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冲天:那些抗战空军的人与事…… 

史话陈纳德与飞虎队 

漫谈911事件20周年及美国反恐战争 

9月9日,国人不该忘怀的日子: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日

上篇文章: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详说上海青帮往事



参考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最新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漫说长津湖战役


【全文7000余字,估计阅读30分钟】


前记:


长津湖战役为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方面的重要战役。


按照长津湖战役交战双方的作战目标、意图分划,长津湖战役可以分为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的长津湖围歼与突围战役,以及12月6日至12月24日的兴南港大撤退等两个单元。


我个人读史认为,在军事上,长津湖战役既为中、美军人在朝鲜战争期间的第一次正面交手的大战役。同时,鉴于当时长津湖战场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极寒天灾袭击的事实,长津湖战役更可以被看成是中美军人与大自然灾害的一次战争。


战争、重叠天灾,使得长津湖战役的交战双方都为此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岁月荏苒,弹指间,长津湖战事过去已近71年。然而,这段硝烟弥漫,寒风凛冽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战争与天灾的对话,依旧为关注历史的朋友带来深远的、沉重的思考。


每次,我在书房默然翻阅当年史料、地图,回望当年的风雪交加,酷寒无边的盖马高原与长津湖战场,触及到那段似乎被酷寒冰冻的渐无声息的历史,体会极深。


冥想之时,我在书房,便会隐约幻听了激烈的枪炮声、军号声、厮杀声……


风雪、酷寒、军人、热血,这些相关长津湖战役的符号,往往使我思绪弥漫。


为此,我提笔再写长津湖战事,尝试与朋友们分享我的视角下的那段雪与火的历史。


本文为长津湖战役长篇,将以长津湖战役主要战事和事件串联成文,故而全部文章可能在10篇左右。不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第一次战役结束以后,美军并没有认识到志愿军抗美援朝决心,继续以第8集团军在西线,第10军在东线,向鸭绿江一线发起攻势。


其中,作为麦克阿瑟部署在朝鲜东线战场的主力,美军陆战1师在日本完成集结,全师在1950年10月26日、27日东渡朝鲜,于朝鲜半岛东岸港口元山登陆。


此后,到了11月22日至26日,美军第10军下辖之陆军第7师、海军陆战第1师等部,在元山、兴南、咸兴等地完成集结,按照第10军作战计划,分路推进,前出盖马高原长津湖、赴战湖地区,进行战役展开。


至此,美军第10军攻击锋芒直逼江界。


从美军理想化的战略的视角去看,美军东线兵团如是能够短期在长津湖、赴战湖地区站稳,就存在向西北进攻,夺取朝鲜北部重镇江界,继而会合联合国军西线兵团,攻至鸭绿江的可能。


不过,美军兵力不足,却是美军实施这一战略最大的障碍。


美军东线最高指挥官,美军第10军司令官阿尔蒙德中将。


事实上,也就在这段时间,麦克阿瑟,以及负责东线作战的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中将等,均不认为志愿军已经大规模参战。


他们坚信如是继续作战,全面击垮朝军,将金日成政权逼出朝鲜境内,也就自然可以终止战争。


就此,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都是一日数电,要求陆战1师加快进度,沿长津湖地区至江界方向,向鸭绿江攻击前进。


不过,对于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等人急切的进军命令,海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颇不以为然。


最初,联合国军在朝鲜东线战场投入大约有10万大军。


随着联合国军快速推进,分路进军,到了1950年10月26日,联合国军分兵过快,兵力紧张,在长津湖、赴战湖等广袤地区投入兵力,也就约为美军陆战1师、美7师等部约5个团级作战群的有限兵力。


长津湖、赴战湖地区位于朝鲜屋脊素的盖马高原腹地,地貌破碎,地形复杂,道路稀缺,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冬季气候复杂多变,尤其不适合美军机动。


当时,史密斯少将已经接到了盖马高原极寒天气的气象情报,再加上他本来既对美军快速推进,分路进军的作战战略颇有看法,更对麦克阿瑟等人将陆战1师当做一个山地师而轻率部署长津湖战场感到不满,因而数次推诿延迟行动。


——战后多年,史密斯回忆这场战事,依旧对陆战1师投入长津湖战区往事而怨声不断:


这不是一个适合作战的地区……


即便是成吉思汗来到这里,也是束手无策”。


美军陆战1师行动迟缓,直接迟缓第10军的行动,影响了美军东线进军。


美第10军为美军陆军战时战役单位编制,当时下辖陆军第3、第7师之外,还有海军陆战队的陆战第1师。因而,史密斯为海军陆战队将领,陆战1师为战时划拨第10军序列作战。


作为第10军司令官中将阿尔蒙德对史密斯和陆战1师并没有绝对的处置权。


史密斯如此拖延不进,阿尔蒙德极度头痛。


于是,阿尔蒙德只得再三致电东京,要求麦克阿瑟亲自下达命令,督促史密斯和陆战1师攻击前进。


于是,联合国军东京总部数番严令,史密斯只得遵命出发。


美军陆战1师少将师长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


史密斯为美军非常纯粹和典型的职业军官,为人好学博学,性格温和、稳重、谨慎、低调、缜密,在军中有史密斯教授称号,却曾经在上尉军衔徘徊17年不得升迁,官运并非亨通。


直到二战爆发,史密斯堪堪仅为中校。


此后,他在1940年6月陆战第6团第1营担任营长,随军行动保卫冰岛。


太平洋战争爆发,史密斯调入美陆战1师就任陆战5团上校团长、准将副师长,曾经策划和协助指挥了陆战1师参战帕劳群岛战役、贝里琉岛战役等。


二战结束之前,史密斯先后调任美海军陆战队决策层幕僚,陆战队军校校长等职,得以晋升少将,为陆战队公认的学者型将领及两栖作战专家。


不过,朝鲜战争爆发,时任陆战1师师长的史密斯与多位海军、陆战队将领并不赞成麦克阿瑟方案,均是反对仁川登陆冒险。


当时,麦克阿瑟既认同史密斯等人的职业精神,也就专门召开论证会,详细解释仁川登陆计划,就此说服了史密斯等人。


此后,史密斯为麦克阿瑟实施仁川登陆的主要助手和支持者之一,指挥的陆战1师各部更是先后参加仁川登陆、釜山反击、突击汉城等战役,为美军参战朝鲜战争早期的主要打击力量,战绩颇佳。


因此,史密斯能力既强,为人颇得麦克阿瑟赞赏,因而也就颇有资本以区区少将师长职务,与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战略、战役层面上的统帅,就进军长津湖战区事宜,研讨方针, 切磋战略。


一番研讨、切磋以后,最终,史密斯还是按照命令率军北上。


不过,说是遵命进军,陆战1师进军长津湖地区动作迟缓,全不像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人想象那么神速。


史密斯的进军,自有史密斯自己的行军章法。


美陆战1师的进军,不求急于建功,唯求步步站稳。


美军进军之时,史密斯即鉴于11月初,陆战1师第7团曾在黄草岭与志愿军第42军第126师数次激战,因而坚持认为大批志愿军已经前出东线。


为此,他在谨慎进军之余,一日数电,要求东京联合国军总部提供舰队及舰载机助战,并且要求每日空运物资,补充陆战1师的消耗。


美军陆战1师、美7师等部按照战时建制,以团、营,甚至连级战斗群,分散在长津湖、赴战湖地区等多个据点驻防,彼此联系不畅,物资转运极为麻烦。


按照美军补给要求,这部分美军本身就属于一支需要加强补充的部队。


不过,史密斯作为职业军人,行事本就谨慎,再加上长津湖地区情况复杂,因而一路指挥更是加倍小心。


因此,史密斯除却要求美军例行加强补充之外,更要求美陆战1师从兴南、连浦等开始的北上行军线上,选在五老里、真兴里、古土里及下碣隅里等地,沿途留兵,部署据点,建设兵站,储备物资,以防万一。


在进军至水门桥之时,史密斯细心观察朝军与志愿军有足够时间,却没有炸毁美军进军路线唯一的水门桥。


就此,他展开想象,认为志愿军留桥不炸,即为引诱美军进攻。想得满头大汗之后,他当即停车桥头,即刻致电第10军司令部,要求抓紧准备预制桥梁,以防万一。


——事实上正是有了这个准备,才有了后来陆战1师在水门桥被炸断以后,靠着预制桥抢修桥梁,得以脱险的故事。


此外,史密斯亲率陆战1师前指随军进入长津湖地区,更将陆战1师师部当留在了东朝鲜湾重要港口兴南。


兴南为美军东线战场北进的重要支撑基地,随着史密斯前指与陆战1师主力北上长津湖地区,陆战1师师部也就成为专职前线部队的兵力与物资的保障、支援的调度中心


由此可见,相比冷兵器时代,现代战争更像是一次大型的、系统的、精密的项目建设,或者大型的企业运作。


前线临机应变的大打出手固然重要,后方调度、保障有力,同样也是非常重要。


美军下碣隅里野战机场。


美军下碣隅里野战机场。


到了11月26日,陆战1师主力基本进入了长津湖战区,美军即在长津湖以南的下碣隅里、古土里等地,修建了可以起落运输机的野战机场。


此后,史密斯深感危机,认为下碣隅里、古土里等地机场太小,因而急令陆战1师不断扩建下碣隅里机场。


下碣隅里机场的扩建,几乎持续直至长津湖战役爆发,美军撤退……


不过,美军快速建成的地临时野战机场,确实也是美军陆战1师苦战长津湖,最终得以脱身的两翼里,非常重要的一翼。


(关于美军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区的火力概况及与志愿军火力比较等问题,请参考《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免费部分介绍)


如此未战谋退,史密斯在率部进军长津湖地区这番缜密、稳健举措,实为后来助力陆战1师脱围撤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过,史密斯虽然预感志愿军大兵团进袭长津湖地区。但是,史密斯并没有具体地想到,也就在陆战1师进驻长津湖、赴战湖地区之后不久,正逢长津湖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风雪、酷寒极端气候的时候,约10万志愿军晓宿夜行,已经悄无声息,向他的陆战1师主力,完成了战斗展开。


11月27日,拂晓以后,志愿军第9兵团、军、师等各级指挥部均保持无线电静默。


这天,也就在无线电静默中,第9兵团参战部队以师、团、再到营、连,分兵数十路,在漫天风雪、狂风怒号的昏沉、酷寒天气,凭借号声、口哨声的联络,艰难行军、穿插、进入了攻击阵地。


不过,这时,第9兵团仅有美军第7师和陆战第1师在长津湖及赴战湖一线等模糊情报,对美军在长津湖地区的具体部署、进退动机等情报,尚不明确。


长津湖战役期间,于行军间隙在雪地休息的美军。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好友。祝好十月。


然而,这时志愿军持续一周长途行军,饱受粮食危机和风雪酷寒影响,更是急于出战。


是以,在未得到美军详细编制、装备、长津湖地形,美军的战区部署等等情况,宋时轮即向第9兵团参战部队下达了全线出击,一战而决,全歼美军陆战第1师的作战命令。


本来,在美军毫无预料之下,志愿军第9兵团凭借纪律严明保障,于极端气温,极端地形,悄无声息于极端地形、极端气候,完成了奇迹般长途行军,对美军予以战斗展开,在临战之前已经夺得了制敌先机。


不过,第9兵团急于开战,再加上情报保障无力而低估美军战力,疏忽美军部署,也就简单化认为全面展开,仅需三步,即可全歼美军。


最终,第9兵团无意迂回袭击下碣隅里,而是制订了更积极的作战计划:


第一步,第20军、第27军以主力由北向南展开,集中兵力,首先歼灭驻防最北面柳潭里、新兴里两地的美军。


第二步,完成占领柳潭里、新兴里两地以后,部队迅疾南下,全力进攻、围歼下碣隅里的美军。


第三步,围歼下碣隅里美军同时,调集部队预备打援,并在结束了下碣隅里战事以后,集中兵力,围歼美军陆战1师的北上增援部队。


如此三步,简单走完,在宋时轮看来,在优势志愿军分路围攻之下,长津湖战场的美军陆战1师与孟良崮的整编第74师,实则别无二致。


航拍下的冰雪长津湖。


当时,美军在长津湖地区兵力,为陆战1师的前进指挥部,以及陆战1师的3个团、美军第7师的1个团,炮兵1个团又1个营、 坦克1个营,总共约1万人。


如此兵力,相比拥有15万雄兵的第9兵团,人数上自然显得弱不禁风。


然而,宋时轮对美军区别于国军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放火力的能力,确实全不了解。


同时,宋时轮更不了解的是,当先强攻的柳潭里、新兴里,正是美军重兵集结的龟壳所在。


而位于长津湖南线的下碣隅里,既是美军在长津湖战区的指挥中心所在,又是美军下碣隅里的物资基地,运输枢纽。


当时,下碣隅里除却美军后勤单位密集,作战部队也仅约5个连兵力。


这是美军防务空虚,正好一击可中的命门目标。


不过,第9兵团既然决策首战攻坚,兵力用了,当然也就随之失去了打掉下碣隅里的最佳战机。


决心一下,第9兵团参战部队即将长津湖地区北段柳潭里、新兴里作为了初战的主攻目标。


柳潭里,本来就为美军陆战1师的主要攻击方向。


不过,碍于极端气候、极端地形限制,以及对大批志愿军可能东进长津湖地区的顾虑,史密斯无视阿尔蒙德的进军催促,亲自致函美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克林富顿·凯茨,再三说明在长津湖战区恶劣环境,陆战1师在完成下碣隅里机场扩建之前,陆战1师将收缩兵力,哪也不去。


最终,陆战1师得到美军海军陆战队出面协调,加速修建机场,迟缓了进攻步伐。


因而,长津湖战役临战之前,柳潭里既是美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实为美军防御多过进攻,柳潭里实则是美军的防御核心。


以柳潭里为核心,军在柳潭里前线以北1282高地、1240高地、1384高地等险要高地,专门各设以加强连级别兵力防守的前哨警戒阵地。


同时,美军还在柳潭里往新兴里、赴战湖方向的内洞峙,部署了美7师1个加强了重迫击炮连的营,予以防守。


驻防柳潭里的美军,是美军5团、陆战1师第7团主力,以及配属他们向北攻击的2个炮兵营又1个炮兵连。


无疑,就兵力、火力而言,这是美军陆战1师在长津湖地区的绝对主力,大约5000余人。


为掩护主力作战集群的进攻,美军在相距柳潭里10公里之外的新兴里,则部署有美7师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指挥的,由5个步兵连、1个炮营,以及其他零星部队编成的,配属陆战1师作战的麦克莱恩团级战斗群。


而指挥这支部队的麦克莱恩上校及31团部,以及1个坦克连20来辆坦克,则部署在新兴里以南的后浦,以保障美军从下碣隅里至柳潭里、新兴里等地的联络。


这是柳潭里美军主力的配属部队,大约2000人左右。


此外,在下碣隅里,则有美军陆战1师的第1团、第7团、第11团、第10军工兵营等单位番号下的十多个步兵、机炮、工兵、通讯连或者排等单位。


这是支援柳潭里美军攻势的后勤部队,大约1500人。


在古土里,美军陆战1师的第1团、第11团和陆军第7师31团番号下的1个团部,1个陆战营、1个工兵营,以及零星机炮、工兵连、排等零星单位。


这也是支援柳潭里美军攻势的配属部队、支援部队,大约1300人。


美军在当时作战,即实现了现代的合成作战方式。美军作战并非一味堆积兵力,而是根据装备武器、机动、通讯等情况,排兵布阵,以配属兵力和后勤兵力保障、强调前线主力得以集中发挥火力。


集中火力,而不是单纯的集中兵力,即为现代战争意识的一个主要标签。


是以,美军还以师属坦克营和1个步兵营部署在长津湖南侧。


志愿军依靠军号联络、机动。


同时,在长津湖南段东西两侧高地及控制公路的高地,美军也派出若干连、排单位警戒部队。


这部分美军连同支援火力,大约1300人。


如此一来,不算赴战湖方向的美7师主力,除却美陆战1师沿进军线路部署的防守兵力,长津湖战役发起之初,在长津湖地区,大约美陆战1师及其配属部队万余精锐,已经被志愿军第9兵团以优势兵力完全包围。


然而,现代战争决胜因素更为复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兵力多寡的比较。


火力、后勤、外交、政治等等方面,都对战争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长津湖的美军,兵力看似薄弱,但是,他们毕竟不同于孟良崮地区的国军第74整编师。


在长津湖地区,美军除却地面兵力,之外,美陆战1师及其配属部队更装备有近100辆各型坦克,100多门包括155、105口径的各型火炮与自行炮。


最为重要的的,他们可以高效、快速地得到美军自元山、兴南等地,美军舰队提供的空投物资、空中火力等空中支援。


此外,大自然无形的敌人正袭向长津湖地区。


1950年11月,西伯利亚寒流遍袭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迎来了百年不遇的酷寒气候。


11月27日,上午,柳潭里美军主力按照作战计划,继续向北攻击前进。


不过,这天气温陡降,奉命出战的美军官兵冷得缩手缩脚,骂骂咧咧,牢骚不断。很快,他们的进攻遇到了第9兵团第20军的前哨部队的抵抗。


中美军队零星交战。


美军鉴于气温极低,行动不便,也就无意扩大战事。同样,在冰天雪地机动的志愿军无意暴露目标,也无意扩大战事。


于是,最初的长津湖战役,战事零星枪声稀疏


志愿军在雪原的匍匐前进。


偶尔,柳潭里美军炮兵发射重炮,雪原冰川回荡着沉闷的轰炸声。


酷寒相伴零星战事续到了下午五时以后,漫天飞雪更见狂暴,天光昏暗处狂风呼啸,使得人们在雪原上行走尤其显得踉跄、艰难。这时,枪声更是稀疏下来。


于是,战斗间歇,更多美军躲在帐篷里避寒,担负外围警戒哨的美军在阵地前面此起彼落地发射照明弹。


傍晚,已然天黑,狂风席卷大雪呼啸着涤荡原野。


看样子,11月27日的战斗就此结束了。


然而,且慢,原野上似乎有人影正在匍匐、缓慢移动。


一个,二个,一百个,一千个,上万个……


寒风凛冽,雪原苍茫,忽然,匍匐、缓慢移动的人影不断有人站起身子,他们吹着凌厉的口哨、军号,然后,他们的身后,有着更多的人们努力起身。


这时,本该进行火力掩护的迫击炮因为撞针被动,无法发射炮弹,他们在没有火力掩护的情况下,端着冻得已经拉不动枪栓的步枪,奋勇高呼,冲向了美军阵地……


长津湖战役打响了。


~~写作辛苦,望友阅读,随手点点,支持橡树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