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导读 ·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全新回归,“一举成名”突围赛、“榜上有名”对抗赛、双人天梯竞速赛,连线题、地名线索题、拼字题、地方展演题、千亿像素看中国、地名故事汇、地名排序题、城市版图题、达人讲述题、地名飞花令……精彩赛制,火热比拼,多彩文化,速来围观。

文 | 开心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从“地名”这一未被深度关注的内容富矿中汲取灵感,其看似题材小众,实则辐射大众。据统计,第一季节目在CCTV-4首播时段主要播出的专题节目中收视和份额均排名第一,在CCTV-1、CCTV-2的重播时段收视率均排名第二,全国电视观众累计达4亿人次;全网传播方面,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达5.5亿次,相关微信文章阅读量达10万次,节目与抖音合作打造的“地名背后是家乡”挑战赛话题视频共30余万个、累计播放量达38.8亿次,与腾讯合作推出的同名答题小程序累计访问量达2670万次,借助融合传播思维真正打造了一个沉浸参与式的文化课堂。



第一季结束后,有网友表示:“作为地理爱好者来说,这个节目可太涨知识了。看到最后真的有一种盛会落下帷幕的感觉,第二季赶快来啊!”在收视和口碑双双飘红、摘得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综艺节目奖再出发,《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全新回归,升级变换的是选手、赛制,核心不变的是对地名背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


新玩法:

从对抗升级中看地名、考能力


一档“你问我答”的竞赛节目,竟然有十几种题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将关于“地名”的各种考试和测试形式全面玩转,不仅充分延展地名文化的内涵外延,还多维度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


50位选手,涵盖教师、学生、军人、旅行达人等各行业代表,在每场比赛中通过“一举成名”突围赛、“榜上有名”对抗赛和双人天梯竞速赛三个环节,争夺“守擂团”的资格。谁的答题正确率最高、速度最快,谁就有机会攻擂,并最终冲击总冠军。无论职业、年龄、经历如何,在这里大家都是“地名文化爱好者”。



在出题方式上,《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设计了连线题、地方展演题、拼字题、地名故事汇、地名排序题、城市版图题、达人讲述题等十余种题型,不重样比拼,紧张又过瘾。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难度系数和趣味对抗性,节目一方面将天梯赛升级为双人竞速模式,逆袭者和守擂者分别使用两套题目作答,一方答错后,答题权移交另一方,以此类推,率先登顶34级天梯者获胜。


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了“地方展演题”“千亿像素看中国”“地名飞花令”等全新玩法。“地方展演题”围绕节目中的城市展演环节开展,将演出与答题有机结合。观众可能还沉浸在节目余韵余味中,选手们就得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答题上。


“千亿像素看中国”结合千亿超高清像素VR实景的高新科技,全景式展现地方全貌。选手佩戴VR眼镜观察360度全景图,找到线索所指的城市地标进行标记,或者在触摸屏中找到“中国地名大会”的定位标。



“地名飞花令”要求场上选手在短时间内说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华夏地名,限时会给选手营造出紧张感,也是对地名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能力的一次考验。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是融合传播时代,文艺创作积极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潮流的有力实践。节目主动提升参与互动感和“沉浸式体验”,充分运用电子屏幕、功能区变换、VR、5G技术等形式,让现场选手和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也推动着节目样式表达的创新升级。



新担当:

让地名背后的红色文化洗涤内心


地名背后承载的文化是穿越时空和丰富多元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创作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以及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等大事件汇聚的时代背景之下,因此在题目设置和环节设计上有所侧重,担起营造爱国主义良好氛围的文艺职责。


从关于“丹东”的地名线索题,延伸到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光辉历史的追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说:“中国经过这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新中国挺起了不屈的脊梁。鸭绿江的断桥上一个一个弹孔里铭记着、镌刻着志愿军无上光荣的事迹和精神。”



从中央红军长征途径地的地名排序题,拓展到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回顾,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说:“红军的道路是正确的,为沿途各省份留下了革命的种子。从那个时代一直到今天,八十多年过去了,走在这条道路上仍然能想起许多红色往事,并成为一种精神激励我们。”


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的推介,得以知晓:张富清老人不仅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也在恩施州来凤县贡献着榜样力量;革命烈士何功伟和刘惠馨埋葬在恩施的望城坡,他们“革命何须怕断头”的伟大事迹至今还感染了很多中国人。



搭配史料和影像视频画面,专家学者对地名的全方位解读,特别是对文化历史和时代精神的阐释,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崇高纯粹的心灵洗礼。除此之外,节目还通过邀请抗疫英模、边检女警、基层工作者等特别出题人,讲述他们基于地名的鲜活故事,传播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观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立足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地名大会》在阐释地名背后文化历史的同时,也进一步诠释革命历史,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不仅接受文化滋养,也能传承红色基因。


新传承:

挖掘广袤热土背后的文化华彩



为了挖掘不同城市最具当地特色的“名、景、人、物”,《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新增了“地方展演”环节来打造地方文化名片。节目邀请到江苏扬州、湖北恩施、重庆奉节、江西庐山、浙江天台、浙江桐乡、珠海横琴、安徽桐城、浙江慈溪、吉林白山、甘肃武威、新疆昌吉、福建莆田、海南五指山、内蒙古乌兰察布、陕西榆林、海南万宁、湖北咸宁18个地方的党政领导将非遗传承、地方美食、人文风光、少数民族文化等搬上舞台,生动展示地名背后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



第二期节目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展演分“风韵”“情调”“趣味”三部分,展现了恩施的特色与魅力、传承与发展。恩施扬琴奏响了《家乡美》和《龙船调》;人们逢年过节之时以彩龙船为道具,划地为台、亦唱亦演的民间艺术形式“利川灯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以手掌击打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为特色,舞姿轻松活泼,舞蹈语汇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特别是现场互动环节,现场选手跟着节奏欢快跳起“肉连响”,非遗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传承。



除此之外,《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唤起选手和观众对家乡热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每个人自觉成为本地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和弘扬传播者。例如,“利川因何得名”这道题目,两名选手都没有答对,但是方阵中的利川冯国廷主动站出来解释道,利川来源于清江,清江发源于都亭山,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平川大坝和山地丘陵镶嵌其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相信不仅是节目内的选手,节目外的观众内心深处也会萌发“爱吾乡吾土”的深沉情感。


弘扬地名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综合调动知识竞赛、文化解读、文艺呈现、人物故事等多种元素,助力地名文化成功出圈。从美食美景到典型地标,虽然不一定有机会用脚步踏遍祖国的秀美山川,但是透过节目,观众能够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了解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见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下蓬勃发展的火热乡土。




· 往期热门 ·

前哨年度风向标 | Quibi | 国漫崛起 女性群像 韩剧 | 偶像剧 | 全球影视产业 | 老剧翻红 | 武侠片百年 超前点映 | 短剧 | 爹味剧 古装剧 | 电视剧审美 |《八佰》|《快乐大本营》|《明日之子乐团季》|《乘风破浪的姐姐》|《故事里的中国》|《想见你》|《隐秘的角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