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理工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共建、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创办于 1956 年 ,先后由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以地质、能源、资源科 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 等学科专业为特色。

一流学科:地质学。

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如下:



1、就业去向 


2018 届毕业生共 7743 人,男女比例1.2:1,四川生源63.68%。

其中本科毕业生 7108 人,专科毕业生 635 人。

毕业生就业率为 93.81%。

其中本科毕 业生就业率为 95.01%;

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80.47%。


2、深造情况 


①国内升学

本科共有 1036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 为 14.58%;

专科共有 96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 15.12%。

本科 毕业生升学率在 20.00%以上的专业分布如下:

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主要集中在本校、原“211”高校及 原“985”高校,占比分别为 32.24%、27.90%和 22.68%。

主要流向了本校(334 人),此外流向 电子科技大学(74 人)、四川大学(59 人)、西南交通大学(47 人)和中国地质 大学(北京)(44 人)等院校的人数较多。

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院校分布如下:

②本科保研情况

学校2018届推免公示不全,但根据2019届保研情况:

保研率:3.5%。

本科考研率:11.08%。

③境外留学

共有 291 人选择出国(境)深造。其中本科毕业生 186 人,专科毕业生 105 人。

本科毕业生留学国家分布如下:


 3、就业地点


就业地区以四川省内为主,占比为 66.11%; 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广东省、重庆市和北京市,占比分别为 6.67%、2.99% 和 2.90%。

其中 2018 年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率为 65.15%,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率为 84.38%。

四川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成都市(84.45%);其中, 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流向成都市的占比分别是 84.07%和 90.12%。

省内生源毕业生中,78.49%选择留在省内(四川 省)工作;

44.72%的省外生源也优先考虑在四川省就业,25.44%的省外生源回生源 地就业。


4、就业行业、薪酬 


①就业单位

专科、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占比分 别为 69.29%和 91.67%。


②就业行业

主要流向了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95%)、“建筑业”(15.86%)和“制 造业”(12.79%)。

其中,本科生主要流向“IT业”(16.98%)、“建筑业” (15.55%)和“制造业”(13.28%)。


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如下:

④薪酬

专科毕业生月均收入4130.77 元/月。

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的税前月均收入为 5140.18 元;月薪区间 主要集中在 3501-5000 元(33.81%)和 5001-6500 元(33.26%)。

在绵阳市和成都市就业的毕业生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月均收入均在 5000.00 元以上。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和“采矿 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水平相对较高,月均收入分别为 6255.36 元、6080.91 元和 6020.00 元。



2018届就业质量报告

正在整理中…持续更新……

清华 北大 上交 复旦 浙大 中科

南大 国科 人大 北航 同济 南开

西交 上财 贸大 北理 武大 中大

华科 东南 天大 厦大 华南理 华东师

北邮 电科 川大 西工 法大 北外

哈工 上外 中南 重大 大工 北交

中财 山大 湖大 西电 农大 西财

南航 华东理 北科 南理 中传 北工

上大 吉大 中南财 民大 海大 苏大

东大 华电 兰大 武理 东华 华中师

河大 暨大 江大 南师 华电 哈工程

西大 北林 福大 地大 河工 药大

合工 华南师 地大 石大 长大 杭电

东财 矿大 陕师 大海 郑大 云大

矿大 浙工 北中医 上理 广外 石大

西农 辽大 东师 华中农 宁大 浙商

广工 江财 杭师 上工 南医 浙师

浙财 新大 曲师

 

北师 港中 央音 上海事 西建 南农

南科 外交 上纽 天医


 2018高考👉投档线、位次数据汇总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