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精典往期
精彩回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下载打印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第6课《最后一课》第7课《土地的誓言》第8课《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第10课《老王》第11课《台阶》第12课《卖油翁》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4课《驿路梨花》第15课《最苦与最乐》
第16课《短文两篇》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四单元知识点+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
第18课《一颗小桃树》
第19课《外国诗二首》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第五单元知识点+单元测试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
第22课《太空一日》
每天同步更新中。。。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视频
♬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二、理解词义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3.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4.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故事的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2—23):故事的发展。写“我”带小姑娘的草原之旅。
第三部分(22—44):故事的高潮。交代“我”灰色生活的改变及“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揭开悬念。
第四部分(45、46):故事的结局。写“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四、问题归纳
1.第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2.“在我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也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这句话表明“我”由过去对自然的漠视到感觉的复苏,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暗示小姑娘的经历、品质彻底改变了“我”,“我”会带着小姑娘的精神更好地生活。
5.文中是怎样刻画“我”的形象的?“我”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
五、课文主题
“我”在度假旅行过程中,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用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在结束任务的同时,女地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这让“我”明白,应该时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要学会珍惜。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缀) 迟钝(dùn) ǒng(笼)罩 忙lù(碌) chá(察)觉
闲xiá(暇) wèi(蔚)蓝 岩浆(jiāng) 合拢(lǒng) 天yá(涯)海角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
B.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是以前录下来的。
C.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
D.虽然又是一句轻柔的祝福,却是我的心语;虽然见面只是微微一点头,却满含浓浓情意;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貌合神离。
(解析:D项中“貌合神离”与语境不符,应改为“心有灵犀”。)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B)
A.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B.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他还能通过采集戴着他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C.“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D.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他都不会再远了。
(解析:A项中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问号应在双引号里面;D项中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D.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解析:A项应为“建立和完善”;B项“培养……水平”搭配不当;D项应删掉“使”。)
5.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D)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6.综合性学习。
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2分)
【材料一】
类型 | 一维码 | 二维码 |
数据容量 | 大约20字符 | 大约2,000字符 |
数据密度 | 1 | 20—100 |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02 拓展阅读
(北京中考)
超级智能住宅
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
住宅终于建成了。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有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好了,现在总算结束了,住宅竣工了,大功告成了。
住宅是丈夫为讨妻子欢心而建成的,因为妻子不爱收拾房间,而且觉得烹饪、洗涤特别麻烦,对于读服装设计的妻子来说,财务收支就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任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妙。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动开放,芬芳弥漫。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想。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你听见了吗?”
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发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房子拿出的仍是蓝裙子。僵局持续了一个小时,妻子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只把自己闷闷不乐地锁在房间里。
过了一周,女主人又跟房子争执起来。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你怎么搞的?睡着啦?你这房子,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门呀,你怎么啦?我需要去找她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房子,我爱她!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沉默。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中央,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房子,你听到了吗?”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
(选文有删改)
7.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①固执任性;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②蛮横无理。
8.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
选取对话:“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作用:既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暗示了下文中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造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9.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说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
你的问题: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结合生活详细阐述你的观点。
你的理由:本文主题人工智能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我们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为人类的敌人?在我们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他的危害以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此题在考查原文主题的同时,还需要将科幻回归现实生活,思考作者影射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小说表现生活现实的体裁特点,一举多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