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妈发布新玩法,房子再也不能买了?

关不羽 功夫财经 2019-09-11

给关不羽打 call

LPR,一个此前很多人未曾听过的金融术语,火了,与之相关的利率改革,也成为了一众(自)媒体争相讨论的主题。

在这次LPR改革之前,央行已经为增加货币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效果不甚理想。整体而言,LPR近期对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的负面影响较大,对存量则有潜在的减负可能。

8月1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 ,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LPR(Loan Prime Rate),一个此前很多人未曾听过的金融术语,火了,与之相关的利率改革,也成为了一众(自)媒体争相讨论的主题。

为了配合LPR利率改革,8月25日,还是央行,发布了最新公告,称从10月8日起,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进行全面调整。
到底什么是LPR?这次的利率改革有啥不一样?大家关心的个人房贷又会受到什么影响?这一连串问题,我尽可能通俗地给出一些个人解读。
01终极目标:救实体


办过贷款的朋友都知道,贷款基准利率是主流的贷款定价指标。商业银行以此为客户定价,再以“上浮”或者“下浮”的方式进行调整,形成最后的市场利率。
尽管央行在制定这个重要指标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但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行政管制措施,至于调整的决策权,央妈可是一直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番大火的LPR,则指的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
其实,早在2013年7月,央妈就推出过LPR,由10家大中型银行每天报价,并经银行间市场发布,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个最优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
无奈,到了实际操作层面,银行参照的还是基准利率,LPR形同虚设。
中国货币网数据更是显示,自2015年10月26日以来达到4.30%以来,LPR近4年间只发生过1次变化(2018年4月8日变为4.31%),由此足见其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早已丧失敏感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倒也不难理解,咱们的银行主要还是国有银行,行业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垄断性特征,所以大家主动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动力都不大。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动力不足,那为什么央行还要在当前选择LPR呢?
其实公告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这样做的终极目标是“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进一步说,就是降低做实体的企业的贷款利率,毕竟,实体经济的处境,是真的很难啊。
02一切才刚刚开始


尽管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贷款市场同样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理论上讲,商业银行货币充裕一点、获取资金的成本低一点,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而在这次LPR改革之前,央行已经为增加货币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释放货币供应量,2018年以来的6次定向降准(或降准)共释放基础货币约3.4万亿元,货币供应充足,可是银行的贷款平均利率却没能降下来:2017年末的银行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8%,到2019年2季末为5.94%,反而上涨了一点。
利率引导方面,央行从2014年推出中期借贷便利(MLF),给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开方便之门,后者只需提供合格的抵押品,就能获得成本低廉的中期基础货币。
仅2015年的MLF,就累计达到了21948亿,利率仅为3.25%—3.5%,自2018年4月17日以来,则一直保持在3.30%。可即便如此,社会融资的成本仍旧没有降低。
无论央行提供的资金多么充分、成本多低,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依旧是雷打不动。也就是说,问题出在了利率传导层面,央行的低成本资金,怎么也传递不到企业手上,最后纷纷转化成了商业银行的利润,近年来,四大行的利润节节攀升就是这么来的。
出现这种情况,央妈也很无奈啊,手头的大招也就剩降低基准定律,全面降息了。真这么做了,当然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动用这个“洪荒之力”后果却很严重。
因为这样做,相当于对外宣布货币政策全面宽松。在当前汇率下行压力加大、物价上涨——尤其是最近闹腾得翻天覆地的“二师兄”的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这个大杀器还是不动为妙。
于是,LPR改革出台了。过去,商业银行拿了“央妈”低利率的“体己钱”,可以装聋作哑不反应到市场利率中,白占便宜;改革之后,LPR将与央行MLF利率挂钩,而且有相应的考核(MPA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保障,商业银行基本没啥耍心眼的空间了。
8月20日,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首次公布,1年期LPR为4.25%,相比此前下降6个基准点,5年期以上LPR为4.85%。虽然降幅不算很大,但是信号明确:
一切才刚刚开始,外界希冀央行继续下调MLF利率的呼声愈来愈大,预计年内还会有更大下降空间。

03买房,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LPR改革本身并不针对具体某一产业或贷款方向,但是房地产领域的敏感度决定了必须制定专门的“补丁”。因此,LPR改革前脚刚出台,央行后脚就专门针对房贷明确了政策。
政策意图很明确:尽可能降低LPR对房贷的影响。此前央行已经明确表示,房贷的利率由基准利率变为参考LPR,参考的基准变了,但利率水平不能下降。具体内容可以“划重点”:
首先,基准设定上,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这里边的门道,主要体现在“最近一个月”的就近原则上,按照当前形势,LPR大概率会下行,相应地住房贷款利率也会跟着这个趋势走。
其次,排除范围,新老划断,以及暂不影响公积金贷款。央行公告指出,2019年10月8日前,已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和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也就是说,存量原则上不受影响,能否从新规“降息”导向中受益,须看原合同规定的情形和各家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央行没有做出具体限制。“暂不影响公积金贷款”留有一定操作空间。
再次,明确三类底限: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以及商业用房购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
很明显,首套房贷款失去了利率优惠,另外两类规定了上浮的底限,新规第四条“因城施策”原则及第五条,则把加点下限的决定权交给了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
最后,严禁转按揭、加按揭,则属于明确收紧,而新规第二条借款申请人与银行协商利率重定周期,虽然1年期和5年期各有利弊,但是对绝大部分申请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咱们的商业银行,从来都不是好协商型的。
总体而言,LPR近期对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的负面影响较大,对存量有潜在的减负可能。长期看,这一改革本身不会降低房贷利率。
但我们也应看到,新规中60BP的上浮底限仍然不算高,即使省级人民银行在此基础上增加合理的浮动,房贷利率大幅低于民营企业平均融资成本的现象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房地产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不会因此扭转。
不过,从更深层次角度考虑的话,LPR改革一旦引导大幅降息,便会成为货币现象,和任何货币宽松政策一样,势必会引起固定资产升值。而受最强调控影响,房产的名义价格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房产的潜在升值和名义价格,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所以,真正有需要、也有购房能力的购房者,不必一味纠结首套房贷款利率不打折的损失,该入手时不要错过。“房住不炒”当然对,但谁都想买个物有所值,不是吗?
04给央行点赞


众所周知改革步入深水区之后,留下的都是难题:利率双轨制作为改革议题至少二十年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走走停停,市场化的轨道建设一直不顺畅。
比如说2015年10月,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可因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各银行之间形成“利率同盟”,最终存款利率至多也就上浮了40-50%。

来源:格隆汇学堂  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BIS、东方证券
这次LPR改革瞄准的是贷款利率,是否能达到“双轨合并”、“加强市场机制”的目的,仍旧充满不确定性。因为这不是央行推行一项新标准、纳入一项新考核能改变的,而是中国银行系统整体格局决定的
说到底,LPR改革的现实目标,无非是将央行MLF利率通过LPR为媒介与企业实际利率挂钩,把过去的利率引导刚性化,从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短时内,寄望这项改革激发银行间的放贷竞争,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旧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想必央行也没有奢望一蹴而就。
但不管后效如何,能够正视并着力决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问题,央行已然是用心良苦,我愿意给它点个赞,也希望更多的部门跟央行一样站出来,直面和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功夫财经学者矩阵

时寒冰 | 马光远 | 王福重 | 李大霄 | 胡润 | 肖锋 | 郎咸平 | 如松 | 欧神 | 今纶 | 二号头目 | 凤来仪 | 关不羽 | 尼德罗 | 维克多 | 布尔费墨 | 管清友 | 熊志 | 杨德龙 | 孙骁骥 | 陈兴杰 | 林奇 | 黄凡 | 聂辉华 | 周俊生 | 樱桃大房子 | 马硕 | 杨红旭 | 徐斌 | 盛夏 | dittojeff(地图) | 财经麻辣姐 | 狮刀 | 曲凯 | 银行螺丝钉 | 花荣 | 朱红之泪 | 苏小妹 | 海马小姐 | 孙亚菲 | 浮云 | 女王小姐姐 | 孙哥 | 余清泉 | 冷眼 | 叶云燕 | 魔都财观 | 彭蛋蛋 | 张虎成 | 趋势交易的奶爸 | 财主家的余粮 | 猫叔 | 金地八卦男 | 周老板 | 层楼

……

热文回顾


猛戳“阅读原文”,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