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归去来兮真富贵 美哉寿也活神仙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度假回来,恰逢老父亲的寿辰。


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中国朋友对我说:人从出生到16岁,是“神”不是人;人到了80岁,又从人变成“神”,是“神”就可以大张旗鼓过生日的,是人就得悄悄地过生日~


没想到过个生日,还这么有讲究;我算了一下,全家居然有四个“神”,只有三个人,额的神啊~


一想到大张旗鼓就有些发毛,疫情之下,你敢邀请别人来,别人还不一定敢来。那么就自家人热热闹闹地过吧,不过,要做七个人的丰盛家宴,头有点大,还不如让我去写七千字的文章呢。


好在大儿子自告奋勇请假一天,于是我陪着他采购,然后,看他在厨房里磨叽了老半天,凑成一大桌子中西合璧、老少皆宜的寿宴,老父亲很开心,我们也跟着沾光呢。



最近的疫情吃紧,我去医院转了一圈,打听到一些前沿消息。


一个美国医生对我说,这一波疫情打击最大的是还未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目前儿童医院的床位已经很紧张了。


儿童医院儿科医生提醒到,12岁以下儿童的COVID-19 疫苗尚未批准。联邦对12岁以下儿童接种疫苗的审查仍在继续,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才开始接种疫苗。


鉴于7月份和8月份新冠病例总体增加,医生建议学校的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所有人均戴口罩。


当问起应该如何预防新一波Delta病毒时,医生说,戴口罩和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病毒导致的严重疾病、住院和死亡风险的最有效保护措施,还有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和室内通风。


最后,医生说,能待在家中尽量待在家中,但也无需因噎废食,只要防护措施得当,目前,学习生活还是可以正常化的。


随着老二接种了第二剂疫苗,我们家除了小儿子年龄不够还没有资格接种疫苗,老老少少100%的接种率。




上个星期,南部几个州的学校相继开学了。我连线了两位老师,一位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小学任教,一位在佛罗里达州奥克兰中学任教。


从前方学校传来的消息,在他们的学校里,师生均要求戴口罩,进学校有检测体温,教职工每周做一次检测,即使这样行事谨慎,学校里感染人数还在上升。


虽然经过了去年一年的在校教学,并目睹了好几个学生和老师感染新冠后痊愈,忐忑不安之情略略减弱了一些,但是在新变种的病毒事实之前,人类还是应该继续谦恭,不可太大意了。



最近,持续高温,孩子们嫌天气太热了,我说你们刚好可以去泳池解暑,不要抱怨,这样的高温天气有助于植物生长,求之不得啊。


真的,你能看到瓜果每一个小时的变化,你所要做的就是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在宁园里, 看到了野蛮的扩张,还有生命的萌芽、成长、开花、恋爱、结果、逝去,体会到繁华与落寞、青涩与成熟。



独自一人在宁园里,孤单,但并不孤独,这么多的生命围绕着我:鸡大、飞鸟、松鼠、野兔...还有千姿百态的花果菜蔬。






我会和它们对话,它们也好像懂我的意思。沉浸在其中,喜悦自然而来。




鸡大婶们的营养早餐是西瓜和鸡蛋,即便这么高级的待遇,葡萄架低矮处的葡萄还被鸡大婶们蚕食得所剩无几。看着它们跳高的劲头,感觉它们可以去参加奥运会似的。看在它们每天下蛋的份上,就让它们偷吃几串葡萄吧。




看着串串紫色葡萄,不由得哼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可是,没等我唱完,就瞥见北美红雀飞进我的葡萄林:哇,它们已经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



于是,抢在它们携家带口来掠夺之前,收获了多数的葡萄;留下5、6串给它们尝尝鲜吧。





我很开心,终于过上了躺在葡萄架下,伸手摘一颗葡萄放进嘴里的生活。



玉米也成熟了,让孩子们替我掰下几支,立刻洗净上蒸笼,同时也准备煮新出土的土豆,不过,看到其中一粒土豆以思想者的姿态混迹其中,于是将它留下做种,呵呵!


香糯的玉米刚出笼就被我消灭了,土豆与家人分享,煮熟的土豆蘸少许盐,娃说挺好吃的,挺特别的,我说这是妈妈小时候的吃法。




番茄洗净,切块,再撒上白糖,冰镇一下入口太有童年的味道了;只不过,童年时,有两位姐姐与我抢食,现在我一人一碗,顿时有种“土豪”的感觉了。




父母说,这几天的瓜果蔬菜“特供”太丰富了,上来得太快,也可以赠送左邻右舍了。 也许,这是开学前的一种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父亲是一名医生,退休后和母亲一起来美国,为子女们的工作和家庭默默奉献。父亲酷爱园艺,从小耳濡目染,受他的熏陶,对田园生活充满了热爱,慢慢地也将这种人生态度传给了自己的孩子,与世无争,淡然处事。


今天是七夕节,父母亲的恩爱生活就是那种男耕女织型的,虽然生活中有争有吵,但是能够相扶到老。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觉得朝朝暮暮的爱情还是更有滋味的,你们说呢,呵呵~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美国“鸡娃”
我在美国做陪审员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新冠疫情一周年记
爱上一座城,辛辛那提
梦幻花园靠自己的双手
秋季开学,我们穿什么?
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
一个美国 “革命” 家庭的族谱
宁园花开 不忍不开 蜂蝶归来
草地歌剧院 疫情无法夺走的美丽
美丽的冰川之旅 温馨的家庭团聚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续)
乘着歌声的翅膀 请随我前往学习中文
致敬路上的你 中文项目十年之回顾
愿你在风雨过后,找到自己真爱的运动
行走在匹兹堡的街头 与安迪·沃霍尔相遇
一夜火爆 《咸宁西路28号》背后的故事
77级校友汪时奇和他的父母亲 两代交大人
岁月如诗 77级交大校友远帆
跳自己的舞,让别人说去吧!
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离婚了
那些曾经让人泪目的银幕教师形象
非右即左?其实很多人只是想走中间的道路
园丁日记
园丁日记之二:让你的心田美若你的庭院
园丁日记之三--种一棵小苗 在美国遇见中国
园丁日记之四:你我都是中美民间大使
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爱总相随
非诚勿扰 与有趣的90后留学生共话桑麻
一个河南弃婴和一个美国医生的故事
无畏病毒肆虐 堪比百老汇的音乐剧村中首演
美高师生与中国奥运跳水队员的情缘
忙碌一夏 悄然立秋
钟情于国家公园 寻觅身边的诗与远方
美国四年级学生的“特权”  国家公园任你游
一个人的编辑部 我写 只为 与你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