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法学》2022年第11期要目

法研在线 2023-03-25

《河北法学》2022年第12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10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9期要目《河北法学》2022年第8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7期要目《河北法学》2022年第6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5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4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3期要目《河北法学》2022年第2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2年第1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1年第12期要目《河北法学》2021年第11期要目《河北法学》2021年第10期要目

来源:河北法学杂志

摘  要

论党领导立法的证成逻辑

刘雁鹏

摘 要: 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宪法的要求,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体现,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论证体系下,党领导立法的理由大多从规范角度入手,但规范论证方式割裂了建国前的立法尝试和建国后的立法工作,理论架构不符合历史实践情况,规范理由倒置了宪法实践和宪法表述。在规范理由之外,党领导立法的理由有三个,即权威理由、人民理由、理性理由。党领导立法背后的原因实质上是权威,权威背后的原因是人民的授权和支持,人民背后的原因则是服从理性选择。从这三个理由出发,可以总结出立法权威命题、立法人民命题和立法理性命题。立法权威命题说明了党之所以拥有立法领导权不在于宪法法律授权,而在于拥有权威,权威命题解决了党领导立法的资格问题,那么权威视角下,党领导立法要首先保障中央的权威。立法人民命题揭示了党领导立法的权威来源于人民,该命题解决了党领导立法的立场问题,那么在立法过程中就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引导人民、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理性命题揭示了人民服从权威最根本是服从理性,理性命题解决的是立法方法问题,那么立法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吸收人民群众意见的同时提炼总结人民群众的理性智慧。

关键词:党的领导;权威;全过程人民民主;实事求是;立法


法律监督体系与监督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检察监督

刘志刚,平 凡

摘 要:我国法律监督体系是在八二宪制的国家机构体系下围绕公权力监督所产生的,其内涵与外延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新的注解,内蕴于其中的法理逻辑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法律监督体系存在监督功能重叠、运行机制单向、监督机构不独立等诸多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传统法律监督体系的监督主体、监督范围、监督手段以及监督效果焕然一新。但这一改革也使得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宪制定位受到冲击影响,检察机关为应对这一定位危机提出了四大检察的内生性职能体系调整。因应四大检察而生的检察职能配置与法律监督机关性质定位之间存在着法律监督悖论、法律监督手段疲软、法律监督范围狭窄等诸多张力,需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指引下在中国特色法律监督体系的整体架构中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法律监督体系;检察监督;法律监督机关;权力监督;职能配置


“隐”与“私”流变中的信息隐私权

王秀哲

摘 要: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采纳了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界分的保护策略,学者们在独立与融合三种不同立场上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回到媒介演变和信息化导致的隐与私流变中,隐私权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概念,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宜在信息隐私权层面展开,但信息隐私权作为突破传统以隐为核心的新的隐私权概念,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无隐无私的挑战。基于人是目的的人的尊严价值保护,信息隐私权需要在自主性私与相对性隐双重内容上进行革新。从信息隐私权的变通性隐与私出发,我国目前个人信息民法与专门法律保护中的相关规定必须重新解读。

关键词:“隐”;“私”;信息隐私权;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异化的法律防范

——以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为中心

冯 果,吕佳欣

摘 要: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作为资本市场回应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金融工具,绿色债券不能徒有标签而无其实。现阶段我国应该在诸多制度安排中突出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作用,以期通过市场机制与社会监督防范募集资金用途异化。目前,我国现行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失衡,实践中信息披露报告流于形式,无法满足防范募集资金用途异化之需要。对此,应以募集资金使用为主线搭建制度框架,围绕募集资金使用完善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披露内容,并构建配套措施保证信息披露制度发挥作用,使绿色债券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债券。

关键词: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市场机制;社会监督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之维度及风险法律防治

杨福忠,姚凤梅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治理具有赋能作用,能够促进多元主体有效参与、提升公共政策的精准度、全方位升级政府治理系统,提升治理效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存在诸多风险,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新型社会纠纷、赋能政府治理进程中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技术不完善造成社会公害等。防治人工智能风险,在防治策略上要坚持法律规制与保障并重,在出台规制措施时必须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在防治手段上,要做到软法与硬法同向发力,既要发挥软法的价值引领作用,更要发挥硬法的刚性约束作用;在防治方式上,要强化权力治理与技术治理协同。

关键词: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社会风险;法律防治


论中国特色刑法学术话语生成的理与路

——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统计分析为切入点

姜 敏

摘 要:自2010年开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立项,大多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反映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已有由学术话语“销售地”向“生产地”转变的倾向。这种转向之旨意在于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其学术话语权。刑法作为中国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具有这种意识。但是,其前提是中国刑法话语体系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中国刑法话语体系要直面缺乏“中国特色”话语的现实,就应寻找提炼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理”和“路”。从宏观维度看,中国刑法学术话语主体应以唯物论思想为理据。具体到微观层面的实践,则应以“中国场域”为出发点和基础。因此,提炼中国特色刑法话语的路径应重视中国的时空、中国的实践、中国视角的国际化视野和对中国刑法未来图景的描摹。

关键词: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特色;刑法话语权;刑法话语体系;中国场域


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区域性生态保护立法的体系化路径

岳小花

摘 要:实现立法的体系化,区域性生态保护法首先应将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正义、实现生态保护效益、构建统一的区域生态保护秩序为价值依循,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追求;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遵循生态规律以及系统保护、综合治理原则指导下,将保护目标与规划制度、区域生态保护监管体制与协调机制和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作为基本制度遵循;将整合完善内部法律规范体系、衔接协调外部法律规范体系作为规范依循。环境法典规定区域性生态保护条款对于区域性生态保护立法体系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区域性生态保护条款置于各编后部位置;重点在自然生态保护编中分流域、高原区域、海域岸线三种区域类型,并处理好与自然生态要素保护的界分。

关键词:环境法典;区域性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法;体系化;生态区域


民法典施行背景下借名买房的合同效力与权利归属

蔡 睿

摘 要:借名买房行为包含借名合同与房屋买卖合同两个法律关系,二者相互独立,不构成合同联立。规避限购政策的借名合同原则上应被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除非当事人为自身居住需求而借名买房。借名买房行为类型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使出名人预先受让房屋所有权,借名人再通过与出名人之间的借名合同来实现对房屋的现实支配。对于借名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可借鉴动态体系论思想,引入相关评价因素,通过利益衡量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通过权衡方式得出借名人获胜的结论,可谓其获得了物权期待权地位。

关键词:借名买房;规避行为;合同效力;权利归属;动态体系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理念的历史流变、发展困境与中国方案

吉益霖

摘 要: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经历了国家自助治理、区域隔离防守治理到国际合作博弈治理阶段,仍未形成明确的卫生治理理念,且现行卫生治理理念过于政治化,极易受大国意志影响,难以发挥国际法理念的引领作用。当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国家大行单边主义,缺乏协同意识,加剧了卫生治理不公,革新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理念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引,该理念旨在增进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树立共同体意识,通过构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利益观、权力观、合作观和治理观,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稳健前行。

关键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治理理念;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完善

高 娟

摘 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发挥司法的保障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从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实际出发,聚焦人民法院服务保障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梳理人民法院在乡村治理实践探索中的具体样态。分析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发现存在治理理念守旧、制度体系不完善、治理手段不先进、治理能力偏低等问题。从强化党委领导、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互联网+”模式的深度应用机制、建立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民法院;乡村治理

详见《河北法学》2022年第11期

又有多所高校出现疫情!多所高校提前放寒假!法考生暂时留校备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3年拟招收博士生的导师名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2023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
这所大学召开专业学位博士点申报研判分析会,含法学院!
华政百名学子海外法律实践项目第一期学生出征仪式隆重举行
关于湖北省法学法律人才库拟入库人选的公示
法考后续考试工作如何安排?

成都马拉松组委会:3.3万人参加的赛事实现安全有序举办,截至目前没有发现阳性病例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3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公告
疫情之下,地摊上的法庭!(心酸、泪崩、难过……)
关于取消北京考区2022年度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等9项资格考试的通知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学科2023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
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2023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500人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80人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43人
浙江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福建医科大学招收2023年全日制博士准考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招收海外高校优秀中国籍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招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简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2021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结项验收评审结果的通报(附评审结果)

郑州启动5天攻坚战:中心城区小区封闭管理,市民原则居家

网传北京站闭站?官方:谣言!

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司法部关于《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任贤齐曾发文帮寻人!最新消息:失踪的孩子已去世……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2023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学科2023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

《河北法学》2022年第12期要目

《民间法》主题征稿启事
江苏海商法学研究会年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2022“纪检监察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关于召开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及征稿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博士生沙龙邀请函——新征程中的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
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会2022年年会暨“人工智能、纠纷解决与法律风险研讨会”会议通知
天津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天津国际法治营商环境建设”高端论坛邀请函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法治话语、法治思维与中国式现代化”暨第十三届全国法律修辞学学术会议邀请函
《北方法学》2022年第6期要目
第三届社会进步与医事法发展国际论坛邀请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人权》2022年第6期要目
《中外法学》2022年第5、6期目录
《南开法律评论》改版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高校教师自曝被同事投放百草枯后中毒!
《法学》2022年第11期要目
《法学家》2022年第6期要目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法学论文要目
《环境法评论》(第九辑)征稿启事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9、10卷目录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第四届京师法学“新时代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博士生论坛
清华大学程啸教授:法律硕士生的苦恼以及如何发挥优势
《地方立法研究》2022年第6期要目
浙江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主题征文获奖公告
《政法论丛》2022年第6期要目
《刑事司法科学与治理》约稿函
《法商研究》2022年分学科总目录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平行论坛法治版块即将召开
2022京津冀金融司法协同论坛、金融专业化审判合作论坛,含直播
第三届遗嘱与遗产继承论坛联合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第二届和平杯中国法律外交翻译大赛获奖名单
2021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和特别奖、提名奖获得者公布!
《东南学术》2023年重要选题方向
关于表扬第八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优秀组织单位和获奖论文作者的通报
“商标法研究百家争鸣”——2022三会联合商标论坛邀请函
《数据法学》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