,惊天动地,却又惨不忍睹,摧心剖肝的事情,这段历史,本该是中国文明在近现代史上演化过程里最为重要的符号。


因为长期专注和研读抗战战史,了解越多,敬畏更多,于是,我个人最近十年几乎不再观看国产关于抗战主题的电影。


现代电影以高明的音效、场景、妆容、特技去渲染过去,我相信《八佰》可以摄制得非常精致。然而,电影毕竟是强调富含娱乐元素的艺术。而历史就是历史。


要让电影与历史重叠,以娱乐的方式去演绎、诠释这些符号,终究是非常沉重的问题。



逶迤至今,抗战史更多不过是横店影视剧的业者们拿来赚钱生意的素材。


可惜的是,即便他们屡屡恶搞这段中国刻骨铭心的历史,之外,平常人们极为稀罕有了解抗战史的渠道。于是,这场民族救亡、民族解放的战史,终究陷入了人人疏知的尴尬境地。


如今中国,人人知道抗战,却又仅知道影视剧里的抗战。


这是抗战史的悲哀。


当然,要理性、逻辑的基础,去认知、思考抗战,先有感官印象,可能也是一个好的前提。



因此,我还是尽量推荐朋友们去观映《八佰》。


吴淞口外的日军舰队和登陆日军。


谢晋元将军照。


谢晋元将军骑马照。

1939年,在孤军营纵马驰骋的谢晋元将军。


数日之间,随着电影热映,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财经类、情感类、娱乐类的自媒体,纷纷都在围绕抗战,围绕淞沪会战,围绕四行仓库作文。更有不少朋友在看完电影,看完媒体与自媒体文章,在后台留言,交流关于抗战史、淞沪会战和四行仓库之战等等……


显然,《八佰》可能已经激发了最近十年以来最为热情、火爆的抗战纪念思潮。


这是《八佰》的功德,也是导演管虎先生的功德。


当然,因为对包括管虎先生本人而言,抗战史存在很多模糊与禁讳的空间,因而,以《八佰》剧组勉力而为,最终,必然也仅是拍成了一部表现抗战历史的一个战役的一次战斗的一个非常局部,非常个人化的碎片历史电影。



当然,这不耽误我个人对管虎先生及《八佰》剧组的敬重。


借此,作为一位普通的抗战史研读者,谨向管虎先生及《八佰》剧组致意。



抗战史是中国由一个一盘散沙的近代国家演化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的根本。在我看来,正是我在多年来能够真正去认知、了解并且敬畏那段历史,这才对理性、逻辑、中国和民族等等大词,有了独立而成熟的理解。


认识、理解、敬重抗战史,不是那一个人或者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的事情。


作为中国转型现代化国家的标杆,如何理性认知抗战史和普及抗战史,则是需要文学、史学、哲学及影视圈子等等文化群体人们在现在、以后,以平常心而坚持的人文启蒙事业。



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割据势力图。


最近一周,《八佰》成为热点,太多的自媒体写手奋力笔耕,出于各自的原因,他们笔下的淞沪会战及相关抗战的文章显得五彩缤纷……因为大多数写手并非抗战史的研读者,很多文章可能存在一些偏差,然而,瑕不掩瑜。


在我看来,能够书写抗战的朋友,都是抗战文化的推动者。


他们都值得我去敬重。


鉴于众多的媒体、自媒体写手写作《八佰》几乎面面俱到,今天,我仅就部分朋友在后台的留言提问,答疑我所了解的四行仓库之战的一些相对冷僻的问题。


为什么要打淞沪之战?


发起淞沪会战,不是张治中、陈诚、白崇禧、甚至蒋介石等人哪一个人的心血来潮的建议和决策。


发起淞沪会战,纯属中国在当时态势下,对抗战战略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及国际关系等等方面的考究,决策。


在军事上,随着七七事变后华北局势迅速糜烂,类似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危机阴霾沉积华北。


中国如要逆转这一局面,就必须选择平津,或者对等平津影响力的其他地区作为战场,向日本发起决战,以寻求逆转日本蚕食华北,由津浦线、平汉线威胁全中国的危局。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在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期间,中国事实上处于一塌糊涂的分割局面。


淞沪会战期间侵入上海街头的日军。


在1937年夏秋,第29军本身就是割据平津的西北军军阀的私军。


因而,除却长城抗战延绵到1936年,部属在绥察地区的汤恩伯第13军之外,即便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南京、桂系、川军、滇军、粤军、青宁马家军等军队想要进入西北军控制的华北地区,沿途都被宋哲元、韩复榘等人的第29军及其附属部队强硬拒绝,劝返。


(本文设置付费阅读,敬请理解、支持)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26%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