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楼梦绣像比对:胡适“程甲本”之劣

赵华 至简之道001 2022-11-03

胡适命名的假古籍程甲本拍卖闹剧

孔网居然也有程甲本在售

本文只谈“程甲本”绣像之劣,不论其假。

但胡适命名的程甲本之“假”,有必要先概述一下。

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红楼梦最早坊刻本之一“本衙藏板本”题记,程伟元首刊之120卷全璧红楼梦,“系用活字摆成,勘对较难,书中颠倒错落,几不成文,且所印不多,则所行不广”。可见,自“本衙藏板本”红楼梦等“细加厘定、订讹正舛”的精校红楼梦坊刻本大量印行、“所行甚广”后,校勘欠佳、影响阅读的“程氏初刊本”即迅速被市场坊刻本淘汰,连乾隆朝“周春”等红楼梦早期读者都没见过,也不见于任何清代文献著录,早已湮灭,片纸不存了。

然而,这个传说中的程氏“木活字初刊本”,竟在1920年代突然“现身”于北大教授马幼渔(1878-1945)、胡适(1891-1962)等人手中,且有胡适命名的程甲本、程乙本两个版本,合计“存世”竟高达40多部,远多于早期“大量发行”的三大红楼梦坊刻本“本衙藏板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和“抱青阁本”,完全不合古籍流传常理,岂非咄咄怪事?

后经广州人文学者陈林先生考证,原来胡适所谓红楼梦一切印本之“祖本”的程甲本及程乙本,都是民国初年北平的古籍造假奸商陶洙(1878-1961)勾结古籍刻书商董康(1867-1947),在董康的北平法源寺寓所“文楷斋刻书处”,专为倡导“整理国故”、研究古代白话小说的北大教授胡适、马幼渔等“定向伪造”的假古籍!假冒美国博士、洋奴文化巨骗胡适肯定明知其“假”,却一本正经地指其为“真”,直到1962年猝死,将陶洙、董康为他和马幼渔等人“定向供货”的假古籍程甲本、程乙本之“秘”带进棺材,也没透露过半句实话!

古籍造假奸商陶洙号称“出版世家”和“书画家”,乃古籍造假惯犯,造假本事不小。但百余年来陶洙伪造的假古籍程甲本、程乙本尽管破绽无数,居然骗过了无数“新红学家”,却并非“发现”者胡适的骗术有多强,而是“主流红学家”压根就没做过程甲伪本和程乙伪本的“版本”考据,一直在“复读”胡适那毫无根据的弥天谎言而已。别的不说,造假奸商陶洙依据红楼梦早期坊刻本摆印的程甲伪本,显然已经过市场坊刻本“精校”,哪里还有程氏初刊本“颠倒错落,几不成文”,难以卒读的“大面积低质”面貌?

陶洙作为古籍造假奸商,本事的确不小。其书画也有些根底,算是个“书画匠”,还做过大收藏家张伯驹夫人潘素的书画师傅。但仿冒、伪造假古籍,必有破绽陶洙伪造的程甲本之程伟元序、高鹗序,及24幅“绣像”,其实破绽累累。与本衙藏板本等“高仿原本”比对之下,优劣一目了然!(白色为本衙藏板本,土色为程甲本)

(01)程甲伪本程伟元“序”之劣

程伟元序落款“小泉程伟元识”下方,有“小泉”和“程伟元印”(逆时针字序)两方印章,说明该“序”为程伟元手书之雕版。本衙藏板本翻刻时,应该是忠实复制了原版序言字迹和印章,属于“高仿原本”

非模仿程伟元手迹的程伟元序可以自由挥洒

从书法上看,高仿 原本程伟元的行书严谨流畅,根底深厚,赏心悦目。程甲伪本既要伪造带“印章”的“程伟元手迹”之序,就不像其他坊刻本那样,可以不模仿程氏手迹地自由挥洒。由于被束缚了手脚,其通篇“气韵”必然支离破碎,“章法”亦必低劣。从一个个汉字本身看,由于要刻意模仿程氏手迹,也严重影响了陶洙自身书法水准的发挥,显得相当幼稚。如“石头记”、“究未知”、“书内记雪芹”、“删改数过”、“仍祇八十卷”、“读者”、“是书既有百廿卷”、“竭力搜罗”、“遂重价购之”、“抄成全部”、“书成因并誌”、“先睹为快者歟”等,程甲伪本刻意模仿的程伟元手迹,是不是不配给高仿程伟元原本书法提鞋?

还有原序“然漶漫不可收拾”,陶洙大概为了凑齐字数,使最后一页头二字之“补短”与原序位置一致,居然妄增了一个“”字,变成摇头晃脑的“然漶漫不可收拾”,腐儒之臭扑鼻而来若程伟元如此腐臭,他还会竭力搜罗“石头记”后四十卷残本,首刊离经叛道的小说红楼梦吗?

再看印章。序首之“游戏三昧”,程甲伪本显然“山寨”失败了。一是椭圆印章上下两头欠圆润,过平了。二是“游戏昧”三字中宫不紧,形散了。三是左侧之“三”,原印似三个竖排顿号,程甲伪本却刻成了三个乱点。序末之“小泉”仿得还凑合,只是“小”字中宫散了。而“程伟元印”毛病就大了。由于“程伟”二字笔画多,原印设计下面“元印”二字较扁,上下印文篆字大小参差。程甲伪本却按四等分同样大小刻那四字,匠气十足,毫无“文人印”艺术气韵。程伟元是位书画篆刻家,不仅书画上乘,篆刻亦是行家。无耻下流的造假奸商陶洙要想模仿出程伟元书法、治印之神韵,有可能吗?

(02)程甲伪本高鹗“叙”之劣

从精确复制、高仿程氏初刊本的本衙藏板本红楼梦看,“铁岭高鹗叙并”之高鹗书法造诣显然不及程伟元,但仍不乏文人洒脱之气。因此,陶洙模仿随意挥洒的高鹗手迹,较易发挥,程甲伪本的高鹗之叙就比程伟元之序流畅许多。但它终究是冒仿,必然露怯。如“此仆数年铢积寸累”,高仿原本高鹗之“此”毫无毛病。陶洙却多写了一竖,将“此”字写成了错字!看看“此仆数年铢积寸累”八字,程甲伪本也是给高鹗提鞋也不配吧?还有“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程甲伪本的模仿字,是不是弱爆了?

古代刻本之序的落款印章都紧接序末文字

最粗制滥造的是叙末落款。大概陶洙自由发挥得有点忘乎所以,完全没有顾及篇幅,与本衙藏板等程氏高仿本之高鹗叙落款的“行款”,完全对不上号了。于是便出现落款文字完毕,印章却刻到下一页去,与“高鹗叙并书”脱了节的非正常行款。其实陶洙完全可以仿照本衙藏板本等高仿原本,重新将落款由三行写成四行,把最后那个“书”字写到末页,下接印章即可。但陶洙却偷懒没有重写,就落下了笑柄。

再看印章。叙首之“月小山房”程甲伪本还是匠气十足,不仅四角过锐,边框也未艺术地残缺,毫无文人印洒脱气韵。如“房”中之“方”,高仿本原印潇洒飘然,程甲伪本则死死板板。叙末之“臣鹗印”,只看“印”字即知,程甲伪本笨拙死板,天差地别。“蘭墅高氏”印,不仅四角过锐不圆润,“墅”字右上角原印那两个对顶尖锐三角,何其“奇崛”!程甲伪本倒中规中矩,“圆润”了起来。原印的“氏”字霸气十足,程甲伪本则四平八稳,是不是毫无艺术水准,弱爆了?

曹立波教授等“主流红学家”们一直在追随洋奴文化巨骗胡适说,本衙藏板本等红楼梦早期坊刻本,都是程甲本的“翻刻本”。而书前程高二序,明明是程甲本远劣于本衙藏板本。难道程伟元和高鹗“手迹”和印章原本就“劣”,本衙藏板本“翻刻”程甲本,反倒把程高二人的“手迹”和印章给仿“优”了?不合常识吧?是不是该倒过来,是程甲伪本仿冒本衙藏板本等红楼梦早期高仿坊刻本,结果书法篆刻水平有限,必然仿劣,才符合常识呢?

(03)程甲伪本“石头”绣像之劣

本衙藏板本等红楼梦早期高仿坊刻本绣像,都是前像后赞:正面绣像,反面颂赞。颂赞文辞,应是程伟元或高鹗所作,并由程伟元书写。现选择部分绣像,揭示程甲伪本绣像及颂赞之劣。

先来看第一幅绣像“石头”。很显然,本衙藏板本绣像简洁灵动。程甲伪本则画蛇添足,异常死板。如“顽石”画得方正呆板,没有半分“灵气”。石旁“仙葩”毫不“婀娜”,树干上段右侧迎光一面又画蛇添足,多画了一串松树皮,山前云气则偷工减料,画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空心“王”字。真是一比吓一跳,陶洙伪造的程甲伪本绣像,是不是太煞风景啊?

忠实于原本之“川”的刻本

再看石头之赞:“石耶玉耶,顽耶灵耶?乾端,铸尔形耶?痴海情天,炼尔神耶?来无始,去无终耶?渺渺茫茫,吾安穷耶?”(印:本来面目)

“乾端川倪”乃程高自创新语,意为天头河边,与下面“痴海情天”并列一对,意为:“通灵宝玉”是在天尽头灵河岸边被铸造成形,在痴情天海里锻炼通灵的吗?程甲本大概被高仿原本赞语隶书之“川”太像“小”字给弄懵了,觉得不通,便自作聪明改成了通用成语“乾端”,意指天地边缘。通灵宝玉是太虚幻境女娲补天神话,与“坤”地何干?

再看书法。同为隶书,高仿原本大气秀美,程甲本则匠气十足。如“玉、顽、灵、倪、形、痴、情、始、去、终、渺、茫、安”等字,是不是不配给高仿原本提鞋?

再看“本来面目”印章。“来”字上面一横,高仿原本是两条下斜直线,伪程甲本刻成了两条软塌塌的斜弧线,是不是太搞笑?“书画万金油”陶洙真草篆隶四体皆通,书画刻印无所不能,但却都是技艺不精的半吊子,只能骗骗外行吧?

(04)程甲伪本“宝玉”绣像之劣

本衙藏板本等早期红楼梦高仿坊刻本绣像,显然出自国画老手,不排除是程伟元亲笔。而“画匠”陶洙的仿冒水平极差。如程甲伪本宝玉绣像之山石花草,毫无文人山水画风韵,惨不忍睹,像是初学国画的学徒。上方云气也是粗制滥造,全无飘逸之感。整体风格是画蛇添足,无端增添了许多服饰花纹,俗不可耐:宝玉像个毫无灵气的肥儿。警幻仙子则像个戏服女子。尤其搞笑的是其飘带,居然可以向上翘头飘扬,是像美国影星梦露那样,脚下有个鼓风机吗?

(05)程甲伪本“史太君”绣像之劣

程甲伪本史太君绣像的毛病同样是画蛇添足,无端增添了许多毫无必要的服饰器物花纹,还多画了个喧宾夺主的大地毯,一举破坏了高仿原本的简洁之美。两侧丫鬟的脑袋则明显过小,画技及格否?

再看史太君之赞:“安重深闺质,慈祥大母仪。盛衰同一瞬,白首苦低垂。”(印:富贵寿考)

高仿原本之“柳体”正楷端庄秀丽。程甲伪本则虚浮粗俗。如虚浮之“安、大”,粗俗之“重、衰、同、低、垂”等,是不是不配给程伟元提鞋?

(06)程甲伪本“王夫人”绣像之劣

程甲伪本绣像的一大毛病是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王夫人绣像也不例外。如中间花窗外的树干,无端被画得黑乎乎的,抢了人物的镜头。花窗下的平地也毫无必要地妄添了许多花草。此绣像画的是贾环咋呼金钏跳井,丫鬟领王夫人去查看。高仿原本人物虽然画得粗糙,但贾环之幸灾乐祸,丫鬟之紧张,和王夫人之忧心,都有所表现。程甲伪本的贾环却像个弱智儿童,丫鬟似笑非笑,王夫人则面带愠怒,完全不合小说情景吧?

(07)程甲伪本“元春”绣像之劣

程甲伪本元春绣像依然是变简为繁,喧宾夺主。三个太监个个眉清目秀,大类皇亲贵胄或青年文士。两个女官笑容可掬,没心没肺。元春更无省亲之悲,笑眯眯看着俊俏太监。这还是“悲剧”红楼梦吗?

(08)程甲伪本“迎春”绣像之劣

迎春绣像画的是司棋求迎春勿撵她走。高仿原本司棋之哀求,迎春之冷漠,一旁丫鬟之忧心,都有所表现。程甲伪本的司棋、迎春却都在笑,丫鬟则似笑非笑。这还是写活了不同人物的“红楼梦”吗?

再看迎春之赞:“菱洲亭畔水萦洄,泪湿阑干空自哀。底事闲愁挥不去,一篇感应却疑猜。”(印:菱洲)

陶洙大概最善行书,此赞仿得还行。但“畔、水、事、不、去、疑、败”等字,仍远逊于高仿原本,是不是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再看葫芦形印章“菱洲”。程甲伪本的葫芦四平八稳,匠气十足,哪有高仿原本那么稚拙可爱?其“菱洲”二字更是曲里拐弯,妖气十足。俗话说“字如其人”。其实“印”也如其人。此葫芦印,岂非下流奸商陶洙本人写照?

(09)程甲伪本“探春”绣像之劣

探春绣像画的是探春严命故意刁难她的吴新登媳妇查账。高仿原本探春之“铁面无私”,一览无余。程甲伪本的探春则像个没脾气的少奶奶,作为反映小说内容之“绣像”,合格否?高仿原本中捧着账本的吴新登家媳妇之表情,既有点小瞧探春,又在窥测探春的手段。探春身后的李纨,则对吴新登家媳妇与探春之“斗法”,颇显吃惊。程甲伪本则毫无高仿原本微妙传神。吴新登家的很恭敬,李纨则像个比探春还小的懵懂丫头。如此仿冒高仿原本,是不是仿到尘埃里去了?

(10)程甲伪本“惜春”绣像之劣

惜春绣像画的是惜春在暖香坞描绘大观园,有点不知如何下手。高仿原本表现了她的“困惑”。程甲伪本惜春的表情,则似乎在怨恨画大观园这件事情。还有丫鬟手中扇火炉的芭蕉扇,程甲伪本居然画成了鹅毛扇?还有墙上大观园图左侧的楼阁,居然给画成了“天安门”?

再看惜春之赞:“漫道扫眉班马,休论傅粉荆关。解识名园是画,居然拾得寒山。”(印:藕榭)

陶洙大概很自得于其篆书,程甲伪本此赞,表面上看蛮像,其实不然。如“眉、马、休、论、荆、关、解、名、园、居、拾、得、寒、山”等字,是不是不配给程伟元提鞋?

再看“藕榭”印。乍一看,程甲伪本仿得也蛮像。其实差远了。首先,左侧及上部“粘边”的笔画都被刻破,完全没了高仿原本模仿秦汉铸印“粘边”的古朴之气。其次,藕字右下方那个绝妙的向上一“提”也给刻没了。最搞笑的是榭字右边的那个“矢”(篆书写法是“木+身+矢”),程甲伪本居然拦腰一刀刻成两截,成了个错字,是不是硬伤?

(11)程甲伪本“凤姐”绣像之劣

程甲伪本凤姐绣像,除了花里胡哨变简为繁,尽是陈腐不堪的古代仕女图樱桃小嘴眯眯眼,毫无个性。而高仿原本的四个人物各有各的神态。尤其是凤姐那一副白昼宣淫后的慵惫之态,陶洙程甲伪本仿得出来吗?还有平儿端着的盥洗铜盆,咋没个铜盆样儿,倒像个现代大号的三角形烟灰缸?

(12)程甲伪本“巧姐”绣像之劣

凤姐女儿巧姐绣像,画的是巧姐随贾琏之妾平儿,去乡下刘姥姥家避难,走过小木桥,来到农家院。高仿原本的小河、土岸和远近农家院,都简洁高雅。程甲伪本的小河、土岸和远近农家院,则拙劣不堪。再看人物服饰,原本笔画老辣劲健。而程甲伪本只是一堆繁杂线条,是不是仿得太差劲?

(13)程甲伪本“宝钗”绣像之劣

宝钗绣像画的是宝钗在午休宝玉的床边绣鸳鸯,自然应在有窗之宝玉卧房。小说也明明写的是黛玉、湘云在宝玉卧房“窗外”,看到宝钗绣鸳鸯。程甲伪本居然画成宝玉睡在有台阶和大门的堂屋,是不是岂有此理?高仿原本的宝钗边绣花,边偷眼看宝玉,相当矜持。程甲伪本则把宝钗画成了笑眯眯盯着宝玉看的花痴?还有宝玉卧房窗下那两只白仙鹤,高仿原本画得何其简洁传神。而程甲伪本画的那是个啥玩意儿?

(14)程甲伪本“黛玉”绣像之劣

程甲伪本黛玉绣像景物画得拙劣且不说,单看月洞窗外丫鬟紫鹃,脑袋离鹦鹉架那么近,身高是不是有一米七了?高仿原本的黛玉是抬头痴看鹦鹉学舌。程甲伪本的黛玉则目光呆滞,一副平庸女孩百无聊赖之态。其撑住左腮的手臂还细如麻杆,完全失真。程伟元之所以要用绣像,是为了给小说增色。陶洙伪造的程甲本绣像如此不堪,是给小说增色,还是大煞风景?

(15)程甲伪本“湘云”绣像之劣

湘云绣像画的是湘云跟丫鬟翠缕细说阴阳,捡到了宝玉丢失的金麒麟。高仿原本绣像的湘云鹅蛋脸,大眼,十分洒脱。程甲伪本则画成了瓜子脸,眯眯眼,一副平庸小家碧玉面貌,压根与小说不符。整个画面也繁杂混乱,满满登登,毫无美感!

(16)程甲伪本“李纹姐妹”绣像之劣

李纹姐妹绣像画的是“四美钓游鱼”。高仿原本简洁自然,布局疏朗。程甲伪本则布局太满,景物拙劣,比例大大失真。一眼看去,这四姐妹是不是也都有一米七了?

(17)程甲伪本“尤三姐”绣像之劣

尤三姐绣像画的是自刎升天。高仿原本尤三姐的表情刚烈决绝。程甲伪本则画成一个倒霉催的柔弱女子。其景物云气也十分拙劣。还妄加两根向上翘头飘扬之飘带,如此反常的搞笑飘带,还画上瘾了?

(18)程甲伪本“秦氏”绣像之劣

高仿原本的秦氏绣像,画出了她的“妖娆”身姿,表情却仍较端庄。程甲伪本的秦氏则“要啥没啥”,眯眯眼还显出几分轻浮,是不是歪曲了秦氏的形象?本不该突出描绘的丫鬟倒画出了“后翘”曲线,完全搞反了吧?

(19)程甲伪本“晴雯”绣像之劣

晴雯绣像画的是晴雯带病补裘。高仿原本的晴雯确显“虚弱”,却在“勉力挣扎”。程甲伪本的丫鬟晴雯则只见“无力”,看不出努力补裘之“挣扎”,是不是高下立判?

再看晴雯之赞:“丽质何因犯主威,披裘人自泣斜晖。可怜白骨添新塚,蔓草荒烟蝶乱飞。”(印:芙蓉女儿)

这又是陶洙“拿手”的行书。章法虽然蛮像,笔画却差了太多。如“丽、质、何、犯、威、披、人、自、斜、怜、白、骨、蔓、荒、蝶、乱、飞”等字,笔力明显不及高仿原本。哪怕花吃奶的力气,陶洙也仿不出程伟元吧?

再看“芙蓉女儿”印章。程甲伪本笔画臃肿无力,毫无美感,没有一个字赶得上高仿原本

(20)程甲伪本“女乐”绣像之劣

高仿原本几个女乐表情各异。程甲伪本的眯眯眼女乐则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全都似笑非笑。左边两个脑袋还超出后面的栏杆了,又是一米七的大个儿女子?右上方还妄加了一个煞风景卷帘。不乱加东西会死吗?

结论:无论程伟元序、高鹗叙,还是绣像、颂赞及印章,陶洙伪造的程甲本,是不是都远劣于本衙藏板本红楼梦?

主流红学家都说,本衙藏板本“保持了程甲本的原貌”。我要重复前面的话:本衙藏板本“翻刻”程甲本,反倒把程高二人的“手迹”、印章,以及绣像、颂赞及印章仿“优”了?不合常识吧?是不是该倒过来,是胡适力挺的程甲伪本,仿冒本衙藏板本等红楼梦早期高仿坊刻本,结果书法篆刻及绘画水平有限,必然仿劣,才符合常识吧?

(感谢网友“YSBQ”提供数字化古籍书影链接,使笔者得以见识国图“本衙藏板本”红楼梦真容。)

(黄帝)华元4719年、共国74年壬寅,耶元2022年10月21日于上海

【阅读有益】

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铁定是假古籍!

让红楼梦极速风靡的坊刻本是哪些?

如何为自己和孩子选择靠谱的红楼梦版本?

癸酉本红楼梦抄本假上叠假的简单真相

基于胡适伪考证的红学官科已经死透了

智磊执导、沙溢主演电视剧《政委》创作回顾


祝贺朝鲜疫病清零,学习朝鲜战疫榜样

打油诗:自救无需问苍天

市民防“阳”自保三种最佳防感染热喝汤

新冠疫苗“知情同意书”同意了哪些事情

打疫苗为何必须“知情、同意、自愿”?

家长真了解新冠苗知情同意自愿原则吗

李肃谈司马南如何被黑三十年补充资料

中医“至简之道”对西医错误路线的棒喝

简明中医解惑:啥叫“阳气不足”?

别不信:热疗扶阳气,足以治百病

论西洋科学“官科”共同体

“中世纪”乃西欧人捏造的伪史概念,十足的假货

子虚乌有的古希腊精神突破“轴心时代”

利玛窦是西洋匪盗侵华的鼻祖急先锋!

古希腊罗马“西史掘伪运动”发起帖

诸玄识、董并生实锤揭穿巴黎圣母院乃假古董

西夷伪造的世界伪史必被中国人重写

洋华官科垄断的世界史学是造假重灾区

古埃及“出土”文物几乎全是簇新假货

论欧美洋书洋文的汉文翻译

必须纠正的世界史虚假名词及译名举例

中华天道一元、心物辩证主义述要

敬请点击右下方【在看】和左下方【分享】谢谢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