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许昌战役与吕公良将军殉国记(中)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长津湖系列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豫中会战期间日军在浅山、岗丘地形的豫中地区作战。
前记:
本文从战略、战役和战术等层面,综合回顾豫中会战之许昌战役。
全文近6000字。
抗战期间的豫中会战,相对少为人知。因而关注人少,寥寥点击,使得我为以文养文,确属不该选择的题材。本欲放弃。然而,前段时间偶尔听朋友聊起黑白电影《战上海》里面的汤司令和刘义、邵壮等反面角色故事,颇感唏嘘。
汤司令和刘义、邵壮等人,实则原型出自汤恩伯、刘昌义、王仲廉或石觉。抗战期间,他们都是吕公良长官,可惜后来却多走弯路……前文得到多为兄长、朋友热情鼓励,橡树唯有勉励继续,尽量书写往事。
遥问诸君冬安。
前文说到国军第一战区蒋鼎文集群在对日军作战计划、兵力全无了解的情况下,凭借经验、感觉、想当然决策,将战区司令长官总部及4个集团军主力约15万大军沿黄河南岸及陇海线呈一线布防。
重兵前置,豫中腹地空虚。
如此,使得沿郑州、许昌以南平汉线南段向东、向南驻防的汤恩伯集群后背空虚。
眼见日军大规模攻势在即,第一战区纵深空虚,蒋鼎文集群已经无法调整部署,为此,重庆方面急令汤恩伯抽调7个师的兵力,部署郑州以南不过90公里的许昌及两翼的禹县、中牟一带,预作蒋鼎文集群纵深区域及豫中地区的应急部队。
就此,汤恩伯以刘昌义暂15军北上许昌、禹县、中牟一带。
刘昌义暂15军为新编部队,兵员素质与装备较差,尤其不擅机动野战。
为此,刘昌义以兵力稍多,有3个团番号,总兵力却不足4000人的新编第27师,抵近中牟,警备黄河河防。以兵力更弱,仅1团战兵可用的吕公良新编第29师进驻许昌,作为殿后。
然而,虽然重庆最高统帅部,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两位司令长官,都以为戒备日军大规模攻势做好部署,但是,他们都不知道的是,日军为了发起这次战略,已经不惜血本地动员、集中了其空前战力与资源。
这是日军侵华以来对河南发动的空前规模攻势。
在1944年的抗战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华中、华北野战集群总兵力约62万,战马13万匹、汽车约近2万辆,呈攻防结合布局,与国军形成对峙态势。
可是,就在1944年4月前后,重庆方面将云南远征军全部投入缅甸,国内短期几乎没有战略预备队。就在这同时,日军为确保实施这次会战,已经加紧从本土、朝鲜和中国东北等地抽调其战略预备队,将大批部队、军夫、物资等,秘密进入了中国战场。
为这次作战,日军孤注一掷,向中国战场投入兵力、物资之大,为抗战八年前所未有。
史料记载,为了这次会战,日军在保持原防线态势下,投入作战部队总兵力为51万人,战马10万匹,各类火炮约1500门,坦克及装甲车约800辆、汽车1.5万辆。
其中,在日军岗村宁次指挥的平汉线南段战区及豫中,不算各路伪军、日军山西警备部队,仅日军投入的野战总兵力,即达华北日军一半之数,为65个大队,15万人。
当时,冈村宁次和日军华北方面军计划以日军第12军第62、第110师团及机动力强的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作为主要突击力量,首先突破国军黄河河防,在黄河南岸郑州一线集结兵力,佯作沿平汉线南下,突破许昌,至郾城附近,突然转向西方,向右翼迂回运动,多路围攻洛阳,寻机决战国军第一战区主力,尤其企图歼灭或重创汤恩伯集群部队。
期间,日军也可根据战况,提前在许昌附近,开始向右翼迂回运动。 同时,日军以次要兵力打通平汉线。
——日军这一作战计划在战后解密,可见当时日军发起豫中会战首要目的,即在歼灭国军第1战区有生力量,而非纯粹打通交通线那么简单。
当时,日军为保障对河南的机械化作战,在物资匮缺情况下挖肉补疮,秘密拆除华北、华中地区等多条铁路支线的铁轨、枕木、信号器材等等,集中修复多条进攻河南铁路。
至1944年4月1日,日军修复中断6年的黄河铁桥。
豫中会战期间,日军工兵修建简易浮桥,强渡黄河。
开封街头,向豫中进犯的日军。
同时,日军还修复了平汉线北段之新乡南段铁路,以及铺设了8条支线,延至黄河北岸,预备实施大兵团进攻。
如此一来,中日双方的战略预备队投入方向各异,军力此消彼长,使得大战未开,豫中战局已然危机四伏。
4月16日,深夜,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下达命令,以日军第37师团、第110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等部秘密分路渡河,次序向郑州两翼的中牟、邙山头汉王城高地发起进攻。
豫中会战就此打响。
郑州以东中牟方向为日军攻击的次要方向。
日军擅长夜袭、穿插。因而战端一开,日军第37师团即以先期渡河的第225联队主力向中牟以南穿插突进,预备速战打乱国军防线,策应日军主力渡河。
然而,日军穿插夜袭却遭国军汤恩伯集群刘昌义暂15军的新27师顽强抵抗。
顽强抵抗,说来简单,实际上四个字后面却饱含当时中国官兵之艰辛与牺牲。
据后来解密的日方资料对豫中会战时期的国军新27师兵力有较详细、准确的记录:
豫中会战期间,守备中牟的国军暂15军的新27师人数不过3000余人,人数大约相当日军第225联队。同时,国军新27师却仅有数门迫击炮,10来挺各式轻重机枪。
如此装备水准,堂堂国军新27师,火力仅相当日军1个加强中队的水平。
就此可见,新27师抵挡日军攻击确属非常艰难。
实际上,日军虽然以中牟为次要方向,但是,日军第225联队火力强悍,再以大队规模发起冲击,国军自然难以抵挡,只得收缩防线。
战至1944年4月18日拂晓,国军新27师坚持防线两昼夜,幸存官兵不过千人,再也无法阻止日军强度黄河。
就此,日军前锋夺得黄河南岸多个阵地,开始掩护、接应日军第37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等部主力渡河。
午后,随着日军越来越多投入战场,国军残部数百人坚守的南岸河防被日军完全击溃,而后,日军工兵在黄河架起了轻便桥梁,后续日军主力、车辆、火炮、坦克等,也相继渡过了黄河。
手绘中牟守备战概要图。
19日拂晓,日军第110师团向郑州西北邙山头地区发起攻势。
同时,日军第37师团以第22联队为快速纵队,直取郑州。
邙山头阵地为黄河郑州段的最重要的河防阵地,为日军发起豫中会战所选择的主要突破方向。
为此,日军集中30余门重炮,40余架各型飞机,向守备邙山头的国军狂轰滥炸之下,更是数次释放毒气,投放烧夷弹,轮番猛攻汤恩伯集群吴绍周第85军预11师防守阵地。
战至20日拂晓,国军预11师伤亡惨重,防线摇摇欲坠。
就此,吴绍周急令团长余子培率预备队第33团反击日军,同时,还以第85军属工兵营增援邙山头制高点摩旗岭,军属特务营增援牛口峪,以期加强防守。
然而,随着日军后续部队不断过河投入作战,日军兵力迅速增强,远程炮火更是十分猛烈,最终,国军第33团反击失利,团长余子培身负重伤,全团残兵不过数百人。
是夜,摩旗岭高地失守。
摩旗岭高地失守,使得国军失去高地观测所,日军得到高地观测所。
因而,国军有限炮火失去目标,只得撤出战斗,同时,日军地空远程火力得到高地观测所,使得国军在火力衰减情况下又遭受日军强大火力压制,国军全线被动。
吴绍周眼见回天无力,只得下令全军后退,放弃了邙山头阵地。
这时,国军丢失了中牟河防和邙山头阵地,日军也就突破了郑州两翼防线,以第110师团、第37师团两大集群,对郑州城区实施钳形攻击。
当时郑州守军不过数千人,眼见日军大兵团围城而来,官兵再无斗志,全线溃退。
午后,衔接平汉线和陇海线的重要枢纽,中原重镇郑州沦陷。
就此,日军4天攻势,全线突破了国军黄河防线,按照其作战计划,开始抢夺郑州一线的黄河南岸河防阵地,集结兵力,预备战略佯作南下。
战至这时,重庆方面判断日军为打通平汉线作战,对日军寻求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的作战计划依然不甚清楚。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微信好友。祝好冬安。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的长江杂谈公众号,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希望与关注我的朋友们交流。橡树问好。
日军攻击行动极快,国军一线官兵虽然拼命搏杀,然而蒋鼎文的重兵在一线布防,汤恩伯集群则在兼顾豫南、豫东作战,同时,汤恩伯集群未能及时完成许昌以北布局,因而,等到日军在郑州一线突破黄河,蒋鼎文和汤恩伯两大集群均是反应不及,陷入被动。
汤恩伯与日军多次交手,熟悉冈村宁次战法,因而判断日军急欲寻求决战。就此,汤恩伯深感战局危机,迅速将主力分成南北两个兵团,即以李仙洲南兵团第12、第29军,王仲廉北兵团第13、第85军,进行南北对进,实施机动。
汤恩伯意图以此两个兵团在豫中地区运动作战,寻找战机,以实现钳击郑州及中牟、邙头山方面的日军。
就此,汤恩伯严令防守中牟、许昌一线的刘昌义率暂15军反击、滞缓、牵制日军攻势,以配合、掩护李仙洲兵团和王仲廉兵团的出击。
豫中会战,暂15军首当其冲,最早与日军血战。
数日激战,暂15军本来官兵缺编,兵力单薄,更兼各部激战日军多日,伤亡极大,粮弹紧缺,因而要想集结兵力连续作战以反击、滞缓、牵制日军攻势,确属非常困难。
无奈之下,刘昌义甚至亲率军部直属两个营兵力,以及新27师残部,预备往中牟方向敌后穿插。
刘昌义出发之前,还要求守备许昌的吕公良抽出新29师新86团的2个营兵力配合作战,以求绝地反击,抢夺黄河南岸中牟地区的河防阵地。
然而,刘昌义要以如此单薄兵力完成反击,几无实现可能。
何况,国军以双脚草鞋行军,动作远不如日军靠铁路、公路运输来得迅速。
因而,也就在汤恩伯命令发出,刘昌义整顿反击部队向北出发不久,日军以公路、铁路快速推进……
4月22日前后,日军四面迂回、机动、穿插作战,相继攻占了新郑、尉氏、郑县、洧川、荥阳、崔庙等地。
国军失去在豫中地区运动作战空间,原定作战计划无从实施,豫中战局显得更为被动。
本图引用失误。不作标注。抱歉。
这时,日军第12军主力完成渡河,在郑州一线集结,除却以小部兵力在中牟附近实施戒备,预备国军侧击,日军即将第12军主力集结新郑一线,准备按照原作战计划向南攻击许昌。
许昌守备战一触即发。
4月23日,日军以铁路运输,其坦克部队和炮群快速部署到位,就此,日军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下达了向平汉线以南地区发起进攻的命令。
下午17时,日军以第37师团第226联队的1个大队配属无线电班为前锋,沿平汉线南下,向许昌正北方国军长葛和尚桥防线发起进攻。
这时,正逢刘昌义亲率的暂15军直属队、第79团残部,以及从许昌赶来的新86团2个营等部队,刚刚抵达了长葛和尚桥村。
二战时期,日军主力部队为便于指挥,通常将无线电台配备联队一级,将步话机配备达到了大队一级。但是,当时日军步话机质量不佳,远距离需要无线电通讯。因而,日军为整合其地空多军种、多兵种突击许昌,即将联队配置的无线电班,配备给了日军的前锋大队。
是以,许昌战役打响,进攻日军即高效得到了后方地空远程火力的支援。
当时,日军即以步兵掩护其无线电班向前推进,以无线电呼叫后方炮群,战机以及步兵伴随平射炮等,以远、近程火力打击向国军长葛和尚桥村建筑和简易工事,进行逐个拔点作战。
新86团为新29师的4个架子团里面仅有的一个基本形成战斗力的团,装备类似新27师,全团也是仅有几门迫击炮,数挺轻机枪。
至于刘昌义亲率的暂15军直属队、第79团残部,连续作战,消耗极大,粮弹匮缺,建制残缺,战力更是有限。
不过,国军虽然火力、兵力不济,好在长葛一线地形为浅山、岗丘混杂平原地形,便于步兵作战,不便于步兵观察和速射炮、直射炮攻击,同时,刘昌义军长亲自指挥这场战斗,其排兵布阵和火力布置、防守反击、节奏掌控等等,水平之高自然远非平常营、连长可比。
据史料记载,防守和尚桥村的激战中,刘昌义军长确如营、连长一般,孤身一人,亲自提枪往返奔跑前沿阵地,前往战事最激烈的前线各班、排、连、营作战,数度化险为夷。
日军在完成渡河、集结以后,急于判断国军第1战区有生力量动态,因而在这天对和尚桥村的进攻中,多有试探性作战。因而,战至夜间,日军反复对国军阵地实施炮火攻击,在前锋无法突破国军阵地之时,并没有增兵强攻。
因而,战至4月24日凌晨,刘昌义率领这支不足2000余国军,凭借浅山、岗丘、残垣断壁等复杂地形,奇迹般将火力、兵力绝对优势的日军挡在长葛和尚桥村以北长达8小时之久,破坏了日军闪击许昌的作战计划。
然而,战争并非总是奇迹。
电影《战上海》里面的汤司令和刘义(原型即刘昌义)。
数小时激战,刘昌义在和尚桥一线兵力也仅有700人左右。
这点兵力,既无力反击日军,如是天亮以后再遭日军围攻,势必遭遇全歼。就此,刘昌义眼见日军在夜间迂回和尚桥以南,预备形成包围,只得果断指挥残部于反向突围,连夜向东北突击。
日军不料国军向北突围,疏于防备,刘昌义因而率部突围并返折向南,回到了许昌。
长葛和尚桥阻击战为许昌战役初战,此战规模不大,但是,暂15军军长刘昌义亲自指挥阻敌,打乱了日军进攻步伐,为后来的许昌反击战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是役,新86团团长姚俊明亲临一线指挥作战,身负重伤,最终于日军猛烈炮火中失踪。
在炮火连天的激战中,所谓失踪,实则殉国,且尸骨无存。
此后,新86团残部由第3营营长胡光耀率领,在返回许昌以后,作为预备队,参加了后来的许昌守城。
1944年4月24日晨7时,刘昌义亲率从和尚桥撤下来的国军残部到达许昌。
这时的许昌,为日军主力兵锋所向,已为刘昌义暂15军的最后一个防区。
不过,日军发起豫中会战的主要作战目的之一,即为捕捉决战、歼灭汤恩伯集群战机。因而在和尚桥阻击战之后,日军第12军在获悉汤恩伯集群分散机动,动向不明,也就忙于调整进攻路线,补充物资给养,放缓了进攻许昌的节奏。
4月26日,日军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在新郑召集师团、旅团部队长作战会议,讨论进攻许昌、郾城及向左迂回追踪汤恩伯集团等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日军即将南下进攻许昌的时间延迟至4月30日。
(后续正在写作中,敬请关注)
鸣谢三点一转。
2021年12月28日,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