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最新链接: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漫谈911事件20周年及美国反恐战争
9月9日,国人不该忘怀的日子: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日
上篇文章: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战朝鲜战争。
【本文约8300字,大约阅读30分钟。写作艰难,还望诸君方便转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这对中国决策者们而言,确属预料之中的突然事件。
7月7日,配备苏式轻重武器的朝鲜军队全面南进,韩国军队溃不成军。
随即,联合国军联合司令成立,美军即开始备战参加朝鲜战争。
8月,朝鲜军队高歌猛进,攻占朝鲜南部90%以上地域,把美韩联军压制在洛东江以东大邱,釜山狭窄一线。
这时,美国虽然宣布介入朝鲜战事,但是,美军备战尚需时日,美军主力也就不能应声出现战场。面临朝军强大攻势,韩军屡战屡败,士气低沉。美军次要兵力独木难支,兵无斗志。
当时苏联综合美国情报,分析认为:
美军既无法从欧洲调兵支援亚洲,二战之后,美国大量军工转型民用,美军大量两栖作战军舰更是纷纷退役、报废,美军要想在本土动员兵员、装备参战,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
得到苏联权威情报分析,金日成非常高兴。他认为解决釜山战事,就在一个月之间。朝鲜战争已然胜券在握。
然而,苏联、朝鲜人才济济,却谁也没有想到,9月15日,就在釜山战事岌岌可危之时,美军主力在朝鲜半岛蜂腰仁川,神速出现。
美军战备应急绝非苏联高层可以想象。
原来,当时美军紧急征用、抢修那些丢弃的二战废弃登陆舰等两栖作战军舰,征召退役海军陆战队官兵,万里驰援,调运日本,作为麦克阿瑟设计的仁川两栖登陆主力。
凭借这支有着成熟的两栖作战经验的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麦克阿瑟指挥美军陆、海军在仁川成功实施了两栖登陆,截断朝鲜军队后勤线。
仁川登陆成功,美军海军陆战队配合陆军第10军继续向纵深进军,成功击退、击溃了朝鲜以苏式先进的雅克战机和T34坦克为主的主力集群的反突击,截断了朝鲜后方与釜山朝军集群的补给线。
此后,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指挥联合国军仁川集群则继续向朝鲜半岛蜂腰纵深及以南方向突击。同时,南线釜山战场,沃克指挥以美军第8军团为主的联合国军釜山集群向北实施突击。
陷入联合国军两路夹击,数日之间,朝军弹尽粮绝,全线崩溃。
朝鲜战事发生逆转。
战至1950年10月,朝军屡战屡败,数十万野战军伤亡、溃逃几乎殆尽,最后,唯有3、5万勉强成建制的残部退向北方中朝、苏朝边境。
朝军在正面战场几乎成为真空。
这时,美军得到白宫授权,在二线协助韩军为前锋,全面越过三八线,所到之处,如是进入无人之境。
这时,苏联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远东紧急抢运战争物资,同时,苏军远东及旅顺基地也向中朝、苏朝边境朝军残部调集装备。苏联希望可以在最快时间,重新组成新的朝军师团,进行反击。
新的朝鲜军队尚未建成,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志愿军第13兵团第38、第39、第40、第42军及边防军炮兵司令部与所属炮兵第1、第2、第8师共约25万人,身着朝军军装,隐蔽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战区。
此时,中国内战勉强结束。
自1927年开始,经历内战、抗战20余年,当时装备相对较差的解放军对于战争并不陌生。也不怯战。
是以,志愿军入朝第一阶段的战争目标显得非常自信。
当时,朝军残部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复杂山地、丘陵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正面防线。
长津湖战场,正在撤退的美军。
于是,北京方面对美军战力不太了解,也就将美军约等于装备部分美械的国军,是以,较为乐观对前线作战指示:
”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
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
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
同时,出于军事外的考虑,北京尚未定论参战朝战的方略,因而对参战朝战还是有着较为谨慎的考量:
“如时间许可则将工事继续增强,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志愿军亦不去打平壤,元山。”
然而,朝鲜战场的对手,已经不是昨天徒有美式装备虚名的国军,而是名副其实的美军陆海空精锐集群,这是堪称世界顶级的军事力量。
不过,以当时科技和机械化战争条件限制,美军在朝鲜战场还是必然地受制地理、气候等因素制约。
尤其美军参战匆忙,兵力缺乏,因而,推过三八线以北,美军和韩军被北方山川分割,被迫分路北进,每日攻城略地,不断分兵驻防,由此即脱离了平壤、元山,兴致勃勃冲向了中朝边境。
11月23日,以美军、韩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对志愿军入朝详情并不知情,就此,以约10万作战部队,继续向朝鲜北方攻击前进。
朝鲜北方多山地、丘陵、河川,地貌破碎,交通不便。如此地理限制,联合国军在大兵团运动中,每遇山川阻隔,就只能不断分解作战单位,分道前进。
就此,联合国军北进兵团顺应山川地理,分为西线集群和东线集群。
西线集群,为联合国军主力。
这一集群以美军第8集团军主力,在英军、韩军等部配合下,兵分多路,均以韩军为前锋,沿京义铁路向北攻击前进。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和韩军第1师前锋1个营,在云山迎面相撞。
就此,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打响。
彼时,韩军素质较差,官兵无意作战,受到志愿军猛烈进攻,当即溃不成军。于是,中国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消息传遍联合国军。
不过,美军及联合国军评估入朝参战志愿军规模认为,中国派出的军队并非规模化参战朝鲜战争,而是可能为了保卫中朝边境的水电站。
第一次战役期间,双方初次接战,对战局及对方战略分析都潦草。
志愿军第13兵团以师、团规模,在朝鲜北方山地实施穿插,不断与分路北进的联合国军继续迎面相撞,更多的营、团规模的激战爆发。
就此,眼看韩军遭到志愿军痛击,已经进入山地、丘陵地带的联合国军的火器、机动、后勤、支援优势均无法发挥,于是,麦克阿瑟只得选择退后作战,以求迅速离开战区。
10月5日,美军撤退至清川江以南沿江有利阵地,终止了向北攻势。
同时,志愿军受到后勤保障影响及兵力欠缺影响,也停止了攻击,隐蔽寻战。
至此,发生在朝鲜战争西线的第一次战役结束。
是役,在战略上看,志愿军在朝鲜北部复杂地形,迅速完成在西线战场部署展开了10个师兵力,同时,也以第42军主力在东线战场展开。
不过,就实战而言,志愿军与韩军、联合国军实施数次师、团规模穿插作战,俱为战术性击溃战。
整体而言,第一次战役为志愿军主力与美军、韩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主力的接触、试探作战。
第一次战役结束,志愿军以第一批援朝的第13兵团主力出战,虽然在西线虽然阻止了美军攻势,但是,美军在东线以元山港口作为依托,正在集结部队,准备向北攻击。
这时,西线无兵可调,孤悬东线的第42军相对兵力弱小,面临极大压力。
就此,北京、志司方面均意识到美军战力强大,志愿军军力不足。
于是,他们迅速决策,派出第二批部队,即刻入朝参战。
原定备战登陆台湾的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即为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的第二个精锐兵团。就此登场朝鲜半岛。
当时,第9兵团在调到东北地区以后,计划用一个月事件,整训换装,然后再行入朝作战。
但是,东线战场仅靠第42军与支离破碎的朝鲜2个军团抵抗美军、韩军进攻,确属非常吃紧。
因而,第9兵团最终没有了这1个月的整训换装,绝大多数官兵未及整训换装东北地区冬装,均以华东地区冬装,进入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
长津湖战区,冒着风雪撤退的美军。
狼林山脉,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盖马高原西侧,海拔约2000米左右,南北走向,群山峻立,大同江和青川江奔流其间。
是以,受此山川地貌分隔,狼林山脉也就成为了分隔朝鲜战争为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的主要分水。
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的长津湖,及长津湖、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被统称为长津湖地区。
这里是元山港口北进,从平原、丘陵地形进入高原、山地的门户。
同时,盖马高原地势复杂,因为当时渐入冬季的天气原因,位于崇山峻岭间的长津湖、赴战湖一线冰天雪地,四面地势低缓,湖面结冰,更适合机械化部队机动。
就此,双方由于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对战局及对方战略分析都潦草,在忽然之间,于朝鲜战争的次要战场,发生了朝鲜战争期间东线作战的最大规模战事。
这即为长津湖战役。
这篇文章主要谈及长津湖战役在第一、第二次战役的军事价值、定位,以及长津湖战役可谓中国参加朝战明确化的标志战役的分析。历史往事。
全文干货,涉及朝鲜战争战略秘辛研读,只得休闲一读。
全文万余字,需要30分钟。橡树在体制外写作,不仅体系化写作战史耗费时间精力。同时,更不是体制内的作家们有财政供养保障。因而每日努力写作,靠文字养家,偶尔收费,还望诸君能够体谅。
本文设置6元阅读,开设赠阅,可赠朋友。
可试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