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2)热炉法则:规则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

关心孩子,就关注我们




往 期 链 接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

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

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4)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孩子

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5)目标效应:有梦想就有动力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6)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7)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8)标签效应: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

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9)互惠效应:助人为快乐之本

10、【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0)棘轮效应: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1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1)感觉剥夺: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1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2) 好奇效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3)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1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4)木桶定律:孩子要均衡发展

1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5)德西效应:金钱不是万能的

1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6)模仿效应: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第四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7)禁果效应:被禁止的更有吸引力

1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8)晕轮效应:评价孩子要避免以偏概全

1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9)PAC心理状态:父母应善于调节心态

20、【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0)真爱法则:把爱撒到孩子心里

2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1)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

2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2)章鱼心态:教育要避免钻“死胡同”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


2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3)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2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4)鲶鱼效应:积极地参与竞争

2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5)帕金森时间定律:有效地运用时间

2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6)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挫折

2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7)沸腾效应:成功需要坚持


第六章 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


2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8)强化定律: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

2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9)路径依赖:好习惯是从小养成

30、【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0)手表定律:教育切忌自相矛盾

3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1)蝴蝶效应: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本期内容



32. 热炉法则:规则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中应有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家庭规则。如按时起床、就寝,不随便翻动父母或别人的东西,人际交流中的礼貌准则,公共场所应遵守的社会公德等。

良好的家庭规则有助于解决子女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矛盾,促使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家庭规则执行中,父母是实行家庭规则的表率,而孩子则是考证家庭规则的结果。


认识“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源自于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说的是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工作制度,就像碰触到了烧红的火炉,一定会受到惩罚。这个比喻生动而又有趣,而且把惩罚的法则表示得十分明白。

这种处罚的特点在于:

①即刻性:当人一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

预先示警性:火炉是烧红摆在那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碰触就会被烫。

适用于任何人: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

④彻底贯彻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


在企业管理中,“热炉法则”保证企业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的思想,这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保证。


父母教育孩子,同样需要“热炉法则”。


在家庭教育中,惩罚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因为对于一些任性的孩子,光靠说服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而如果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无疑是对他们的放纵和怂恿,其结果是使其越来越任性而难以管束。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在教育中,当孩子犯错误时,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罚是完全必要的。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个很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孩子从小树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观念。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正常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就必须承担由于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有些父母盲目迷信,孩子犯了错误,不归责,不惩罚,甚至替孩子承担本来应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通过研究发现,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而很少得到过惩罚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因此,父母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该表扬时候表扬,该惩罚时候必须惩罚,使孩子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

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


一个小故事


三国纷争时期,聪颖睿智的曹操20岁时即被任命为洛阳北都尉。当很多人知道自己城里的都尉才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的时候,都纷纷摇头叹息。渐渐地,城里的治安状况开始出现恶化,抢劫、偷盗等各种刑事案件频繁发生,城里一度人心惶惶。

为了整顿全城治安,曹操叫人找了一套五色棒放置在城门口的显要位置。并公布治安告示,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谁要是犯禁,必用五色棒责打不饶。而且,随后还抓了几个盗贼并拉到城门对其当众惩罚。很快,治安情况得到了控制:老百姓们也真正地认可了这位年轻有为的都尉。

在这里,五色棒的作用就相当于那只烧红的火炉,对人们起到了预先示禁的作用。


规范孩子的行为


孩子在刚出生时,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为他制订适当的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小在孩子心中树立这些原则和标准,决不能随意突破。一位年老的祖父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牛一样,长得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大。但是不管牧场大小如何,我们还是用栅栏将牧场围起来。

父母对孩子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家庭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是必要的。一方面,规则看上去是在限制人,实际上规则也在保护人。任何一个人,如果到了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环境里面,一定会不知所措。孩子的成长需要成人的提示,需要成人的限制和成人设定的界限。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需要。

另一方面,按规则办事是人与人之间能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对于孩子来说,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对于未来的社会化生存是必要的。


在给孩子制定家庭规则时,以下几点是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


⑴制定规则要信号明确

给孩子制定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例如,对孩子们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应具体教他们怎么过马路,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处理,如何帮助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文明举止,等等。孩子们容易学,也容易模仿。此外,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明确告诉他。


⑵给孩子把制定规则的道理讲清楚

制定规则,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虽然孩子年龄尚小,不一定能完全领会这些道理,但父母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父母的判断,并顺从父母的要求。父母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通过讨论、交流等对话的方式,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这样可以使孩子有一种责任感、义务感,并自觉自愿地遵守。


⑶遵守规则要一以贯之

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应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⑷父母要以身作则地遵守规则

所有的规则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也是父母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的。例如,父母规定: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躺着看书。可是父母吃饭时经常说话,也经常躺着看书。这种只要求孩子做到而父母自己却做不到的规定,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一是父母说了却没有做到,实际上是公然的“说谎”,孩子会在其他情况下效仿;二是使孩子产生父母不公平地对待自己的想法;三是使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⑸制定的规则必须合理

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为了控制。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制定的许多规则远远超出了孩子所能够接受的程度,有些规则甚至是成人都难以遵守的。这样做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一是孩子某些合理的、正常的行为,由于父母不适当的规定而受到压制;二是由于不适当的规定,孩子因无法遵守而使那些规则形同虚设,会使孩子产生“有些规则可以不遵守”、“父母的话可以不听”的想法。


而更为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制定了不合理的家庭规则,使孩子的正常行为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例如,有的父母规定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周末不能出去玩,即使学校组织春游也不能参加……而且,当孩子的行为与相应的规则不相符合或发生矛盾时,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合理行为为代价,甚至对孩子施以严厉的责罚。这种教育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要么使孩子成为没有了自主性、独立性的“小绵羊”,要么引发孩子的激烈对抗。


家教故事


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幼年就丧失父母,孤苦伶仃,靠爷爷李如珍抚养,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如珍是一个读书人,对孙子十分喜爱。虽然孙子出世时,他已60多岁了,但对孙子的管教却从不松懈。从孙子3岁起,李如珍就教他识字读书,白天教、晚上问,直到学会了才睡觉。

七八岁时,李大钊进入私塾读书,但他生性顽皮、淘气,时常逃出去玩耍。当时,他家对面有一座庙,那里经常聚集着一群不务正业之徒赌博耍钱。李如珍担心孙子染上这种坏习气,一再警告孙子不许去那里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还不见孙子回家,爷爷在家里等得十分着急,猜想他又去看赌博了,只好亲自去寻找。果然不出所料,淘气的孙子正夹在一群小孩中,看得入迷。爷爷气坏了,但并没有发作,而是扭头回去了。

没过多久,李大钊感觉有点饿了,就偷偷摸摸地回到家中,不声不响地坐到桌旁吃饭。吃完饭,爷爷把李大钊叫到身边,严厉地问道:“你今天怎么回家这么晚啊?”

“我刚才看‘扔玩儿’去了。”李大钊诚惶诚恐地回答。

“看‘扔玩儿’是不是很热闹呀?”爷爷又问道。

“嗯,是很热闹。”李大钊小声回答。

爷爷点了点头,说:“是呀,看‘扔玩儿’比在家里坐着读书写字要热闹得多啦!可我平常嘱咐你的话,你全忘了吗?那些人空长着一双手而不劳动,满身铜臭味。我不让你去那里,你偏去,你说该罚吗?”

李大钊低下了头,表示认罚。于是,爷爷便叫李大钊到屋顶上去翻麻。

这时,正值七月伏天,屋顶上的麻又厚又密,李大钊吃力地翻着,很快就累得汗流浃背。李如珍虽然疼爱孙子,却决不姑息他的点滴过错。倒是李大钊的姑姑看到这种情景,心生恻隐,来向爷爷说情。爷爷才把孙子从屋顶叫下来,教导他道:“以后再也不要去那里看热闹了啊。那里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人,他们迷上了赌博,把正经事都给荒废了。只见过他们中间有输得上吊的人,有倾家荡产的人,何曾见过有赌博发财的人?你要是迷上赌博,恐怕这辈子就不会有什么出息了。记住了?”

李大钊说:“记住了,爷爷,我再也不去那种地方了。”

爷爷嗯了一声,看见孙子满脸是汗,又心疼地为孙子擦去汗水,倒水给他喝。

从此以后,李大钊牢记爷爷的教诲,以读书上进为乐事,努力消除不良习性,并以此要求自己和子女。


规则必须得到执行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我们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但自由的底线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懂得规则就是规则,一旦出现违规的行为,他们就必须承受后果。

孩子往往通过父母的行为反馈来认识或矫正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原则,孩子也会抗拒父母权威、破坏规则。例如,一个母亲常常抱怨她3岁的儿子不好好睡觉,儿子几乎每晚半夜起来,一定要妈妈陪他玩,有时要玩一个多小时才肯再去睡。这位母亲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该睡觉的时候要好好睡觉。可每次只要孩子醒来,她就会陪孩子玩。母亲的行为无疑在告诉孩子,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破坏规则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这位母亲则被搞得精疲力竭。


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规则是客观的条条框框,不是父母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

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则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一是一,二是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须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形成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了。


美国有则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

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醒父母注意的是,要想让孩子遵守规则,你要用行动,而不是冲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也不是空洞的威胁。靠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靠叫喊也无法“驾驶”孩子。你的愤怒只会让你精疲力竭,对孩子产生的作用很小,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

执行规则能使孩子吸取教训、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能培养出讲究道德、成熟稳重的好孩子;而威胁和斥骂会破坏亲子关系,还有可能滋生怨恨。孩子被父母的愤怒渐渐引导到了对立面,每一次对立,都使父母的神经以及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

更严重的后果是,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后,双方的情绪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爆发,使冲突陡然升级。例如父母对孩子进行非常严厉的惩罚,或孩子对父母进行激烈的反抗,这样,有可能将亲子关系引入非常危险的境地,甚至导致某些悲剧的发生。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成人的督促的。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如果孩子的言行不符合规则,即使是一些小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也应该及时地提醒。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违反规则,某些惩罚就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这样,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得到强化。

言必行,信必果,这句话对父母和孩子都将受益无穷。


家教故事


有个叫佛兰克的小男孩非常喜欢钓鱼。在11岁那年的一天,像往常一样,他随着父亲去湖边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佛兰克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佛兰克感觉到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他小心翼翼地收起鱼线。父亲则在一旁十分惬意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动作。

终于,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被拉出水面。好大的一条鲈鱼,佛兰克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呢。父亲也很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佛兰克:“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佛兰克急得哭了。

“你还会钓到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佛兰克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他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也没有别的钓客。佛兰克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他们,更无人知道他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他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他只好不情愿地把鱼放回到湖里去。

转眼间34年过去了,佛兰克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他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他的父亲。因为是父亲让他懂得了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自觉地遵守规则。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佛兰克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松自律,也没有做出过有损公德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努力奋斗,佛兰克终于钓到了生活中的大鱼——让人仰慕的成功事业。


  





沙丽娜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河南省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文学作品多发表于《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诗刊》《中国诗歌》《中华日报》(泰国)《燕赵诗刊》《当代小说》《三月》《岁月》等数十家国内外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入选《诗选刊》“中国女诗人作品专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精选》、《河南当代女诗人档案》、《中国新归来诗人》、《中国当代百名女诗人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史编》等多种选本。获《教师报》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获“虞姬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东坡诗歌奖”全国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大江东去杯百善孝为先”全国诗文大赛一等奖。2005年出版个人文集《记忆的手语》。


心理咨询:恋爱婚姻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咨询电话 17737837679



主编

沙丽娜


编委

张梦晗 庆向铃 徐熙甜 李滟哲 

封晓鹏 李若兰 康高雅 梁超会 

李紫一 闫梦珂 李惠彤



好文荐读


【收藏】中考满分作文的九种基本模式,掌握就能拿高分!(附范文)

【收藏】初中生如何写议论文?附:议论文名题范文及解析

【收藏】如何写好“成长类”作文?给孩子们看看

【收藏】初中作文开头、结尾写作技巧汇总【附范例】

【家长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收藏版】阅读分析答题技巧,从小学到中学都适用,请家长给孩子收藏

◆【收藏版】再推荐一次:小学至高中阅读书目大全(教育部推荐)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攻略!

俞敏洪:教书的是老师,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隐患在小学!

【家长必读】成功父母的四十个特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名家经典选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