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瓦格纳为何要说“歌剧已误入歧途”丨《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导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18jyraqv&width=500&height=375&auto=0蒂勒曼指挥《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导赏

论瓦格纳的歌剧改革

    导读:歌剧,是《西方音乐400年》最开始就介绍的音乐体裁。从16世纪诞生起,经历了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韦伯……一系列伟大作曲家的创作发展,终于在19世纪的意大利人罗西尼和威尔第的笔下达到了完美的高峰,一时间成为了风靡全欧洲的主要音乐形式。而此时,一位名叫瓦格纳的德意志作曲家却雄心勃勃对歌剧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改革,一场令无数人惊叹,令传统歌剧作曲家失色的歌剧改革。本文作者靳昊。




一、瓦格纳的艺术主张:变歌剧为乐剧

 歌剧产生与15、16世纪之交,是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目的是以戏剧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18世纪下半叶,经过了格鲁克提倡“质朴,自然”的歌剧改革,终于成为了成熟的艺术形式。这场改革删去了音乐装饰上的累赘,追求简单清晰,使得歌剧更富于人性化的表现。

 而1个世纪后,格鲁克的同乡瓦格纳几乎颠覆了歌剧创作的传统,他认为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最终的目的。早年,瓦格纳就在《歌剧与戏剧》一书中抛出了他的宣言:歌剧已误入歧途,音乐在歌剧中本来应该是“表现的手段”,而戏剧才是“目的”,但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他既反对当时盛行的意大利歌剧中的那些“空洞的声乐技巧和对管弦乐队的忽视”,也反对法国大歌剧中那些追求华丽的表面效果的表现方法。他主张歌剧的音乐必须服从于戏剧。借着这份宣言,瓦格纳开始了他史无前例的歌剧改革:变歌剧为乐剧。

 乐剧,是一种以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音乐只是实现戏剧的一种手段,乐剧中诗的基础应是民间幻想创作出来的神话、传说,因为它们表现的是永恒和不朽。在《罗恩格林》完成后,瓦格纳的音乐创作开始突破传统的歌剧分类模式,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称作“戏剧”,把《尼伯龙根的指环》称作“节日剧”,而《帕西法尔》则被称作“神圣的舞台节日剧”。虽然瓦格纳一直反对用“乐剧”这个名称来冠名他的作品,也曾用过“有形音乐”一词来解释自己的戏剧创作,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想出比“乐剧”更为贴切的名称。从小梦想成为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结合体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693e4grg&width=500&height=375&auto=0中德字幕丨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



二、瓦格纳的乐剧

 瓦格纳在把歌剧变为乐剧的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分曲结构的变革。瓦格纳认为传统歌剧的割裂式分曲结构(即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是不可取的,整个作品应成为连续不断的整体。为了求连贯,瓦格纳把一幕写成几段或几个“乐段”,最常用AAB(巴歌体)或ABA(三部或拱形曲式)。

 (二)旋律线的变革。瓦格纳打破歌剧惯例中的分段式沿着剧情发展的脉络,放弃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歌唱形式,首创了瓦格纳式的连绵不断的“无终旋律”连贯地发展乐剧的戏剧性,主要采用了一种新的灵活而半朗诵性质的咏叹调式的旋律风格。另外,声乐部分也不只是剧中的歌曲,而是用介乎说唱之间的“谈话旋律”,随着剧情发展的需要,自然地进入和消失。

 (三)主导动机的变革。瓦格纳用“主导动机”手法作为组织音乐、描写剧情的重要手段,细致地刻画和描摹戏剧中的某一人物,情景和情感特征。他的主导动机是作品不可缺少的音乐实质,贯彻作品始终,密切配合剧情的每一步展开。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有几十个这样的主导动机;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帕西法尔》中也有一套主导动机系统。

 (四)管弦乐的变革。瓦格纳作品中的管弦乐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使歌剧演出中交响乐的地位有所提升,其表现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声乐部分,充分表现了人声所不能表现的一切。为了更好地体现管弦乐的作用,瓦格纳还发展了配器技术。他的配器非常复杂而且精细。例如,在他的歌剧《汤豪塞》、《罗恩格林》中的许多插部和声乐、管弦乐场面中,都显示出他超人的音乐天赋,为标题管弦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瓦格纳的音乐创作中,真正实现了音乐形式与戏剧思想的绝对的统一,所有作品的情节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拯救”思想。最能体现他音乐思想的作品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汤豪塞》等,其中以《尼伯龙根的指环》最为突出。用瓦格纳自己的话说:除此之外,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未来完美的艺术世界才能随之而上,那就是普遍戏剧,贝多芬已替它打造好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806iq6fb&width=500&height=375&auto=0瓦格纳纪念音乐会


 瓦格纳的乐剧在当时的欧洲着时火了一把,虽然他在创作后期意图发展(发展君主主义、大日耳曼主义)的“民族观念”,偏离了音乐创作的本质,但是他的这场歌剧改革仍然是歌剧史的一个转折点,对当代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创新的作曲技法丰富了当代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其中,打破传统的半音和声体系把欧洲和声大小调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无调性音乐逐渐兴起,新的音乐元素日益增多。而他的新式的“主导动机”中对人物心理、情节事件、情绪心理等等进行暗示、预示和揭示,使得角色形象与音乐相互对应的音乐思想,在我国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有着具体的体现。另外,他在歌剧中大量使用铜管乐的乐队配置,使得现在歌剧中的交响乐部分更为完善。

 其次,瓦格纳的乐剧思想:戏剧是最终目的,音乐只是手段,虽然有点偏激,但是其使得现代作曲家在创作中能更好发挥戏剧的作用,用音乐充分地展示和烘托出戏剧的矛盾,让音乐和戏剧都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美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韦伯的《歌剧魅影》,用戏剧加深了音乐的表现力,更用音乐使剧情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紧扣人心。


 创作出伟大歌剧音乐的不只瓦格纳一人,创作出伟大戏剧作品的也不只瓦格纳一人,但是创作出伟大歌剧音乐和戏剧作品合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的只有瓦格纳一人。虽然他在历史上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为人处世都颇有争议,但是,他的这场歌剧改革确实是一个世无仅有的巨大的杰作。

「音乐之光」大师课系列之 


《西方音乐400年》

已经正式上线

每周二、五 18:00

小程序搜索“音乐之光”


让音乐回归历史

从历史理解音乐


往期课程导赏

    余志刚教授答客问:1、余志刚教授答客问 | 本期提问嘉宾:财经记者 燕飞;2、本期提问嘉宾:钟爱古典音乐的大学教师;3、 本期提问嘉宾:扎根基础教育的音乐博士;4、本期提问嘉宾:音响发烧友 申乃群;5、收藏了一万张黑胶唱片的造船人;6、当数学题算不出来时,那就听古典乐吧

    巴洛克时期:1、蒙特威尔第何以重要丨聆听《宁芙女神的悲歌》2、斯特拉文斯基曾被他的音乐深深震动丨佩尔格来西《圣母悼歌》3、他的歌剧成就终于被我们认可了丨普罗哈斯卡演唱维瓦尔第《被残酷命运压抑的心灵》4、第一部歌剧,到底是哪部?5、蒙特威尔第《奥菲欧》极简欣赏指南;6、维瓦尔第《四季》极简欣赏指南;7、《哥德堡变奏曲》极简欣赏指南;8、为何没有许茨,就没有巴赫?9、让国王起舞的人丨作曲家吕利的传奇生涯10、守门员布冯说:“我常躺在沙发上听着亨德尔这首歌,想着现实真不公平!” 11、余志刚丨如何比较巴赫与亨德尔?;12、阉人歌手小史丨从法里内利到最后一位阉人歌手;13、一部作品爱上巴赫的“音乐魔方”;14、巴洛克音乐有一个“摇滚”内核 ——听神秘钢琴家男神的别样定义;15、#古典音乐也疯狂# 在巴洛克时期谈一场与音乐的恋爱!

    古典时期:1、从“英雄”视角理解贝多芬九大交响曲;2、傅雷谈贝多芬丨他“每写一个曲子就得重新挣扎一次,斗争一次。”;3、海顿如何帮旗下艺人请探亲假;4、从启蒙大历史角度理解古典主义音乐;5、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欣赏指南;6、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欣赏指南;7、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8、莫扎特歌剧《后宫诱逃》极简欣赏指南;9、莫扎特歌剧《唐璜》 欣赏指南;10、他骗了很多姑娘,最终下了地狱;11、莫扎特《魔笛》与共济会;12、为何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会有四首序曲;13、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美学特征丨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14、什么是贝多芬的浪漫主义“阴影”;15、海顿《创世纪》极简指南;16、“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丨为什么贝多芬耳聋后还能指挥乐队?

    浪漫时期:1、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使用指南丨《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导赏;2、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古典与浪漫精神;3、普契尼歌剧情节运转的轴心是什么。





《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学习说明 


•音乐之光将从7月13日每周二、周五18:00更新《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分为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4次课程(共16次课程),以及附加余志刚教授答疑课程(共16次课程),合计32次课。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学习的《西方音乐400年》答题计划,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我们的题目基于课程视频本身制作,答题的过程不仅是对课程学习收获的测验,也是课程内在讲解线索的展现。欢迎付费用户添加「音乐之光」客服(微信号:muselit),进入《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微信群,参与课程互动,并获取每期问题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