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臣”的說解,正好是《漢字揆初》第八集內容之一。攙合進來,與同好以濡。
薛俊武先生
縣(臣)憲
梟首高杆與明堂立憲
(一)
《周易》無疑是伏羲“易八卦”基礎之上的哲學經典,證明“伏羲易”哲學思想的傳承是早已存的,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大佬們,似乎不應該罔顧這一史實的。追溯中國思想史,是迴避不了伏羲易所開創的中國式思維方式的源頭活水。甲骨文時代“臣”和“目”是一個形狀,都是人眼睛的造字。在使用上一般橫者為“目”(目),豎者為“臣”(臣),可是時間長了,相互有了混淆,就不像當初那樣規範了。“臣”,兩漢以後作為官場爵位,曾經扮演著國之棟梁的角色,因此在解釋“縣”“憲”二字的時候,有必要拉出來以它說事。
臣--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 ↑ ↑ ↑
“臣”和“目”都是人眼睛的造字,人體五臟中,心開竅於眼,心、眼相表裏,眼為心表,故把人的心理活動也謂為“心眼”。“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易经·序卦传》)其表述的是人性的來源和人倫次序以及臣為君心。
臣,甲骨文的作“臣”,其字形是由坤卦符號“”轉換而來,為會意字。是將兩個陰爻分別轉換成“∠”和“コ”,一個陰爻不變,刻意相嵌、媾和在一起的。為甚麼“臣”要以坤卦符號來表示其意呢?這是因為坤為地,如易經所表“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性恒簡以知阻”(大地所具备的德性,是天下最为柔和顺从、恒久易得的了,它明知前面有阻碍,也能谨慎从之。《易经·系辞下》)。這便是“臣”的來歷及其所具備的品行。但是,這裏又有兩處表述需要延伸:一是“臣”武丁時期出現的字形,援引伏羲“易八卦”的理念是無疑的,證明“伏羲易”是中華哲學思想的源溯。二是如果“文王演周易”確有其事,《周易》無疑是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之上的哲學經典,證明“伏羲易”哲學思想的傳承是早就存的,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大佬們,似乎不應該罔顧這一史實的。追溯中國思想史,是迴避不了伏羲易所開創的中國式思維方式的源頭活水。
(1)罪隸。“臣執,王占曰:吉。其執惟乙、丁,七日丁亥既執”。(3)官職。如小臣牆,管理倉廩的官員,“小臣牆又來告”。(4)官員。如小臣、小王臣、小丘臣、小疒臣、小臣妥、小臣剌、小臣嗇、小臣臨、小耤臣、小眾人臣等。
金文的臣作“臣”,是對甲骨文做了一些藝術的處理,增加眼珠瞳孔的意象,其表意沒變。小篆和楷書,視覺上比甲骨文符號轉換的結構更加明晰。“臣”的本意是對君主持久的柔和與順從,引伸之意有:(1)奴隸。《尚書·費誓》:“臣妾(男曰臣,女曰妾)逋逃。”(3)民眾。《詩經·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4)役使。《左傳·昭七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6)心腹。漢·鄭玄《注》:“臣,君之股肱耳目。”(8)人的謙稱。《集解》:“張晏曰:古人相與語,多自稱臣。”
茞(ㄔㄣ):從草。文字表述中的自損,《說文》:“草名。”臤(ㄑ丨ㄢ):從又。“又”為右手,臣等對堅實爵位的挺舉和強勢職守。堅、緊、賢、豎、掔、腎等字從之。宦:從宀。宀為居所。宮廷的臣隸,《國語·越下》:“(越王)與范蠡入宦於吳。”臧:從戕。戕有傷害義。戕對臣的保護,故臧有“善”和“厚”的意蘊,《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成不臧。”臨(金文作“臨”):從人、齊(甲骨文齐)。“齊”為新物,人俯身觀察。這裏的“臣”作向下用目。朢:從月、。望的異體字。月下挺身舉目。這裏的“臣”作向上用目。嚚(丨ㄣ):從。(ㄐ丨)眾口,眾人對“臣”的指斥,《左傳·僖二四年》:“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尚書·堯典》:“父頑母嚚。”(嚚,舜母名)臦(ㄍㄨㄤ):從反臣。二臣相背,《說文》:“乖也,從二臣相違。”臩、燛從之。
《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析形有誤。
【相關閱覽】
薛俊武:“岁”之憾
薛俊武:一简字(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多大关系
张铭:“臣”字源新说——兼说臨、朢字源
袁晓园:论“识繁写简”与“文字改革”——答吕叔湘等先生
唐翼明:漢字簡化是瞎折騰
张朋朋:从理论上彻底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评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文字观
郁離:從教育學等角度談“一簡字”
武和平、李乐:走出汉字“繁难”“落后”两大误区(节选)
杜車別:漢字“简化”確實是錯誤的
王文元:“繁体字”与简化字
朱曼华: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
董破晓:汉字会拖四化的后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