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辉(湖南):生态家园 山水有道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7-10-13 蒋翊舟 爱故乡行动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人物简介:

号净辉居士,湖南山水道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原山水道农场)创始人,衡阳船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乡.1619》杂志主编。


人物事迹概述:

王辉于2003年北漂北京,从事审计工作,2006年在衡阳大学城创办公益机构“星期二”,推广大学生人文教育。因对故土的眷念与热爱,2011年开始选择在牧云峰下创办山水道农场,既从事生态农业,保护土地,产出无污染的农产品;又关注乡村文化和社会伦理,积极传播敬天爱人的儒家理念。

他爱好诗文,擅长各类器乐,享有西乡诗人之美名。其还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健将,曾多次获得“铁人三项”“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国际国内赛事的优胜名次。



生态家园,山水有道


广袲宁静的西乡大地,山川灵秀、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一片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蒸水河自西向东蜿蜒200余公里,于衡阳市区石鼓嘴汇入湘江。其流经之地,形成数十个规模不一的冲积平原,一个个静谧的村庄像绿叶中的花朵,星罗棋布地点缀其间。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条件,其朴素而坚忍的优良传统延绵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西乡人民奋勇向前,开沟填壑,广辟良田,创造出无数个千顷碧野。“春种一顷苗,秋收满仓粮”,丰衣足食的愿望终于得到全面实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乡经济背向奔跑,慢慢形成巨大的剪刀差。不知不觉中,城市日趋繁荣,大部分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进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汗水和青春,而农村却日渐凋零,成为亿万农民工回不去的故乡,只有少量的种田大户和孤寡老人还在维持着农村的生机。现阶段的农业实况是,无论规模大小,农业生产者为了保证经济利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饲料等。直接的后果便是,水土大部分毒化、食品药残超标、国人体质每况愈下。我们的乡村难道就这样一直沉沦下去了吗?



君不见,吾乡深处,有一个倔强的身影正逆流而上,以苦行僧般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斗志,为护佑厚土苍生、复兴传统农耕文明,在作积极的努力。


2011年秋,王辉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带着妻儿老小和简单的行李,来到牧云峰下,接收了这个深山中的破败农场。一家人披星戴月,坚苦奋斗,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农场建设得有声有色,并成立湖南山水道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道),旗下山水道生态文化产业园拥有自然农法水稻基地300亩、湘莲基地180亩、高山茶园400亩、油茶林300亩、生态水产区310亩、林地1100余亩。文化展示区域有:西乡博物馆、农耕展览馆、抗战纪念馆、村史陈列馆、牧云乡塾(西乡书院)、自行车赛道等,共计面积2600余亩。


6年来,王辉治下的山水道农场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在种植、养殖、酿造等环节,杜绝一切化学手段参与动植物的生长,力求产品全程绿色无污染,不图多产高效,唯愿水土纯净、食物健康。



虽然在经济效益上,他不算一个成功者,但是,他关爱大地的情怀却从未动摇,多年默默地努力,渐渐赢得了社会上众多有识之士的赞许和支持。山水道的自然农法大米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接下来,他将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的规模,走特色之路,走品牌之路,同时引领周边村民共同发展。


建设文化西乡


衡阳西乡,钟灵毓秀,贤达辈出,不足百里方圆,却产生了世界上最伟大思想家之一王船山、中国三圣之一曾国藩、中国古今最完美奇男子彭玉麟、晚清第一名士王闿运、中国近代最悲壮的烈士夏明翰,以及刘巴、常大淳、罗泽南、曾熙、萧俊贤、唐浩明、琼瑶等著名人物。这群人立言立行,有些人在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有些人正承前启后,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呕心沥血。


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近几十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重物质而轻精神,浮躁之风已蔓延整个社会。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日渐式微,曾质朴无华的民风民俗已消失贻尽,着实令人扼挽叹息。


敬重往贤先哲,继承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才使我们的文明历经五千年沧桑而不断绝,纵观世界历史,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能够延续至今的文明,不能说是一个奇迹。我们为什么要传承文明?因为传承是为了去劣存优,做合适的选择,进而更好的发展。王辉正是藉于这种使命,立足乡村,奋发自强,希望以一腔热血与青春,换得一方天地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繁荣。



王辉的山水道铁肩担道义,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正在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开辟船山诗词文化长廊,传承先生遗志;

2、建立乡村博物馆,弘扬先贤事迹;

3、修复抗战烈士墓地,永远愐怀壮士;

4、开设牧云乡塾,让留守儿童们享受到应有的关爱及教育;

5、设立村史陈列馆,让村民寻找失去已久的荣誉感;

6、举办乡村论坛,启迪民智,重兴社会伦理。

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他去一一践行,而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个意义,那便是:让乡村恢复生机!让乡村充满希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乡村学堂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进城,“留守儿童”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辉本着道义与良知,自发成立“牧云乡塾”,组织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免费学习,教学内容有:家庭关系、劳动卫生、国学经典、文明礼仪、自然地理等。


他不求任何名利,只求内心安宁,给这些小孩一些缺失的关爱,给人间增添几分温暖,即是他的办学宗旨。



村民论坛


尽管乡村里人烟渐少,一派萧条,但是,仍有少数有文化、有思想的老者和知识分子,他们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希望家乡能变得美好宜居。现今,王辉正在积极筹划,聚集山村里零落的乡贤,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乡村复兴大计而努力。



大学生关怀老人儿童   


王辉的乡村复兴计划得到了各界有识之士的热切关注和有力支持。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等单位组织正参与其中,寒暑假期间及周末,大学生及志愿者将入驻乡村,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孤寡老人。



生态农业扶贫


财源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尚有众多乡亲未脱贫,是一个省级贫困村。王辉身怀道义,勇挑重任,正致力于农业脱贫工作,大量安排经济上有困难的乡邻到农场工作,还在该村建设特色种植基地,既增加了部分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又使抛荒耕地得到了恢复利用。



志愿者参与乡村建设


山水道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内涵,深具吸引力的地方。许多有志青年义务参与农场的场馆建设、园林绿化、教育留守儿童等工作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舒展了心境。



西乡1619杂志


王辉不仅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更要将良好的理念推向外界,以期影响更多的人。编制刊印《西乡1619》杂志即是价值观输出的重要载体,内容涵盖:西乡历史、名人传记、民间传说、戏剧艺术、名家作品、国学经典、耕读笔记等。并且以后还将开设电台、广播等。


   

文化活动


在物质文明非常繁荣的当下,人心浮躁,精神文明建设已是当务之急。王辉在文化建设上面不遗余力,经常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既丰富了日常生活,也使乡村里的文化气息不断增强。


学术交流


船山先生曾隐居牧云寺数年,与楚云和尚论道修学,并留下其佛学名篇《牧云常住记》。山水道作为船山文化研究基地,对宣传船山事迹,弘扬船山精神,践行船山遗志,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为省社科联与船山学会领导一行莅临山水道,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西乡博物馆建设


王辉作为一个有强烈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一直都在为推广西乡文化,恢复乡村人文精神而努力。建设西乡博物馆群,正是展示、宣传西乡文化的切实举措。


在农耕展览馆里,摆满了织布机、犁铧、裁纸刀、夯土夹具、磨盘、蓑衣等传统农具,这些破旧的生产生活物资早已不具备任何实用或经济价值,有很多村民笑王辉傻气,闲得没事到处收破烂,为何这般呢?他说要将传统农耕物品保存下来,让这些旧物成为精神图腾,静静地展示给那些离开故土的游子,使他们重温先辈的生活轨迹,以期通过这种形式找到“回家”的路。

 


抢救文物


牧云峰下的牧云禅寺曾是律宗名刹,为船山先生隐居地之一,遗有先生的《牧云常住记》石碑,极具文化价值。因年久失修,庙宇倾圮,许多珍贵的遗迹被湮没。为了尽可能的保护这些重要的文物,王辉积极探寻、多方收集,将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残碑朽木汇拢起来,以村史陈列馆的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成立抗战纪念馆


1945年夏,美国飞虎队及远征军鸿翔伞兵队在解放洪罗庙、渣江、台源寺等地的战役中,消灭日军200多人,战绩斐然。然远征军上尉队长周之江、伞兵3人、美军顾问2人,共6人壮烈牺牲,战后被安葬在牧云峰前谷地。


为愐怀烈士,王辉将修葺英雄墓园,并在旁边开设抗战纪念馆,让英雄永垂不朽。



建立村史陈列馆


明翰村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遗址,又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抗战事迹,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人才辈出,艺术气氛浓厚,王辉将在小石口湖边打造一个村史陈列馆,展示明翰村的辉煌历史和传统文物。希望以此场地作为村民的交流活动中心,了解村史,增加村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凝聚人心,一起建言献策,共造美好家园。


经过多方努力,王辉已为本村争取了健身器材、图书、广播、路灯、有线电视等设施。


西乡书院


《礼记·儒行》有云:虽危其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船山先生作了如下解读:尽管身处恶劣的环境,学者的职责仍是专注于世事,通过其学问找出拨乱反正之道。王辉以复兴文明为己任,正在筹建“西乡书院”,以弘扬船山精神,教化世人,实践经世致用之学。



上级主管部门调研


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私人企业,既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还要进行这么多纯公益性的文化工作,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市县各级领导时常走访调研,对王辉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图为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全国县域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先生莅临山水道现场调研工作。


王辉的愿景


习近平主席说:“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主席更说:“传统文化更进一步说是儒家文化,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


王辉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并践行相关工作。以“生态乡愁”和“西乡文化(儒家)”为表现形式,力图将山水道生态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耕读基地、文创特区,将明翰村建设成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湿地(森林)公园,将“西乡”塑造成一个能代表“湖湘精神”的人文圣地、文化高地。




推荐阅读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从“乡愁”到“乡建”:在今天我们要如何“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

李如秀(云南):四十年如一日,传承彝族文化

谢兰香(北京):“京都”巧娘

童新春(湖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张立(湖北):建设美丽马岭村

王家兴(浙江):倾其所有只因兰痴

赵春花(河北):爱心助学27载

王军(甘肃):陇中文化的记录者

连达(黑龙江):用画笔“抢救”古建筑

张国启(云南):沙朗白族文化守望者

李军(湖北):阅读经典沁人心,化作夕阳染山乡

马丑子(甘肃):不让彩陶流落他乡

陈范兴(湖南):甘做民间传统艺术“抬阁”人

罕丽丽(云南):环保酵素的实践之路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

全淅林(湖北):大柴湖的守望者

刘作忠(湖北): 30年——一个地方史志

王显强(安徽):农民合作组织的八年探索

陈永松(云南):环保普及与教育

王小平(北京):我与乡土教材

李秀林(云南):令植物专家惊叹的当代愚公

张平(湖北):扶贫帮困 电力惠民

李忠华(广西):传承宗祠文化 保护石门古村落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