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南民族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位于武汉。

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 1951 年,现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五方共建高校。

化学学科进入全球 ESI 排名前 1%;

2017 年, 民族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三。



 1、就业去向 


中南民族大学发布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情况如下: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共 5888 人,男女比例0.62:1。湖北生源占比18.78%。


 2、深造情况 


①国内升学

读研共894人。 主要集中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 56.15%;其次为本校,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 26.62%。

重点流向了华中科技大学(50 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2 人)等院校。

详情如下:

②保研情况

根据学校教务处《关于做好推荐2018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2018届推免生名额129人。

保研率:2.19%。

考研率:12.99%。

③境外留学

共有 168 名毕业生出国(境)。

主要流向了英国(28.30%)、日本(15.09%)、美国(14.47%)等。

留学院校主要为:日本九州外国语 学院(10 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8 人)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7 人)。

具体分布如下:


 3、就业地点 


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四省 (47.13%),其中湖北省(本地)占比最高(41.14%);

其次是在沿海三省和西部地 区,所占比例分别为 20.56%和 17.11%。

留汉创业就业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的意愿不断 增强。

具体分布如下:


 4、就业单位、薪酬 


①就业单位

其他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为最主要流向,占比为 73.63%,

其次为国有企业及机 关,占比分别为 9.88%和 4.72%。

②就业行业

“信息 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08%)为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

其次为“教育” (10.61%)、“制造业”(10.59%)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72%)。


③薪酬

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4854.68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 4001- 6000 元(42.72%)和 3001-4000 元(40.14%)。

其中,在北上广、江浙一带就业的毕业生月 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均处于 4900.00 元/月以上;

在北京市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月 收入最高,达 7327.98 元。内蒙古自治区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3900.00 元/月)。

计算机科学学院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最高(6586.91 元);其次为电 子信息工程学院(5607.21 元)。

在“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而 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而在“卫生和社会工作” 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行业平均薪酬如下:



2018届就业质量报告

正在整理中…持续更新……

清华 北大 上交 复旦 浙大 中科

南大 国科 人大 北航 同济 南开

西交 上财 贸大 北理 武大 中大

华科 东南 天大 厦大 华南理 华东师

北邮 电科 川大 西工 法大 北外

哈工 上外 中南 重大 大工 北交

中财 山大 湖大 西电 农大 西财

南航 华东理 北科 南理 中传 北工

上大 吉大 中南财 民大 海大 苏大

东大 华电 兰大 武理 东华 华中师

河大 暨大 江大 南师 华电 哈工程

西大 北林 福大 地大 河工 药大

合工 华南师 地大 石大 长大 杭电

东财 矿大 陕师 大海 郑大 云大

矿大 浙工 北中医 上理 广外 石大

西农 辽大 东师 华中农 宁大 浙商

广工 江财 杭师 上工 南医 浙师

浙财 新大 曲师

 

北师 港中 央音 上海事 西建 南农

南科 外交 上纽 天医


 2018高考👉投档线、位次数据汇总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