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南京会战84年纪:孟塘血战,突出重围(上)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史话陈纳德与飞虎队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舟山群岛战事:详说上海“二六大轰炸”始末

从朝鲜战争漫说志愿军陆军的发展

长津湖战役系列参考文集:

《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攻防战,全景记述美军被缴获的白极熊军旗始末》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突击新兴里》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激战下碣隅里》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漫说长津湖战役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南京会战期间日军位于紫金山山麓的150mm榴野炮阵地。日军150mm榴野炮,射程10公里上下。一发炮弹爆炸足可以炸死半个足球场的无隐蔽人员。只需有精确引导,配合,一、二个中队日军凭借这样一个炮群,足以轻松击败国军数千步兵。


题记:


有史料,有逻辑,才是我愿意写的历史。


这段时间,我主要在写作的长津湖战役系列和南京会战系列。这是我很看重的历史。然而,虽然平常做足了功课,也自认有所见解,不过到了写作之时,却感觉笔下困顿,瞻前顾后,思虑再三。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蹭蹭长高,纷纷都是吃着火锅唱着歌,生活非常静好地上了网见了世面,于是,很多朋友也就天生奇葩、冰雪聪明地普遍有了随时将各类历史题材与政治、爱国专业挂钩的本事。


于是,为避免无谓的挂钩,我为写作、表述历史,就必须在选题择文和遣词造句上,付出倍量的、极大的心血,谨慎写作。


那些题材可写,那些题材不可写,全无定论。我只能小心前行。如此几乎篇篇熬夜,使得本来平淡的文字,都被熬成了心血之作。


惭愧。


所幸,虽然写作艰难,我依然可以起码保持着我的内心的底线进行写作。


这点,我对我自己颇为满意。


本篇文章,即是这两天为纪念南京会战八十四周年的熬夜之作。一段少为人知的南京会战的往事。


我自己喜欢。当然更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


孟塘位置及南京会战粤籍国军孟塘突围战示意图。


【全文近7000字,感谢三点一转】


南京会战84年纪:少为人知的南京会战

南京会战84年纪: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孟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却是历史上的南京会战事件的一个标志性地点。


孟塘因周边多水塘得名,位于汤山以北,南京以东约20多公里,为1929年建成的京杭国道经过处,是镇江、句容等地自东、东南方向进入南京的门户。


孟塘虽小但却因为位置重要,现成为京沪高铁经过地、江苏省道s002与圣湖东路衔接处。


也正是为了修建这些高铁、公路,以及周边快速发展的房地产、旅游业,相传,从1990年至2000年,再至如今,人们大兴土木,断断续续挖开了位于汤山山麓及孟塘周边荒野,总是能够频繁、经常地发现,在这片土地上,居然有着大片大片的、年久失修的无名、无主的荒坟野冢,甚至遗骸散骨……


如此荒山野岭,却坟茔密集,尸骸散落,人们自然颇感震惊。


就此,即有历史学人、报人等与当地村民相互走访、映证、考究,也就使得一段深藏荒野密林和岁月深处的往事,由此大白天下。


原来,孟塘周围,正是1937年12月南京会战后期,参战南京会战的粤军第66军、第83军的抗战烈士们的孟塘突围战的旧战场。


这些散落在孟塘四周荒野密林的无数的无名、无主的尸骸,正是那些当年激战孟塘的殉国粤军官兵,以及被日军报复屠杀的当地无辜平民的遗骸。


遗骸其中,便有叶挺将军在保定军校第六期同窗好友,时任国军第159师副师长、代师长罗策群将军、第160师参谋长司徒非少将,以及出自黄埔二期的第156师参谋长姚中英少将等粤军高级军官多人。


于是,随着多年来多家媒体的报道,国军的孟塘突围战这段少为人知的战事,终于穿越时光,浮出史河。


孟塘突围战,是南京会战的一个重要战事。


在南京会战后期,在国军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达总撤退令以后,国军叶肇、邓龙光两位军长及罗策群等粤籍将领临危不乱,为保全第66军、第83军有生力量和建制,他们无意分散突围,而是果断决策,集中主力,奋力向日军冲锋的正面,发起逆袭……


最终,国军付出极为惨烈代价,血战突围成功。


就此,在南京会战中的守备南京城内,遭到日军重兵围困的各部国军里面,国军第66军、第83军也就成为了仅有的保全建制而突围成功的部队。


抗战胜利后,抗战名将,粤籍将领薛岳、张发奎等人祭访战场,对孟塘突围战予以了极高评价,薛岳甚至将叶肇、 邓龙光二位军长与指挥“一・ 二八”淞沪抗战的蔡廷锴、蒋光鼐二位将军相提并论……


那么,孟塘突围战这段往事究竟如何呢?


故事,还是从1937年12月8日说起。


准备出动空袭南京的日军战机。


这天,日军以第6师团、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14师团、第13师团山田支队、第3师团第68联队、第101师团骑兵第101联队等部,穿插运动、分进合击,打破了国军的南京外围防线,对南京形成三面合围态势。


南京会战到了最后关头。 


为保障决胜南京会战,日军专门将其野战重炮第5、第6两个旅团部署南京城下。


就此,日军展开炮击。


每日,隆隆炮声由城外十余公里呼啸而来,猛烈袭击南京城内和城垣阵地。


在没有导弹的年代,重炮极为战场终极杀器。


可惜,在抗战爆发前夜,陈诚主持全国军队的炮兵及技术兵种整理,整合南京、东北、晋绥、川军、滇军、桂军、粤军等各系各派军队得到的火炮总数,其中可使用部分,仅为450门左右。


而这部分火炮大多为中小口径火炮,口径超过100mm勉强可算重炮的火炮,则不足50门。


以此相比,日军这2个重炮旅团的其中一个旅团的重炮数量,即超过国军全军重炮数量。


因而,在南京战场交手,国军遭到日军远程火炮碾压式袭击。


受日军大口径野炮的直接攻击,南京城内国军与平民伤亡极为惨重。


日军的优势显然不仅是大口径火炮优势。当时,日军重兵压境,以陆海空立体优势围攻南京,当然还要动用其占据绝对优势的陆上、空中和长江航道的立体火力,以求速战决胜南京城头。


故而,日军调集了日海军航空兵和驻长崎基地的日陆军航空第3飞行集团参战。


同时,日军还根据战前多年绘制的京沪杭地形图,以第3师团主力、第13师团主力、第18师团等部负责南京外围要点设防。为此,日军还出动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与骑兵和步兵等,组成了机动部队,沿公路往返巡逻,执行打援任务和断阻南京国军突围。 


而后,日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冲破江阴沉船障碍,在南京下游江面游弋,以远程火力支持日军地面作战,并截断国军渡河退路。


——现在人们总会认为南京会战这段历史非常窝囊,然而,人们确实很少有机会知道南京会战期间,中日军队战力确实太过悬殊。


比如日军第11战队,即有千吨以上大舰多艘。


其中,日舰八重山号、比良号、势多号、热海号、安宅号和鸟羽号等重巡洋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其炮火配置极为猛烈,一次性发射总量,即超过国军全军的炮火一次性发射总量。


如此一来,南京城攻防战爆发之初,国军城防和长江通道即遭日军重炮远程炮火、日军航空部队和日海军第11战队直接威胁,全局被动,可想而知。


军力如此悬殊,使得南京最后的决战,全无悬念。


日军45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为日军主要攻城火力。


12月9日,日军完成围城和攻城部署,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即向南京国军空投了劝降书,要求国军在12月10日中午以前,开城投降。


国军严词拒绝。


当时,布防南京外围防线的国军,均是由淞沪战场退下来的部队。这些部队本就缺枪少弹,伤亡极大,建制不齐。


等到南京会战开战,经过10来日血战,南京外围国军节节败退至城垣阵地,又遭受日军陆海空远程强大火力轮番打击,各部陷入被动,几无抵抗战力。 


战至9日,国军外围防线已经崩溃。


为此,唐生智及南京卫戍司令部决定收拢防线,调整南京城防。


其中,国军以减员极大的俞济时第74军退守、布防水西门、中华门一线。


以同样久战疲惫,伤亡重大的邓龙光第83军退往光华门、麒麟门一线。


以王敬久第71军仅有第87师残部,退守光华门、红毛山、通济门一线。


以叶肇第66军退往大水关附近集结整理待命。


——其中,邓龙光第83军和叶肇第66军,即为万里长征,北上抗日而来到淞沪战场,继而转战南京会战的广东子弟。


不过,在南京会战最后阶段,唐生智还是分拆了叶肇第66军,以其罗策群部的3000余能战官兵,划拨、配合王敬久部第71军,防守光华门一线阵地。


此后,光华门为南京会战最后的主战场之一。


这部分留守粤军官兵配合王敬久第71军第87师守备光华门,血战不退,屡屡击退日军,以致最终未及撤退,绝大部分官兵殉国疆场。


后来,王敬久率领这部国军残部由中山路、挹江门至下关,熬过了宋希濂部在挹江门的火力阻截,最终,小部部队得以渡江北撤,转进至洛阳集结、整训。


不过,经此一战,战前号称国军最精锐的第87师元气大损,也就辉煌不在了。


这是后话。言归正传。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官兵参战南京会战部队,几乎牺牲殆尽。


当时,唐生智及南京卫戍司令部将兵力相对完整的国军各部,部署在南京城垣复廊阵地。


其中,以桂永清教导总队守紫金山等南京城东阵地,以孙元良第88师守中华门、雨花台等南京城南阵地,正面抵挡日军主要兵力进攻的南、西南两线。


以萧山令率宪兵队和警察队,守备南京城内的清凉山阵地,维持城内秩序。


最后,唐生智以宋希濂第36师作为总预备队,守备南京侧翼和后方挹江门、下关、幕府山等南京城北临江阵地。


此外,从湖北驰援京沪战区,刚刚参战南京会战的徐源泉第2军团,虽然为兵员建制齐整的生力军,却因多为地方保安团编成的新部队,装备不齐,训练不足,战力有限,不能用在正面作战。


因而,这部分国军按照白崇禧、唐生智等人事先谋划,驻守南京以东的栖霞山、乌龙山、龙潭一线,与南京形成犄角态势,在侧翼掩护和机动配合南京城防。


国军如此布防匆忙,尚未完成,12月10日,日军即向南京西南、南、东三面发起总攻击。


南京保卫战全面打响。


战事一开,日军即以数十架战机实施无差别攻击,轮番狂轰滥炸南京军民目标。


同时,日军以舰炮、重炮打击南京城垣阵地,尤其大量发射白磷烧夷弹,轰炸持续夜间,不仅予国军有生力量以沉重打击,同时,对南京平民也造成很大的伤亡。


——南京会战期间,南京平民频繁遭到日军无差别武装袭击,由此伤亡极大,甚至惨遭日军重炮、烧夷弹袭击而尸骨无存。


显然,这些罹难、失踪的平民,无疑是那场大屠杀事件最早的遇难者。


随着战事展开,孝陵卫紫金山一线,以及雨花台、光华门等地,成为了南京会战的核心战场。


没有援军、没有友军,没有退路,故而,国军力敌现代化日军陆海空攻势,血战守卫南京会战,数十万官兵颇有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色彩。


战事进程毫无悬念。战至12月12日,国军败局已然不可收拾。


然而,这时的唐生智与南京卫戍司令部,却并没有应对战事的撤退预案。


于是,比敌人更恐怖的危机隐然袭向守城国军。


这便是无序、慌乱、践踏、自相残杀……


日军破城之时,国军阵地已经成为废墟,由此可以侧见国军官兵浴血抵抗之顽强。


在12月12日上午,唐生智和南京卫戍司令部还在命令参战各部坚守南京,尤其命令第78军军长宋希濂,以其仅有的第36师在挹江门、下关等地,协同宪兵、警察等出示布告,封堵城门,设置路障,收缴船只等等。 


下午,唐生智即匆忙下达了总撤退令。


这两道命令前后冲突,对国军临战布局误导极大,对于战时国军的士气影响也是极大。


撤退命令传达仓促,疏漏,使得许多机关、部队虽然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但是目睹友军撤退,感觉情况不对,也是纷纷蜂拥向北,急欲穿过宋希濂第78军的挹江门、下关防线,渡江撤退。


乱军之下,偏偏第78军沿街设卡、封锁,使得南京城内本就狭小的街道、城门变得更为拥挤。


眼见情形危急,宋希濂机械奉命,指挥部队对准袍泽友军痛下杀手。


枪声响起,使得逃难国军、平民更加惊恐不安。


于是,国军相互开枪,自相残杀,再加上人潮践踏,既造成造成更大混乱和无谓伤亡。


街道狭窄,人流汹涌,拥挤践踏,强者抢先,弱者倒地。其中,有一个被人践踏,呼天不应的士兵,于绝望、愤怒间拉燃集束手榴弹,酿成了一起同归于尽,尸塞城门的惨剧……


如此悲剧、混乱、无序,更使得国军大量官兵滞留城北码头、车站等地,不及渡河脱困,被日军以水、陆、空兵力追击、堵截,伤亡惨重之下,被俘极多。


最终,被俘国军大多惨死日军南京屠城屠刀之下。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加我微信好友,一路同行。


当时,第74军军长俞济时颇有人缘,提前疏通关系准备了一艘小火轮和几艘木船,关键时刻,帮助王耀武及其第51师官兵撤往江北。


第74军伤痕累累却幸运逃亡生天,就此,该军经过休整补充再上战场,愤然崛起终成为国军抗战首屈一指的精锐虎部队。


然而,其他困守城内的参战南京会战的国军,却再无第74军的运气。


如第87、第88、第36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等顶尖精锐,在南京会战中虽然四散溃败,勉强逃过被全歼厄运,但是,这些部队经历血战,无不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以至于后来难以复苏。


最早的国军整理、编练的最精锐的所谓德械部队,几乎就此退出了国军最精锐部队阵列。


至于粤籍的邓龙光、叶肇的第83军、第66军一部,既无关系找到既无小火轮渡江,处在当时南京乱军之中,更是显得被动。


12日午后2时以后,唐生智已经跑路。


这时,邓龙光与参谋长陈文奉命赶至南京卫戍司令部,却接到唐生智下达的要求他们就地设防,掩护友军撤退,最后再从下关方向渡江撤退的命令。


显然,这是一道极为荒唐的命令。


守城主力部队教导总队和第88师在邓龙光、叶肇部队的以南、以西地区,正在与日军激战。


而城内,各部国军建制大乱,竞相溃逃,邓龙光、叶肇所部受乱军冲撞、阻挡,也无法向城内机动,在规定时间内进驻唐生智给他们划拨的防守阵地。


好在,那时第83军、第66军为粤籍子弟编成,官兵看重乡情,因而到了南京会战最后时刻,官兵虽然紧张,但是,全军按照联络军官引导,还是非常有序向南京中央党部机关附近集中。


这时,日军在潜入城内的特工引导下,以重炮对第83军、第66军集结部队予以炮击。


如此炮击,即给官兵造成伤亡,更使得第83军、第66军颇感进退失据。


随着炮声呼啸而来、四处爆炸,官兵由紧张变得惊慌,部队大有崩溃危险。


南京城外的国军工事。


事态万分危急。


下午5时,眼见各部渐趋混乱,也根本无法执行唐生智命令,邓龙光军长果断召集叶肇军长、陈文参谋长、罗策群代师长等人,紧急商议、确定第83军、第66军机动、突围方向。


邓龙光在地图做了简单推演,认为日军虽然是合围南京,但是鉴于南京地形,以及国军在紫金山防线和中华门防线血战不退,使得日军事实上对南京的攻势,为其陆军主力自南、自西南两面发起的钳形攻势。


因此,鉴于南方的紫金山防线和西方的中华门、雨花台等日军钳击强攻方向,邓龙光认为国军如要突围,即可在东方找到突围空隙。


邓龙光的这一分析和建议得到各位将领的认同,于是,大家决定抗命唐生智,转向东方,从日军进攻的方向实施突围。


至于突围时间,邓、叶、陈、罗等人稍作商议,即定在12月12日天黑即展开行动。


寒冬南京,天黑极早,这边会议结束之时,天光已经渐黑。


入夜以后,日军减缓了步兵攻势,却向南京城内实施更猛烈的炮袭。


就此,鉴于叶肇第66军之罗策群第159师进入南京,除却调动一部助战第71军第87师之外,其余集结待命,便于快速集结、行动。


因而,邓龙光果断下令,以叶肇部为前卫,以第83军为后卫,即刻实施突围。


随后,邓、叶、罗、陈等人相继登车,开始指挥各部向东开进。


然而,这时的南京街头已经乱成一片,军民往来奔逃,万头钻动,填塞街道,汽车根本无法驾驶。


邓、叶、罗、陈等人只得丢弃随身物品,弃车上马。


随后,街道拥挤,马匹也是难以行进,他们又只得弃马步行。


——战乱之下,如他们这样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都是如此行动困难,不难想象,南京城破之时,那些底层官兵和逃难民众于进退两难,求天无应之时的含泪之绝望。


总之,第83军、第66军还是赶在傍晚开始了突围行动。


邓、叶、罗、陈等人领军前行,他们最是清楚,南京破城在即,唯有赶在破城之前,天亮之前,快速行动,突破日军两层封锁,全军这才有望脱险。


事件如此紧迫,他们在亲随、警卫们的拥簇下,一路高喝叫骂、指挥、约束几乎随时就要崩溃的部队,组成4人一排的队伍,紧急地从通济门、大中桥、内桥等预设巷战阵地撤出,沿太平路向南京东门太平门方向运动。


一场艰难的突围战,就此开始了……


本文续集正在写作,烦劳诸君关注明日更新。

【全文近7000字,感谢三点一转】


2021年12月2日子时,橡树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