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月入过万的,都是哪些年轻人|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你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工资多少?
最难就业季。在今年的求职市场上落得灰头土脸的毕业生,也许不在乎工资多少,而只想求个工作。心有宏图抱负,但简历投出去的杳无音讯,也让许多学生含泪表示:行行行,3000一个月我也可以。
话虽如此。但打开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媒体,各路学长学姐晒自己拿到年薪几十万offer的内容不要太多。哪边才是真实情况?
毕业就月入过万的,都是哪些年轻人?
01
人人月入过万?你想多了
经济环境多变。尽管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早有预知,但身处其中,还是让临近毕业的学生们有点心凉。
毕业后何去何从?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有预计1076万个毕业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无论就业还是升学,每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机会都可能需要千军万马般的竞争。
能顺利签约工作的,已经是应届生中少数的佼佼者。
截至四月的调查数据,约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其中,女性获得offer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仅有四成。
工作难寻,毕业生选择放低期待。从2021年的6711元,到今年的6295元,他们的期望月薪继续降低。
已签约工作者的平均月薪,也从去年的7395元,滑落至今年的6507元,跌幅超过10%。
因此,当我们说到底有多少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子,可以达成月入过万这个看似容易的条件时,有一大批人已经折戟沉沙在找到工作这个挑战上。
数据统计出的应届生月入过万的比例也是很残酷的:10.7%,约为一成。尤其是,同比2021年,这一数据明显下滑了8.5%,表明今年的企业正在整体下调工资。
月薪低于3000元的工作比例,则从4.5%上升到6.0%。
02
毕业想高薪,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那么,毕业就月入过万的,通常是哪些年轻人?我们尝试给你勾勒出一副画像。
学历当然很重要。一般来说,硕博人才的平均起薪会明显高于本科与专科学生。
然而,随着双一流高校的硕博招生扩招、历届毕业生人数的累计扩大,名校身份也在高端职场竞争中显得有些“通货膨胀”。
硕博学历,陆续成为知名企业开出高薪的必备条件与敲门砖——原因很现实,竞争者都是高学历。无其他优势的情况下,他们缺乏理由录取学历项更弱势的候选人。
这也导致求职环境越来越“卷”。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人才乐于“下凡”,前往街道办、中小学等基层单位就业,求职门槛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能给出高薪的顶级机构,成为履历光鲜人群的竞争场。根据一份各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排行,排名靠前的是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顶尖名校。
它们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往往可以轻松过万。其中,清华学子的平均薪资甚至已接近两万,达到19613元。
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就读的毕业生,多数也会在北上广深寻求工作。在更高的人才竞争与生活成本下,城市也是影响能否月入过万的因素。
例如,在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为6457元,硕士生的平均起薪为9130元,已接近过万。到了三线城市,本科与硕士生的平均起薪则回落到4872元与6069元。
传统意义上很难获取高薪的小学教师、基层公务系统与事业单位的岗位,在深圳、杭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可能给出年薪数十万的丰厚待遇招揽人才。
当然,放眼全国,这一情况并不普遍。归根结底,梦寐以求的高收入,又跟专业与行业选择密切有关。
比如,根据麦可思的最新数据,在全国本科毕业三年的平均薪酬为8645元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毕业生薪酬更容易来到1万1到1万3的区间。
把薪酬前五的行业总结下,可以归纳为互联网、金融业、法律与咨询三类,也基本代表了当前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
而这几个行业中的高薪岗位,恰恰跟它们对学历、院校的要求相呼应。简历筛选阶段,一样的专业,普通本科的不要,名校硕博的请进。一些知名企业秉持了这样一种残酷又高效的筛选法则。
例如,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1届金融硕士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平均年起薪是42.9万元,中位数是40万元。
有15.2%的上交高金毕业生,甚至拿到了60万以上的年薪offer。
北大光华这边的情况是,2021届金融硕士中,近四成毕业生的年薪可拿到50万以上。
持续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找到了浙大软件工程硕士的就业情况。2021届全日制毕业生,首次签约的平均年薪是33.5万元。尽管其学历背景与工作场景没有金融行业那么高大上,但收益已足够可观。
图源丨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官网
03
高薪年轻人,也在惴惴不安
你会发现,想要毕业就月入过万,可以有一套速成公式:
在知名双一流高校拿到硕博学位,恰好又选择了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大热专业,毕业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在一线城市找到了工作。如果符合这些条件,那么拿到30万、40万的offer,好像是没那么难。
然而,速成公式,不代表是简单公式。能顺利达成这一目标的,只有历经辛苦或恰逢幸运的那么一小撮年轻人。
时运变迁。行业的兴旺与黯淡,也与年轻人的高薪命运紧密相连。
例如,澎湃新闻报道,高端芯片领域近两年人才稀缺。在各方大厂争先抢人的背景下,缺乏经验的应届生年薪往往也可达到五六十万元。人才流动的平均涨幅保持在50%以上。
在此之前,行业工程师已经在月薪七八千的“冷板凳”上坐了数年。相对应的,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专业也迎来了一波高分报考潮。
然而,高收入通常与工作量挂钩。金融业、互联网......长期受热捧的行业,往往是事多压力大的重灾区。在人们还在吐槽996的工作制时,一些高薪岗位可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间区间。而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辛苦的高薪岗位,可能也面临着降薪的风险。
据“深燃”报道,春季以来,互联网的高薪席位正在减少,跳槽涨薪的难度加大。降本增效的呼吁下,缩水的不仅是工资,更涉及整体福利。当危机感弥漫,根据36氪今年的统计,近九成年轻人愿意接受“降薪跳槽”。
在眼泪汪汪的加班里,人们身体诚实,奔赴在北上广的职场竞争中,而避免自己成为被迫“优化”、“毕业”的那一位——在这个围城外,00后想要整顿职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先进入职场。
纵有月入数万、年入百万的美梦。但在圆梦之前,这届年轻人只想求个工作。
[1] 央视新闻。“最难就业季”中的大学生就业:本硕过半有着落 高职生成香饽饽。
https://news.cctv.com/2022/04/21/ARTI6eEwo5WqrYFakkFb9jh9220421.s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111/t20211119_581164.html.
[3] 第一财经。人才吸引力趋近一线,超三成95后想去新一线城市工作。
https://m.yicai.com/news/101327772.html
[4] 中国科学报。“四大天坑”“钱景”不一定差!。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5/479104.shtm
[5] 燃财经。“润”回二线的年轻人。https://36kr.com/p/1772837159713289
[6]中国新闻周刊。2022沪上毕业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1Mzg3Mw==&mid=2651391280&idx=1&sn=2ca03087010c8b6bc24b3064c65ecf24&chksm=bdbea74e8ac92e58fe60b1ec263629b40ac65c4c2d0367c6abd9fde2f72f7b77755446efa6d0
[7]澎湃新闻。芯片人才之渴何解:从10年不涨薪到应届生年薪五六十万。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00905.html
[8]36氪。2022年轻人跳槽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tjU-q4iaSgDLXBsraH-dJQ
[9]深燃。被高薪“惯坏”的年轻人:离开大厂,从降薪开始?。
https://mp.weixin.qq.com/s/e_Nv4bBrMPx9J3AMqnlw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