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与八十年代告别:《迟到》的故事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长津湖系列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激战下碣隅里》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那个时代,记忆可真是一座好《桥》
与八十年代告别:佐罗,我们的佐罗
南京大屠杀到底有多少中国人遇难?
最新:
许昌战役与吕公良将军殉国记(上中下)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


大陆早期流行歌手张行。


刘文正版《迟到》


张行版《迟到》


八十年代,让人怀念。


那时,地沟油尚未普及,但是,人们同样也是习惯热衷操心国家大事,争论一些是非问题。


好在,文革往事不远,人们辩论急眼,都懂得以史为诫,大多数人都可以及时按下怒火,争论也就点到为止。


相比现在网络动辄就是左右站队,唇枪舌剑,穷凶恶及直至两败俱伤,人心撕裂的骂战,可见当时的氛围,确属宽和。


记得,苏联问题在当年也是热点争论问题。


不过,那时人们眼里的苏联,形象尚无现在这么高大挺拔。


在1980年代早期,报纸披露了苏联站队、唆使越南寻衅南疆的新闻,电影《傲蕾·一兰》披露沙俄侵略东北的血泪往事。


如此新仇旧怨层层叠加,在爱国群众的眼里,苏联自然就变成了鬼头鬼脑的苏修和纸老虎的模样了。


因而当时人们言谈间说期苏联,更是绝无媚眼如丝般的“战斗民族”的讴歌。


不过,那时中学男生们依然是特别喜欢争论苏联与美国、与我国的军事力量的比较和较量的问题。


争来争去,就算朋友们观点各异,争辩在最终总会戏剧性回到中、美、日本联手,中国完胜修理苏修的标准轨道。


那年,有一本日本人写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学校非常流行。这部科幻小说说的,就是中国、美国、日本联手,中国援救日本,大败苏联及华约的故事。


一晃,经年,当年强大苏修无战已亡,物是人非确属让人唏嘘。


往事渐远,如今人到中年,每每泡茶冥想往事,总会默然感动、念及那段环境宽松,风气纯朴,人心向上,思想自由,门户开放,并且门内门外总是洋溢友好气氛的美好时代。


至今还记得,那些日子就这么和风细雨地过着,流行千家万户的美女挂历就徐徐展开了1984年。


1984年,邓总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


1984年1月,邓总视察深圳、珠海及厦门经济特区。


1月26日,邓总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月7日至10日,他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邓总大笔一挥,各地报纸纷纷热烈跟进。


一时之间,各地各级党媒大报顺应大势,满版都是邓总南巡经济特区消息,以及相关改革开放主题的评论、杂文、心得、学习等等,火力全开,都在为改革开放鼓与呼。


期间,这些党媒大报也开始改革,纷纷开办旗下刊物、副刊、晚报、商报、晨报等等。


其中,尤以《南方周末》号称“报纸改革的试验田”,闹出了极大的声响。


那一年,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的事情。


可惜当时我尚少年,看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并没有特别注意,甚至觉得遥远、平淡、随便。


至今,经过了数十年风雨、坎坷,见惯了人世间花花绿绿飘飘摇摇的各类彩旗,沉心再看往事,这才恍然发现,原来当年发生的那些事情,几乎件件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为长城站举行奠基典礼,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勇夺首金,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空前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漫步天安门广场……


如此等等,无一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我记得最清楚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直播里面的战略导弹方队,以及后来的北京群众方队里,大学生们忽然亮出“小平您好”的条幅,天安门广场和守在电视机前的人们欢声如潮的景象。


1984年,北京,10月1日,庆典上的人们举起的“小平您好”。


1984年,真是中国改革开放渐进高潮,渐入佳境的一年。


那年10月1日,电视直播刚刚结束,好几位邻居叔伯来找我爹,而后,他们在客厅泡茶围坐,七嘴八舌畅谈着阅兵式、奥运会、老山、香港等等话题。


而我,则借口完成家庭作业,关紧房门,将一盘转录不知多少遍的磁带装进录音机仓,以细如蚊呐音量,反复听歌,反复记谱,而后,将歌谱歌词誊抄在一本粉色的笔记本上,准备为我在校外的一位好友阿远做一份流行歌本当生日礼物。


八十年代的学校,大多没有封闭院墙,学校对学生的规范管制更是大大不如现在。


男生之间言语不和,即靠拳脚说话,以打架定输赢,于是校园打架便成为了常态。


不过,孩子们打架自有孩子们约定俗成的规则,通常,同班、或者校内的同学间内讧,自愿约架,主要采取一对一的决斗模式,最终大家服从结果,不再争斗。如是不服决斗结果,当事人可以邀约校内外朋友助拳群殴,甚至激发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更大规模的跨校的群殴。


单挑、群殴,几乎每日都有。


男生打来打去,大家不胜其烦却又乐在其中。


(说起中学打架往事,那也有着许多难忘的故事,这里不做赘述,以后有空补写)。


我生性好动,不能免俗,既自负身高力大愤然出手打人,也经常被别人群起攻之而狼狈逃窜……


也就是在一场乱纷纷的群殴场面,我与辍学在家预备考美专的阿远认识。


因为我们两人都在弹吉他的缘故,三言两语之间就聊起了流行歌曲和吉他,而后我们兴致勃勃回到家里,放下军刺,抱起吉他,或谈或唱,也就互相引为了好友。


阿远人高马大,朋友极多,每次打架冲在前面,可谓所向披靡。从此,我们校内校外并肩厮混,一时胜多败少,风光大好,友情更是直线升温。


电影里的八十年代的路边吉他队,女子发型为八十年代后期风靡全国的发型。


那些日子,每到放学之时,阿远总与几个伙伴坐在街边栏杆上,抱着吉他拍打节奏大吼大唱:


“爱情,爱情,像太阳。


爱情,爱情,像太阳……像太阳……”


那个年头的孩子其实比现在孩子更早熟,更有想法。十五岁上下的小伙伴,很少有不懂爱情的意思。即便我认为阿远看重兄弟义气,从不正眼看那个女生的另类,到了钟点,他一样会悄悄告诉我,好像10月几日的某天,就是他心仪的那位女生的生日,他要争取表白。


有爱敢担当,我对他竖起大拇指。


那时,几乎每个女生都有一个手绘的漂亮小歌本。歌本每页开面写几句励志的格言,然后就是抄录流行歌曲的歌词、曲谱。有自己抄的,也有朋友送的。


阿远性格粗旷,心思却很细腻。他找到我,扭捏半天,最后递给我一本他早已准备好的精致描绘了花花草草的泡沫软皮笔记本,然后红脸开口,请我为他代做一本精致的歌本,作为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要送给他那位同样懵懵懂懂的心仪女生的歌本,当然要抄摘最有档次的名人名句,最新的流行歌曲,还得要与爱情相关。


那年,我虽然也是懵懵懂懂,却颇有天赋明白这点。


于是,我找来拜伦、培根、雨果、托尔斯泰等等名人关于爱情的名言,一笔一划,认真写在页面,而后,再托人四面找来最新翻录港台新歌的盒带,每天晚上关紧房门认真倾听,再一字一句记下,工整誊抄在歌本上。


那个歌本誊抄了几十首歌曲,其中,我记忆最清楚的其中一首歌曲,就是台湾流行歌曲《迟到》。


八十年代台湾歌星刘文正。


说来,我最早知道这首歌,还与我们语文蒋老师有关。


蒋老师个子不高,穿花寸衫,烫了一头卷发,大男孩子一样,每天蹦跶着进了教室,经常是敲着黑板上了半节课,剩下时间眉飞色舞着就给我们讲谈港台流行歌曲。从曲风到发音,从作词到和弦,说来说起,他就说起了当时的流行歌曲《迟到》。


说得兴高采烈处,他站在讲台,引吭高歌:


“她温柔又可爱,她美丽又大方……”


他一唱完,男生女生都在憧憬着那个温柔、可爱、美丽、大方的她的样子,教室一片静寂,而后,教室就是掌声、起哄声、擂桌子的声音,直到隔壁老师推门干涉。


现在回想往事,真为当年的老师捏一把汗。


——话说1984年虽然是中国改革开放渐进高潮的一年,然而,在中国二千余年深挖的无数口井里,依然是蛙声阵阵。


也就在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这一年,北京多家音乐报刊莫名其妙联动发起了批判台湾歌曲《童年》的活动。


期间,很多批判文章严词责骂,认为台湾歌曲《童年》描述的“童年”,是台湾腐朽社会制度的畸形产物,是扭曲、变态童年。而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规范的属于我们的标准童年。


八十年代很多人最早听到的《童年》,为成方圆演唱的腰斩版本。


于是,各地各类的体制写手群起响应,愤骂不已,使得《童年》唯美唯纯的歌词被胡乱腰斩数段,至今传为笑话。


不过,即便如此,这场批判台湾流行歌曲《童年》的运动,也仅仅删除几段歌词,最后睁眼闭眼得过且过放行了《童年》。


雷声大作以后,也并没有听说过具体有人为此承担诸如被开除、被清退等等处罚后果。


由此可见当年宽松。


学校宽松依然。


那时,读书的学生作业不多,讲课的老师信口讲学,就算是啰里啰嗦嘴边不慎失误,即便说了诸如中国街道不如日本街道干净等等涉嫌话题,师生哄笑以外,也绝没有学生揭发、举报老师的故事。


抚今追昔,一声叹息。


现在回望,那可真是老师与学生非常美好的一个时代。


闲话。


继续再说《迟到》。


《迟到》是台湾民歌运动旗手之一陈志远谱曲,陈彼得作词的流行歌曲,最早为台湾歌星刘文正演唱,收在其专辑《却上心头》里面。


《迟到》的曲、词、歌三人都是台湾流行歌曲成名已久的龙头大佬,可谓出身高贵。


不过,在全民毫无版权概念的1984年,这首歌传到大陆,却被无数歌手盗版翻唱、翻录,其中,上海张行抱着吉他自弹自唱风头最劲,以至于无数人以为《迟到》原本就是张行的杰作。


——也就在当年,如张行、李蔷、刘欢、那英等人的流行歌曲就在明火执仗的盗版轨道,开始蠢蠢启动……


《迟到》传到学校,火爆一时,尤其那些啸聚学校门口、街头的男生,每到女生靠近时候,干脆就抱起吉他嘶声高唱歌“你到我身边……”


有天放学,阿远曾经遥遥给我指看她心仪的那位女生。


远远地,那位女生身穿一袭长裙袅袅而来,步态柔美,待到近处,她含笑一瞥,便以柔美步态错肩而过,仅留下丝缕若有若无的体香。阿远傻呵呵笑着,瞬间,我的脑海也浮起找一个女朋友的念头。


10月某日,就在阿远心仪女生的生日前一日,我将誊抄了十余首最新流行歌曲的歌本给了阿远,看着他抱着歌本远去的背影,我竟然有了一丝怅然。


她会知道是我誊抄的吗?我猛然摇头。


然后,在那个女生的生日第二天,放学后,阿远抱起吉他在校门等着我,与我来到附近街区花园,神情暗淡告诉我,她没有接受他的追求,说是她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


他仰天长叹,还是迟到了。


于是,我们在花园一起哐当哐当地弹着吉他,尽力嘶吼: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


我的心中早已有个她,哦,她比你先到。


直到有一天,你心中有个他,你会了解我的感觉。


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哦,对你说声抱歉……”


那时唱歌,不明世事,懵懂茫然。如今想起,确实有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既是迟迟到来,又是匆匆失去,让人惆怅、惋惜。唯有记忆深处,那时歌声袅袅,天高气爽。


那一年,是1984年。


辛苦写作,希望得到我的朋友们三点一转,转发群、朋友圈。


2022年1月10日,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