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10年,什么样的产品经理最值钱?四个资深 PM 掏心窝子的话

职人社 2019-06-05

上周,职人社创始人黄海均受邀参加三节课《互联网开年大课》产品专场直播,以下是干货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场嘉宾:

  • 黄海均,职人社创始人,曾在网易、豆瓣、知乎等负责多个核心产品

  • 张涛,神策数据副总裁,曾就职于腾讯、ACFun、豌豆荚、映客

  • 布棉 ,三节课联合创始人

  • 王晓晨,新浪平台产品技术部产品中心产品总监


#1 如果想成为一名产品经理或转行做产品经理,现在还是个好的选择吗?


布棉:对我而言,永远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任何不同职业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关键是你自己的愿不愿意去选择。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在一个行业里面能找到成就感,这个事情就一定值得你加入。


回顾我的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在 2007 年的时候,当时去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是一个很奇葩的事情,人家以为你是进了某一种特别奇怪的一些组织,但当时容易,现在肯定难度增加。回想我最近每天在面产品经理的时候,就会思考如果我放到这个时代,可能就入不了职了,确实行业里面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在变高,但我也相信我们整体的学术水平或者学习者的素质也在提升,从比例上来说,差距不会太大,值得去挑战。产品经理也有光鲜的一面,就是做完一个事情会获得成就感,


张涛:放在五年前十年前大家会觉得加入产品这个行当会比较容易,很大程度看似表面是个科技行业,但还是一个劳动力挺密集的行业,整个行业在发展初期有很多的空白,有大量的事情没有人做,就全部都冠以产品经理,所以那个时候进入比较容易。


发展已经十来年了,现在这个行业专业化分工对应的岗位越来越明细,那么相对来说产品经理这个概念本身相比十年前,它会更加纯粹一些,它的岗位价值包括进入的门槛难度相对来说会有一些提高,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想要选择加入这个岗位的人而言,这恰恰是你加入的理由,因为你一个高门槛的更聚焦价值的岗位,其实更值得加入。


黄海均:我觉得值得入行,首先看怎么定义它,我相信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我借用俞军老师的一个定义,就是产品经理是包括需求生产销售三位一体。既然是三位一体,其实从我们最初知道宝洁时代,消费品时代到软件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将来人工智能这个职位始终是整个商业公司里最核心的一个职位,所以这个需求面本身不会随着时间往前推移就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先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做一个 iOS 开发,在 2011 年前后苹果所有的规范都是英文,光是语言,包括说是否有一台 iPhone 手机都成了一种门槛,现在其这些都没了。很多规范从 p c到 pad 再到手机设计本身就有很多限制,有限制意味着更简单。那么初级交互设计师,初级画原型的产品经理就会被淘汰。但我认为对需求对业务对这个行业了解深刻的产品经理依然是非常稀缺的,我觉得金字塔塔上面的塔尖的人还是少,但是中部和腰部非常多,中部的人才由于各种被动和主动原因进入到这个市场里面,判别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难度变大。


#2 无经验从业者该如何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在这个时期之前和现在,产品经理有没有什么区别?


黄海均:肯定是有区别的,区别有几方面的原因。我们套用公司产品经理等于需求、生产加上销售这个逻辑。


在软件时代,产品经理的需求本身很确定,to B 生产也比较确定,那时候产品经理称营销产品经理。我们刚入行百度还在招,当时的产品经理的能力在于营销,在于销售。这之后这个环节倾斜到了生产,所以产品经理更多偏项目管理。就是说需求还是确定的,但是我要让这帮程序员怎么样更高效的去有一个稳定的产出,能够及时交付。


在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非常多的创新出现,需求变得非常不明确,我觉得到 2018 年又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什么?所谓的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变得没了需求,新的创业机会,包括投资机会好像都被瓜分完毕,所以大家要寻求新的机会。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聊产业互联网向上天入地,所以不管是入行做产品经理,还是说老一辈的产品经理,你要进入到一个新的职业发展周期里面,需要对产业、业务有非常更深的认识,产品经理门槛是提高了。


PC 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依旧有很多公司需要应届生,但从整个大盘上来看,产品经理的门槛变高了,因为这个职业有很多东西成为了某种常识,你的竞争力需要凸显,比如数据分析能力,运营,甚至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包括商业化的能力,你得有一定的长板,才能凸显自己的竞争力。


张涛:我看来,十年之前做产品经理,你是一个互联网爱好者就行,那时候你区分一个是能不能做互联网产品,就看他平常用什么聊什么。网感好就可以做。十年之后不会提网感这个东西,现在这批年轻人从小都在移动互联网力长大,当这个东西成为了一个非必须项后,就意味着我们在筛选人,我们有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一些标准。


我在乎候选人的一点,不在于你告诉我说你用了什么产品,而是你用这个产品的过程当中,能不能够理解这个产品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一个平台方还是说它是一个单独的做 B2B、B2C、C2C?你能不能想明白表面上这么一个 App 它背后所对应的平台及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利益的往来或者物流或者信息的流通?你不能光是用这个产品就行了,我在乎的这种候选人的素质也会根据这个方向来。就是说你要看透这个网站和 App 框框的本身,你更要理解他背后的商业价值和整个的商业逻辑。


王晓晨:明白,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产品经理,现在去拥有相应的这种基础知识其实已经不够了,必须有自己的长板,或许是在数据或许是在运营或者某一个方面对吧?


布棉:对,从我给的建议来说,首先,不管你是实习生应届生还是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第一就是先加入进来,一加入进来,先做产品还是先做运营先做其他的,其实反而没那么重要。因为对业务的了解其实是成为现在我们对产品的新要求,接下来可能业务型的产品经理,会越来越吃香,你熟悉业务,加上你对产品本身的工作方式方法的理解,这个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理解业务是难一点的。


第二,原来你想要加入互联网可以说自己特别有热情,现在大家都不关心了。原因在于我们是期待,你想加入互联网得先证明点什么,至少你得先去尝试学习。说白了如果在应届生找工作之前拿出一份三节课的作品集,不管他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至少证明了行动力,做了努力,我觉得这些都是很看重的。先比大部分人在想的时候多走那么一步。



#3 现在不需要功能型产品经理了,这件事是真的吗?


张涛:我去年转型做 to B,一年下来也接触了几百家企业,因为我自己做产品出身,我去跟客户去接触的时候,会比较敏感,很喜欢看他们的产品本身。以前只做自己家产品的时候,就会觉得功能性的东西做来做去也就是那几个模块是吧,里面的思路优化迭代的方向都差不多。但你真的出来之后看到更多的公司,尤其是现在互联网跟整个的实体经济结合越来越多,你不用往特别底层看就往中间层看,就会发现其实整个行业里还是有蛮多的一些公司,它目前整个的产品功能方面,要迭代和优化的空间还不少。


甚至我在跟这些公司的 CEO 在交流的时候,他自己会困惑这件事情,他很明显地表示说,我觉得我们现在公司产品还没有打磨好,张涛能不能给我再推荐个人来帮我把这块能够给我做好?因为你知道发出焦虑的声音一般都是想得比较远的是吧?他可能会觉得说做功能不行了,但我从目前看整个行业的实际的需求和目前的大部分的产品的现状,功能型产品不管是从需求层面还是从执行层面,还存在优化空间。


黄海均:我觉得这个观点肯定不完全站得住脚,为什么?我们刚说产品经理定义是需求加生产加销售,但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定义,产品经理是你定义出正确的产品,这个关键是定性产品给你合适的用户。


所谓正确的产品,这个里面有不同的产品,大的分类电商像 to B 交易,交易平台双边市场、多边市场,社交、社区内容范围等等,这些分类里面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产品,它的核心体验完全线上化。比如说从去年开始,社交又变得比较火了,现在出海比较火,出海其实打的是什么?当然也有部分说做出海是去做电商跨境交易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出海做的是偏直播社交类的产品,我觉得这跟我们现在讨论的功能非常接近,这里,产品经理怎么去精准的识别到用户需求,把握产品开发节奏,更深层次的从产品的角度去有一些创新,我觉得这个里面很难说它是没有空间了,肯定很难统一。


布棉:我觉得从对我的思考来说,我定义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功能性产品经理,其实所谓功能性产品它不是一个贬义词,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我们的使命是解决用户的问题,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功能还是别的,我觉得这没那么重要。


第二,将一个功能做到极致。现在在 FX 上面有大量这种产品,比如汇率换算这个功能,人家做了四年,但是现在能有大量的收入,我们有一个经常用的清单式软件,人家一年的年费 198,这些产品你觉得它是个功能还是一个什么?我觉得这个团队即使它是一个功能型产品经理团队,也是最 Top 的团队,所以不管你是功能性产品经理数据型产品经理还是业务型产品,关键是做最 Top 的一个产品经理,这才我是一直会关注。


第三,用户体验。不管什么情况,不停去迭代这种产品、功能才会让人兴奋。今天跟我们同事在聊,他说我有点痛苦,他说我现在好像做了好多的需求,他说我接下来要做什么需求,我说你这几个列的那三四个需求,我说这三四个需求做得足够好的吗?我说你会给它打多少分,他说就70分,那么为什么你不把它做到 90 分?如果你做到 90 分,一定是在我们的同学们去用的时候会觉得还不错的。现在看到很多同学用我们教学系统有很多吐槽,我觉得每个点你把它做好了,就是特别有成就感。以后去做业务、数据分析、策略都能做,而且都能做好,它其实核心在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在极大提升。


#4 相比于功能性产品经理,策略型、数据型产品经理是否有更大的潜力和上升空间?


布棉:我妄自揣测是不是大家在拉勾网发现策略产品经理的薪资比功能性产品经理更高?其实这个归因它没有什么逻辑性,因为有可能实际的因素是什么?是因为在公司里面他的商业价值或者整个岗位的设置,最后使得说可能更有价值的那部分的事情,或者是工作被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部门给做了,而且各部门平时的大部分工作内容,或者是说从协作的层面上来说,他正好在做策略这一部分,但是我觉得这个本身不能归因到说这个岗位本身就更有价值,因为在这个公司很核心的部门放到另外一个公司不一定是核心。


在我看来,现在产品经理要求越高了,其实核心在于对产品的细分越来越明确了,大公司能够有中台后台,前端用户端、商业策略等等,它的核心提示是分工再明确,当分工再明确时候会出现很多市场缺口,那么在这种缺口的情况下,跟买股票一样,供需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短期量级就会上来,所以在去年时候最流行的区块链产品经理对吧?听说能出到 4 万一个 P2 级别的人,能写白皮书的任何产品经理,但那一段时候供需平衡到一定程度上,还是一样的,所以我理解来说很多人是因为有一个更高收益的东西在那儿。 


张涛:我觉得这个行业很神奇,可能放到 5-6 年前,很多人觉得 PM 互联网这个行业很赚钱,但其实真的你做到这行,或者说我们自己做 PM 的事有那么高大上吗?为什么外行会觉得你很高大上,这里面就有一个信息差,我们这一代的互联网,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个信息差方面是占了不少的红利的。但是你看现在这个信息差没有发生在行业外了,行业内部就有一批功能性产品经理的同学会觉得策略性产品经理好高大上。


说实话我也做过策略,我也面了很多做策略产品经理来实际做的事情,我觉得也没有那么神奇不同。我就一个建议,如果你现在还是觉得很高大上,那就放手去做一下,你现在做功能或者做策略不妨一搏,既然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去解决信息差的,你自己的职业发展难道不应该要求去突破这个信息差。


黄海均:我觉得不要看短期,应该去看每家公司里面它所处的产品阶段,它所处的行业。不要按照功能模块去分,你可以按照行业去分。


你是一个做交易平台或者双边市场或者电商的,这可以分为一类。做用户社交、社区文娱的可以分为一类。这么分我觉得对于你的行业发展其实不会带来局限,分析一下供需关系,策略产品薪资短期内比较高是因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功能上的创新的空间被挤压了,因为产品形态可以相似,最后怎么决定差异化精细化运营数据分析数据驱动。


我觉得一定要往横向去看,不只是说要去做不同行业的产品,一个公司内的所有产品所有的环节和链条你都做一做,对于不管是公司内部往上走,还是说你将来如果要换工作,把路子打开非常重要。



#5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到底应该是什么?


张涛:我认为还是一定要回归业务本身,回归商业的本质,你可以理解为说产品形态和商业本身它是统一的。比如门户时代,你作为一个 pm 作为一个程序员,你能够把门户的网站给做出来,这个产品本身就是商业形态,门户就是商业形态,所有的用户所有的利益全部都在线上发生的,做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你现在去做一个美团外卖的 APP 我相信凭现在的技术实力或者是 pm 的基本的经验,一个两三年的 pm 让他画美团外卖的原型,我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背后那么多的餐饮接入,那么多的骑手管理该怎么办?


因为现在整个互联网跟实体经济其实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产品解决用户需求,过去,解决用户需求靠你一个人就够了,但后来可能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慢慢只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了,有一部分可能要在线下。比如我们那个时候用没有支付宝的淘宝,可能除了交易那部分是靠线下,大部分还是靠线上的。但你看我们现在每天所用的那些服务有多少是真的是只靠在线产品本身就能完成的,它背后有很复杂的商业链条,有很复杂的业务链条,供应链的逻辑管理。


如果你作为一个 pm 不能够去理解这个公司的商业或者是业务的本质的话,你永远都就只能去做最前端的产品本身,永远都参与不到这个公司的核心,说白了不管是你在当前这个公司的发展,还是你未来的发展,你既不能在这个公司里面处在比较重要的领域和位置,那就意味着你在行业里面同样也不能处在比较重要的领域和位置。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好想一想,自己当前所在的这家公司到底靠什么来赚钱?哪怕你现在负责一个很小的模块是如何服务贡献于这个目标?如果你觉得你做这个模块对公司的业务目标没有一丁点的价值贡献,我就可能比较危险,你可能得想想看要不要在公司会被优化掉换一些岗位或者可能要找一些新的机会了,这一点特别重要。


王晓晨:对,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其实我最开始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网易,当时网易在出财报的时候我是有在认真的去看他的财报的解析,但我周围有些同事就无法理解。我觉得你看了自己公司的财报你才能知道你的公司收入结构是什么样,比如他在哪些领域上有发力,你所做的业务现在在你公司里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大一些。


张涛:其实我们提到 pm 的本质是解决需求,这个需求有时候并不只体现在用户那一侧,公司本身内部也存在很多需求。往往当你把眼光放到公司本身的商业逻辑和业务流程上之后,你会发现你司赚钱的逻辑可能是有五个流程,而你的产品可能只是赚钱流程的最后一个流程,前面可能还有多人在为这个事努力了。


你需要利用你做 pm 的能力,不管设计产品思维方式,还是说利用信息差获取学习的这种能力,你该试图将其他环节的问题解决一下。比如你可能才做两三年的 pm,很难想象有很多公司整个的业务运作是卡在什么环节,可能是卡在财务的打款,导致整个业务都停止运转了,你在产品上优化 20% 的转化点,不如帮助财务那边同事设计一个新的流程,通过一些内部产品系统的组合,让整个流程变快,让公司整个运转效率提升。你可以把你的优势,你所擅长的技能发挥到更影响这个公司的价值的部分很重要。


布棉:对,其实张涛把我想讲的话都给说了。因为张涛也是球迷,因为我也是球迷,我觉得从一个球队的角度来说,每个人你要找到自己所在的价值是很重要的,那么价值来自于什么?你核心业务的贡献是由近及远吗?慢慢往后靠吗?进球当然最厉害的,但如果你是侧翼能够为进球服务的也很好,守住大门的这帮人也很重要,但是你说我是后面捡球替补我永远做替补,那当然你的价值就会低一些。


基于这个点的时候,你现在是个替补,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努力上场适应多个位置,另外如果不是适应多个位置,那么应该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从主观角度去思考怎样在组织里价值感变强,找准核心业务,不断解决问题,这样你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张涛:我补充一下,我觉得其实在工作两年到五年之间,核心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得足够的扎实。这个是一个最大的一个根基,你先干到 1 万个小时,干 2000 天干到 1 万小时可能就好几年了,那么 6、7 年以后再去往创业或者说往更大的业务方向去转,会让自己更从容。


王晓晨:好,总结一下,其实从黄老师的角度就是脚踏实地,按照布棉老师的说法就是在我脚踏实地的时候,先想明白我如何把我自己价值最大化给公司。从张老师的角度来说,就是去仰望星空,不能永远只局限在一小部分里面,应该去从更大的一个角度去看待我的价值,以及我做什么事情能给公司带来真正的利益价值,可能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些方法,才能说是真正的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在职业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而至于到底是产品经理产品总监,还是说是是产品架构是什么?其实在那个时间点上它已经不重要了。归根到底还是它是能为用户解决问题的人,为公司解决问题的人,你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大,其实你就越重要。



#6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在公司里到底怎么样去做对的事情?


张涛:这是一个灵魂拷问就是对的事情。我们传统意义上会聚焦对用户的价值,但是在公司里面可能有很多变化,比如公司的战略商业利益,甚至无法判断有些功能是否能做。


从我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对的,因为做任何事情一方得利,一定必定会被影响,所以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你做这个事情对哪些人有影响,而这个影响是否对于公司整个价值或者战略品牌也有利益影响?不能无限制的用好成本怎么办?所以我觉得,第一,核心是遵循去做对用户好的事情。第二,在对用户好的情况下去兼顾公司的战略。


我个人觉得这方面一般常见的产品经理会遇到两种方面的事情,一方面事情就涉及到价值观。这个社会整个世界其他就很多元价值观也很多元,只要在没有违背法律的情况下,你遇到自己实在接受不了价值观,选择走人不是一件坏事情对,因为你天天跟一个价值观匹配不到一起的团队或者老板去配合其实很痛苦的。


布棉:我补充一下,首先你要去真正推行一个新方法或者新的理念时,你要不断去在里面找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去尝试,并且自己要吃透。你不能推到一半,人家提起质疑发现没法解决,像我在公司里面引入设定马拉松的一种方式的时候,其实是花了十轮不断地去尝试,这个过程会碰到很多问题,关键是你要去自己思考去解决,解决完了之后这个点你会发现团队们慢慢理解了,那么这个方法才叫顺理成章地说下去


王晓晨:先补充两点。


  • 第一点,在信用点数还没有那么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是想做一件事,但是你必须要清楚是在为公司解决问题,所以公司让你做A,但你就想去做 B 的时候,你需要做的还是把A做好。然后你用其他的时间小成本的去做一下 B,让大家看出来他确实有效果的时候,再去把 B 试下。如果一开始你就要资源去做 B,实际上公司不会给你这么多的资源,所以我觉得不耽误公司主线的前提之下,用一些小成本的方法去尝试。

  • 第二点,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找自己信赖的导师。很多年之前我认识了布老师和陆老师,在我的职业方向上有两位老师这样的标杆,特别幸运的是每当我在职业上有些困惑的时候,去跟他们聊,他们会给我一些解答,其实有时候你坚持认为你这个事是对的,但可能不是对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去问一问,比如说你在你职业上的导师做些咨询一下,让他给你一些建议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是很好的方法。


黄海均:我觉得需求本身要跟老板有一个非常透彻的一致性确认和一些价值观层面的一致,这样在后面推动中才能够知道尺度,知道怎么去把控它,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绝对的正确,它是一种选择,它是一种平衡。


只有当你真的了解到非常多的信息,才能够做出一个最终决策东西当你的信息稍微有一点不全面,就会发现自己想的跟别人不一样。其实你的业务部门或者你的 CEO 甚至说投资人他们想的是另一些维度,选择几乎可以肯定一定会是有某种偏差的,最后怎么定义正确,怎么定义错误就成了一个悬在空中的哲学问题。


做产品很多时候就像有点像在做科学,应该有一种求真的精神,这种求真的精神,就是你要掌握足够的信息,你要敢于下决策,你要敢于试错。



#7 从消费互联网转型到产业互联网,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它代表着什么样的机遇?有什么样的挑战?


黄海均:我先来说,在腾讯正式提出产业互联网之前,我做过一个正儿八经的产业互联网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物流领域的,也拿了融资。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 第一,是从组织的角度来说,你怎么去切入?有没有一个引路人带领?

  • 第二,个人之间信任关系如何?

  • 第三,你对业务所处的行业和赛道,它的本质的商业逻辑和供需关系,包括供应链你研究到的有多深?你要去做产业上的升级和变革,那么你到底动到了谁的蛋糕?那这个蛋糕背后相关的产业方他们以前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你要怎么去深入到一线去研究?你的切入策略是什么?


比如说我在做物流相关项目的时候,我会把国家统计局里面关于物流相关的所有的数据,过去 15 年到 20 年的这个地方打个括号,你会发现物流行业第一占据了多大的空间。


  • 第一,你需要考虑切入问题,每年十几万亿的市场,它到底怎么分的,分到哪个还分到哪些?分到的哪些环节,分到了哪些环节?其他的公司现在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你到底可以怎么去搞这些事情,就是你把这些数据其实它会比我们去研究一些新的产业要多很多这样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不随着你的意志去改变的,我就要把这个数据去搞透。

  • 第二,你要做产业化的这个事情,如果要深入进去,好的引路人,或者你怎么去渗透到那个行业里面去做非常接地气的这样的行业调研和准备,其实就变得非常重要。

  • 第三,到底是一个偏信息驱动,还是交易驱动,还是说资源驱动,甚至说政府驱动?产品经理要得懂得很多社会上的潜规则,你的社会阅历很重要。如果我们只是在公司里面产品经理做 C 端的也就上面跟老板对吧?左边跟设计师,右边跟程序员,打打交道就完事了,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社会的复杂度和生意的复杂度本身应该是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这里面是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怎么去切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找到一个让自己比较安全比较可控的一个安定的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知识,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张涛: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认知上的一个偏差点,是在于我们大部分人去想产业互联网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把整个行业想的太简单了。我们更多的还是在把我们现有的互联网的整个的一些平台模型,不管说 C to C、B to C 套在里面,还是说你总是试图用这些互联网这边这些理念用去套,但是其实没有想到的是在传统行业里面他们整个的商业链条逻辑,整个的利益方、供应链的运作逻辑我觉得比互联网要复杂很多倍。


你真的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它可能不是一个网站,其次你发现你要连接的不是两方,你看这个行业链条特别长,有时连不起来,甚至链接这个过程的成本远超你的想象,而不是说好像解决一下信息流通本身就行了的。所以说我觉得可能换一个思路就是说如果说是做我们这行的要介入产业互联网,我建议是说不要动不动就想去做平台,很辛苦而且也很难做。


如果我要提一个建议的话,就是说不管创业还是加入公司,看到平台稍微谨慎一点,想一下这个公司是不是有在解决产业当中既有链条上的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解决了之后,不管是在收益上还是在效率上,还是在任何一个点上有很明显的收益,而不是说本身是做一个平台。


布棉: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不断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手段往前走的过程,所以当我们投身下去的时候,不要是说我在这个产业里面能怎么样?其实即使在再大一个产业里面,我也应该去想到就我在这个产业里面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你投身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上,首先想到找到这种所谓的独角兽或者解决某一个明确问题,并且有明显价值的这种切入点。


其次我认为另一个可能会带来的挑战,就是它变慢了特别慢了,发现 SARS 的这种产品出来之后,又回到软件时代了,我要交付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很难。神策不能搞一个临时版本上线了,可能一堆客户把你骂死,现在上线一个版本,需要测试很久,这个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一个可抄的东西太少了,对这个是很大挑战,所以就是你的知识面和你的知识的宽度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变化。


现场问答环节


#1


问:我是程序员出身,转行做产品经理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公司规模小,以至于身上要背负许多任务,最后导致每一点都不专精,这种情况下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


张涛:首先一方面要肯定你的这一段经历,我们还是很鼓励大家能够去超脱的本身的定位,然后去多做一些事情。你可以好好的把这些事情理一理,按照目标或者按照内容工作内容的类型把这些工作任务给拆开来,然后你应该有一个象限图,一个 XY 轴向线图,一条轴是说你对于这个事情是否有兴趣,能不能把这个事做好,擅不擅长。有些事情是你既不想做也不擅长,那毫不犹豫,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不要考虑它了,有些事情是你既擅长并且也是你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可以就着那一点,多跟老师交流。


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自己陷到了这种多个事情却没有梳理的局面,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的擅长点到底是什么,以至于你没法去做这个判断,但我觉得一旦把这个事情给想清楚了之后,再有合适的人帮你去分析一些岗位,你应该能做出一个比较明智的一个选择。


布棉:对,其实对自我的剖析中很重要的东西在于沟通,你的困惑可能也是因为信息层面的原因。也许老板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反正给你你都接了,那就继续给你。老板不断的叠加给你任务,你一定要敢于跟他去反馈,你要表达出来。比如我现在做的对我来说很困惑,我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我的计划是什么等等。可以去如实沟通的,所以我觉得首先对自己进行剖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第二,对业务本身也做一个剖析,就是说你认为哪些业务可以往下去做的。


黄海均:我稍微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我觉得职场发展是一条轨迹。就是说你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会有一定的继承性或者有一定的依赖性。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应该稍微跳出来想一下,你想一下你两年三年五年以后你想做什么?


有很多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说以前我做技术,现在我做了小生意,做了一些产品的事情,我发现还是做技术好,以后我要成为一个架构师。第二种,我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专注的全面的一个产品经理,就是写代码的事情不要找我,这也是一种可能的答案。第三种,我要创业,现在看到的一些某些产业的机会,想去做一些创业,或者说我自己去做一些 to B 的服务,那么你这段经历就非常值得肯定。它就变成了一个你跟别的单一程序员和单一产品经理的一个优势,所以我觉得要结合你的目标。


如果你的五年三年目标就是要做产品经理,你应该换工作。另外一种可能是说公司有土壤,我们的土壤包括什么,包括老板的心态,现在业务团队组织结构,但是土壤是有,但是现在好像都是戈壁,那么这个土还得自己挖要挖多久?老板是否能够给你那么长时间去挖?这又得打个问号,所以我觉得这里面问题要把它剖析要什么,但是时间因素可能很难一一的去涵盖。



#2


问:平时我会通过看很多书、资料或者课程来学习在学习,学习之后,怎么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迅速内化我学到的内容?


张涛:我先来回答这个事情,比如说可能在三节课上过一些课,有日常的一些学习,发现回到工作当中往往只能用上一部分,它是常态。包括我们平时看一本书,可能要过个两三年书里边的某一句话,某一段落突然会帮到你,这是一个学习的常态。但是你刚刚说感觉学了之后内化,所谓的内化是否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我们做产品这个工作意味着你要接触的信息量特别大,要解决的问题特别的多。对于我们这个岗位来说,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最重要的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我看中的学习不是说这个人学富五车,而是每次给他一个新的挑战的时候,他能不能快速的基于这个挑战,想明白他自己的挑战上还缺失什么信息,还缺失什么能力,然后快速地根据学习目标构建一个学习框架,并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去把信息收集回来,然后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以解决问题优先,甚至都不以内化,能力优先。解决的过程当中,也许它变成能力的一部分,OK 没有变成,你也不要在乎,因为我们做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解决的方向太多了,有时候就是不能内化,但是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的,所以这是我第一个就是说你应该更专注学习能力本身的锻炼,而不是说学习本身的广。


另外,你会发现很多优秀产品经理都很喜欢大量的阅读,而且阅读的方向各种各样是日常的探讨这些东西,它其实被最后都是为了可能在某一次的产品的研发过程当中,灵光一现就做这样。


黄海均:我补充一下。


  • 第一步,信息打开,就是来者不拒。分享一个我最近跟一个朋友交流的一个案例,这个朋友他是学建筑的,学了五年,学完建筑之后做建筑师又做了五年。然后他在做建筑师这五年的后半段的时候,他自学了一部分 iOS 开发。然后因为 iOS 开发他就研究 X 上面的各种 APP,他跟我讲他看了 6500 款 APP 中国区和美国区各个类别排名靠前全部下载过了,然后去研究他们的交互,研究他们的细节。

  • 第二步,形成你自己的归类分类,形成你自己的体系,这个坐标说怎么定?你自己去想,这个路径应该怎么规划,把招标体系建立起来,把前面的这么多信息量往这个里面去放,放的过程中,你发现有问题,说明你的坐标体系应该更新。

  • 第三步,把新的东西往你自己建立的坐标轴上面去套用。这个坐标未必是真的是坐标轴,我觉得比如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印象笔记,把你案例全部套进去,你会发现模型十年前能用,今天居然还能用。不断的去更新你的知识体系,建立坐标体系,进而实践,这个就叫内化,所以内化的实验过程。


布棉:

  • 第一点,就是说我们要会去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对于我们做在线教育的来说,其实一直都有一种恐慌,就是特别担心同学会全盘认为布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是提供了一种保底。当你完全打不开思路的时候,我可能给你一种方法,你可以稍微打开一下思路,但不代表它是尚方宝剑,其实我们并没有去造轮子,我们无非就是将能并列思考分成了几个角度,只是说用了一种方式去思考,这是保底。当我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我之前学过一个东西,能拿来用,但是不是说我在这种场景只能用这个。

  • 第二点,当我们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去尝试解答问题的时候,碰到原来的工具方法不适用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是首先去质疑这个方法本身,还是去调整我自己?我觉得通常我不会去质疑这个方法本身,我会再找一些方法放到里面去,它大概率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那些不行的挑出来,再去找一些咨询。所以三节课提供方法,它不是市面上唯一的方法,它只是一种方法,或者是激发你处理其他的事情。


以上,是三节课本次开年大课「产品篇」直播精华分享。


相关阅读推荐


一起译

产品经理的天职熊市Pinterest 工作经验10 亿美金产品的秘密Snapchat 流行的秘密独角兽公司如何建立信任、提升运营效率


产品与设计


入门 SaaS 产品经理设计好看但无用怎么办? 雪球设计驱动增长张小龙 2019 年公开分享 设计驱动业务丨 产品经理的本质深度对话俞军独角兽产品的用户参与层级模型解密商业产品经理把握产品迭代节奏快爽 CEO 访谈AI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产品高效脑暴Snapchat 流行的秘密如何评估产品机会小程序设计方案YouTube 的产品设计意义刘炯 AMASaaS 产品经理 丨用户体验设计方法论的演变社交网络如何席卷全球印度工业化前景 


Startup = Growth


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和组织下沉用户如何增长探秘印度互联网中国公司十年出海编年史一年增长 700 万海外用户的经验出海创业如何迈出第一步多抓鱼的二手商店用户分析驱动内生增长增长案例Linkedin、Pinterest 经典增长案例新世相爆款刷屏方法论知乎早期的冷启动豌豆荚王俊煜分享 6 年创业心历聚美优品产品观AKB48 的社群运营法宝微信时代下的小程序机会To B 行业如何做增长绕过苹果 IAP 分成


职场与成长


用「人设」吸引面试官 找到理想工作的思考模型产品经理&面试官14 道增长黑客面试题硅谷明星公司如何招产品经理求职谈判法则20 条实用简历书写建议豌豆荚教我的工作利器蘑菇街稀释股权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联系职人社客服职酱:ziliude。点击「阅读原文」可加入职人社线上社群,或参加,和更多嘉宾进行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