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82) ​大方三塔的神奇传说

云上毕节 云上毕节 2022-03-30
朗读者|徐岭


塔这种建筑,自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其建造的形式和功能就一直在随着历朝历代审美文化的变迁进行着改变,虽然后来佛性的意味逐步消减,但也只是宗教意味的淡化,它的神圣与崇高之感依然保留着。


▲全国文明的雷峰塔(图片来源网络)



历来建塔,总有一定缘由,或为存放舍利,或为彰显威严,或为军事瞭望,或为记录功德,或为顺通风水,或为敬仰观瞻,或为引渡导航,或为留作纪念……总之,鉴于中国的地大物博,以及塔这一建筑形式在神州大地的变迁沉淀,不可一概而论。


远眺奎峰塔(图片来源罗大富)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千年悠悠塔文化,在坚守与传承之间弥散开来的,始终是一股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无独有偶,如今依然屹立于大方县城的大方三塔,似乎也正向我们昭示着什么。


奎峰塔图片来源罗大富)


所谓大方三塔也叫水西三塔,是指建造于大方县城周围山上的三座塔,世人常曰:东联璧、西扶风、南奎峰。三塔始于明,盛于清,存于今,鼎足而立,遥遥相望,以拳拳合抱之势,将大方老县城揽于怀中。


当初为何建造三塔?历来关于“大振文风”的说法最为广泛。


据了解,奎峰塔居方城之离位,属火;联璧塔聚“火焰”“济火”二火,又得奎峰塔离火相助,火势大胜,可速振文风;扶风塔如玉玺从天而降,故又名印星塔,所谓“玉柱镇水口,可大扶文风”是也。


简而言之,古时三塔就是大方的“文曲星”,主管文运,掌握科甲功名。在此先不谈封建信仰的滑稽和迷离,只说当时人们期盼成就功名利禄光宗耀祖,仅凭这份渴望与祈盼,三塔绝对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和权威,天神一般的存在,屈膝叩拜,自然不在话下。


就说建造的初衷是为“大振文风”,那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在曾被视为蛮夷之地的黔西北,大方是有名的文化重镇,修建几座塔来辟邪镇恶,以求庇佑,一改萎靡之气,大力弘扬新风,既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又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丰碑,无论对于官方,还是对于百姓,都是一场善举。


这很符合明清时期建塔的惯例,为了人杰与地灵的风水功能较为突出。一方面,各地新建起的文峰塔就是专为弥补当地文风的不足,希望多出科举人才以振兴文风,借塔之神圣来满足渴求世俗功名利禄的愿望;另一方面,对当地山川形势的不足也有弥补和点缀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民众的迷信心理。


大方三塔也绕不开这样的宿命。


还是把目光从历史的烟云中收回,回到大方这座古城的周遭看看吧!



先看联璧塔

联壁塔(黎万钊拍摄)

联璧塔位于大方城东1.5公里处的万松山顶,现为五级六菱形石塔。该塔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旧有石塔七级。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大定知府普恩重建。1978年,地县广播电视部门在万松山建电视差转台,把塔基加固,重修石塔,并在石塔上再建铁塔,发射电视信号,形成中西合璧、古今共存的石铁混合塔,“联璧”之名因此而得。



再看扶风塔

扶峰塔(黎万钊拍摄)


扶风塔位于大方城西0.5公里处的牛头坡上。该塔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时为圆锥体。因经年累月,风吹雨淋,于民国七年(1918年)坍毁。


民国十一年(1922年),黔军第三旅旅长易筱南驻军大方时以罚款2000银元重修,改建为四方形,分五级,高15米,每方宽5米。塔腰有“扶风宝塔”四个大字,恢弘大气。塔底有“重建扶风塔记”勒石,质朴厚实。由于年久失修,逐显破败之态。重修之后,塔体更加牢固,为三级四菱形。



最后看奎峰塔

奎峰塔(黎万钊拍摄)

奎峰塔又名玉皇塔,位于县城南郊1.5公里处的玉文山(又名青龙岗),为上窄下宽的七级六菱形石塔,远远望去修长挺拔。


该塔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元年(1735年)大定知府李曜重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知府姚学瑛又重修,保存至今,塔体基本完好。第一级有石门,嵌有石碑一方,高1.85米,宽0.93米。


碑文镌有竖向楷书阴刻240余字,记录姚学瑛重修石塔始末。今碑记部分已模糊,可辨认者仅213字。此塔二、三、四级中空,门向北。塔基每边3.54米,塔高14.1米,第一级3米,第二级2.46米,三级以上按比例次第减少。


这就是大方三塔,真实存在,又各具特色。在逝去的岁月里,它们伴着清风与明月,迎着朝露与晚霞,见证了大方这座老城的沧海桑田。


三座古塔,犹如三位长者,伫立在三个山头,以居高临下的瞭望姿态,把大方县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特别是联璧塔和奎峰塔,因为地处高处,更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常前往的去处,在这里,他们变换着手中的镜头,把大方的各种状貌一一聚焦,一一收藏。


东门奎峰塔(李粤平拍摄)


不论是春日的午后,还是夏日的黄昏,当你缓缓踏上层层石梯,心中定会禁不住产生敬畏之情来。边走边看,细数历史的痕迹,三塔身上的每一堵墙,每一块砖,每一处刻纹,无不向你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


那些喜好瞻仰古迹的人们,每每从山脚慢慢向上攀登,一路扒开山道两旁的树枝灌木,突然看见古塔魏然屹立于浩瀚的天地之间,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塔身华彩熠熠,光辉夺目,又是一种怎样旷远的情怀啊!


大方三塔是连成一气的,它们之间具备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它们所传达出的悠悠古风,潇潇古意,依旧绵延不绝。


难怪大定知府普恩在联璧塔序铭中写道:“风水家言,三塔皆居吉秀之地,大有裨于文风,理或然欤!”大方三塔,以其“吉秀之地”的地理位置,“大有裨于文风”的文化内涵,成为大方县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因为时间的久远、气候条件的恶劣以及管理者的疏忽等原因,大方三塔曾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云雾间的奎峰塔(图片来源罗大富)


2011年,大方县委、县政府以古城、古镇、古寨、古驿道、古建筑“五古建设”为抓手,先后斥资159万元,完成了大方三塔——联璧塔、奎峰塔、扶风塔的修缮亮化工程,让其巍峨雄姿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岁月如流水,挨过一段时间的冷遇和破落之后,大方三塔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作为实体建筑,大方三塔给人很直观的雄奇之感。尽管几百年来,风沙刮搡过,雨水腐蚀过,烈日暴晒过,人为破坏过,但它们依旧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在青山绿林间。这恐怕是当初的建造者都难以想象的事实。


对于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瑰宝,后来人应该坚守与传承,用虔诚之心待之。无论以任何理由,或者通过何种方式,阻断了历史的传递,破坏了历史的痕迹,都是不能弥补的罪过。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尊崇文化的时代,理智的思考颠覆了疯狂的臆想,及时的补救替代了肆意的损毁,于天道,于人心,于历史,于子孙,都是一个极好的交代。

作者简介




许再晶,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11月生,贵州省大方县人,研究生学历,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大方县作家协会主席。有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贵州日报》《青年时代》《少年文艺》《毕节日报》《高原》等报刊。现供职于大方县融媒体中心,系《大方报》副总编辑,《大方文艺》执行主编。



作   者:许再晶

编   辑:朱   薇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