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长津湖系列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下碣隅里简易机场,美军正在撤退伤员。其中,在12月1日到6日,美军C-47型运输机在这个机场起降达200架次,转运4500名伤病员。
前续《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争夺风暴眼》。
在1950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的战事中,志愿军第27军不惜代价,猛冲猛打,歼灭性击溃了美军在新兴里的团级战斗群麦克莱恩特遣队及费斯特遣队。
新兴里美军残部退往下碣隅里。
与此同时,驻防柳潭里的美军陆战第1师的第5团、第7团也开始向下碣隅里全面撤退。
1950年12月1日,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向长津湖战区的各部美军频繁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快速向下碣隅里收缩、集结,预备实施总撤退。
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战事的帷幕徐徐拉开。
但是,志愿军第9兵团在第一阶段的柳潭里、下碣隅里、新兴里等多地激战中,伤亡与非战斗减员极大,无法形成团级规模及以上的进攻,不得不减缓攻击节奏,继而将最后攻击决胜的希望,寄托在远在百里之外的长津湖东北厚昌及江口、长津一线的第26军的2个师8个团的身上。
战场形势万变,宋时轮或者陶勇都是心急如焚。
他们判断美军收缩长津湖部队,必将急速撤退。
为抓住最后的战机,第9兵团频繁急电,催促江界第26军昼夜兼程向下碣隅里前进。同时,在第26军行军没有赶到战场之前,第9兵团电令第20军设法阻敌于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一线。
然而,此刻,受命指挥长津湖地区美军撤退的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用兵谨慎,并没有快速撤退的想法。
12月1日,在古土里的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第一梯队300余人和16辆坦克冲破重围抵达下碣隅里,以及下碣隅里机场投入运营,迎回了在日本休假、疗养数百名陆战1师的官兵以后,史密斯在本来空虚的下碣隅里,快速得到了近千人生力军。
就此,史密斯有了固守下碣隅里,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突围的军事条件。
史密斯企图固守下碣隅里,积蓄足够物资,兵力,送走所有伤病员之后,在美军海空军力掩护下,再行突围、撤退。
因为双方将领对战争认识分歧,虽然同一个长津湖战场,史密斯的作战构想,实则与习惯了孟良崮和淮海战役打法的宋时轮、陶勇的作战构想,确非一个频道。
就此,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战幕拉开,志愿军即将重心放在第26军的8个团向下碣隅里穿插的行动。
于此同时,美军方面,则将重心放在柳潭里美陆战1师第5团、第7团等部向下碣隅里撤退的行动。
12月1日,拂晓,寒风呼啸。
柳潭里美军吹响小号,降落旗帜,准备撤退。
之前,美军第11炮团装备105mm榴弹炮的第3营,装备155mm榴弹炮的第4营部署在柳潭里。撤退之时,这些重炮的炮弹已经用完,美军请求炸毁这些榴弹炮,以求轻装撤退。
不过,他们的这一请求没有得到下碣隅里指挥部同意。
为此,他们只得用车辆尽量保证牵引榴弹炮撤退,被迫为85名阵亡官兵举行了葬礼,将他们遗骸掩埋在雪地里,作了准确记载,而后心情沉重地分队向南撤退。
——柳潭里是长津湖战役第一阶段的激战战场之一,这也是美军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被迫抛弃官兵遗骸而就地掩埋人数最多的一个战场。
直到朝鲜战争停战40年后,美国和朝鲜达成妥协,这才凭借当年战场资料,将柳潭里美军遗骸万里迢迢送回了故乡。
这是后话,言归正传。
受战争与酷寒打击,长津湖战役为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战场弃尸最多的战役。
柳潭里美军向下碣隅里撤退,必须要突破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的防区。
虽然两军交手不过数日,美军还是对志愿军进行战场侦察,予以高度重视。
为此,美军下碣隅里指挥部为柳潭里美军拟定突围、撤退计划。
以陆战7团戴维斯中校的第1营为前锋,于行动前夜提前出发,越野增援德洞山口,首先确保德洞山口,接应并掩护主力撤退。
以陆战7团第3营左翼,陆战5团1营为右翼,保障发起突围作战。
以陆战5团第3营为撤退第一梯队,与主力交替掩护撤退。
为加强撤退的突击力量,下碣隅里方向还以直升飞机为柳潭里仅有1辆谢尔曼坦克派来乘员与炮手。
以陆战5团第2营作为全军后卫,在确保1294高地,策应、掩护陆战5团第1营、第3营撤退,掩护、接应德洞岭阵地美军撤退以后,转入后卫,在主力完成撤退以后相机撤退。
根据这一计划,美军突围部队分为前、后、左、右与中央两个梯队等6个战斗群。撤退之时,美军各战斗群均在火力射程之内,形成火力互相支援、互为犄角态势。
如此展开行动,美军各战斗群相互策应,以公路为核心,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形防御圈。
这个巨大的环形防御圈本身就有极强的地面火力,又得到美军地空远程火力全天候保障、掩护。
因而,美军向下碣隅里滚动前进,志愿军在无更强大火力情况下,要依靠轻装步兵击垮美军这个运动中的环形防御圈,可谓艰难之极。
当然,第20军要想在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一线拦阻美军,面临的困难绝不止火力不足这点。
在第9兵团参战长津湖战役的3个军里,第20军参战最早,作战区域横贯柳潭里、下碣隅里及古土里以南,战线最为宽阔。
然而,第20军在国内诸如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作战中,可以凭借根据地群众保障后勤,与装备、机动能力大致类似的国军对抗,打出不俗战绩。
然而,第20军在进入朝鲜的长津湖战场以后,即遭遇盖马高原百年一遇冰雪灾害。
极寒环境,第20军又无保障后勤,有限的弹药粮草全凭各师、团、营部队随行携带,数量极为有限。因而,在经过200公里急行军冲向战场,数日激战,伤亡惨重,尤其酷寒极端气候致使伤病冻饿极大减员以后,第20军快速消耗。
到了12月1日,第20军因为后勤保障无力,志愿军伤员下不去,弹药粮食和援军上不来,更兼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战力损耗极大,因而要想快速集结部队,在往下碣隅里路上阻击美军,可谓艰难。
然而,在第26军没有赶到战场,第27军同样在新兴里激战以后战力耗竭,虽然集中部队向柳潭里往下碣隅里简易公路机动,甚至平行追击,却无法滞缓美军撤退行动。
第20军主力部署柳潭里以南及下碣隅里附近,正好挡在柳潭里美军退路,自然也就成为第9兵团阻敌、歼敌的唯一力量。
为此,第9兵团命令下达,第20军再无其他选择。
当时,第20军即以下碣隅里一线的第58师全力以赴,层层阻击,尽量滞缓美军撤退。
德洞岭,为遏制柳潭里往下碣隅里道路的重要高地。
战前,史密斯经反复在地图和现场了解,即将此地标注为下碣隅里炮群、柳潭里炮群和美军舰载机的主要攻击目标。
同时,他专门增派了近200人的加强连守备德洞岭。
在长津湖战役第一阶段战事期间,志愿军第29军第58师曾以2个营兵力轮番冲锋德洞岭,意图夺取这一要地。
数日激战,美军损折近半,冻伤居多。
最终,美军在转移伤员以后,陆续补充少许兵力,还是凭借其强大的地空火力支援,守住了柳潭里往下碣隅里路线最为重要的这一高地。
事后证明,提前布兵,加强守备德洞岭,实为史密斯在长津湖作战的一个出色的战术决策。
等到开始柳潭里南撤行动,美军按照史密斯命令,以柳潭里陆战7团戴维斯中校的第1营为前锋,先行出发,由舰载机火力掩护,打通了公路往德洞岭阵地路线,并对原阵地进行巩固、加强。
网络坊传,美军离开公路,等于自取灭亡。
长期以来,这一传说深入人心。
然而,实际上美军野战,同样吃苦耐劳,绝非电影描述那般少爷军形象。
当时,美军戴维斯第1营单兵携带单兵口粮,双份武器、弹药,每人增加背负1颗迫击炮弹、一份机枪弹,外带通讯电台、防寒睡袋、取暖火炉、医药及医疗器材等,平均负重50多公斤,穿插近10多公里山路,赶到了德洞岭阵地。
与此同时,兵力极度紧张的志愿军第58师也派出了1个加强营,预备攻占德洞岭,截断美军退路。
就此,在酷寒、暴雪的极端环境,中、美军人迎面相撞。
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的近距离较量。
一方坚守到了最后,一方冲锋到了最后,双方兵力相当,战士都在奋勇拼杀。
然而,美军毕竟有着舰载机空中优势。
美军在公路两侧高地投掷凝固汽油弹。
当时,美军派出一个陆战队地空战术联络组戴维斯第1营前往德洞岭,居高临下和公路上的其他地空联络组取得联系,专门组织、协调美军舰载机为撤退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就此,美军舰载机得到精准引导,在志愿军进攻集结地和主要路线、主要战场上,投掷大量凝固汽油弹,再辅以重炮进行猛烈轰炸……
如此强大火力,使得仅装备轻武器,同时弹药匮缺的志愿军努力冲锋,却始终无法突破火网,靠近德洞岭地段公路。
最后,志愿军阻击部队无法突破美军强大火力拦截,无法进入合适的阻击阵地,不得不目送美军撤退离去。
德洞岭地段是美军撤退的关键节点。
德洞岭向南,志愿军兵力渐弱,美军撤退也就更为便利。
因而,战后,德洞岭也被从柳潭里南撤的美军称为“救命”的高地。
志愿军如是实现截断美军从柳潭里往下碣隅里撤退路线,即有赢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可能。
反之,如是美军完成从柳潭里往下碣隅里的撤退,美军收缩下碣隅里,志愿军纵算包围下碣隅里,再要分割美军,确属不再可能。
12月2日,长津湖的风暴眼转向柳潭里往下碣隅里的简易公路上。
这篇文章主要谈及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柳潭里突围与志愿军阻击战事。
柳潭里突围,是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 这次撤退作战,美军伤亡超过1500人。同时,美军能够从柳潭里突出志愿军重围,也侧面暴露了志愿军火力不足、机动迟缓、尚无足够战力歼灭陆战1师团级作战群等等问题。
美军的柳潭里突围,可谓是美军长津湖突围的预演。为长津湖战役主要战事之一。
全文干货,涉及朝鲜战争战略秘辛研读,值得休闲一读。
全文万余字,需要40分钟。
橡树在体制外写作,不仅体系化写作战史耗费时间精力。同时,更不是体制内的作家们有财政供养保障。因而每日努力写作,靠文字养家,偶尔收费,还望诸君能够体谅。
本文设置6元阅读,开设赠阅,可赠朋友。感谢支持。
朝鲜战争虽然相距二战终结不过5年,然而,当时美军的战术、战法,尤其多军种多兵种协同作战,已经得其国力、科技、军力的不断提升,而得到突破和提高,因而使得朝鲜战场攻防节奏更快、火力烈度更高、战场情况更为复杂、多变……
可试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