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组Nat Comm|开发光控肿瘤免疫细胞新疗法

叶海峰教授课题组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12-21

背景

癌症作为世界医学难题,一直困扰着人类。针对恶性实体肿瘤,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最为推荐的治疗方式,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但因为外科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彻底清除干净,且手术创伤产生的炎症会引发免疫抑制,所以极易复发和转移。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备受关注,该疗法是通过免疫治疗剂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杀伤癌细胞。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治疗癌症中晚期的患者,甚至可以根治一些难治疗的肿瘤,但起效较慢,且无法控制免疫治疗剂的释放量。免疫治疗剂的过度释放将导致会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和休克体征。针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能否取长补短,开发一种标本兼治的综合疗法?

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海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造物致用的思想,巧妙地融合了光遗传学技术、肿瘤手术切除疗法以及肿瘤免疫疗法,开发了一种光控细胞药物工厂,实现远红光可控的、可长期按需调控释放免疫治疗剂的免疫调节工程细胞(FILC)。将该工程细胞包裹于生物相容性极高的水凝胶中,在肿瘤手术切除后植入切除部位,通过远红光光照两小时即可控制表达释放免疫调节细胞因子IFN-β,TNF-α,IL-12,从而调动小鼠自身免疫系统杀伤残余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示意图:光控细胞药物工厂可控表达释放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实现可控肿瘤免疫治疗。

上述研究成果于10月26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题为:“Optogenetic-controlled immunotherapeutic designer cells for post-surgical cancer immunotherapy”,该研究开发的远红光调控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既可以解决肿瘤手术切除疗法易复发和转移的问题,也可以避免肿瘤免疫疗法起效慢以及不可控性产生的非特异性过度激活问题,显著地提高肿瘤手术切除治愈率。该疗法开启了免疫抗癌新思路,同时也扩展了光遗传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潜在的临床转化意义。

该研究中,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来自校团委的于袁欢博士、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武鑫王美艳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研究员和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蔡丰丰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同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邹强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学院江文正教授的指导。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上海市科委合成生物学重大项目的资助。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来源:遇见生物合成

往期文章推荐:

类病毒载体---新一代基因药物递送平台

利用昆虫细胞高表达高生物活性的AAV基因治疗载体

2022年干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海昶生物mRNA疫苗IND获FDA批准

葛兰素史克退出细胞治疗 2.0 联盟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10.24)

从法规角度看病毒载体工艺放大中质量的重要性

NK细胞疗法未来的方向

基因编辑公司Prime Medicine登陆纳斯达克

首个基因编辑T细胞药品治疗实体瘤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

热门细胞治疗药物与抗体药物治疗靶点轻度扫盲

范晓虎重返学术界,担任西安交大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

Editas 体内基因编辑疗法公布临床前数据,针对眼科疾病

文献速递----转动AAV基因治疗载体的魔方

国内IND申请获批的AAV基因疗法汇总

CAR-T 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投融资井喷,NK细胞疗法上演造富神话

AAV制备工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2)

PPR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下一场革命?

一文尽览 | 2022国内企业实体瘤CAR-T疗法进展

外泌体行业分析报告

NK细胞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

一文览尽|2022年国内AAV基因治疗临床重要进展

一文览尽:中国干细胞药物注册申报和受理

AAV基因治疗领域专利调研报告

CRO、CMO、CDMO的具体差异

碱基编辑器及其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新一代的AAV载体---莫以衣壳论英雄

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研究报告

细胞疗法行业专题报告:新起步,快发展,大未来

全球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现状分析

行业报告|新型药物递送载体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