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冲天:那些抗战空军的人与事…… 

史话陈纳德与飞虎队 

漫谈911事件20周年及美国反恐战争 

9月9日,国人不该忘怀的日子: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日

上篇文章: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详说上海青帮往事



参考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最新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漫说长津湖战役


前记:


长津湖战役为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方面的重要战役。


按照长津湖战役交战双方的作战目标、意图分划,长津湖战役可以分为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的长津湖围歼与突围战役,以及12月6日至12月24日的兴南港大撤退等两个单元。


我个人读史认为,在军事上,长津湖战役既为中、美军人在朝鲜战争期间的第一次正面交手的大战役。同时,鉴于当时长津湖战场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极寒天灾袭击的事实,长津湖战役更可以被看成是中美军人与大自然灾害的一次战争。


战争、重叠天灾,使得长津湖战役的交战双方都为此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岁月荏苒,弹指间,长津湖战事过去已近71年。


然而,这段硝烟弥漫,寒风凛冽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战争与天灾的对话,依旧为关注历史的朋友带来深远的、沉重的思考。


每次,我在书房默然翻阅当年史料、地图,回望当年的风雪交加,酷寒无边的盖马高原与长津湖战场,触及到那段似乎被酷寒冰冻的渐无声息的历史,体会极深。


冥想之时,我在书房,便会隐约幻听了激烈的枪炮声、军号声、厮杀声……


风雪、酷寒、军人、热血,这些相关长津湖战役的符号,往往使我思绪弥漫。


为此,我提笔再写长津湖战事,尝试与朋友们分享我的视角下的那段雪与火的历史。


本文为长津湖战役长篇,将以长津湖战役主要战事和事件串联成文,故而全部文章可能在10篇左右。不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11月27日,正在下碣隅里往柳潭里主要公路上行动的美军陆战队一部。


(本文上接《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全文8000余字,估计阅读30分钟】


11月27日,上午,柳潭里美军主力按照作战计划,继续向北攻击前进。


不过,午后,随着这天气温突然陡降至零下30多度,美军官兵士遭遇酷寒,士气低落,也就继续战事,早早退回了柳潭里核心阵地和周边几个高地工事,抖抖索索着熬煮咖啡,装备苦挨盖马高原上漫长的寒冬长夜。


战事零星,枪炮声稀疏。


零星战事持续到了下午五时以后,气温继续下降,天光昏暗处漫天飞雪更见狂暴,人们在雪原上行走都显得踉跄、艰难。


逐渐,天色黑尽。


这时,除却美军外围警戒哨在阵地前面此起彼落地发射照明弹,美军炮群偶尔发射一轮冷炮,前线的美军官兵都是早早收兵,各自避寒。


偶尔,美军岗哨探头张望,目力所及,天宇苍茫,一片模糊,唯有狂暴的风雪,正在疯狂涤荡柳潭里周边山野。


志愿军在雪原的匍匐前进。


一切如此平静,看样子,11月27日的战斗就此结束了。


然而,且慢,就在风雪呼啸原野上,似乎隐约有人,正在匍匐、移动。


一个,二个,一百个,一千个,上万个……


忽然,匍匐、缓慢移动的人影不断有人站起身子,他们吹着凌厉的口哨、军号,然后,他们的身后,有着更多的人们努力起身。


冲锋开始了。


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因为气温陡降,长时间潜伏野外,本该进行火力掩护的迫击炮撞针、炮管受冻变形,无法发射炮弹。


于是,在没有火力掩护的情况下,他们不再犹豫,端着冻得已经拉不动枪栓的步枪,奋勇高呼,冲向了美军阵地……


这是一次典型的战术性夜袭。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夜晚发起近距离突击,以兵力优势抵消技术武器优势的夜袭战术普遍流行。尤其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经过漫长的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对夜袭战术更是颇有经验、心得。


通常,如是对战争、军事不甚了解的朋友,往往会单纯认为利用夜色掩护,秘密接敌,突然袭击,近战制胜,是一种碾压对方的高明的战术。


实则不然。


无论中国人、美国人,都是自然人而非超人,因而黑夜对双方生物、生理影响并无厚此薄彼。


于是,我们可以常识性认为,夜袭战术除却在心理上、精神上有一定的影响,对交战双方而言,并不能绝对确定战事走向。尤其在投入大量技术性武器参战的现代化战争,夜袭战术对战局的决定性影响,更有相当局限。


考虑到装备、火力、战术、后勤保障等等战争元素对战争进程有着极大的、决定性的影响,与其说夜袭战术能够助力装备落后,却善于夜袭的军队战胜装备优势敌人,还不如说夜袭战术为战场装备落后方在决定进攻时,所能选择的几乎唯一的进攻战术。


因此,如今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也就将军事科技研发与装备升级等,列为重中之重。而不是片面、单纯去讲究夜袭、战术等等。


闲话,言归正传。


第9兵团首战长津湖,向柳潭里等多点美军目标发起夜袭,正是基于第9兵团在国内屡次夜战经验,一则以夜袭抵消美军空袭和远程炮火,尽量发挥兵力优势;二则以美军战斗意志薄弱,疏于防范,发动夜袭,出其不意,即可争取战役主动。


然而,美军作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在实战中的快速反应、战斗意志,远远超过了国军。


当时,战事突发,虽然之前美军官兵为严寒影响,纷纷躲入木屋、帐篷避寒,但是,美军自26日即不断在阵地前布置了铁丝网、地雷,同时,美军值班哨兵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发射照明弹。


因而,照明弹此起彼落,在美军阵地前升腾、明灭,也就使得冲锋的志愿军暴露在布满障碍、射界良好的阵地前的空旷冰原之上。


首战,即空前惨烈的血战!


在雪原中突破的志愿军。


美军在柳潭里周围依托多个高地构建的外围阵地,挡在志愿军的前面。


志愿军要进攻柳潭里,就必须先要突破柳潭里以北的1282高地、1240高地、1384高地、1403高地点等美军以加强连级别兵力,严密守备的前哨警戒阵地。


这是一场极为艰苦的作战。


当时,不仅志愿军有限的迫击炮受冻变形不能使用,步兵持有的枪械也有大量撞针受冻变形,难以使用。


因而,志愿军冲锋发起,最有效的攻击,就是不惜代价抵近美军,然后以手榴弹投掷,近战击垮美军。


依照对国军作战经验,如此猛烈冲锋发起夜袭,抵近以手榴弹近战,大多可以速战速决,赢得胜利。


不过,志愿军的第一波进攻没有突破美军的防御。


美军前沿阵地设置大量的铁丝网障碍、地雷,极大阻碍了志愿军步兵冲锋,同时,美军前线虽然也有迫击炮受冻变形,但是美军其余重机枪、各型小口径火炮依旧可以组织威力极大的火力网,使得志愿军在火力弱势情况下,伤亡极为惨重,却极难冲锋抵近,近战制敌。


战事陷入胶着,夜袭失去速战速决可能,战局也就变得更为危险。


就在柳潭里外围枪声响起不过10分钟,美军密集发射照明弹,照亮柳潭里上空犹如白昼。


同时,美军部署在柳潭里核心阵地的1个营建制的155mm榴弹炮群和1个营建制的105mm榴弹炮群,按照前线美军引导,快速向志愿军攻击集群发起了猛烈炮击。


密集的高强度、高烈度的火力急袭,以及照明弹此起彼落映照战场,使得在国内战争积累了丰富夜战经验的志愿军,陡遇全新战场问题。


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无线电通讯装备极为欠缺,仅在师、团级别使用。


当时,第9兵团参战各部极缺无线电通讯装备,长途行军,发起夜袭,志愿军更无足够物资、时间为各主攻营、连单位牵置电话线。


因而,柳潭里激战之时,志愿军团级指挥往营、连之间,只能依靠通讯员跑步传递信息,辅以军号、口哨、信号弹、手电筒光完成战时通讯。


1950年11月,美军陆战7团进入柳潭里的官兵。


战时通讯无法得到保障,志愿军前锋部队虽然英勇冲锋,但是攻击效率由此大受影响。


随着柳潭里战场发生太多意外,志愿军前线与后方之间无法及时沟通讯息,应变危机,因而,前线志愿军纪律严明,进攻一旦发起,官兵只能按照战前制定计划,英勇作战。


志愿军维持着如此勇烈攻击,1个加强了兵力和机枪火力的突击营,持续进攻态势,直至伤亡殆尽,或者弹药耗尽……


可见,在现代化战争中,战时通讯确属非常重要的军事元素。


第20军第89师第267团突击营即在无法与团部即时联系的情况下,按照战前计划,向美军陆战5团2营1个连防守的1403高地发起进攻。


志愿军突击营集中有限的轻重机枪火力和数门可以勉强操作的小口径迫击炮对美军一线火力进行压制,而后,以连、排规模投入兵力,不断向美军阵地冲击。


激战中,美军连长阵亡,美军短时间慌乱中,即由后方营指挥所以无线电指挥各排作战,同时,新连长很快由营部赶来战场,接替指挥作战。


然而,志愿军通讯落后,大战之时,手电筒光、军号、口哨、信号弹等通讯都失去适用价值,只能派出通讯员往返传递信息,是以,突击营不及调动兵力,使得这一战机稍纵即逝。


这是志愿军只能按照战前计划,分路分队,向着美军由轻重机枪、远程重炮和照明弹汇成的火网,前赴后继,猛冲猛打。


战至拂晓,志愿军伤亡惨重,但是,志愿军连续冲锋,也给美军造成极大压力。


最终,美军决定将孤悬前沿的1个连残部撤回柳潭里环形阵地。


于是,第267团经过激战占领了1403高地。


与此同时,在柳潭里另侧的1240 高地,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第236团也以近3000人兵力,分以营、连规模,多路向美军山头阵地发起了冲锋。


他们的正面,则是美军陆战7团的担负外围警戒的1个连。


他们的战场,同样是空旷的,无隐蔽的,极端寒冷的战场。


战斗发起之时,志愿军冲锋集群吹响口哨,军号,于积雪深达半米的山坡,一步一步地艰难、缓慢地移动着冻僵身躯,向美军阵地发起仰攻。


志愿军的严明纪律和战斗意志,使得美军震惊。


这一幕,美军参战者回忆录记载:


摇摇晃晃,像僵硬的原木一样……


虽缓慢,但却坚定的在加速、在冲锋!


通常,美军陆战队一个连有2挺重机枪、10挺以上的轻机枪和数门轻型迫击炮。此外,便是配属作战官兵的各型当时火力最为猛烈的自动、半自动单兵武器。


而他们对面的志愿军,已经一周苦苦行军,兜里可能只有几颗土豆,一排子弹。实际上,这点微不足道的物资,可能就是他们在未来数天激战里,关系生死而所用的全部单兵物资。


此刻,志愿军仰攻美军阵地,没有炮火准备,迫击炮、步枪等等武器大多被酷寒冻坏了枪栓、撞针,少数的能够发射的迫击炮也很快耗尽了炮弹。


柳潭里外围阵地的美军陆战7团一部。照片可以参考战场地形、植被、及美军装备、队形。


于是,志愿军突击部队只能在饥寒交加中,步履蹒跚,冲向山顶。


如此前仆后继的冲锋,其悲壮、惨烈,全然不是和平环境的平民百姓们可以想象。


志愿军分列班、排集群发起一波、一波的冲锋,几无间隙。如此冲锋持续不断了4、5个小时。激战至拂晓之时,一夜高强度、快节奏的步兵冲锋与,使得志愿军官兵体能消耗极大。


他们没有精力和体力再去恐惧、思考。


而恐惧与思考,却在此刻,开始在美军阵地里绵延。


彼时,伏在阵地内的美军注视着漆黑的山脚,每次听到冻雪坍塌或者疑似脚步声,美军就会拉燃绊索照明弹。


于是,狂风怒号的漆黑的夜色立刻被或惨白、或幽绿的照明弹撕开,幽暗的光亮挤满战场,此刻,美军都会惊讶发现,志愿军已经潜伏靠近了阵地,忽然起身,吹响军号和口哨,黑压压地迎面冲来。


志愿军的冲锋犹如大海浪潮,永无疲倦和停歇迹象,如此战争,让精疲力竭的孤悬前言、堕入酷寒的美军官兵充满绝望。


激战持续到拂晓前,这个200多人的美军陆战连,遭遇冻伤、轻重伤和阵亡减员,最后仅存16人。


最后,这股美军决定放弃外围阵地,退回柳潭里环形阵地。


也就在上述两场激战打响的同时,志愿军向对整个柳潭里战场影响最大目标1282高地,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冲锋。


1282高地,是柳潭里北面最重要高地。不仅庇护柳潭里美军主阵地,而且还庇护着柳潭里的美军至关重要的榴弹炮阵地。


长津湖战役爆发第一夜,美军仓促应战,美军战机未及援战,因而,装备有大约40门的105mm、150mm大口径的榴弹炮的2个柳潭里美军炮群,则是美军在柳潭里、新兴里战场的最重要火力。


美军未料遭到志愿军夜袭,在27日白日作战中本来就将炮群部署靠前,夜晚激战,美军重炮喷吐火光,暴露弹道,旋即被志愿军发现目标。


长津湖战役期间的美军炮群阵地。


对美军而言,更为要命的是,随着志愿军冲锋抵近柳潭里,炮群暴露目标,却又由于气温陡降,榴弹炮冻结在原地,根本无法移动。


显然,这是志愿军打掉美军炮群的机会。


如是失去这一炮群,美军后续作战将失去重炮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在美军手忙脚乱之时,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以1个营又1个加强连兵力,向驻防1282高地的美军一个连发起了冲锋。


1282高地攻防战作为柳潭里之战的核心战事,惨烈战幕就此拉开。


是役,美军既忽视了志愿军神速夜袭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同样,志愿军也是首战美军,也在预料之外遭遇到美军的快速反应和空前强大的火力。


因而,两军迎面相撞,初战惨烈,远非没有上过战场的人们可以想象。


是夜,两军抵近鏖战,1282高地吃紧,高地背后的美军跑群几乎没有步兵守卫。于是,激战之时,美军再无退路,只得以155mm、105mm两个大口径重炮群,几乎以90度仰角,向1282高地集中火力,实施无间歇射击。 


简单火力换算,一门大口径重炮,最少可以相当1个步兵连。 


因此,美军在柳潭里的2个炮群,火力大约相当志愿军的5个步兵团。


美军在区区数平方公里的1282高地,高密度地部署了40余门重炮,其火力强度、烈度,远非淮海战场国共激战,双方在数十平方公里战场投入十余门重炮的火力可比。


然而,没有无线电保障,再加上初战美军对美军情况不甚了解,如此使得无论坐镇江界指挥全局的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或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副司令陶勇,以及其他军长、师长们,均无法在激战之时,对1282高地作战进行适时指挥,快速调整。


志愿军一个连单位围攻新兴里的战斗队形。这个队形和头一天夜间,志愿军在柳潭里的攻击的队形应该大同小异。由此可以参考当时战事。


现在战争,节奏既快,变数极大。


高层指的指挥稍微滞后,前线官兵就会遇到相当的麻烦。


整整一夜,第79师第235团等攻击部队按照战前预定计划进攻,都是遭遇美军炮群以密集弹幕阻挡,伤亡惨重,无法争取实质性突破。


同时,因为志愿军因为没有及时打掉这个重炮阵地,美军炮群在压制志愿军对1282高地攻击之后,转向火力,向新兴里和德洞山口、死鹰岭等战场实施火力支援。


德洞山口、死鹰岭等目标,即为美军陆战1师前置柳潭里等地的主力与下碣隅里基地的咽喉要地。


实际上,也正是主要依靠于柳潭里的美军重炮群的火力支援,美军这才得以以1个加强连的兵力,保住德洞山口不失。


能够控制德洞山口阵地,实为美军完成柳潭里撤退,收缩兵力的前提。


同样,经过一夜激战,天亮,美军在1282高地的1个加强陆战连,冻伤、轻重伤和阵亡之外,幸存者也仅30来人。


最后,这部美军也奉命后撤,进入柳潭里环形包围圈。


从柳潭里外围阵地攻防战中美军伤亡比来看,可见美军战斗意志之顽强,完全远超当时和现在的很多人的想象。


一夜激战,志愿军攻占1282高地,并且相继攻入美军一个105mm榴弹炮阵地


然而,此刻第9兵团第79师、第89师等参战部队弹药消耗几乎殆尽,兵员伤亡更是惨重,也就再无战力扩大战果。


同时,随着天亮,美军战机随时可能蜂拥赶来战场,志愿军也就再无继续作战必要。

在雪原中进攻的志愿军。


27日深夜,可以鸟瞰柳潭里的一个高地。


志愿军只能快速退却。


美军顺势再占领了1282高地


一个漫长、惨烈、极寒、血流不歇的夜晚终于成为昨天。


然而,这个昨天不仅成为交战双方官兵的难忘的一夜,也成为了战史上极为厚重的一页。尤其气温陡降,酷寒肆虐,使得长津湖战场的中美作战官兵在这一夜的相互对战间,都是遭到大自然酷寒天灾袭击,备受煎熬。


拂晓前后,美军全速运转预备发起空袭,志愿军则全速运转预备收缩兵力,防备美军空袭。


于是,战场忽然变得非常平静。


激战空隙,双方指挥官都在飞速判读战场态势。


当时,志愿军第20军第89师强攻柳潭里,兵员物资消耗极大,几乎无力再战。


此外,第20军第60师一夜穿插,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美军陆战1师由下碣隅里南撤路线。


同时,第20军第58师进至上坪里地区,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


第20军第59师则占领了死鹰岭和新兴里附近等外围阵地,截断了美军柳潭里往新兴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


在志愿军第27军作战方向,虽然第27军第79师激战一夜,伤亡极大,亟待休整,之外,另外第80师和第81师各一部却完成长途穿插。


就此,第9兵团参战长津湖战役的第20军、第27军尚有建制完整、基本齐装满员的5个步兵师,分路穿插,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的美陆战1师,及配属美陆战1师作战的美7师前出一部的分隔、包围。


简而言之,志愿军第9兵团主力10余万人,以优势兵力,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各部约万余人基本形成了包围态势。


然而,志愿军缺乏通讯设备、后勤保障及相应重武器装备,虽然完成了对美军的包围,要想围歼美军,确实非常困难。


其中,在美军主力防守的柳潭里地区,为美陆战1师第5团、第7团等主力,虽然失去大多外围阵地,但是凭借美军空援和柳潭里强大火力,美军依然与志愿军形成对峙。


这时,宋时轮在远在100公里之外的第9兵团指挥部判读战况,认为柳潭里美军为美军陆战1师主力,兵力为战前预判2倍。


同时,宋时轮也得到了下碣隅里为美陆战1师基地及防务空虚的报告。


就此,宋时轮决定避实击虚,命令放缓进攻柳潭里,调整主攻,转向新兴里和下碣隅里。


在向阳、避风处休息的志愿军官兵。


命令下达,第27军即刻将预备投入1282高地兵力转向下碣隅里,第79师也就只得赶在天亮美军战机攻击之前,快速从占领美军的阵地撤退。


由此,志愿军未及破坏缴获的数门重炮,以致美军失而复得。


第27军等部放缓了对柳潭里的进攻,尤其放缓了对1282高地的进攻,使得美军在长津湖战区的主要重炮部队得以幸免。


此后,这支重炮部队则成为美军对志愿军威胁最大的地面火力集群。


1950年11月28日,西线战场的美第8集团军与志愿军西线兵团在清川江一带,正面展开激战。就此,志愿军援朝参战既成事实,麦克阿瑟为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逼压,只得沮丧命令西线部队退却


同时,麦克阿瑟也给尔蒙德下达命令,要求东线美军第10军各部退往兴南


至此,一夜未眠,坐守兴南司令部,靠着现代化通讯工具,指挥陆战1师在长津湖作战的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终于接到了撤退命令。


当时,史密斯在急电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人,要求航空兵力支援,随即便从兴南司令部乘坐直升飞机赶往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 


28日午后,史密斯的直升飞机上在长津湖地区几个主要的战略要点往来飞行,他在观察志愿军运动和两军对峙态势以后,即向阿尔蒙德报告陆战1师各部在长津湖地区的危险处境,再次申请航空火力和空中支援。


随后,史密斯通过无线电通讯向驻防柳潭里的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下达命令:


“掘壕据守!” 


接着,史密斯又给下碣隅里美军下达了同样的“掘壕据”命令。


——掘壕据守,看似呆板的战法,一旦有了强大的现代化火力支持,即为实战中任何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都难以打破的防御。


同时,史密斯要求下碣隅里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一周之内,抢修、扩建一个简易机场。 


如此一天,忙碌、短暂。转眼,就到了1950年11月28日傍晚。


时,随着夜色临近,盖马高原寒流呼啸漫卷山野,气温继续骤降至零下30度,驻防柳潭里的美军惶惶不安在帐篷、里,更是担忧志愿军何时会在四面八方再次吹响军号、口哨……


长津湖战役第二天,恶战、酷寒,正在悄然袭来。


望朋友们能够支持、予以动力,助我加速更新。


~~写作辛苦,望友点点,支持橡树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