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环状RNA疫苗有望成为广谱新冠疫苗选择

近日,北京大学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心主任魏文胜在第三届腾讯医学ME大会上表示,他所在的团队研究发现,与现在投入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相比,环状RNA新冠疫苗更具稳定性,可以产生更加持久的抗原,而且对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都有防御效果。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突破性医学技术,m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脂纳米颗粒(LNP)将mRNA导入体内来表达抗原蛋白,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但mRNA疫苗的修饰及递送技术均产生于国外机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mRNA疫苗及其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此亟需发展新型、高效的疫苗技术。

记者获悉,与线性的mRNA不同,环状RNA分子呈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其稳定性高于线性RNA。魏文胜团队首先建立了体外高效制备高纯度环状RNA的技术平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异株,设计了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受体结构域(RBD)的环状RNA疫苗。

“用环形RNA来表达蛋白的时候,它有非常多的可喜优点,特别是跟mRNA疫苗来对标的时候,就发现它的稳定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同时不太受核酸酶的攻击。”魏文胜表示,他们团队用这样一个环形RNA的平台制作了新冠疫苗,发现把它注射到动物体内,小老鼠和猴子上面,都能产生比较高的中和抗体活性,也能产生很强的T细胞免疫。“这证明疫苗能够很好地保护动物,不受病毒的侵害和感染。”

环状RNA疫苗的特点和优势(相比于mRNA疫苗)


那么,环状RNA新冠疫苗何时能投入使用?对此,魏文胜告诉记者,他所在团队研发的环状RNA疫苗预计在今年秋季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现在各方都在努力加速,希望能尽快为抗疫作贡献。”

记者注意到,4月底,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亦对外表示,北大团队设计的环状RNA疫苗可有效中和奥密克戎,取得重大突破。不过研究发现,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的保护范围狭窄,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只能够中和奥密克戎变异株。而针对德尔塔变异株设计的环状RNA疫苗则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广谱的中和抗体,有效中和包括奥密克戎株在内的多种新冠变异株。

“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代表的创新研究,将成为推动医学发展、提升健康水平的核心力量。” 对于魏文胜等科学家的分享,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群体健康推动公共卫生的创新发展,医学、卫生、健康三者融合将成为最有效的“处方”。“数字技术助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成为医学发展中,除了人才、药物器械之外,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近期,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 155.89 万人民币增至约 215.64 万人民币。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魏文胜于 2021年4月创立,主要研究环状 RNA 技术在创新药物和创新疗法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来源:北京日报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为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微信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往期文章推荐:

汇总|已获批上市的38款基因治疗药物

沙利文发布《核酸药物市场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报告》

邦耀生物正式任命郑彪博士为首席执行官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应用新进展与挑战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5.16)

mRNA新药研发商星锐医药完成1.5亿元A轮融资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CAR-T细胞治疗:克服当前治疗障碍的工程策略

腾讯入股RNA药物研发商圆因生物

ASGCT2022年会国产基因治疗进展更新

辉大基因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加速领跑体内基因编辑创新药赛道

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持续放量,加速上游“卡脖子”设备耗材国产化

罕见病新药将享不超7年市场独占权,新版《药品管理法》征求实施意见发布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齐鲁制药申报的乙肝siRNA 药物获受理

中国干细胞药物注册申报进展

星汉德生物TCR-T药物IND获新加坡药监局批准

mRNA疫苗的生产和质控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5.9)

首战告捷,康霖生物地贫基因疗法临床试验获得治愈性疗效

目前国内获批或申请已被受理的AAV基因疗法临床试验已达20项

康希诺新冠mRNA疫苗启动一期、二期临床

2022年4月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主要进展概览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亮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深度研究报告|细胞治疗产业链: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商业化

2022年全球基因治疗行业技术竞争格局概况

mRNA产业化契机临近,国产产业链加速崛起

国内获批或申请已被受理的14项AAV基因疗法临床试验

又一TCR-T疗法临床获批,实体瘤治疗未来可期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