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与八十年代告别:追忆1979年流行歌曲与影视的点滴
最新链接: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长津湖战役系列参考文集:
《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攻防战,全景记述美军被缴获的白极熊军旗始末》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八十年代,唱着《我的中国心》而大红大紫的香港歌手张明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今天,假装一次过来人,让我们相隔网络,聊聊那些湮灭的岁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很多五零后、六零后和七零后的亲身经历者而言,可能是最适合以善意、理性和从容的心情去标注,去记忆的时代。
那是一个白衣飘飘而又朝气勃勃的时代。
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八十年代既意味着我们由儿童、少年走向青春、成熟。同时,因为八十年代对中国确实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使得我们回望那段朴素、率真、恬静,却又极不安分的岁月,唯有以苦笑去面对那些斑驳陈旧的童贞记忆。
苦笑然后唏嘘,苦笑然后感触……
八十年代,是由非凡而又让人感到无不遗憾的1979年拉开帷幕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公开提出要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呼吁两岸实现通商、通邮、通航等三通。
同日,时任国防部长徐帅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在某种意义上去看,这两个对台湾的公报出来,即宣告中国的内战正式划上了句号。
这是在经历内战、朝战、越战、大跃进及文革等重大事件之后,中国首次向世界释放的强烈的和平与发展的信号。
同日,在1978年12月16日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生效。
跨过横亘其间的由友好与战争交织的岁月,中美两国再度握手……
——那天,我清楚记得,我的父亲正在节日值班,我则在他的办公室写作业。
当时,他翻阅着当天新华社发来的新闻通稿,偶尔喃喃自语:
今天还真有这么多的好消息。
午饭,我们去食堂吃饭,路过小卖部时,他顺便买了一瓶白酒和一包花生米。
当年,因为年幼,不明所以。不过,当看到父亲在单位食堂与他的几位编辑同事们有说有笑地说起这些事情,我大致估计,中美建交这事,肯定是好事情。
何况,我自幼看的太多的诸如《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打击侵略者》等等电影,稚嫩童心也就难免不被蒙上美帝阴影。
那些年,在学校在父母单位,我看过很多关于原子弹、氢弹大爆炸的资料片,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1979年1月28日,时任副总理邓老应美国总统卡特之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现在终于好了,最凶狠的敌人与我们握手言和了,当朋友了,我们+美帝,试看天下谁能敌?
别怪当年的孩子们天性奇葩,时而懦弱,时而好斗。
须知,黑白电影看得多,难免想的就很多。
1月28日,时任副总理邓老应美国总统卡特之邀,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9天的国事访问。
相传,年过古稀的邓老抵美之后,不辞辛劳,连续参加80余场外事活动,吸引美国朝野目光,美国多家媒体将此访问描述为“刮起了邓旋风”。
邓老访美,与中国即将践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有关,也与即将爆发得中越边境战争有关。
当然,从战略意义上而言,邓老访美,算得上中国真正走出文革,实现经济腾飞的最具标志性的大事。
多年以后,我写战史经常涉及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
站在现有资料角度远望那场战争,关注这段战史的朋友便会闲聊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谈起关联的红色高棉往事。不过,在1979年,对中国而言,如无这场战事,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越边境战事逶迤此后十年,与阿富汗战争遥遥相对,是根本性拖垮苏联,加速冷战结束的关键一战,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客观而言,世界超级大国苏联的彻底垮塌,使得我国在北方的国防压力顿然减轻,尤其利于我国腾出手来,专注发展经济。
历史如此戏剧。
和1950年代的一边倒相反,到了1979年,苏联依旧在北疆陈兵百万,锋芒直逼华北平原。因而,在与美国建交之后,反美帝、反苏修目标少了美帝,也就仅剩下冥顽不化的苏修。
那是一个世界群众联合修理苏联的时代。
《傲蕾·一兰》剧照。
1979年,一部描写十七世纪达斡尔族巾帼英雄傲蕾·一兰率领部族抗击沙俄入侵的电影公映。
随着这部电影的公映,少为人知的1900年俄罗斯人在精奇里江畔和黑龙江流域炮制的海兰泡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等历史事件浮出水面。
作为普通儿童一枚,我和所有同学一样,目睹撕开温情脉脉的历史表皮而露出来的血腥的往事,童心战栗,心悸,愤怒之余,更有老师在课堂上愤怒指认,在中国三年灾荒时期,苏修曾经趁人之危,一度逼债,手段用尽……自此,说起苏联,我们心悸,愤怒更甚。
后来知道,所谓苏修趁人之危逼债的故事实为坊间传闻,当不得真。
不过,因为知道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这段历史,又多少记挂在心,因而,很多人在看到现在的海参崴、伯力等等地区的渐行渐远,纵算明知自己不过市井匹夫,远望之下,还是难免心里暗伤……
也许中国需要与俄罗斯结成战略伙伴吧。
但是,那段历史除非抹灭,否则,人们很难忘记。
说到电影,1979年实属中国文化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元年,肯定不止《傲蕾·一兰》一部电影。
这一年,内地新拍摄电影不少,同时,更有解冻了大量的文革时代被封杀的电影,以及进口电影。
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79版的港片电影《画皮》。
作为文革结束之后内地放映第一部恐怖片,在制作和音效、特技上耍够花腔的《画皮》公映,当即吓得电影院里鸡飞狗跳。
这部经典电影可是真把我吓坏了。在看完电影当年,每每夜间来临,我总是联想翩翩,心感恐怖,不寒而栗,几乎不敢独自夜行。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全然不知外面世界,何况孩子?
这部电影在内地放映还真是激起一段故事。据说,电影情节惊悚,好几个地方有人被电影直接吓死,最后,这部电影被限映,下架,封杀。
当然,当时印象颇深的电影并非只有《画皮》这样的恐怖片,另外一部由陈强、陈佩斯父子主演的喜剧片《瞧这一家子》,也让人看得乐不可支。
——这是一部其乐融融的和谐喜剧片,在笑点极低的1979年,适合低龄少年儿童坐在电影院里傻乐。
1979年,陈强(前排右1)、陈佩斯(后排左2)父子主演的喜剧片《瞧这一家子》剧照。
然而,我却没有想到,多年以后,那位陈家二子陈佩斯先生会成为多如牛毛的中国演员里面,极为罕见的让人尊重的人物。
就算抱个空碗,也可以让人们乐呵大半年。陈佩斯在春晚小品确实创造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作为一位恪尽职业道德的名艺人,陈佩斯确实让人欣赏、喜爱。
偶尔,在观看了朋友推荐的2014年凤凰卫视一个对他的访谈之后,欣赏之外,敬重之心也就油然而生。
访谈时,陈佩斯说起他被央视封杀后的生活与演艺故事,很随意间,他说:
……我们在这么烂的社会里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了还要把余生都这么烂下去?
……那次,陈佩斯说了很多恳切的话。
其实,看过当年陈佩斯春晚小品的朋友对他的才华毫不怀疑。说实话,也就只有这样的陈佩斯,才可以在电影,在春晚,在生活里,在我们感到心事重重的时候,随时给我们带来片刻的默契、会意的愉悦。
这是一种为情怀所渲染的愉悦,难能可贵。
我看过陈佩斯评论《中国好声音》的一个电视访谈。
对这档评委表情夸张地转椅子拍桌子的流行音乐类综艺节目,陈佩斯娓娓而谈,诠释了好声音的导师们的表演和舞台剧之间关联,随手丢下几句精彩点评,犹如量身为他们梳了发型,让人于默然之间看着电视,会意,莞尔。
一转,来劲!
对于就这些人、评委,表演真好。
节目请这哥儿几个,真的请对了,真漂亮。
说起来,也正是为陈佩斯的这几句评论而不禁莞尔,以至于我如今再看这些大多成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好声音的导师们,每每都有了“一转,来劲”的愉快的感觉。
这就是喜剧大师的生活功底。
三言两语和一本正经的善意微笑,即刻将好几条看似水灵光鲜的灵魂,以三角裤的模式,滴滴答答地挂在了导师们自认高贵的娱乐衣架上。
在这个节目的最后,陈佩斯还说到:
我知道这是秀嘛,但是人家做的就是到位,这就是电视需要的。
假就对了。
——苦笑,细想,不难发现,这真是我们现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主题词。
陈佩斯评论《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访谈截图。
当然,在四十年前的1979年,我们都很年幼,对假就对了的定义,自然没有丝毫的理解。
然而,如是非要将文艺圈子的“假就对了”扩展开来,不难发现,那时候冰清玉洁的流行歌坛,同样有着通俗歌曲《乡恋》及这首歌的演唱者李谷一的类似的故事。
可能是受到邓丽君演唱歌曲风格影响,急欲走出新路的内地艺人们原创了《乡恋》。
这首歌在创作、配器和演唱上高仿港台歌曲,因而有着类似港台歌曲的节奏舒缓、歌词温馨,旋律温情、演唱甜美等特点。正逢严禁邓丽君的歌曲的关口,是以,《乡恋》一经面世,即具争议,几乎无法公开演唱。
演唱者李谷一为此背负压力,诺诺赔笑,蹑手蹑脚,憋屈至极。
直到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多亏了时任广播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吴冷西坐镇晚会后台,力排极左言论干扰,亲自为这首歌曲解禁。
于是,《乡恋》一唱成名。
李谷一就此迎来演唱事业的春天,名利双收。
然而,多年以后,在2016年的一档节目上,当歌手尚雯婕在演唱中增加了法语内容之时,坐在评委席的李谷一似乎全然忘记昨天的《乡恋》,言词激进,满满的家国大义,浩浩荡荡,完全溢出了文艺的边框。
当年背负压力,诺诺赔笑,蹑手蹑脚,憋屈至极等等往事,烟消云散。
当然,这不过是小媳妇熬成婆婆故事,对喜欢追星、八卦的朋友们而言,不过一听,一笑。
可是,如是非要在文化上去思考2020年的民众的情绪,1979年就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年头。
就流行歌曲及影视剧而言,1979年确算香港和台湾的商业文艺的大佬们向内地输入战狼文化的元年。
当年,受日本、欧美影响,香港、台湾等地通俗音乐渐成产业化趋势。
在1983年春晚上演唱《乡恋》的李谷一。
港台文化企业及流行音乐企业利用版权将流行音乐由抽象的通俗艺术转化成具体产业,批量制造、兜售磁带、唱片、CD、门票等等具体产品,继而牟取高利润,流行歌曲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十分迅猛。
然而,随着港台的流行音乐产业化、商业化的高速发展,资本迫切需要打开市场,港台的流行音乐水平却无法与欧美、日本同行在亚洲、欧美市场竞争。
因此,深不可测的内地市场就成为港台文化企业的目标。
当时,适逢中国改革开放,为抢占内地市场,港台各路牛人各显神通挤身内地,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港台流行音乐聪明人历来极多,自诩性情中人更是无计其数,我所知道的侯德健、黄沾、顾家辉、王福龄、卢国沾、黎小田等人,可谓其中佼佼者。
平心而论,他们都有相当的文艺、文化底板,都有着随手就可以写出优秀作品的才华。
然而,谁也不能否认,相比当年刚刚起床、开门的内地同行们的稚嫩和懵懂,他们也都是有着闯荡江湖的丰富经验,尤其擅长蒙头装糊涂,闷声赚大钱的高手。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内地娱乐市场,有着邓丽君流行歌曲在内地遭到封杀的前车之鉴,怎么开辟市场,他们当然心里有数。
因而,为规避内地限制和打开娱乐市场,他们估摸内地听众、观众消费情绪,量身打造、炮制了一大批唱词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动能,旋律雄壮激烈,歌词亢奋激昂的关于家国大义的流行歌曲及配套影视剧。
港台流行歌曲最早流传内地主流电视台的,基本如此。
就在这些家国大义的流行音乐打开内地市场的同时,香港相关中国英雄专打各式外国人的武侠电影、电视剧更是如潮涌入内地。
这些电影几乎耍的都是我民族英雄奋发、苦练武术,专打外国人,以及由此引发的爱恨情仇的固定套路。
制作简单,粗糙,但是剧情激愤,光亮,平易近人。
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剧照。1979年之后,大量类似电视剧进入内地。
无论早年的全虚构的黄飞鸿、霍元甲,再到后来升级版继续虚构的李连杰的霍元甲,甄子丹的叶问……
不知不觉间,这些虚构的中华人物和故事,彻底地将一个打十个的豪情文化注入了刚刚起床、开门的少不更事的观众心里。
得益于香港影视剧天长日久熏陶,于是,自1979年开始成长的孩子们对武术、功夫,通常都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敬意。
武术市场由此奠基,前途无量。
——现在再看,其实,这两年被那位徐东子拳脚交加打得鼻青脸肿的多位武术高手,几乎都是这批自1979年开始成长的武侠电影迷。
看得多了,说的多了,人们自然就会当真了。
可以说,正是诸多港台流行歌曲和电影,才是后来的剑出偏锋的战狼文化真正的源头。
为什么吴京拍摄《战狼》系列如此到位,如此大成?
很简单,他既是1979年开始成长的武侠电影迷,又长期在香港圈子跑着龙套,重点温习香港影视界战狼文化。
牌好人聪明,想不赚钱都不行。
说到这里,尤其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自1979年香港娱乐文化纯粹以赚钱为目的而输入内地,对内地影响极大,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甚至于金庸、成龙、刘德华等人随口一句,都会被内地媒体当做人生真言,奉为规矩。
可惜,至今,却几乎没人愿意说出这个极为简单的原委。
情绪淤积,一晃,就是四十年,这些情绪有着广泛基础,厚积薄发,情理之中。
——说到这里,回望1979年,像极了雄壮的黄河壶口,蓄势已久,咆哮奔涌,泥沙俱下,浩瀚向东……
显然,站在山头非常自我地眺望黄河,只有脑子偶尔清楚,才可能看清黄河浑浊的水势。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微信好友。祝好冬安。
1979年,台湾美丽岛事件。
不过,当时人们无暇去看,唯有将唏嘘刘给后人。
那一年,台湾海峡唯有明月、波涛,再无炮声、硝烟。
那一年,随着中美建交,一个中国的理念为世界最大程度认同。
11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接受台湾地区进入奥运会,所用名字为中华台北队。
这一年,受到中美外交强势挤压,台湾政局动荡,国民党也走到了独家执政的边缘。
无疑,台湾能够在八十年代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等方面实现腾飞,根本就是得益于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的助力。
可惜,台湾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这点。
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不过,遗憾归遗憾,现在回望1979年,在真切感触到的希望与遗憾光影交错之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清晰的,欣然的1980年即将开始的样子。
那一年的中国,欢笑着,跑动着,朝气勃勃,充满希望……
看着那年的中国,看着那年的我,此刻,我已半百,不禁泪目……
鸣谢三点一转。
2021年12月3日21时,橡树撰稿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