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下行转型难,媒体人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搞副业

转型Meia人 转型Media人 2024-03-29

头些年,朋友圈里随便翻翻,就会发现不少人得改微信备注了——人不在媒体,去企业啦。

但前些天随机翻了一下朋友圈,居然没有几个微信好友需要改备注,大家都在保持静止。

经济下行期求职难,转型更难。媒体人转型去企业,这股风小了很多。但不走也难受,传统媒体衰落,能不能留在媒体干一辈子已是问号。

新闻媒体人,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搞副业?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既然说“合法”,那就要先看规定。

2009年10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制订公布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开始施行。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法律性质是部门规章。其中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最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在于:新闻媒体人在其他企业等单位兼职获取报酬,这家单位与这位媒体人之间,是否存在或未来可能存在新闻工作上的关联。如果有,容易被定性为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

新闻媒体人搞副业,能做什么?做自媒体的记者、编辑大有人在,除此之外,有以炒股为“主营收入”的,还有卖花卖茶叶卖海参的,舞台导演兼职英语老师的,网站编辑教瑜伽的,还有兼职足球解说、游戏陪玩、恋爱导师的(自称开张一个月接到几十单),还有副业干塔罗师的……

其实,通过劳动获取财富,无外乎卖脑力、卖体力、卖资源或者卖时间。作为“转型Media人”公号运营人,看多了芸芸众生,从方法论上讲,深以为做一份能发挥自己专长优势且能结合自身资源的副业,是最有价值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别人干嘛我也去干嘛,比如一窝蜂式的不管自己有没有法律相关资源都去考证当律师

如果副业只能当个副业,干一天算一天,没有任何成长性,价值偏低。如果副业能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使得这些优势在干副业的过程中不断磨合扩大,则未来很可能“反客为主”,彻底成功转型。这方面,其实成功的例子不少。

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都是不同的。财经媒体人、行业报媒体人抑或各级党媒媒体人、县域媒体,情况也都不一样。因此也需要结合自身,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对这一话题感兴趣者,可扫码添加微信进入社群,进一步交流探讨——


扫码关注微信号|xiaoxiaojiayou66666


往期精选


职场篇媒体人还在向企业转型吗?离开媒体去哪了大厂去中小厂超两年,再回大厂多半没戏转型media人组织6家企业总监线下交流去二线以下城市做公关,职业发展路径如何疫情居家办公没留证,总监没领到正常工资13000名媒体人准备离职,正在招聘网站找工作576位媒体人成功转型公关总监的各种细节央媒京沪南方系媒体人,转型路的同与不同58位来自小媒体的公关总监的转型逆袭通过猎头寻求公关岗,容易遇到哪些坑一个HR眼中的媒体转型老总的常见管理缺陷专业能力和人脉必须随年龄增长,否则你就败了记者优于素质,转型死于情商这些思维方式如果不转变,会“生不如死”在大厂加班加死了,单位能赔老婆多少钱6403名互联网行业公关总监离职后没下家有多少媒体人和市场品牌公关去卖保险了
法律篇打竞对被判个人赔,提交聊天记录供出单位经济下行期企业反舞弊,这些行为易招事当年去P2P新金融做品牌公关,如今29人获刑88件公关受贿案,6成人只收现金为何仍被查企业内控是如何盯人刨事、决定是否移送公安的编个项目套现用于“隐秘目的”,处理不慎坐冤狱删稿出事,警方为何抓媒体人不抓PR企业加强反舞弊,你的这些行为易被误判财经媒体人转型创业,钱没挣着反被判刑涉及市场总监刑案数,是“公关总监”219倍
沙龙活动篇
企业如何应对自媒体频繁造谣侵扰?展会重大舆情汇总!如何提前进行防控?
涉法律传播上海沙龙:十余家企业讨论热烈
8年315主编,谈“法律公关”手段解决舆情保险业舆情沙龙,法律公关视角获企业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